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二十回 存大節龐清捐軀 施妖術道人傷將</b>
當下龐將軍言:“此關乃邊疆重地,豈可十萬之兵盡帶往進征?且點三千足矣。”中軍領命。龐清進至內堂,與馬氏夫人相見,手攜三歲小孩龐德。夫人曰:“太後懿旨到來何故?”
龐清曰:“夫人未知其詳。家叔丞相非良善人,倚著太後權勢,於先帝時屢行不宄,誤國殃民,與忠臣烈士苦結深冤也。曾陷害去陸丞相、陸國母皆忘?今儲君逃出,藏聚於山東雙龍山,今薦本吾往征伐。定必以一命盡忠報國。汝今子母即回陝西故土,不可回延安,且到重慶府汝父府中。撫育成孩兒,切不可露泄姓名,斷不可與叔祖往來。看此不久自有斬草除根之禍,龐門豈不斷絕了。如今夫妻、父子一別,未卜存亡,作速就此收拾金銀,即刻登程,延緩不得。”
馬夫人含淚曰:“將軍此未起馬,緣何出此不利之言,妾身憂矣。且雙龍山及東宮太子,均同宋室江山,不免將軍投降相助正宮太子,何為不美?”
龐清曰:“夫人不知其由。別人投歸太子,正合其宜,惟我龐姓一人難以投順,汝縱有直情輔助,那人準信?即陸國舅,是龐氏仇人,豈有肯相容之理?”夫人曰:“如此言來夫妻、父子乃生離死別,永無相見之日,想來能不令妾痛心?”語畢哀哀慘切。龐將軍曰:“夫人且免悲傷,此乃為臣盡忠,各行其誌。吾位拜侯爵,身沾王恩不淺,奈何仲父立心不善,要做奸臣,至使吾夫妻、父子別離。汝別卻京城,攜兒子回歸嶽父母家,撫育成孩兒,接嗣吾龐門一脈,為丈夫在九泉之下也感汝恩勞之德矣。”夫人帶淚允諾。是日夫妻說談不盡分離囑咐之言。
住語馬夫人攜子奔回陝西重慶府父母衙中,再說龐元帥。一到教場,早已三千精兵俟候迎接。祭旗發炮登程,城內眾文武送出。元帥言:“眾位將軍請回,不須運送,小心守關,勿負朝廷之恩。”眾將領諾而回。大兵涉水登山,月餘方到山東州府,分付於山前二十裏安紮大營駐兵。
次日用過戰膳,龐元帥提刀上馬,分付眾將兵,“謹守營寨,待本帥單槍匹馬擒拿賊將。出敵得勝不必說,倘殺敗死在敵人之手,隻由眾人主意,各盡其心。”眾將軍齊曰:“元師爺那裏話裏?吾等俱沾朝廷惠養之恩,豈得元帥一人獨當其勞,豈可單刀匹馬送歸虎口?不免吾等盡棄大營,齊同出敵,倘或得勝,竅天之章,如若戰死沙場,同歸一路,不失為忠義之恩,以報朝廷千日養士之恩。”龐元帥曰:“汝眾人那裏得知,吾身居主帥,領了朝廷重任,自然以身殉國。汝等三千餘眾,豈可自喪其軀,枉送多人性命?不許一卒跟隨。”語畢催馬出營,跑至半山,大罵討戰。
有嘍囉報上山中,“有鎮東將軍龐清,單刀匹馬殺至山前罵戰。”陸公子聞言上馬提鞭,有範太尉曰:“龐姓一門惟此人是條烈漢,忠良之士,今日單刀獨馬出敵,必有其由。想必適於不得已,盡巨子之節,以捐軀矣。隻可惜身在龐門,失此英雄烈將也。”眾將聞言,各各谘嗟。
當下陸公子一馬飛出山前。 龐清一見, 大呼:“來者陸鳳陽否?”公子曰:“然也。”龐清曰:“汝罪惡多端,目無天子,今本帥奉命來擒汝等。照刀罷!”陸公子大怒,雙鞭架開。二馬相交數合,龐清撥馬而逃,公子勒馬不趕。龐清冷喝聲:“陸鳳陽,汝身稱無敵,看此盡是虛名!”大刀又斬來。公子怒喝曰:“匹夫!不斬汝誓不回山。”又大殺一場,拍馬而逃。
龐清隻見近已大營前不遠,遂大呼:“鳳陽!鳳陽!汝乃貪生畏死之徒,豈是本帥對手?果有能者,再來戰三合。”公子喝聲:“殺不盡奴才!吾明知汝誘敵之計,偏要取汝性命!”催馬上前,雙鞭齊下。龐清並不發刀,隻由雙鞭打落塵埃,墜馬而亡。有營中眾將齊出,搶回元帥屍首。陸公子見此光景,也不混殺,帶轉馬回山,一路思量,方知範大尉之言非謬,“此人特來死於疆場,以盡忠也。隻可恨龐忠奸賊客卻此忠烈之人。倘以真情實告吾等,言明殿下,豈不準汝歸降?何至於身喪沙場。真令人可惜也。”不覺到山寨中將情達知眾人。
有太子聞言不覺動起傷情,曰:“不意龐門中有此忠義之人,捐軀赴難。隻可恨龐太後父女屢次興兵攻伐,枉傷無罪。隻因孤一人,喪盡多少生靈,是可哀也。”言畢,淚流滾下。眾將見殿下如此仁心,傷情憫眾,各皆稱仁。李豹曰:“如今龐清一死,軍中無主,不免下山接他兵投降,可否?”太子曰:“龐清已死,豈可再接他兵投降。勿得驚擾,且待他軍運回龐清屍首回朝,以存忠良之柩。”
範太尉歎聲:“殿下深仁之主,隻憂龐賊父女未必罷休。義有兵戈擾動矣。”劉迪曰:“不免待吾卜一課,看朝廷還有兵戈興動否?”公子曰:“嶽丈且卜一課看來。”是日劉迪卜畢,一卦象排開,點首長嗟曰:“不獨有兵複來,其卦象當凶,主君臣失散之兆。災禍不出四月之久應矣。”
太子聞言大驚,曰:“如此如何逃避?不免趁他兵未集,君臣各各分逃,以免臨其難遁,未知眾王兄主見如何?”陸公子曰:“十餘載東奔西逐,方得君臣聚會,豈因一卦象之凶而分散君臣?萬一殿下一人單身出奔,被奸黨拿捉回朝,前功盡棄矣。此事萬萬不可。”
劉迪曰:“殿下休驚。卦象須大凶,幸遇凶中化吉。須然有兵應兆,主君臣失散,但散而不久、離而複合,即有此驚險,不為大咎。且守此山,應其凶兆,自有不久佳音。”太子聞言方才放心。
住語君臣商議,再說泅水關眾兵將主帥屍首備格收殮,一程運回本關。有馬氏夫人雖然依允丈夫之言回歸重慶府,但一心未放下,且候丈夫勝敗之音,然後回歸方才放心。不想守候三月餘,眾將運回棺柩。是日哀哀痛切,開喪掛孝。
是日修書,命家丁趕回朝中。龐國丈得聞此報,拆書一觀,心中大驚失色,自言:“不好了!不想陸鳳陽一班賊人如此猖狂,怎生是好?萬一征之不勝,吾龐氏一家一人不能留矣。”此日又不敢奏知天子,心頭納悶昏昏。正想像之際,有家丁稟上:“府門外有一異色道人求見相爺,言有兵機密事,非麵陳不可。”
龐國丈正在憂悶,忽聞道人求見,或可解此憂懷未可知,傳命帶進。不一刻家人引道人至。國文把目一瞻,遠遠隻見道人麵如棗色,三綹長髭,兩顴高露,雙目碧綠而圓,尤身穿八角道袍,手執拂塵一柄,看來麵貌凶惡一怪異道人。不覺行近滴水,稽手長揖。龐國丈拱手曰:“道長體得拘禮,且請下坐。”道人告坐於側。
國丈曰:“請問道長何處名山寶洞,尊號何名?”道人曰:“貧道乃白狼山玉峰洞金霞仙也。吾雲遊隻見殺氣起在東方,袖占一課,方知陸鳳陽據守住山東登州雙龍山,猖狂自恃雄勇。貧道不忍生靈塗炭,故特來相投。非為利名,且略施小法,擒拿了陸鳳陽等,以免萬民當災。”
國丈曰:“如此甚妙。惟未知道長有何本領,方可參讚行兵。”
道人曰:“非比誇口之能,貧道修煉有年,身證仙班,觀星望鬥而知氣運興衰,移山倒海,優虎降邪,喝草為兵,乃些須小術,何足道哉;更有翻天換日,倒轉乾坤大法,豈容輕易演出。”國丈曰:“道長既有此神通法力,且於長階下耍弄些小與老夫一觀,方才準信。”道人曰:“丞相要小小演試不難。”即將背上葫蘆解下,口念咒詞一遍,將葫蘆口封皮撿去。忽一陣沙塵飛出,向半空中而起。滾滾碌碌,豪光一陣,忽化成一旗,軍馬數千,向半空中落下。喊聲如雷。
國丈見此又驚又喜。是夜設筵相款。道人曰:“貧道用素,何勞丞相盛款。”國丈聞言即命人辦備齋筵。是夜不表。
次早登朝,偶值天子微病,太後臨朝。眾文武朝見畢,有龐國文啟奏:“泗水關龐請戰歿於沙場。昨天幸得一道人相投。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老臣當時試驗非謬。望懇太後封爵隨征,自然馬到成功矣。”太後曰:“相父既有此人法力之輩,正當授以行軍之任。”傳旨宣道人上朝。
不一刻宣到。道人俯伏金階見駕:“願太後聖壽無疆。”太後一見,呼:“道長免禮平身。曾聞相父奏汝道術精奇,非凡人可及。今有勞道長與國分憂,加封為行軍都慰,敕授上方寶劍,往征雙龍山,捉拿逆黨,皆賴道長之功。”道人謝恩。是日太後又動問國丈:“差那人為帥?”
國丈曰:“不免差湘陽統製,忠勇將軍焦仁為帥。他乃三代將門之子,焦讚之孫,焦廷貴之子。命他為帥,道長為中軍參謀,可保萬全矣。”太後準奏,即發旨調焦將軍半月回朝,加封征東大元帥,帶兵十萬。“務要生擒逆子賊臣三人。成功回朝之日,論功以報卿勞。”焦元帥謝恩退朝。次日與中軍參謀祭旗發兵。一路行程,非止一天。
先說雙龍山頭目、嘍囉,扮作商人打探明白,回山報知君臣文武一眾。太子曰:“朝中興兵十萬,更有妖道相助,萬一疏失,孤君臣危矣。況此枯山,乃完卵之地,如何抵擋十萬雄兵?”
範太尉曰:“朝廷十萬之兵未足為懼,吾山也有六萬之眾,足以相拒。所慮者妖道隨征,猶恐妖術多端,有傷軍士耳。”劉迪曰:“臣前者課卜,其象屬凶,早已命軍士在山後廣開河道,斬柴作筏,備下戰艘五百號。倘不能抵敵,在山後可逃出揚子江,自有通津之道路矣。想來既恐妖道邪術傷人,不若命軍士帶書奔往山西平西王投遞。他有雄兵三十萬鎮守。他正夫人段氏,及法門弟子金光聖母之徒,神通廣大。懇他夫妻同來救駕。又命人複往潼關,東平王高千歲也有雄兵三十萬鎮守。懇他帶兵來相助。倘得二路人馬兵到,安枕無憂矣。”
是日太子急忙修下詔書二封,命人分投而去。
再說狄龍王爺自從得赦回關,天天教習於弓馬之技。自神宗王歸天,隻憂奸佞危動江山,是以天天訓練軍兵,以待急用。是日接得慈雲殿下來書,從頭看畢,收下詔書,重賞來人,分付:“回山拜上殿下,不須憂慮,並說知陸國舅、範太尉等,小心保守高山,本藩不日兵到。”軍人領命,拜謝狄王爺而去。
複表潼關東平王,也接到殿下求救詔書,賞了來人複命,“拜上殿下眾位將軍,小心禁敵,本藩催兵即到矣。”來人拜謝去。
話說次日高王爺差張夢虎為前部先鋒,帶兵五萬,自交符印夫人代署,登程發進。狄王爺帶隨段氏夫人、五萬精兵登程,符印交狄節公子代署,一路催兵,也且慢表。
再說焦元帥帶兵十萬,有日兵到雙龍山。離近不遠,前隊不走,啟稟元帥,請令定奪。元帥命人馬列開,紮營於十裏之外。一探形勢,隻見山高嶺險,樹木森叢,旗幡密布,劍戟交加。元帥、中軍看畢,回歸營帳,分付埋鍋造飯。
次日天明,元帥升帳,親自出馬帶兵一萬五千奔至山前,將兵一字排開隊伍。山寨聞報,範太尉、陸公子也領兵一萬,擺開雁翅兩行。焦元帥見陸公子一馬飛出,銀盔、銀甲、雪花白馬。元帥大呼:“馬上者陸鳳陽聽著:本帥今日奉旨請殿下回朝,天子弟兄相敘,以免留落邊外,有失王家貴體。”
陸公子冷笑曰:“此語隻可哄三歲孩童耳,某君臣非草木之比。倘要殿下回朝,除非盡將龐賊黨羽收除,方才準信。”焦元帥喝聲:“好個匹夫,不聽良言,看銅!”雙雙打下,公子雙鞭架開,兩人發手,各逞英雄。兩軍齊齊殺上,勝敗未分。
道人在陣前觀看,隻見官兵漸漸勢弱,即胸前解下葫蘆,將封皮揭去,神豆一撒,紅光一陣,萬數陰兵隨天而下,一同喊殺。走石飛沙,烏天暗地。人撞人死,馬撞馬亡。陸公子與焦元帥戰個平手,卻被道人祭起飛龍火嫖打傷左臂,大叫一聲,墜於馬下。焦元帥一見大驚,不發雙銅。範太尉著忙飛下馬,背起向山中而走。山兵敗陣而逃。
野道收回豆兵,拋起葫蘆,紅光一道,收兵回營得勝。是日犒賞三軍。有陸公子背得上山,血流不止。劉迪收集回寨兵,傷去二千餘。命人開家埋掩。未知陸公子怎生搭救退敵,下回分解。
當下龐將軍言:“此關乃邊疆重地,豈可十萬之兵盡帶往進征?且點三千足矣。”中軍領命。龐清進至內堂,與馬氏夫人相見,手攜三歲小孩龐德。夫人曰:“太後懿旨到來何故?”
龐清曰:“夫人未知其詳。家叔丞相非良善人,倚著太後權勢,於先帝時屢行不宄,誤國殃民,與忠臣烈士苦結深冤也。曾陷害去陸丞相、陸國母皆忘?今儲君逃出,藏聚於山東雙龍山,今薦本吾往征伐。定必以一命盡忠報國。汝今子母即回陝西故土,不可回延安,且到重慶府汝父府中。撫育成孩兒,切不可露泄姓名,斷不可與叔祖往來。看此不久自有斬草除根之禍,龐門豈不斷絕了。如今夫妻、父子一別,未卜存亡,作速就此收拾金銀,即刻登程,延緩不得。”
馬夫人含淚曰:“將軍此未起馬,緣何出此不利之言,妾身憂矣。且雙龍山及東宮太子,均同宋室江山,不免將軍投降相助正宮太子,何為不美?”
龐清曰:“夫人不知其由。別人投歸太子,正合其宜,惟我龐姓一人難以投順,汝縱有直情輔助,那人準信?即陸國舅,是龐氏仇人,豈有肯相容之理?”夫人曰:“如此言來夫妻、父子乃生離死別,永無相見之日,想來能不令妾痛心?”語畢哀哀慘切。龐將軍曰:“夫人且免悲傷,此乃為臣盡忠,各行其誌。吾位拜侯爵,身沾王恩不淺,奈何仲父立心不善,要做奸臣,至使吾夫妻、父子別離。汝別卻京城,攜兒子回歸嶽父母家,撫育成孩兒,接嗣吾龐門一脈,為丈夫在九泉之下也感汝恩勞之德矣。”夫人帶淚允諾。是日夫妻說談不盡分離囑咐之言。
住語馬夫人攜子奔回陝西重慶府父母衙中,再說龐元帥。一到教場,早已三千精兵俟候迎接。祭旗發炮登程,城內眾文武送出。元帥言:“眾位將軍請回,不須運送,小心守關,勿負朝廷之恩。”眾將領諾而回。大兵涉水登山,月餘方到山東州府,分付於山前二十裏安紮大營駐兵。
次日用過戰膳,龐元帥提刀上馬,分付眾將兵,“謹守營寨,待本帥單槍匹馬擒拿賊將。出敵得勝不必說,倘殺敗死在敵人之手,隻由眾人主意,各盡其心。”眾將軍齊曰:“元師爺那裏話裏?吾等俱沾朝廷惠養之恩,豈得元帥一人獨當其勞,豈可單刀匹馬送歸虎口?不免吾等盡棄大營,齊同出敵,倘或得勝,竅天之章,如若戰死沙場,同歸一路,不失為忠義之恩,以報朝廷千日養士之恩。”龐元帥曰:“汝眾人那裏得知,吾身居主帥,領了朝廷重任,自然以身殉國。汝等三千餘眾,豈可自喪其軀,枉送多人性命?不許一卒跟隨。”語畢催馬出營,跑至半山,大罵討戰。
有嘍囉報上山中,“有鎮東將軍龐清,單刀匹馬殺至山前罵戰。”陸公子聞言上馬提鞭,有範太尉曰:“龐姓一門惟此人是條烈漢,忠良之士,今日單刀獨馬出敵,必有其由。想必適於不得已,盡巨子之節,以捐軀矣。隻可惜身在龐門,失此英雄烈將也。”眾將聞言,各各谘嗟。
當下陸公子一馬飛出山前。 龐清一見, 大呼:“來者陸鳳陽否?”公子曰:“然也。”龐清曰:“汝罪惡多端,目無天子,今本帥奉命來擒汝等。照刀罷!”陸公子大怒,雙鞭架開。二馬相交數合,龐清撥馬而逃,公子勒馬不趕。龐清冷喝聲:“陸鳳陽,汝身稱無敵,看此盡是虛名!”大刀又斬來。公子怒喝曰:“匹夫!不斬汝誓不回山。”又大殺一場,拍馬而逃。
龐清隻見近已大營前不遠,遂大呼:“鳳陽!鳳陽!汝乃貪生畏死之徒,豈是本帥對手?果有能者,再來戰三合。”公子喝聲:“殺不盡奴才!吾明知汝誘敵之計,偏要取汝性命!”催馬上前,雙鞭齊下。龐清並不發刀,隻由雙鞭打落塵埃,墜馬而亡。有營中眾將齊出,搶回元帥屍首。陸公子見此光景,也不混殺,帶轉馬回山,一路思量,方知範大尉之言非謬,“此人特來死於疆場,以盡忠也。隻可恨龐忠奸賊客卻此忠烈之人。倘以真情實告吾等,言明殿下,豈不準汝歸降?何至於身喪沙場。真令人可惜也。”不覺到山寨中將情達知眾人。
有太子聞言不覺動起傷情,曰:“不意龐門中有此忠義之人,捐軀赴難。隻可恨龐太後父女屢次興兵攻伐,枉傷無罪。隻因孤一人,喪盡多少生靈,是可哀也。”言畢,淚流滾下。眾將見殿下如此仁心,傷情憫眾,各皆稱仁。李豹曰:“如今龐清一死,軍中無主,不免下山接他兵投降,可否?”太子曰:“龐清已死,豈可再接他兵投降。勿得驚擾,且待他軍運回龐清屍首回朝,以存忠良之柩。”
範太尉歎聲:“殿下深仁之主,隻憂龐賊父女未必罷休。義有兵戈擾動矣。”劉迪曰:“不免待吾卜一課,看朝廷還有兵戈興動否?”公子曰:“嶽丈且卜一課看來。”是日劉迪卜畢,一卦象排開,點首長嗟曰:“不獨有兵複來,其卦象當凶,主君臣失散之兆。災禍不出四月之久應矣。”
太子聞言大驚,曰:“如此如何逃避?不免趁他兵未集,君臣各各分逃,以免臨其難遁,未知眾王兄主見如何?”陸公子曰:“十餘載東奔西逐,方得君臣聚會,豈因一卦象之凶而分散君臣?萬一殿下一人單身出奔,被奸黨拿捉回朝,前功盡棄矣。此事萬萬不可。”
劉迪曰:“殿下休驚。卦象須大凶,幸遇凶中化吉。須然有兵應兆,主君臣失散,但散而不久、離而複合,即有此驚險,不為大咎。且守此山,應其凶兆,自有不久佳音。”太子聞言方才放心。
住語君臣商議,再說泅水關眾兵將主帥屍首備格收殮,一程運回本關。有馬氏夫人雖然依允丈夫之言回歸重慶府,但一心未放下,且候丈夫勝敗之音,然後回歸方才放心。不想守候三月餘,眾將運回棺柩。是日哀哀痛切,開喪掛孝。
是日修書,命家丁趕回朝中。龐國丈得聞此報,拆書一觀,心中大驚失色,自言:“不好了!不想陸鳳陽一班賊人如此猖狂,怎生是好?萬一征之不勝,吾龐氏一家一人不能留矣。”此日又不敢奏知天子,心頭納悶昏昏。正想像之際,有家丁稟上:“府門外有一異色道人求見相爺,言有兵機密事,非麵陳不可。”
龐國丈正在憂悶,忽聞道人求見,或可解此憂懷未可知,傳命帶進。不一刻家人引道人至。國文把目一瞻,遠遠隻見道人麵如棗色,三綹長髭,兩顴高露,雙目碧綠而圓,尤身穿八角道袍,手執拂塵一柄,看來麵貌凶惡一怪異道人。不覺行近滴水,稽手長揖。龐國丈拱手曰:“道長體得拘禮,且請下坐。”道人告坐於側。
國丈曰:“請問道長何處名山寶洞,尊號何名?”道人曰:“貧道乃白狼山玉峰洞金霞仙也。吾雲遊隻見殺氣起在東方,袖占一課,方知陸鳳陽據守住山東登州雙龍山,猖狂自恃雄勇。貧道不忍生靈塗炭,故特來相投。非為利名,且略施小法,擒拿了陸鳳陽等,以免萬民當災。”
國丈曰:“如此甚妙。惟未知道長有何本領,方可參讚行兵。”
道人曰:“非比誇口之能,貧道修煉有年,身證仙班,觀星望鬥而知氣運興衰,移山倒海,優虎降邪,喝草為兵,乃些須小術,何足道哉;更有翻天換日,倒轉乾坤大法,豈容輕易演出。”國丈曰:“道長既有此神通法力,且於長階下耍弄些小與老夫一觀,方才準信。”道人曰:“丞相要小小演試不難。”即將背上葫蘆解下,口念咒詞一遍,將葫蘆口封皮撿去。忽一陣沙塵飛出,向半空中而起。滾滾碌碌,豪光一陣,忽化成一旗,軍馬數千,向半空中落下。喊聲如雷。
國丈見此又驚又喜。是夜設筵相款。道人曰:“貧道用素,何勞丞相盛款。”國丈聞言即命人辦備齋筵。是夜不表。
次早登朝,偶值天子微病,太後臨朝。眾文武朝見畢,有龐國文啟奏:“泗水關龐請戰歿於沙場。昨天幸得一道人相投。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老臣當時試驗非謬。望懇太後封爵隨征,自然馬到成功矣。”太後曰:“相父既有此人法力之輩,正當授以行軍之任。”傳旨宣道人上朝。
不一刻宣到。道人俯伏金階見駕:“願太後聖壽無疆。”太後一見,呼:“道長免禮平身。曾聞相父奏汝道術精奇,非凡人可及。今有勞道長與國分憂,加封為行軍都慰,敕授上方寶劍,往征雙龍山,捉拿逆黨,皆賴道長之功。”道人謝恩。是日太後又動問國丈:“差那人為帥?”
國丈曰:“不免差湘陽統製,忠勇將軍焦仁為帥。他乃三代將門之子,焦讚之孫,焦廷貴之子。命他為帥,道長為中軍參謀,可保萬全矣。”太後準奏,即發旨調焦將軍半月回朝,加封征東大元帥,帶兵十萬。“務要生擒逆子賊臣三人。成功回朝之日,論功以報卿勞。”焦元帥謝恩退朝。次日與中軍參謀祭旗發兵。一路行程,非止一天。
先說雙龍山頭目、嘍囉,扮作商人打探明白,回山報知君臣文武一眾。太子曰:“朝中興兵十萬,更有妖道相助,萬一疏失,孤君臣危矣。況此枯山,乃完卵之地,如何抵擋十萬雄兵?”
範太尉曰:“朝廷十萬之兵未足為懼,吾山也有六萬之眾,足以相拒。所慮者妖道隨征,猶恐妖術多端,有傷軍士耳。”劉迪曰:“臣前者課卜,其象屬凶,早已命軍士在山後廣開河道,斬柴作筏,備下戰艘五百號。倘不能抵敵,在山後可逃出揚子江,自有通津之道路矣。想來既恐妖道邪術傷人,不若命軍士帶書奔往山西平西王投遞。他有雄兵三十萬鎮守。他正夫人段氏,及法門弟子金光聖母之徒,神通廣大。懇他夫妻同來救駕。又命人複往潼關,東平王高千歲也有雄兵三十萬鎮守。懇他帶兵來相助。倘得二路人馬兵到,安枕無憂矣。”
是日太子急忙修下詔書二封,命人分投而去。
再說狄龍王爺自從得赦回關,天天教習於弓馬之技。自神宗王歸天,隻憂奸佞危動江山,是以天天訓練軍兵,以待急用。是日接得慈雲殿下來書,從頭看畢,收下詔書,重賞來人,分付:“回山拜上殿下,不須憂慮,並說知陸國舅、範太尉等,小心保守高山,本藩不日兵到。”軍人領命,拜謝狄王爺而去。
複表潼關東平王,也接到殿下求救詔書,賞了來人複命,“拜上殿下眾位將軍,小心禁敵,本藩催兵即到矣。”來人拜謝去。
話說次日高王爺差張夢虎為前部先鋒,帶兵五萬,自交符印夫人代署,登程發進。狄王爺帶隨段氏夫人、五萬精兵登程,符印交狄節公子代署,一路催兵,也且慢表。
再說焦元帥帶兵十萬,有日兵到雙龍山。離近不遠,前隊不走,啟稟元帥,請令定奪。元帥命人馬列開,紮營於十裏之外。一探形勢,隻見山高嶺險,樹木森叢,旗幡密布,劍戟交加。元帥、中軍看畢,回歸營帳,分付埋鍋造飯。
次日天明,元帥升帳,親自出馬帶兵一萬五千奔至山前,將兵一字排開隊伍。山寨聞報,範太尉、陸公子也領兵一萬,擺開雁翅兩行。焦元帥見陸公子一馬飛出,銀盔、銀甲、雪花白馬。元帥大呼:“馬上者陸鳳陽聽著:本帥今日奉旨請殿下回朝,天子弟兄相敘,以免留落邊外,有失王家貴體。”
陸公子冷笑曰:“此語隻可哄三歲孩童耳,某君臣非草木之比。倘要殿下回朝,除非盡將龐賊黨羽收除,方才準信。”焦元帥喝聲:“好個匹夫,不聽良言,看銅!”雙雙打下,公子雙鞭架開,兩人發手,各逞英雄。兩軍齊齊殺上,勝敗未分。
道人在陣前觀看,隻見官兵漸漸勢弱,即胸前解下葫蘆,將封皮揭去,神豆一撒,紅光一陣,萬數陰兵隨天而下,一同喊殺。走石飛沙,烏天暗地。人撞人死,馬撞馬亡。陸公子與焦元帥戰個平手,卻被道人祭起飛龍火嫖打傷左臂,大叫一聲,墜於馬下。焦元帥一見大驚,不發雙銅。範太尉著忙飛下馬,背起向山中而走。山兵敗陣而逃。
野道收回豆兵,拋起葫蘆,紅光一道,收兵回營得勝。是日犒賞三軍。有陸公子背得上山,血流不止。劉迪收集回寨兵,傷去二千餘。命人開家埋掩。未知陸公子怎生搭救退敵,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