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肖衛國又在策劃新的武器項目了,這個武器就是火箭炮,並且他準備搞的火箭炮,不是普通的牽引式火箭炮,而且是自行火箭炮。『,龍魂兵工聯合體現在不缺少資金,也不缺少人才。
肖衛國知道,德國人和蘇聯人都非常熱衷於火箭炮。特別是二戰中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一戰成名。這時候研製先進的自行火箭炮,可以有機會投入西西班牙戰場,一戰成名的就將是龍魂兵工聯合體的自行火箭炮。
一戰後,德國盡管經曆了政治動亂、經濟蕭條和通貨膨脹,但些毫沒有影響他們研究火箭的執著。1925年,奧伯澤和戈達得繼續固態火箭的研究;1928年,弗利茲馮歐佩爾把火箭技術用在他的“歐寶”汽車上;1929年,火箭助推的飛機開始試飛;1931年,溫克勒發明了液態火箭,更是把德國的火箭技術推向世界領先的地位。
當然,對由於戰敗受《凡爾塞條約》限製的德國國防軍來說,發展用火箭為推力的投射武器,能避開對德國研製生產包括常規火炮在內的各種武器所做的嚴格限製;經曆過1915年4月22日化學毒氣戰的舊帝**人,也感覺有必要發展一種反應迅速、大口徑、遠射程的投射武器用於未來的化學戰。德國國防軍和蘇聯紅軍在拉帕洛協定下,秘密地交換和是享了雙方在火箭領域的資源。
在具有軍事革命思想的德國國防軍軍官的眼中,火箭具備炮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在短時間內可向敵方陣地投擲大量的大口徑彈藥,射擊後能迅速地由車輛牽引離開陣地的優點。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與身管火炮相比,真射程近、彈道不穩定、命中精度差。發射時產生大量煙霧、容易受到敵方反製,這便得火箭炮在德**備重整中處於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從1929年開始,德國國防軍武器發展部在炮兵專家貝克博士的領導下,開始研製以火箭為動力的武器,這標誌著德國在這一領域領先其他國家6~10年。在庫美多夫炮兵靶場火箭研究站,兩位日後對世界火箭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年青尉官沃爾特多姆貝格印和馮布勞恩開始了火箭發動機的研製。一開始。德國人決定采用旋轉來控製火箭飛行穩定,而不是像蘇聯人那樣通過火箭尾翼采實現。
其實英國和瑞典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研製過旋轉穩定的火箭彈,但都不太成功,主要問題是誤差太大。庫美多夫火箭研究站研製的第一種火箭彈彈徑110毫米,編號為“110毫米特種火箭”,重15千克,發射管采用長3250毫米的長方形框架,用電點火器點火,最大射程4500米。計劃每個化學作戰營裝備18架這種發射裝置。不幸的是。德國研究人員碰到了同樣的精度問題,火箭的彈著點散布超過了軍方的要求。因此該彈隻試製了很少的數量,未進入量產裝備部隊。
當肖衛國把研製火箭炮的任務交給博福斯防務公司裏,卡爾都有些意外,他沒有想到肖衛國在龍魂兵工聯合體有如此之多武器研發項目的情況下,還要搞火箭炮的研發。
卡爾擔憂地道:“菲利普,咱們現在的項目很多啊,要抽調技術人員也不容易。這種火箭炮。實用性也並不是很強,精度太差。我們就是研製出來,恐怕也沒有什麽買家願意購買呀!”
肖衛國哈哈笑道:“卡爾啊,你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要知道火箭炮,雖然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不過卻沒有發展起來,這是為什麽呢?除了你說的它精度不高外。更重要的是炮兵武器的設想轉變為另一種設想,需要以科技進步和時間為代價。當然,我們都知道,早在十世紀時中國就已經使用火箭。阿拉伯人把原始的火箭推進武器引入歐洲是在十三世紀。然而,身管火炮得到了發展。而火箭卻處於蟄伏狀態。直到十九世紀初才再次得到有效使用。”
卡爾急道:“是啊,我知道。十九世紀初英國對繳獲的印度火箭進行研究之後,康格裏夫采用新型火藥製造出第一種實用的火箭,它重十幾千克,長一米左右,射程可達到1800米。在英國進攻法國布倫港和英國攻打哥本哈根時,這些火箭初當作艦載武器使用。還組成了獨立的火箭炮兵連。在英國使用這種火箭攻擊美國人,並且名聲大噪之後,有一段時間內,各國都在競相仿製這種火箭。但是由於膛線身管和反後坐機構的使用給身管火炮重新帶來優勢,所以各國的炮兵火箭都停了下來。康格裏夫火箭的缺點太明顯了,精度度,性能不穩定,即使是命中,也是運氣好,更讓人不安的是火箭飄忽不定的之字形飛行軌跡,隻有風向稍有變化,就有可能掉進算自己人的隊伍。”
肖衛國嗬嗬笑道:“那是以前。現在德國其實也在進行火箭炮的研製,還有蘇聯更是熱衷這種武器。德國國防軍空軍的赫曼戈林團等單位開始作為試點,裝備火箭炮,準備代替舊式的100毫米迫擊炮,裝置由一個可拆為三部分、類似榴彈炮的發射裝置和一個小拖車構成,可由炮兵拖著進入陣地,每個炮組由4名炮手組成。該炮口徑為100毫米,采用13倍口徑的炮管,發射速度為10到17發/分鍾。這種炮實際上是種火箭增程迫擊炮,除了射程和發射速度尚可以外,在造價、擲彈量、可操作性和耐用性方麵部不盡如人意。”
“不過後來,庫美多夫火箭研究站的研究人員在技術總監沃爾特多姆貝格爾上尉的指導下,發現以前的設計方案的缺點在於火箭發動機的推力作用於彈底,如果推進劑燃燒不規則,那麽推力將使火箭彈彈頭偏離航向,致使誤差大增。於是他們另辟蹊徑,把火箭發動機放在火箭彈的前端,即戰鬥部的前麵,在彈體周圍開了若幹個分別傾斜14度的噴嘴,以便火箭彈旋轉並保持穩定。解決了火箭彈的穩定性後,他們發現沒有尾翼的火箭彈在發射過程中,不需要像真管炮管一樣皮實的定向管,隻要能使火箭在發射的時候成功導向就足夠了,從而可以節約製造成本。當然,我們不需要模仿他們的設計,我們要有自己的設計。”肖衛國平靜地道。(未完待續。)
肖衛國知道,德國人和蘇聯人都非常熱衷於火箭炮。特別是二戰中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一戰成名。這時候研製先進的自行火箭炮,可以有機會投入西西班牙戰場,一戰成名的就將是龍魂兵工聯合體的自行火箭炮。
一戰後,德國盡管經曆了政治動亂、經濟蕭條和通貨膨脹,但些毫沒有影響他們研究火箭的執著。1925年,奧伯澤和戈達得繼續固態火箭的研究;1928年,弗利茲馮歐佩爾把火箭技術用在他的“歐寶”汽車上;1929年,火箭助推的飛機開始試飛;1931年,溫克勒發明了液態火箭,更是把德國的火箭技術推向世界領先的地位。
當然,對由於戰敗受《凡爾塞條約》限製的德國國防軍來說,發展用火箭為推力的投射武器,能避開對德國研製生產包括常規火炮在內的各種武器所做的嚴格限製;經曆過1915年4月22日化學毒氣戰的舊帝**人,也感覺有必要發展一種反應迅速、大口徑、遠射程的投射武器用於未來的化學戰。德國國防軍和蘇聯紅軍在拉帕洛協定下,秘密地交換和是享了雙方在火箭領域的資源。
在具有軍事革命思想的德國國防軍軍官的眼中,火箭具備炮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在短時間內可向敵方陣地投擲大量的大口徑彈藥,射擊後能迅速地由車輛牽引離開陣地的優點。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與身管火炮相比,真射程近、彈道不穩定、命中精度差。發射時產生大量煙霧、容易受到敵方反製,這便得火箭炮在德**備重整中處於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從1929年開始,德國國防軍武器發展部在炮兵專家貝克博士的領導下,開始研製以火箭為動力的武器,這標誌著德國在這一領域領先其他國家6~10年。在庫美多夫炮兵靶場火箭研究站,兩位日後對世界火箭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年青尉官沃爾特多姆貝格印和馮布勞恩開始了火箭發動機的研製。一開始。德國人決定采用旋轉來控製火箭飛行穩定,而不是像蘇聯人那樣通過火箭尾翼采實現。
其實英國和瑞典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研製過旋轉穩定的火箭彈,但都不太成功,主要問題是誤差太大。庫美多夫火箭研究站研製的第一種火箭彈彈徑110毫米,編號為“110毫米特種火箭”,重15千克,發射管采用長3250毫米的長方形框架,用電點火器點火,最大射程4500米。計劃每個化學作戰營裝備18架這種發射裝置。不幸的是。德國研究人員碰到了同樣的精度問題,火箭的彈著點散布超過了軍方的要求。因此該彈隻試製了很少的數量,未進入量產裝備部隊。
當肖衛國把研製火箭炮的任務交給博福斯防務公司裏,卡爾都有些意外,他沒有想到肖衛國在龍魂兵工聯合體有如此之多武器研發項目的情況下,還要搞火箭炮的研發。
卡爾擔憂地道:“菲利普,咱們現在的項目很多啊,要抽調技術人員也不容易。這種火箭炮。實用性也並不是很強,精度太差。我們就是研製出來,恐怕也沒有什麽買家願意購買呀!”
肖衛國哈哈笑道:“卡爾啊,你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要知道火箭炮,雖然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不過卻沒有發展起來,這是為什麽呢?除了你說的它精度不高外。更重要的是炮兵武器的設想轉變為另一種設想,需要以科技進步和時間為代價。當然,我們都知道,早在十世紀時中國就已經使用火箭。阿拉伯人把原始的火箭推進武器引入歐洲是在十三世紀。然而,身管火炮得到了發展。而火箭卻處於蟄伏狀態。直到十九世紀初才再次得到有效使用。”
卡爾急道:“是啊,我知道。十九世紀初英國對繳獲的印度火箭進行研究之後,康格裏夫采用新型火藥製造出第一種實用的火箭,它重十幾千克,長一米左右,射程可達到1800米。在英國進攻法國布倫港和英國攻打哥本哈根時,這些火箭初當作艦載武器使用。還組成了獨立的火箭炮兵連。在英國使用這種火箭攻擊美國人,並且名聲大噪之後,有一段時間內,各國都在競相仿製這種火箭。但是由於膛線身管和反後坐機構的使用給身管火炮重新帶來優勢,所以各國的炮兵火箭都停了下來。康格裏夫火箭的缺點太明顯了,精度度,性能不穩定,即使是命中,也是運氣好,更讓人不安的是火箭飄忽不定的之字形飛行軌跡,隻有風向稍有變化,就有可能掉進算自己人的隊伍。”
肖衛國嗬嗬笑道:“那是以前。現在德國其實也在進行火箭炮的研製,還有蘇聯更是熱衷這種武器。德國國防軍空軍的赫曼戈林團等單位開始作為試點,裝備火箭炮,準備代替舊式的100毫米迫擊炮,裝置由一個可拆為三部分、類似榴彈炮的發射裝置和一個小拖車構成,可由炮兵拖著進入陣地,每個炮組由4名炮手組成。該炮口徑為100毫米,采用13倍口徑的炮管,發射速度為10到17發/分鍾。這種炮實際上是種火箭增程迫擊炮,除了射程和發射速度尚可以外,在造價、擲彈量、可操作性和耐用性方麵部不盡如人意。”
“不過後來,庫美多夫火箭研究站的研究人員在技術總監沃爾特多姆貝格爾上尉的指導下,發現以前的設計方案的缺點在於火箭發動機的推力作用於彈底,如果推進劑燃燒不規則,那麽推力將使火箭彈彈頭偏離航向,致使誤差大增。於是他們另辟蹊徑,把火箭發動機放在火箭彈的前端,即戰鬥部的前麵,在彈體周圍開了若幹個分別傾斜14度的噴嘴,以便火箭彈旋轉並保持穩定。解決了火箭彈的穩定性後,他們發現沒有尾翼的火箭彈在發射過程中,不需要像真管炮管一樣皮實的定向管,隻要能使火箭在發射的時候成功導向就足夠了,從而可以節約製造成本。當然,我們不需要模仿他們的設計,我們要有自己的設計。”肖衛國平靜地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