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礬-藥材
為天然的硫酸鹽類礦物膽礬chalcanthite的晶體,或為人工製成的含水硫酸銅(cuso4·5h2o)。主產於雲南、山西、江西、廣東、陝西、甘肅等地。全年均可采收。研末或煆後研末用。
【藥性】酸、澀、辛,寒。有毒。歸肝、膽經。
【功效】湧吐痰涎,解毒收濕,祛腐蝕瘡。
【應用】
1.喉痹、癲癇、誤食毒物。本品為酸澀而辛,其性上行,具有的湧吐作用,能夠湧吐風痰及毒物。用治喉痹,喉間痰壅閉塞,可與白僵蠶共為末,吹喉,使之痰涎吐而喉痹開,如二聖散(《濟生方》);用治風痰癲癇,《譚氏小兒方》單用本品研末,溫醋調下,服後吐出涎便醒;若誤食毒物,可單用本品取吐,以排出胃中毒物。
2.風眼赤爛、口瘡、牙疳。本品少量外用,有解毒收濕之功,臨床以外用治療口、眼諸竅火熱之證為宜。如《明目經驗方》用本品煆研,泡湯洗眼,治風眼赤爛;《聖惠方》以之與蟾皮共研末,外敷患處,治口瘡;《小兒藥證直訣》以本品研末,加麝香少許和勻,外敷,治牙疳。
3.胬肉、瘡瘍。本品外用,有祛腐蝕瘡作用。臨床以外用治療皮膚瘡瘍為主。如《聖濟總錄》用本品煆研外敷,治胬肉疼痛;《直指方》以之與雀屎同用,研末點瘡,治腫毒不潰。
【用法用量】溫水化服,0.3~0.6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以水溶化後外洗。
【使用注意】體虛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
2.《本草綱目》:“石膽,其性收斂上行,能湧風熱痰涎,發散風木相火,又能殺蟲,故治咽喉口齒瘡毒有奇功也。”
3.《本草述》:“在婁全善有雲:喉痹惡寒者,皆是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鬱於內,切忌膽礬酸寒等劑點喉,反使其陽鬱不升,為患反劇。若然,則此味宜於喉閉及纏喉風者,乃治陰不能蓄陽之痹,是為風婬,屬不惡寒之喉痹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含水硫酸銅(cuso4·5h2o)。
2.藥理作用:本品內服後能刺激胃壁神經,引起反射性嘔吐,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外用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性蛋白質化合物而沉澱,故對膽礬濃溶液對局部黏膜具有腐蝕,可退翳。另對化膿性球菌,腸道傷寒、副傷寒、痢疾杆菌和沙門氏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用膽礬、磁石、丹砂、白礬、雄黃各30g,用升華法煆燒72小時,外用治療各種皮膚腫瘤16例,其中治愈10例,好轉6例(藥學通報,1984,6:328);用膽礬、藤黃、朱砂各等份,研末,醋調塗,治療瘡癰初起,療效顯著(四川中醫,1985,3:33)。
4.不良反應:膽礬是多親和性毒物,可作用於全身各係統。對口腔、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對心、肝、腎有直接的性作用;對中樞神經係統有很強的親和力;還能引起溶血性貧血。中毒主要表現為口中有金屬澀味,咽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吐出物或排泄物呈藍綠色,頭暈頭痛,眼花,乏力,麵色蒼黃,黃疸,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少尿或無尿,多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中毒原因主要是內服超量或誤服。救治方法:立即洗胃,導瀉;解毒劑首選依地酸二鈉鈣,或口服,或肌注,或靜脈注射。若酸中毒可補充碳酸氫鈉溶液;有溶血現象時,可用氫化可的鬆,必要時輸新鮮血液及對症治療。
為天然的硫酸鹽類礦物膽礬chalcanthite的晶體,或為人工製成的含水硫酸銅(cuso4·5h2o)。主產於雲南、山西、江西、廣東、陝西、甘肅等地。全年均可采收。研末或煆後研末用。
【藥性】酸、澀、辛,寒。有毒。歸肝、膽經。
【功效】湧吐痰涎,解毒收濕,祛腐蝕瘡。
【應用】
1.喉痹、癲癇、誤食毒物。本品為酸澀而辛,其性上行,具有的湧吐作用,能夠湧吐風痰及毒物。用治喉痹,喉間痰壅閉塞,可與白僵蠶共為末,吹喉,使之痰涎吐而喉痹開,如二聖散(《濟生方》);用治風痰癲癇,《譚氏小兒方》單用本品研末,溫醋調下,服後吐出涎便醒;若誤食毒物,可單用本品取吐,以排出胃中毒物。
2.風眼赤爛、口瘡、牙疳。本品少量外用,有解毒收濕之功,臨床以外用治療口、眼諸竅火熱之證為宜。如《明目經驗方》用本品煆研,泡湯洗眼,治風眼赤爛;《聖惠方》以之與蟾皮共研末,外敷患處,治口瘡;《小兒藥證直訣》以本品研末,加麝香少許和勻,外敷,治牙疳。
3.胬肉、瘡瘍。本品外用,有祛腐蝕瘡作用。臨床以外用治療皮膚瘡瘍為主。如《聖濟總錄》用本品煆研外敷,治胬肉疼痛;《直指方》以之與雀屎同用,研末點瘡,治腫毒不潰。
【用法用量】溫水化服,0.3~0.6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以水溶化後外洗。
【使用注意】體虛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
2.《本草綱目》:“石膽,其性收斂上行,能湧風熱痰涎,發散風木相火,又能殺蟲,故治咽喉口齒瘡毒有奇功也。”
3.《本草述》:“在婁全善有雲:喉痹惡寒者,皆是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鬱於內,切忌膽礬酸寒等劑點喉,反使其陽鬱不升,為患反劇。若然,則此味宜於喉閉及纏喉風者,乃治陰不能蓄陽之痹,是為風婬,屬不惡寒之喉痹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含水硫酸銅(cuso4·5h2o)。
2.藥理作用:本品內服後能刺激胃壁神經,引起反射性嘔吐,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外用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性蛋白質化合物而沉澱,故對膽礬濃溶液對局部黏膜具有腐蝕,可退翳。另對化膿性球菌,腸道傷寒、副傷寒、痢疾杆菌和沙門氏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用膽礬、磁石、丹砂、白礬、雄黃各30g,用升華法煆燒72小時,外用治療各種皮膚腫瘤16例,其中治愈10例,好轉6例(藥學通報,1984,6:328);用膽礬、藤黃、朱砂各等份,研末,醋調塗,治療瘡癰初起,療效顯著(四川中醫,1985,3:33)。
4.不良反應:膽礬是多親和性毒物,可作用於全身各係統。對口腔、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對心、肝、腎有直接的性作用;對中樞神經係統有很強的親和力;還能引起溶血性貧血。中毒主要表現為口中有金屬澀味,咽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吐出物或排泄物呈藍綠色,頭暈頭痛,眼花,乏力,麵色蒼黃,黃疸,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少尿或無尿,多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中毒原因主要是內服超量或誤服。救治方法:立即洗胃,導瀉;解毒劑首選依地酸二鈉鈣,或口服,或肌注,或靜脈注射。若酸中毒可補充碳酸氫鈉溶液;有溶血現象時,可用氫化可的鬆,必要時輸新鮮血液及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