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子-藥材
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 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 descur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的成熟種子。前者稱“北葶藶”,主產於河北、遼寧、內蒙古、吉林等地;後者稱“南葶藶”,主產於江蘇、山東、安徽、浙江等地。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搓出種子,除去雜質,生用或炒用。
【藥性】苦、辛,大寒。歸肺、膀胱經。
【功效】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應用】
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臥。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熱,專瀉肺中水飲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棗以緩其性,如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還常配蘇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水腫,懸飲,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本品泄肺氣之壅閉而通調水道,利水消腫。治腹水腫滿屬濕熱蘊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黃,即已椒藶黃丸(《金匱要略》);治結胸、胸水,腹水腫滿,配杏仁、大黃、芒硝,即大陷胸丸(《傷寒論》)。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鑒別用藥】桑白皮與葶藶子均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治療肺熱及肺中水氣,痰飲咳喘以及水腫,常相須為用。桑白皮甘寒,藥性較緩,長於清肺熱,降肺火,多用於肺熱咳喘,痰黃及皮膚水腫;而葶藶子力峻,重在瀉肺中水氣、痰涎,對邪盛喘滿不得臥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強,可兼治臌脹、胸腹積水之證。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2.《名醫別錄》:“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麵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
3.《開寶本草》:“療肺癰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播娘蒿種子含有強心苷類:如毒毛旋花子苷配基,伊夫單苷,葶藶子苷,伊夫雙苷、異硫氰酸類:有葡萄糖異硫氰酸鹽的降解產物,異硫氰酸苄酯,異硫氰酸烯丙酯,異硫氰酸丁烯酯。脂肪油類:油中主要含亞麻酸、亞油酸、油酸、芥酸、棕櫚酸、硬脂酸。
獨行菜的種子含芥子苷,脂肪油,蛋白質,糖類。
2.藥理作用:兩種葶藶子提取物,均有強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對衰弱的心髒可增加輸出量,降低靜脈壓。尚有利尿作用。葶藶子的苄基芥子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酵母菌等2o種真菌及數十種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葶藶子在很低劑量,即可發揮顯著的抗癌效果。
3.臨床研究:葶藶子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現臨床多用治心力衰竭。如用強心栓(葶藶子、生黃芪、赤芍等)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總有效率為91.1%。(中醫藥學報,1992,2:79);用葶藶子降血脂膠囊(葶藶子、山楂、茵陳蒿等)治療高脂血症,療效確切(醫學研究通訊,1999,9:9);治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總有效率為100%(湖南中醫雜誌,1993,4:46);通淋排石方劑中加用葶藶子15~20g,治多例尿路結石病人有更好療效(中醫雜誌,2000,10:637);生葶藶子去殼內服,治療急性咽炎患者240例,痊愈221例,好轉15例、無效4例(四川中醫,1993,6:50);應用刺蒺藜糊(葶藶子、刺蒺藜)治療牙齒敏感症,總有效率95.4%(四川中醫,1997,4:52);炒葶藶子外敷治療ii度 、深2度燒傷、表皮擦傷患者多例、效果良好(基層中藥雜誌,1999,2:63)。
4.不良反應:有服道葶藶子發生過敏反應者,表現為全身皮膚丘疹伴搔癢,偶發生過敏性休克,初起可見胸悶憋氣,惡心嘔吐,心慌,繼之皮膚瘙癢,煩燥不安,頸項胸腹滿布皮疹,進而麵色口唇蒼白,冷汗出,呼吸困難,心音低,血壓下降。救治方法,應給予抗過敏、抗休克治療,必要時對症處理。程度輕者,停藥後可自行緩解。
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 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 descur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的成熟種子。前者稱“北葶藶”,主產於河北、遼寧、內蒙古、吉林等地;後者稱“南葶藶”,主產於江蘇、山東、安徽、浙江等地。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搓出種子,除去雜質,生用或炒用。
【藥性】苦、辛,大寒。歸肺、膀胱經。
【功效】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應用】
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臥。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熱,專瀉肺中水飲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棗以緩其性,如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還常配蘇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水腫,懸飲,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本品泄肺氣之壅閉而通調水道,利水消腫。治腹水腫滿屬濕熱蘊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黃,即已椒藶黃丸(《金匱要略》);治結胸、胸水,腹水腫滿,配杏仁、大黃、芒硝,即大陷胸丸(《傷寒論》)。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鑒別用藥】桑白皮與葶藶子均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治療肺熱及肺中水氣,痰飲咳喘以及水腫,常相須為用。桑白皮甘寒,藥性較緩,長於清肺熱,降肺火,多用於肺熱咳喘,痰黃及皮膚水腫;而葶藶子力峻,重在瀉肺中水氣、痰涎,對邪盛喘滿不得臥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強,可兼治臌脹、胸腹積水之證。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2.《名醫別錄》:“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麵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
3.《開寶本草》:“療肺癰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播娘蒿種子含有強心苷類:如毒毛旋花子苷配基,伊夫單苷,葶藶子苷,伊夫雙苷、異硫氰酸類:有葡萄糖異硫氰酸鹽的降解產物,異硫氰酸苄酯,異硫氰酸烯丙酯,異硫氰酸丁烯酯。脂肪油類:油中主要含亞麻酸、亞油酸、油酸、芥酸、棕櫚酸、硬脂酸。
獨行菜的種子含芥子苷,脂肪油,蛋白質,糖類。
2.藥理作用:兩種葶藶子提取物,均有強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對衰弱的心髒可增加輸出量,降低靜脈壓。尚有利尿作用。葶藶子的苄基芥子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酵母菌等2o種真菌及數十種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葶藶子在很低劑量,即可發揮顯著的抗癌效果。
3.臨床研究:葶藶子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現臨床多用治心力衰竭。如用強心栓(葶藶子、生黃芪、赤芍等)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總有效率為91.1%。(中醫藥學報,1992,2:79);用葶藶子降血脂膠囊(葶藶子、山楂、茵陳蒿等)治療高脂血症,療效確切(醫學研究通訊,1999,9:9);治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總有效率為100%(湖南中醫雜誌,1993,4:46);通淋排石方劑中加用葶藶子15~20g,治多例尿路結石病人有更好療效(中醫雜誌,2000,10:637);生葶藶子去殼內服,治療急性咽炎患者240例,痊愈221例,好轉15例、無效4例(四川中醫,1993,6:50);應用刺蒺藜糊(葶藶子、刺蒺藜)治療牙齒敏感症,總有效率95.4%(四川中醫,1997,4:52);炒葶藶子外敷治療ii度 、深2度燒傷、表皮擦傷患者多例、效果良好(基層中藥雜誌,1999,2:63)。
4.不良反應:有服道葶藶子發生過敏反應者,表現為全身皮膚丘疹伴搔癢,偶發生過敏性休克,初起可見胸悶憋氣,惡心嘔吐,心慌,繼之皮膚瘙癢,煩燥不安,頸項胸腹滿布皮疹,進而麵色口唇蒼白,冷汗出,呼吸困難,心音低,血壓下降。救治方法,應給予抗過敏、抗休克治療,必要時對症處理。程度輕者,停藥後可自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