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二百零九回 代子申冤老婦告狀為民辯屈賢臣準詞</b>
卻說李五見郝其鸞躊躇未定,因道:“賢弟無須躊躇。在愚兄看來,隻須粗備各物,數日即可齊全。倘然說獨力難為,愚兄尚可幫助。且大人留下一位同事,姓計名全,以備將來他作男媒,兄作女媒之計。愚兄徑可將他約來相幫料理。若以後到了淮安再來迎娶,時候雖覺寬展,不免跋涉多勞。倒不如趁此各從省儉,究覺兩有裨益。賢弟還請三思。”郝其鸞聽說,也覺有理,便道:“既這麽說,隻得遵命。但各事粗鄙,禮節不周,還請老兄善為說辭,求大人曲為原諒。一經擇定吉日,便請老兄與計大兄前來幫助幫助。內事一切,則請黃夫人幫著賤內襄理。請先轉達一言,那時再當具帖過來。”李五道:“今承遵命,三日後當先納采。愚兄回去便請大人選擇良辰便了。至於一概俗例,還望涵容一二。”郝其鸞道:“既為至戚,區區末節,何足講求。”說罷,便命人擺酒。一會子擺上酒來,彼此用了午飯,李五就告辭回店。見了施公,備言郝其鸞已遵命應允;即請施公,選擇吉日。施公聞說大喜,當即擇定十一月十五日入贅。又拿出三百兩銀子,為關小西的贅費。便命計全、李昆為媒。又招呼桂蘭,即日移住菊花莊,幫郝素玉料理一切。大家均唯唯聽命。次日,施公即吩咐動身,往宿遷而去。三日後,李昆、計全即至菊花莊納采,仍與小西住在客店。張桂蘭即於是日,移住郝素玉家。真是姊妹情深,痛淡衷曲。等吉日——到,關小西便去入贅。
不言郝家預備招贅,如何忙碌。且言施公到了宿遷,早有地方官出城來迎。施公便換坐大轎進城。轎子未入城,隻見迎麵來了一個白發蒼蒼、年有七十以外的老婆子,頭頂狀詞,攔著轎子,跪在地下,口稱冤枉。施公便命住轎,招呼手下人,將呈子遞上。手下人答應,便將呈詞遞上來。施公接過來一看,上麵告的是:謀害親夫,毒斃幼女,兩條人命重案。施公細細看畢,便望下問道:“老婆子,你就是王陸氏嗎?”那老婆子道:孀婦正是王陸氏。”施公道:“這王李氏,是你的媳婦嗎?”王陸氏答:“是。”施公又道:“你怎麽知道,你兒子王開槐、孫女秀珍,是爾媳婦謀害的呢?有何憑據?可從實講來。若有半字虛言,定照誣告從重治罪。本部堂看爾這所告的呈詞,你兒子的命,或是你媳婦所害;天下豈有自己的親生女兒,也肯將他毒死嗎?此中顯有不實之處,爾可細細講來。”
王陸氏跪在下麵稟道:“大人在上,容孀婦上稟:孀婦今年七十二歲。四十歲上,才生得兒子。不到兩年,亡夫就病故了,其時兒子才三歲。孀婦就苦苦撫養,長到十六歲,便給他學了個鞋子店的生意。也算他知道艱難,每月除養孀婦外,省吃儉用,曆年積聚了百吊錢。到了二十七歲,就憑媒說合,討了一房家小,頗為勤儉。過門第二年,就生這個孫女。那知第三年冬間,因囑兒子給他做條湖縐棉襖。兒子便道:‘你我這寒苦人家,要這樣衣服何用?’媳婦就不願意,因此兩人就吵鬧起來。孀婦將媳婦勸了一番。媳婦後來賭氣回娘家去了。一連過了八九天,這日回來,便見他穿一件桃紅湖縐棉襖,他們又吵起來。那裏曉得,媳婦由此就時常回去母家,動輒就要與兒子吵鬧,迥非初來的光景,今年八月初一日,孀婦女兒來接孀婦去過了兩日。初六早上,忽然鄰居——叫小毛,跑來送信,說是:兒子同孫女昨夜暴疾身死。孀婦聽這話,嚇得魂不附體,趕著同女兒回去,果然見兒子、孫女兒都已死了。該應湊巧,那小毛在暗地就告訴女兒,說他夜裏先聽見兒子聲音,求人饒命;後來又聞孫女大哭起來。到了天亮,便聽見我媳婦就驚慌起來,說是兒子同孫女,都得了急病死了。怕得此中有別的怪事,孀婦向縣裏去喊冤。後來乃是太爺就來相驗。兩個人周身驗到,並無一處傷痕,就說是實得暴病而死。孀婦此時無法了,隻得備棺收殮。不料媳婦的父親李卜仁,因縣大老爺驗得無傷,反告孀婦誣告。幸虧縣大老爺百般開導,李卜仁才算沒事。媳婦便由李卜仁接回娘家,隻落得孀婦一人。所幸我女兒搬來住在一處。於今三月,忽然前夜三更時分,見兒子滿頭鮮血站在床前,說他身死不明,今有施大人到此,叫孀婦代他申冤。忽然婦人驚醒,乃是一夢。次日起來,在外麵打聽打聽,說是果有個施大人早晚就到。因此孀婦叩求大人,給兒子申冤。”說罷,又磕了兩個頭。施公聽了這番話,當即說道:“王陸氏,你先好好回去聽候傳訊。本部堂代你兒子申冤就是了。”王陸氏起來。施公也就進城。到了行轅集英軒,立刻簽提小毛,並淫婦王李氏對質。畢竟如何決斷,且看下回分解。
卻說李五見郝其鸞躊躇未定,因道:“賢弟無須躊躇。在愚兄看來,隻須粗備各物,數日即可齊全。倘然說獨力難為,愚兄尚可幫助。且大人留下一位同事,姓計名全,以備將來他作男媒,兄作女媒之計。愚兄徑可將他約來相幫料理。若以後到了淮安再來迎娶,時候雖覺寬展,不免跋涉多勞。倒不如趁此各從省儉,究覺兩有裨益。賢弟還請三思。”郝其鸞聽說,也覺有理,便道:“既這麽說,隻得遵命。但各事粗鄙,禮節不周,還請老兄善為說辭,求大人曲為原諒。一經擇定吉日,便請老兄與計大兄前來幫助幫助。內事一切,則請黃夫人幫著賤內襄理。請先轉達一言,那時再當具帖過來。”李五道:“今承遵命,三日後當先納采。愚兄回去便請大人選擇良辰便了。至於一概俗例,還望涵容一二。”郝其鸞道:“既為至戚,區區末節,何足講求。”說罷,便命人擺酒。一會子擺上酒來,彼此用了午飯,李五就告辭回店。見了施公,備言郝其鸞已遵命應允;即請施公,選擇吉日。施公聞說大喜,當即擇定十一月十五日入贅。又拿出三百兩銀子,為關小西的贅費。便命計全、李昆為媒。又招呼桂蘭,即日移住菊花莊,幫郝素玉料理一切。大家均唯唯聽命。次日,施公即吩咐動身,往宿遷而去。三日後,李昆、計全即至菊花莊納采,仍與小西住在客店。張桂蘭即於是日,移住郝素玉家。真是姊妹情深,痛淡衷曲。等吉日——到,關小西便去入贅。
不言郝家預備招贅,如何忙碌。且言施公到了宿遷,早有地方官出城來迎。施公便換坐大轎進城。轎子未入城,隻見迎麵來了一個白發蒼蒼、年有七十以外的老婆子,頭頂狀詞,攔著轎子,跪在地下,口稱冤枉。施公便命住轎,招呼手下人,將呈子遞上。手下人答應,便將呈詞遞上來。施公接過來一看,上麵告的是:謀害親夫,毒斃幼女,兩條人命重案。施公細細看畢,便望下問道:“老婆子,你就是王陸氏嗎?”那老婆子道:孀婦正是王陸氏。”施公道:“這王李氏,是你的媳婦嗎?”王陸氏答:“是。”施公又道:“你怎麽知道,你兒子王開槐、孫女秀珍,是爾媳婦謀害的呢?有何憑據?可從實講來。若有半字虛言,定照誣告從重治罪。本部堂看爾這所告的呈詞,你兒子的命,或是你媳婦所害;天下豈有自己的親生女兒,也肯將他毒死嗎?此中顯有不實之處,爾可細細講來。”
王陸氏跪在下麵稟道:“大人在上,容孀婦上稟:孀婦今年七十二歲。四十歲上,才生得兒子。不到兩年,亡夫就病故了,其時兒子才三歲。孀婦就苦苦撫養,長到十六歲,便給他學了個鞋子店的生意。也算他知道艱難,每月除養孀婦外,省吃儉用,曆年積聚了百吊錢。到了二十七歲,就憑媒說合,討了一房家小,頗為勤儉。過門第二年,就生這個孫女。那知第三年冬間,因囑兒子給他做條湖縐棉襖。兒子便道:‘你我這寒苦人家,要這樣衣服何用?’媳婦就不願意,因此兩人就吵鬧起來。孀婦將媳婦勸了一番。媳婦後來賭氣回娘家去了。一連過了八九天,這日回來,便見他穿一件桃紅湖縐棉襖,他們又吵起來。那裏曉得,媳婦由此就時常回去母家,動輒就要與兒子吵鬧,迥非初來的光景,今年八月初一日,孀婦女兒來接孀婦去過了兩日。初六早上,忽然鄰居——叫小毛,跑來送信,說是:兒子同孫女昨夜暴疾身死。孀婦聽這話,嚇得魂不附體,趕著同女兒回去,果然見兒子、孫女兒都已死了。該應湊巧,那小毛在暗地就告訴女兒,說他夜裏先聽見兒子聲音,求人饒命;後來又聞孫女大哭起來。到了天亮,便聽見我媳婦就驚慌起來,說是兒子同孫女,都得了急病死了。怕得此中有別的怪事,孀婦向縣裏去喊冤。後來乃是太爺就來相驗。兩個人周身驗到,並無一處傷痕,就說是實得暴病而死。孀婦此時無法了,隻得備棺收殮。不料媳婦的父親李卜仁,因縣大老爺驗得無傷,反告孀婦誣告。幸虧縣大老爺百般開導,李卜仁才算沒事。媳婦便由李卜仁接回娘家,隻落得孀婦一人。所幸我女兒搬來住在一處。於今三月,忽然前夜三更時分,見兒子滿頭鮮血站在床前,說他身死不明,今有施大人到此,叫孀婦代他申冤。忽然婦人驚醒,乃是一夢。次日起來,在外麵打聽打聽,說是果有個施大人早晚就到。因此孀婦叩求大人,給兒子申冤。”說罷,又磕了兩個頭。施公聽了這番話,當即說道:“王陸氏,你先好好回去聽候傳訊。本部堂代你兒子申冤就是了。”王陸氏起來。施公也就進城。到了行轅集英軒,立刻簽提小毛,並淫婦王李氏對質。畢竟如何決斷,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