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藥材


    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幹燥根。主產於雲南、廣西等地。夏末秋初開花前或冬季種子成熟後采挖,去盡泥土,洗淨,曬幹,生用或研細粉用。


    【藥性】甘、微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應用】


    1.出血證。本品味甘微苦性溫,入肝經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特點,對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無論有無瘀滯,均可應用,尤以有瘀滯者為宜。單味內服外用均有良效。如《瀕湖集簡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單用本品,米湯調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與花蕊石、血餘炭合用,如化血丹(《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各種外傷出血,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摻,或配龍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寶散(《本草綱目拾遺》)。


    2.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腫定痛,為治瘀血諸證之佳品,為傷科之要藥。凡跌打損傷,或筋骨折傷,瘀血腫痛等,本品皆為首選藥物。可單味應用,以三七為末,黃酒或白開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若配伍活血行氣藥同用。則活血定痛之功更著。本品散瘀止痛,活血消腫之功,對癰疽腫痛也有良效。如《本草綱目》治無名癰腫,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調塗;治癰疽破爛,常與乳香、沒藥、兒茶等同用,如腐盡生肌散(《醫宗金鑒》)。


    此外,本品具有補虛強壯的作用,民間用治虛損勞傷,常與豬肉燉服。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外摻或調敷。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新編》:“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補血補氣藥之中則更神。蓋止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止而有安靜之休也。”


    2.《本草求真》:“三七,世人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則痛作,血因敷散則血止。三七氣味苦溫,能於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傷,及跌撲杖瘡血出不止,嚼爛塗之,或為末摻,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經水不止、產後惡露不下,俱宜自嚼,或為末,米飲送下即愈。”


    3.《醫學衷中參西錄》:“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吐衄要藥。病愈後不致瘀血留於經絡,證變虛勞(凡用藥強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經絡成血痹虛勞)。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鮮紅久不愈(宜與鴉膽子並用),腸中腐爛,浸成潰瘍,所下之痢色紫腥臭,雜以脂膜,此乃腸爛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損傷,內連髒腑經絡作疼痛者,外敷內服奏效尤捷。瘡瘍初起腫疼者,敷之可消。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確實可證之處。如破傷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則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破處已流出之血,著三七皆化為黃水,是能化血。”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皂苷、黃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為三七氨酸。


    2.藥理作用:本品能夠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夠促進多功能造血幹細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各種藥物誘發的心律失常均有保護作用;能夠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擴張腦血管,增強腦血管流量;能夠提高體液免疫功能,具有鎮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夠明顯治療大鼠胃黏膜的萎縮性病變,並能逆轉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具有預防腫瘤的作用。


    3.臨床研究:用生三七粉1g,每日2~3次衝服。治療高脂血症76例,結果:降膽固醇的有效率為78%,降甘油三酯的有效率為57.5%,降β脂蛋白的有效率為53%,(中醫雜誌,1994,2:70);用三七粉3g,早晚各1次空腹衝服,7天為1療程。治療腦震蕩後遺症60例,總有效率為86.1%(河南中醫,1997,4:235);用三七粉、西洋參各15g,每日1g衝服,15天為1療程,治療前列腺肥大26例,總有效率為88.5%(中醫雜誌,1994,4:199);用三七研粉過110目篩,醋調成糊狀備用。先清潔瘡麵,再塗藥膏,2天換藥1次。治療褥瘡36例,經4~10次換藥,全部治愈(時珍國醫國藥,1996,4:200);另據報道,本品還可用治重症肝炎、冠心病、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疤痕疙瘩、術後粘連、痔瘡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