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9回 憐落魄收來稚子 喜滿懷又得佳兒</b>
於是道月和尚選了一個好日子,向各處鄉紳董事,以及老香客,還有多少吃齋念佛人,分發帖子,請他們到來吃素齋。那時驚動多少人,猶如演神做戲一般,送禮助物之人絡繹不絕。他就將許多木柴,堆在一個大空地上,又搭了一個高台,上麵掛一幅悟性禪師神像,桌上擺了許多祭物,掛燈結彩。下麵又是一個台,也紮得花花綠綠,旌旗滿掛,這台上請了十六個客師和尚,鳴鍾擊鼓,法器叮當,念經拜懺。那台下看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不一時,就將那木柴堆成一朵像蓮花之狀,將這悟性禪師的臭皮囊,用出會的大轎抬來。旌旗傘蓋,不知其數。還有香亭魂轎,前用一對長幡,約有四五丈長,上麵繡著朵朵蓮花。接著便是提爐香,拜香,行香,一班一班的走過,又是一班吃齋人,手敲木魚,朗念佛號,排成對子,齊齊整整,穩步而行。隨後大轎到來,停在中央,受眾人跪拜,就將他抬上去一步,拆開大轎,幾個有力之人,將這臭皮囊,抬到這木柴堆的蓮花中坐好,四圍都是大枝檀香撐住,又用芸香速香放在坐身周圍,外將木柴一捆一捆堆將上去,竟堆得如同寶塔一般。等到吉時已屆,即將鬆香油膠傾在外麵柴上,四方點起火來,燒了三天三夜,才得燒好。
那道月和尚,自從悟性師父去世之後,兩場事做下來,倒餘了一二千金,從此天齊廟香煙日盛。道月和尚倒也循規蹈矩,晨夕看經念佛,常想收一個徒弟陪伴。一日要到鄉下,離城二十多裏,名叫茅家鎮,因廟內有幾畝田地在那裏,必須自己親自去收租米,故而來到茅家鎮上。
歇息一會,走到大街上,隻見一個後生,年約十七八歲,爛腿爛腳,在街上求乞。道月和尚走近一看,見那後生倒也生得眉清目秀,就開口問道:“你是何處人氏?家裏有無父母?為何這等饑寒?”那後生見是一個和尚問他,就叫一聲道:“師父,救救我小人的命,我是湖北人氏,父母早已亡故,有一個哥哥,在狼山鎮營內當兵,去年同哥哥出來,也要到營中上一個名字,吃一份兵糧,不想小人命苦,去年冬天哥哥死了,他們營中不許存身,要想回到湖北,身上又沒盤川,要想在這地方做生意,又沒本錢,隻落得進退兩難,竟要餓死,沒奈何天天在街上乞化。”
道月和尚聽了他這番言語,登時動了惻隱之心,就問他道:“你既這等落難,可情願做和尚?倘你情願,你跟我去出家。但是出了家,可不比在家,凡事總要和氣,一不貪財,二不貪吃,你情願件件依我,同我去出家;你若不願,不必勉強。”那後生聽見這樣說,連忙雙膝跪下,叫聲道:“師父救我,我情願件件依你。”道月和尚道:“你以後倘若稍有不好之處,犯了佛門清規,我就趕你出去。”那後生連連應諾。
道月和尚大喜,便同他去洗了一個澡,買了兩件僧衣為他穿了,一同回到廟中,擇了好日,為他在佛前剃去頭發,便取了一個法名,叫做納雲。幸他幼時讀過書的,認得幾個字,經懺一學就會,一口長齋,循規蹈矩,人又聰明,不滿兩年功夫,那些看經念佛以及做和尚的法門,無不都學會了。有時出去做佛事,做功德,也一同去憂,為人也和氣,所以人人都喜歡他。因他身材生得玲瓏,人都叫他小納雲。他也曉得廟中富足,就是吃著還算稱心,那道月和尚也相信他,以後日久年多,就是他有些小事情,師父也就隨他去,並不十分嚴緊管他。
再說王世成自從娶了徐氏娘子,夫妻恩愛,生了一個女兒,取名金定。次年徐氏又有身孕,眼看十月滿足。那一日,徐氏嚷叫腹痛,世成曉得要分娩了,忙去叫接生婆來家。不多一會,生下一個男孩,世成歡天喜地。過了三朝,取名就叫官保,愛如拱璧。王世成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心中好不快樂,時常想著道:“我家有一個年輕的妻子,生得又是這樣如花似玉,何忍分離。從今以後,不再出門,就在本地做生意了。”這才是合了一句有子萬事起的話。
於是道月和尚選了一個好日子,向各處鄉紳董事,以及老香客,還有多少吃齋念佛人,分發帖子,請他們到來吃素齋。那時驚動多少人,猶如演神做戲一般,送禮助物之人絡繹不絕。他就將許多木柴,堆在一個大空地上,又搭了一個高台,上麵掛一幅悟性禪師神像,桌上擺了許多祭物,掛燈結彩。下麵又是一個台,也紮得花花綠綠,旌旗滿掛,這台上請了十六個客師和尚,鳴鍾擊鼓,法器叮當,念經拜懺。那台下看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不一時,就將那木柴堆成一朵像蓮花之狀,將這悟性禪師的臭皮囊,用出會的大轎抬來。旌旗傘蓋,不知其數。還有香亭魂轎,前用一對長幡,約有四五丈長,上麵繡著朵朵蓮花。接著便是提爐香,拜香,行香,一班一班的走過,又是一班吃齋人,手敲木魚,朗念佛號,排成對子,齊齊整整,穩步而行。隨後大轎到來,停在中央,受眾人跪拜,就將他抬上去一步,拆開大轎,幾個有力之人,將這臭皮囊,抬到這木柴堆的蓮花中坐好,四圍都是大枝檀香撐住,又用芸香速香放在坐身周圍,外將木柴一捆一捆堆將上去,竟堆得如同寶塔一般。等到吉時已屆,即將鬆香油膠傾在外麵柴上,四方點起火來,燒了三天三夜,才得燒好。
那道月和尚,自從悟性師父去世之後,兩場事做下來,倒餘了一二千金,從此天齊廟香煙日盛。道月和尚倒也循規蹈矩,晨夕看經念佛,常想收一個徒弟陪伴。一日要到鄉下,離城二十多裏,名叫茅家鎮,因廟內有幾畝田地在那裏,必須自己親自去收租米,故而來到茅家鎮上。
歇息一會,走到大街上,隻見一個後生,年約十七八歲,爛腿爛腳,在街上求乞。道月和尚走近一看,見那後生倒也生得眉清目秀,就開口問道:“你是何處人氏?家裏有無父母?為何這等饑寒?”那後生見是一個和尚問他,就叫一聲道:“師父,救救我小人的命,我是湖北人氏,父母早已亡故,有一個哥哥,在狼山鎮營內當兵,去年同哥哥出來,也要到營中上一個名字,吃一份兵糧,不想小人命苦,去年冬天哥哥死了,他們營中不許存身,要想回到湖北,身上又沒盤川,要想在這地方做生意,又沒本錢,隻落得進退兩難,竟要餓死,沒奈何天天在街上乞化。”
道月和尚聽了他這番言語,登時動了惻隱之心,就問他道:“你既這等落難,可情願做和尚?倘你情願,你跟我去出家。但是出了家,可不比在家,凡事總要和氣,一不貪財,二不貪吃,你情願件件依我,同我去出家;你若不願,不必勉強。”那後生聽見這樣說,連忙雙膝跪下,叫聲道:“師父救我,我情願件件依你。”道月和尚道:“你以後倘若稍有不好之處,犯了佛門清規,我就趕你出去。”那後生連連應諾。
道月和尚大喜,便同他去洗了一個澡,買了兩件僧衣為他穿了,一同回到廟中,擇了好日,為他在佛前剃去頭發,便取了一個法名,叫做納雲。幸他幼時讀過書的,認得幾個字,經懺一學就會,一口長齋,循規蹈矩,人又聰明,不滿兩年功夫,那些看經念佛以及做和尚的法門,無不都學會了。有時出去做佛事,做功德,也一同去憂,為人也和氣,所以人人都喜歡他。因他身材生得玲瓏,人都叫他小納雲。他也曉得廟中富足,就是吃著還算稱心,那道月和尚也相信他,以後日久年多,就是他有些小事情,師父也就隨他去,並不十分嚴緊管他。
再說王世成自從娶了徐氏娘子,夫妻恩愛,生了一個女兒,取名金定。次年徐氏又有身孕,眼看十月滿足。那一日,徐氏嚷叫腹痛,世成曉得要分娩了,忙去叫接生婆來家。不多一會,生下一個男孩,世成歡天喜地。過了三朝,取名就叫官保,愛如拱璧。王世成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心中好不快樂,時常想著道:“我家有一個年輕的妻子,生得又是這樣如花似玉,何忍分離。從今以後,不再出門,就在本地做生意了。”這才是合了一句有子萬事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