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原態


    天冬-藥材


    天冬-飲片


    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塊根。主產於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淨,除去莖基和須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淨,幹燥,切片或段,生用。


    【藥性】甘、苦,寒。歸肺、腎、胃經。


    【功效】養陰潤燥,清肺生津。


    【應用】


    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苦寒之性較強,其養肺陰,清肺熱的作用強於麥冬、玉竹等同類藥物。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幹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啞等症。對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治肺陰不足,燥熱內盛之證,常與麥冬、沙參、川貝母等藥同用。


    2.腎陰虛證。本品能滋腎陰,兼能降虛火,適宜於腎陰虧虛之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及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內熱消渴等證。腎陰虧虛,眩暈耳鳴,腰膝酸痛者,常與熟地、枸杞子、牛膝等滋腎益精、強筋健骨之品同用。陰虛火旺,骨蒸潮熱者,宜與滋陰降火之生地黃、麥冬、知母、黃柏等品同用。治腎陰久虧,內熱消渴證,可與生地黃、山藥、女貞子等滋陰補腎之品同用。肺腎陰虛之咳嗽咯血,可與生地、玄參、川貝母等滋陰清肺、涼血止咳藥同用。


    3.熱病傷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腸燥便秘等證。本品還有一定益胃生津作用,兼能清胃熱,可用於熱傷胃津之證。氣陰兩傷,食欲不振,口渴者,宜與生地黃、人參等養陰生津益氣之品配伍。津虧腸燥便秘者,宜與生地、當歸、生首烏等養陰生津,潤腸通便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膩之性較強,脾虛泄瀉、痰濕內盛者忌用。


    【鑒別用藥】天冬與麥冬,既能滋肺陰、潤肺燥、清肺熱,又可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對於熱病傷津之腸燥便秘,還可增液潤腸以通便。二藥性能功用相似,相須為用。然天冬苦寒之性較甚,清火與潤燥之力強於麥冬,且入腎滋陰,還宜於腎陰不足,虛火亢旺之證。麥冬微寒,清火與滋潤之力雖稍弱,但滋膩性亦較小,且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又宜於心陰不足及心熱亢旺之證。


    【古籍摘要】


    1.《藥性論》:“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除熱,通腎氣,療肺痿生癰吐膿……止消渴,去熱中風,宜久服”。


    2.《本草匯言》:“潤燥滋陰,降火清肺之藥也。統理肺腎火燥為病,如肺熱葉焦,發為痿癰,吐血咳嗽,煩渴傳為腎消,骨蒸熱勞諸證,在所必需者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天門冬素(天冬酰胺)、粘液質、β-穀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糖醛、甾體皂苷、多種氨基酸、新酮糖、寡糖及多糖等成分。


    2.藥理作用:天冬酰胺有一定平喘鎮咳祛痰作用;可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心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和尿量增加;煎劑體外試驗對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杆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天冬具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係統吞噬能力及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煎劑或醇提取液可促進抗體生成,延長抗體生存時間;對實驗動物有非常顯著的抗細胞突變作用,可升高腫瘤細胞camp水平,抑製腫瘤細胞增殖。


    3.臨床研究:據報道,以天冬剝去外皮,每日63g,隔水蒸0.5~1小時,於早、中、晚3次分服;或製成片劑、糖漿劑等。治療乳腺小葉增生及乳腺癌,前者42例,臨床治愈16例,顯效8例,有效11例;後者可見局部腫塊及轉移淋巴結有一定縮小(江蘇中醫,1976,4:33)。用天冬15~30g,水煎服,每日1次,紅糖為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有一定療效(赤腳醫生雜誌,1975,12:594)。本品還有用於治療百日咳、心律失常、病毒性肝炎、腫瘤等疾病的報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