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原態


    肉蓯蓉-藥材


    肉蓯蓉-飲片


    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 y.c.ma的帶鱗葉的肉質莖。主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春季苗未出士或剛出士時采挖,除去花序。切片生用,或酒製用。


    【藥性】甘、鹹,溫。歸腎、大腸經。


    【功效】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應用】


    1.腎陽虧虛,精血不足之陽痿早泄、宮冷不孕、腰膝酸痛、痿軟無力。本品味甘能補,甘溫助陽,質潤滋養,鹹以入腎,為補腎陽,益精血之良藥。常配伍菟絲子、川斷、杜仲同用,治男子五勞七傷,陽痿不起,小便餘瀝,如肉蓯蓉丸(《醫心方》);亦可與杜仲、巴戟肉、紫河車等同用,治腎虛骨痿,不能起動,如金剛丸(《張氏醫通》)。


    2.腸燥津枯便秘。本品甘鹹質潤入大腸,可潤腸通便,常與沉香、麻子仁同用,治發汗、津液耗傷而致大便秘結,如潤腸丸(《濟生方》);或與當歸、牛膝、澤瀉等同用,治腎氣虛弱,大便不通,小便清長,腰酸背冷,如濟川煎《景嶽全書》。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能助陽、滑腸,故陰虛火旺及大便泄瀉者不宜服。腸胃實熱、大便秘結亦不宜服。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久服輕身。”


    2.《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髒,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3.《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肉蓯蓉脂溶性成分經氣質聯用鑒定出6-甲基吲哚,3-甲基-3乙基己烷。從肉蓯蓉中得到水溶性的n,n-二甲基甘氨酸甲脂和甜菜堿等。


    2.藥理作用:肉蓯蓉水提液小鼠灌胃,能顯著增加脾髒和胸腺重量,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遲發性超敏反應指數。肉蓯蓉對陽虛和陰虛動物的肝脾核酸含量下降和升高有調整作用。有激活腎上腺、釋放皮質激素的作用,可增強下丘腦-垂體-卵巢的促黃體功能,提高垂體對lrh的反應性及卵巢對lh的反應性,而不影響自然生殖周期的內分泌平衡。肉蓯蓉乙醇提取物在體外溫育體係中能顯著抑製大鼠腦、肝、心、腎、睾丸組織勻漿過氧化脂質的生成,並呈良好的量效關係。


    3.臨床研究:治療子宮肌瘤顯效(浙江中醫雜誌,1993,28,(1):2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