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原態


    白茅根-飲片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根莖。全國各地均有產,但以華北地區較多。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膜質葉鞘,洗淨,曬幹,切段生用。


    【藥性】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治多種血熱出血之證,且單用有效,或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鮮品搗汁服用;若治咯血,與藕同用,均取鮮品煮汁服,如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本品不僅善治上部火熱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經,能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故對膀胱濕熱蘊結而致尿血、血淋之證,尤為適宜。如《聖惠方》治小便出血,單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時發,屬虛而有熱者,常配人參、地黃、茯苓同用,如茅根飲子(《外台秘要》)。


    2.水腫、熱淋、黃疸。本品能清熱利尿,而達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之效。如《肘後方》治熱淋,《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水腫、小便不利,均單用本品煎服,也可與其它清熱利尿藥同用;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山梔等同用。


    3.胃熱嘔吐、肺熱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熱而止嘔,又能清肺熱而止咳。用治胃熱嘔吐,常與葛根同用,如茅根湯(《小品方》);用治肺熱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湯(《聖惠方》)。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加倍,以鮮品為佳,可搗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鑒別用藥】白茅根、蘆根均能清肺胃熱而利尿,治療肺熱咳嗽、胃熱嘔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須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涼血止血見長;而蘆根偏入氣分,以清熱生津為優。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勞傷虛贏,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下便。”


    2.《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空有節,最善透發髒腑鬱熱,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澀作疼,因熱小便短少,腹脹身腫;又能入肺清熱以寧嗽定喘;為其味甘,且鮮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陰以生津止渴,並治肺胃有熱,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鮮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後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時,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驗,遠勝幹者。”


    3.《本草正義》:“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於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糖類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等以及澱粉;簡單酸類及鉀鹽:檸檬酸、蘋果酸、草酸等;三萜烯:白茅素、蘆竹素、羊齒醇等;5-羥色胺等;其它尚含類胡蘿卜素類及葉綠素、維生素、白頭翁等。


    2.藥理作用:本品能顯著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其水煎劑和水浸劑有利尿作用,以給藥5~10天時作用明顯;對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福氏、宋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製作用,有一定抗hbv病毒能力。


    3.臨床研究:用白茅根800g,白糖20g,水煎取汁1000g,分服,每日1劑。治療急性腎炎40例,總有效率為97.5%(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4,3:27);用白茅根100g,魚腥草、車前子各60g,煎水1000ml,代茶飲,每日1劑。治療乳糜尿12例,結果:痊愈6例,好轉6例(湖南中醫雜誌,1987,5:55);另據報道,本品還可用治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紫癜性苔蘚樣皮炎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