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原態


    枇杷葉-藥材


    枇杷葉-飲片


    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主產於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曬幹,刷去毛,切絲生用或蜜炙用。


    【藥性】苦,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應用】


    1.肺熱咳嗽,氣逆喘急。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具有清降肺氣之功。可單用製膏服用,或與黃芩、桑白皮、梔子等同用,如枇杷清肺飲(《醫宗金鑒》);治燥熱咳喘,咯痰不爽,口幹舌紅者,宜與宣燥潤肺之品桑葉、麥冬、阿膠等同,如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2.胃熱嘔吐,噦逆。本品能清胃熱,降胃氣而止嘔吐、呃逆,常配陳皮、竹茹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主卒啘不止,下氣。”


    2.《本草綱目》:“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枇杷葉,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治胃病以薑汁塗炙,治肺病以蜜水塗炙。”


    3.《重慶堂隨筆》:“凡風溫、溫熱、暑、燥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肅治節,香而不燥,凡濕溫、疫癘、穢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濁而廓中州。本草但雲其下氣治嗽、啘,則偉績未彰,故發明之。”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主要為橙花椒醇和金合歡醇)以及酒石酸、熊果酸、齊墩果酸、苦杏仁苷、鞣質,維生素b、c,山梨醇等。


    2.藥理作用:本品有鎮咳、平喘作用,祛痰作用較差;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對白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及痢疾杆菌亦有抑製作用。乙醚冷浸提取物及所含熊果酸有抗炎作用。


    3.臨床研究:鮮枇杷葉煮後,煎液濃縮,空腹服用,治小兒蟯蟲病122例,結果陰轉率67.21%,肛周成蟲陰轉率為78.85%,肛周蟲減少率為88.14%。(中醫研究,1989,2:32);枇杷葉,配杏仁、梔子、淡豆豉組成枇杷葉煎,配合短程(7日內)的西藥對症處理,治療小兒急性腎炎,在提高治愈率、預後等方麵,均優於單一的治療方法。(河北中醫,1998,6:32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