1165
看到林海的示意,托溫回點了一下頭表示明白,然後手上換了一份文件,開始向眾人說明了一下:“雖然我一直在太空要塞執行守備任務,但是gdi太空艦隊的建設工作也是由我在負責處理和調控,所以相關資料和文件,我這裏還是比較詳細的。那麽,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gdi太空艦隊到目前為止的建設情況。”
gdi太空艦隊,是從鐵鷹組織的私人太空艦隊的基礎上成立而來的。由原先聯合國維和部隊體係上加強了作戰權利而形成的gdi組織,在將鐵鷹組織收納入這個國際性軍事機構的同時,鐵鷹自己的太空武力自然也秒歸屬於gdi組織結構當中,隻不過因為那獨此一家別無他號的太空艦隊,令得原本在各國政要們眼中不過一介傭兵組織的鐵鷹組織,身份地位瞬間就不一樣起來,不再被人視做一個民間組織,完全可以算得上與那些主流強國一個地位,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超過了m國,成為最為強力的一方官方勢力。
也因為隻有鐵鷹才有太空艦隊,才有太空星艦技術,包括m國等大國在內,都十分清楚,掌握了太空技術的鐵鷹,完全可以不能被他們利用,也完全不會受他們壓製和威脅,反而是他們在這方麵,卻極度需要鐵鷹的支持與幫助,這也是為什麽在gdi太空艦隊這件事上,聯合國會議上各國會同意由鐵鷹原班人馬來支配這支人類曆史上武力最強大的武裝。
政客們心裏是很透亮的,不給鐵鷹的人這個權利,那麽且不說各國得不到相關的各種支援——包括太空軌道打擊和技術支持——這是各國現在不可能馬在解決的問題。
想去搶人家的太空星艦?怎麽搶?鐵鷹的艦隊一直待在太空,以各國目前的太空技術,用運載火箭發射部隊上太空去和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太空艦隊交火?還是用火箭把特種部隊送上太空去偷?這不是電影,技術差距到了這個地步的時候,已經不是光靠一個好點子就能解決問題的。
至於說發兵圍攻鐵鷹在地麵上的基地,逼迫鐵鷹交出艦隊和所有技術資料?一門軌道離子炮的威力,大家都已經見過了,再加上太空艦隊星艦可執行的軌道轟炸能力,派兵圍攻等同於送死,人類現在並沒有有效攻擊太空目標的能力——除去某些企業一直隱藏著的秘密武器平台——能夠打太空目標的,各國最常規的武器,就是各種能飛入太空的長程導彈,以及各別強國秘密研製的強激光武器,但這些武器,都不是能用來對付鐵鷹太空艦隊的。
長程導彈,能被太空艦隊輕易攔截;強激光武器,因為是陸基固定平台,難以鎖定太空中高速飛過的星艦,再加上鐵鷹的星艦本就有強激光武器存在,這個時代研製出來的強激光武器在火力和數量上就拚不過鐵鷹的星艦。
也是在這諸多考慮之後,很不甘心的各國政要們,才不得不同意了由鐵鷹的人來掌握指揮gdi太空武力——反正我們本就沒有,隨便你們怎麽折騰吧,我們還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用武力都得不到的好處。
而鐵鷹這邊,拿到了這種實權上的好處,自然也不會有更多的問題。至於各國請求鐵鷹在加入gdi後幫助提高人類太空技術的事,他們也是一口同意——至於怎麽幫助,當然也是鐵鷹來決定了,留後門、使後手的事,就算林海不提醒,還有一位更擅長此道的凱恩博士在,各國想從鐵鷹手上真弄到什麽有用的好處,就真得看凱恩博士是怎麽想的了。
gdi太空艦隊剛剛建立時,規模和星艦數量就隻是當初鐵鷹太空艦隊時一樣,就那麽幾艘科迪亞克級舊式戰巡艦,以及一兩艘正在秘密建造中的海巨獸級重巡洋艦而已。質量和數量上僅能編成一支艦隊進行作戰。
雖然之後的數月內,月球船塢,還有南極秘密基地提供了同樣數量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讓這支人類太空武力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但和思晶人相比,這支艦隊還隻是一支主要擔負防禦任務的防衛性小艦隊,想要封鎖、守衛、警戒整個地球圈,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而當時影響太空艦隊規模的問題,除了製造資源不足外,便是星艦製造速度和操艦人員的問題了——之所以鐵鷹會那麽幹脆同意安理會意見將鐵鷹的太空艦隊並入gdi,除了鐵鷹直接掌管gdi太空艦隊這個理由外,獲得額外的資源,以及額外編製的船員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林海由於克隆人士兵兵源數量限製上的問題,導致他目前總共隻能製造20萬克隆人。
20萬克隆人,看上去人不少,但是分擔到全球範圍,這20萬克隆人就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地麵作戰沒有個幾萬人肯定不行,操作星艦同樣也需要人手——因為曾經有過智能機器人叛亂的問題,全球防衛軍的重型裝備在自動化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麽高,大部分地方還是需要不少人手來操作那些設備——太空艦隊上,操艦人員要分去幾萬,製造線上也要幾萬,這麽一算,20萬人眨眼的工夫就沒多少剩餘的人了。
想要擴大太空艦隊的規模,人員、資源都缺一不可少,但這都是鐵鷹極度缺乏的。如果說鐵鷹還隻是一個民間性質的傭兵組織,20萬人當然還夠用,一支小規模的太空艦隊也足夠用了,但是一旦要介入全球範圍的大戰中,這點人肯定不夠用。
當然,就算鐵鷹並入到gdi,掌握了gdi大部分的指揮權限後,太空艦隊擴編的情況一開始也沒有多少好轉,畢竟星艦產量有限,資源雖然已經不是問題了,但要把那麽多的資源全部轉變成零件、裝備,還有另外一個過程。
哪怕是後來凱恩博士優化過生產線,製造一艘高精尖的星艦所需要的時間、過程,也不是製造一隊戰鬥機能比的,那些動輒幾百米長的星艦,並不能像鐵鷹組織那些坦克、戰鬥機一樣,能夠直接在生產線上直接一體化“打印”出來。
製造一艘星艦,隻有少量部件可以直接“打印”出來,其他的部件都需要先製造出零件、配件後,再來組裝,隻不過那些需要組裝的結構部件,能直接一體化打印成形,不需要再多一層額外的製造過程,節約了一部分製造成本與時間而已。
但將這些製造出來的部件一次組裝成形,同樣也需要時間來完成,盡管有各種機械設備協助組裝,但想要組裝出一個體型是水麵航母兩倍大的星艦,可不是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哪怕是來自於另一個時空的先進製造技術也是一樣。
為了補充這方麵的不足,也是因為要考慮為其他人類國家所提供的太空艦隊成員準備星艦,凱恩開發出了希格拉級驅逐艦。這款從一開始就考慮到簡化生產和簡化操作的低成本星艦,完全就是以數量來取勝廉價量產品。
也因為出現了這款可以在一周之內製造完成,甚至以各國工業生產線也能製造的簡化廉價版星艦,gdi太空艦隊的數量才以一種堪稱瘋狂的速度增加起來。他們隻需要將那些科迪克亞克級戰巡艦分派到各艦隊中擔任主力和旗艦,就能很快編組出一支軌道艦隊,補充艦隊規模的,就是那些在鐵鷹原班人馬眼中隻是炮灰的希格拉級驅逐艦。
這樣編組出來的gdi太空艦隊,基本上分為軌道警戒艦隊、軌道巡邏艦隊、軌道防禦艦隊這三種基礎編製。
其中軌道警戒艦隊,由一艘擔任旗艦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為中心,輔以六到八艘希格拉級驅逐艦所組成,主要任務是在某個遠地軌道位置警戒待命,為地麵或周邊提供預警任務,防止思晶人太空武力有機會突襲地麵區域,偶爾還能為地麵友軍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火力支援。這樣一支艦隊的戰鬥力自然並不高,但也不至於會在遭受到突襲後瞬間全滅,連一條警報消息也發不出來,隻能說相當標準,也不會過於浪費gdi太空艦隊本就不多的兵力,這種編製的警戒艦隊,是目前gdi太空艦隊中編製數量最多的一種。
軌道巡邏艦隊,由一艘到三艘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擔任艦隊核心,再以這些戰巡艦四到八倍數量配置希格拉級驅逐,組成一支按照預定航線巡邏固定路線的艦隊,這種艦隊戰鬥力也隻比警戒艦隊高一些,遭遇小型思晶人艦隊時——特指隻有巡邏艦隊三分之一規模思晶人艦隊——可以展開交戰,並有較高機率取得勝利,一旦遇到更大規模思晶人艦隊時,這樣的巡邏艦隊就隻能立刻撤退避戰,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並同時呼叫己方主力艦隊前來支援。這樣編製的巡邏艦隊數量不算多,除了因為擔任艦隊核心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數量仍顯不足外,擔任艦隊主力的希格拉級驅逐艦也因為可充當船員的人員數量還不能滿足需求而不夠用。
至於最後一種編製的軌道防禦艦隊,是gdi太空艦隊最新出現的一種艦隊編製,並沒有固定編製,通常隻是需要的時候,將多支軌道警戒艦隊或巡邏艦隊混編在一起組成,然後由gdi司令部指定某艘艦擔任臨時旗艦後指揮整支艦隊,因此這樣的軌道防禦艦隊,通常會擁有六艘以上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以及數十艘甚至上百艘希格拉級驅逐艦,戰鬥力相當強大,不單可以同思晶人那些有著多艘行星突擊母艦的主力艦隊展開正麵交戰,還能防守很大一片軌道,阻止敵方對地球展開軌道空降甚至軌道打擊。
軌道防禦艦隊也因為編製時需要如此規模星艦,所以就算是以目前規模的gdi太空艦隊來看,也不可能編製出幾個這樣的大艦隊(以人類目前這個行星文明標準來看),因此這樣的防禦艦隊,隻有gdi認為某區域會進行一場比較重要的作戰行動後,才會臨時編製出這樣一支艦隊出來,既提供該區域上空軌道安全,又能為地麵部隊提供支援,甚至還可以威脅和牽製思晶人艦隊主力,這樣的艦隊,gdi方麵自然是很希望多編製出幾個,或者將這種編製變成一種常規編製,而不是什麽臨時編製。
看到林海的示意,托溫回點了一下頭表示明白,然後手上換了一份文件,開始向眾人說明了一下:“雖然我一直在太空要塞執行守備任務,但是gdi太空艦隊的建設工作也是由我在負責處理和調控,所以相關資料和文件,我這裏還是比較詳細的。那麽,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gdi太空艦隊到目前為止的建設情況。”
gdi太空艦隊,是從鐵鷹組織的私人太空艦隊的基礎上成立而來的。由原先聯合國維和部隊體係上加強了作戰權利而形成的gdi組織,在將鐵鷹組織收納入這個國際性軍事機構的同時,鐵鷹自己的太空武力自然也秒歸屬於gdi組織結構當中,隻不過因為那獨此一家別無他號的太空艦隊,令得原本在各國政要們眼中不過一介傭兵組織的鐵鷹組織,身份地位瞬間就不一樣起來,不再被人視做一個民間組織,完全可以算得上與那些主流強國一個地位,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超過了m國,成為最為強力的一方官方勢力。
也因為隻有鐵鷹才有太空艦隊,才有太空星艦技術,包括m國等大國在內,都十分清楚,掌握了太空技術的鐵鷹,完全可以不能被他們利用,也完全不會受他們壓製和威脅,反而是他們在這方麵,卻極度需要鐵鷹的支持與幫助,這也是為什麽在gdi太空艦隊這件事上,聯合國會議上各國會同意由鐵鷹原班人馬來支配這支人類曆史上武力最強大的武裝。
政客們心裏是很透亮的,不給鐵鷹的人這個權利,那麽且不說各國得不到相關的各種支援——包括太空軌道打擊和技術支持——這是各國現在不可能馬在解決的問題。
想去搶人家的太空星艦?怎麽搶?鐵鷹的艦隊一直待在太空,以各國目前的太空技術,用運載火箭發射部隊上太空去和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太空艦隊交火?還是用火箭把特種部隊送上太空去偷?這不是電影,技術差距到了這個地步的時候,已經不是光靠一個好點子就能解決問題的。
至於說發兵圍攻鐵鷹在地麵上的基地,逼迫鐵鷹交出艦隊和所有技術資料?一門軌道離子炮的威力,大家都已經見過了,再加上太空艦隊星艦可執行的軌道轟炸能力,派兵圍攻等同於送死,人類現在並沒有有效攻擊太空目標的能力——除去某些企業一直隱藏著的秘密武器平台——能夠打太空目標的,各國最常規的武器,就是各種能飛入太空的長程導彈,以及各別強國秘密研製的強激光武器,但這些武器,都不是能用來對付鐵鷹太空艦隊的。
長程導彈,能被太空艦隊輕易攔截;強激光武器,因為是陸基固定平台,難以鎖定太空中高速飛過的星艦,再加上鐵鷹的星艦本就有強激光武器存在,這個時代研製出來的強激光武器在火力和數量上就拚不過鐵鷹的星艦。
也是在這諸多考慮之後,很不甘心的各國政要們,才不得不同意了由鐵鷹的人來掌握指揮gdi太空武力——反正我們本就沒有,隨便你們怎麽折騰吧,我們還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用武力都得不到的好處。
而鐵鷹這邊,拿到了這種實權上的好處,自然也不會有更多的問題。至於各國請求鐵鷹在加入gdi後幫助提高人類太空技術的事,他們也是一口同意——至於怎麽幫助,當然也是鐵鷹來決定了,留後門、使後手的事,就算林海不提醒,還有一位更擅長此道的凱恩博士在,各國想從鐵鷹手上真弄到什麽有用的好處,就真得看凱恩博士是怎麽想的了。
gdi太空艦隊剛剛建立時,規模和星艦數量就隻是當初鐵鷹太空艦隊時一樣,就那麽幾艘科迪亞克級舊式戰巡艦,以及一兩艘正在秘密建造中的海巨獸級重巡洋艦而已。質量和數量上僅能編成一支艦隊進行作戰。
雖然之後的數月內,月球船塢,還有南極秘密基地提供了同樣數量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讓這支人類太空武力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但和思晶人相比,這支艦隊還隻是一支主要擔負防禦任務的防衛性小艦隊,想要封鎖、守衛、警戒整個地球圈,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而當時影響太空艦隊規模的問題,除了製造資源不足外,便是星艦製造速度和操艦人員的問題了——之所以鐵鷹會那麽幹脆同意安理會意見將鐵鷹的太空艦隊並入gdi,除了鐵鷹直接掌管gdi太空艦隊這個理由外,獲得額外的資源,以及額外編製的船員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林海由於克隆人士兵兵源數量限製上的問題,導致他目前總共隻能製造20萬克隆人。
20萬克隆人,看上去人不少,但是分擔到全球範圍,這20萬克隆人就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地麵作戰沒有個幾萬人肯定不行,操作星艦同樣也需要人手——因為曾經有過智能機器人叛亂的問題,全球防衛軍的重型裝備在自動化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麽高,大部分地方還是需要不少人手來操作那些設備——太空艦隊上,操艦人員要分去幾萬,製造線上也要幾萬,這麽一算,20萬人眨眼的工夫就沒多少剩餘的人了。
想要擴大太空艦隊的規模,人員、資源都缺一不可少,但這都是鐵鷹極度缺乏的。如果說鐵鷹還隻是一個民間性質的傭兵組織,20萬人當然還夠用,一支小規模的太空艦隊也足夠用了,但是一旦要介入全球範圍的大戰中,這點人肯定不夠用。
當然,就算鐵鷹並入到gdi,掌握了gdi大部分的指揮權限後,太空艦隊擴編的情況一開始也沒有多少好轉,畢竟星艦產量有限,資源雖然已經不是問題了,但要把那麽多的資源全部轉變成零件、裝備,還有另外一個過程。
哪怕是後來凱恩博士優化過生產線,製造一艘高精尖的星艦所需要的時間、過程,也不是製造一隊戰鬥機能比的,那些動輒幾百米長的星艦,並不能像鐵鷹組織那些坦克、戰鬥機一樣,能夠直接在生產線上直接一體化“打印”出來。
製造一艘星艦,隻有少量部件可以直接“打印”出來,其他的部件都需要先製造出零件、配件後,再來組裝,隻不過那些需要組裝的結構部件,能直接一體化打印成形,不需要再多一層額外的製造過程,節約了一部分製造成本與時間而已。
但將這些製造出來的部件一次組裝成形,同樣也需要時間來完成,盡管有各種機械設備協助組裝,但想要組裝出一個體型是水麵航母兩倍大的星艦,可不是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哪怕是來自於另一個時空的先進製造技術也是一樣。
為了補充這方麵的不足,也是因為要考慮為其他人類國家所提供的太空艦隊成員準備星艦,凱恩開發出了希格拉級驅逐艦。這款從一開始就考慮到簡化生產和簡化操作的低成本星艦,完全就是以數量來取勝廉價量產品。
也因為出現了這款可以在一周之內製造完成,甚至以各國工業生產線也能製造的簡化廉價版星艦,gdi太空艦隊的數量才以一種堪稱瘋狂的速度增加起來。他們隻需要將那些科迪克亞克級戰巡艦分派到各艦隊中擔任主力和旗艦,就能很快編組出一支軌道艦隊,補充艦隊規模的,就是那些在鐵鷹原班人馬眼中隻是炮灰的希格拉級驅逐艦。
這樣編組出來的gdi太空艦隊,基本上分為軌道警戒艦隊、軌道巡邏艦隊、軌道防禦艦隊這三種基礎編製。
其中軌道警戒艦隊,由一艘擔任旗艦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為中心,輔以六到八艘希格拉級驅逐艦所組成,主要任務是在某個遠地軌道位置警戒待命,為地麵或周邊提供預警任務,防止思晶人太空武力有機會突襲地麵區域,偶爾還能為地麵友軍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火力支援。這樣一支艦隊的戰鬥力自然並不高,但也不至於會在遭受到突襲後瞬間全滅,連一條警報消息也發不出來,隻能說相當標準,也不會過於浪費gdi太空艦隊本就不多的兵力,這種編製的警戒艦隊,是目前gdi太空艦隊中編製數量最多的一種。
軌道巡邏艦隊,由一艘到三艘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擔任艦隊核心,再以這些戰巡艦四到八倍數量配置希格拉級驅逐,組成一支按照預定航線巡邏固定路線的艦隊,這種艦隊戰鬥力也隻比警戒艦隊高一些,遭遇小型思晶人艦隊時——特指隻有巡邏艦隊三分之一規模思晶人艦隊——可以展開交戰,並有較高機率取得勝利,一旦遇到更大規模思晶人艦隊時,這樣的巡邏艦隊就隻能立刻撤退避戰,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並同時呼叫己方主力艦隊前來支援。這樣編製的巡邏艦隊數量不算多,除了因為擔任艦隊核心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數量仍顯不足外,擔任艦隊主力的希格拉級驅逐艦也因為可充當船員的人員數量還不能滿足需求而不夠用。
至於最後一種編製的軌道防禦艦隊,是gdi太空艦隊最新出現的一種艦隊編製,並沒有固定編製,通常隻是需要的時候,將多支軌道警戒艦隊或巡邏艦隊混編在一起組成,然後由gdi司令部指定某艘艦擔任臨時旗艦後指揮整支艦隊,因此這樣的軌道防禦艦隊,通常會擁有六艘以上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以及數十艘甚至上百艘希格拉級驅逐艦,戰鬥力相當強大,不單可以同思晶人那些有著多艘行星突擊母艦的主力艦隊展開正麵交戰,還能防守很大一片軌道,阻止敵方對地球展開軌道空降甚至軌道打擊。
軌道防禦艦隊也因為編製時需要如此規模星艦,所以就算是以目前規模的gdi太空艦隊來看,也不可能編製出幾個這樣的大艦隊(以人類目前這個行星文明標準來看),因此這樣的防禦艦隊,隻有gdi認為某區域會進行一場比較重要的作戰行動後,才會臨時編製出這樣一支艦隊出來,既提供該區域上空軌道安全,又能為地麵部隊提供支援,甚至還可以威脅和牽製思晶人艦隊主力,這樣的艦隊,gdi方麵自然是很希望多編製出幾個,或者將這種編製變成一種常規編製,而不是什麽臨時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