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原態
烏藥-藥材
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塊根。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蘇、陝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幹。生用或麩炒用。
【藥性】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應用】
1.寒凝氣滯之胸腹諸痛證。本品味辛行散,性溫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寬中,故能行氣散寒止痛。治胸腹脅肋悶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如小烏沉湯(《和劑局方》),也可與薤白、瓜蔞皮、延胡索等同用;若治脘腹脹痛,可配伍木香、青皮、莪術等,如烏藥散(《聖惠方》),也可與香附、木香、陳皮等同用;治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薑等同用,如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若寒凝氣滯痛經,可與當歸、香附、木香等同用,如烏藥湯(《濟陰綱目》)。
2.尿頻,遺尿。本品辛散溫通,入腎與膀胱而溫腎散寒,縮尿止遺。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如縮泉丸(《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古籍摘要】
1.《本草衍義》:“烏藥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與沉香同磨作湯,治胸腹冷氣,甚穩當。”
2.《藥品化義》:“烏藥,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於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以之散寒氣,則客寒冷氣自除;驅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開鬱氣,中惡腹痛,胸膈脹痛,頓然可減;疏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皆藉其氣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屬於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每於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鬱散結,每於憂鬱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生物堿及揮發油。油中的主要成分為烏藥烷、烏藥烴,烏藥醇、烏藥酸、烏藥醇酯等。
2.藥理作用:烏藥對胃腸道平滑肌有興奮和抑製的雙向調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其揮發油內服能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液循環,升高血壓及發汗;外塗能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緩和肌肉痙攣疼痛;本品對小鼠肉瘤s180有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以縮泉丸(烏藥、益智仁、山藥)加桑螵蛸化裁,治小兒遺尿,治療167例,痊愈83例,好轉43例(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3,5:26);以烏藥蟬衣散(烏藥、僵蠶、蟬衣、琥珀等)研細末,用熱米湯調糊、敷臍,治療小兒夜啼,一般1療程(7天)治愈(四川中醫,1994,5:39);烏藥順氣散(烏藥、麻黃、僵蠶、白芷、羌活、川芎等)水煎服,治療腦梗塞20例,結果:治愈18例,好轉2例,有效率100%(實用中醫藥雜誌,1998,8:8)。另有用烏藥為主的複方治療流行性出血熱多尿期、原發性脾曲綜合征等。
烏藥-藥材
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塊根。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蘇、陝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幹。生用或麩炒用。
【藥性】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應用】
1.寒凝氣滯之胸腹諸痛證。本品味辛行散,性溫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寬中,故能行氣散寒止痛。治胸腹脅肋悶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如小烏沉湯(《和劑局方》),也可與薤白、瓜蔞皮、延胡索等同用;若治脘腹脹痛,可配伍木香、青皮、莪術等,如烏藥散(《聖惠方》),也可與香附、木香、陳皮等同用;治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薑等同用,如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若寒凝氣滯痛經,可與當歸、香附、木香等同用,如烏藥湯(《濟陰綱目》)。
2.尿頻,遺尿。本品辛散溫通,入腎與膀胱而溫腎散寒,縮尿止遺。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如縮泉丸(《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古籍摘要】
1.《本草衍義》:“烏藥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與沉香同磨作湯,治胸腹冷氣,甚穩當。”
2.《藥品化義》:“烏藥,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於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以之散寒氣,則客寒冷氣自除;驅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開鬱氣,中惡腹痛,胸膈脹痛,頓然可減;疏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皆藉其氣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屬於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每於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鬱散結,每於憂鬱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生物堿及揮發油。油中的主要成分為烏藥烷、烏藥烴,烏藥醇、烏藥酸、烏藥醇酯等。
2.藥理作用:烏藥對胃腸道平滑肌有興奮和抑製的雙向調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其揮發油內服能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液循環,升高血壓及發汗;外塗能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緩和肌肉痙攣疼痛;本品對小鼠肉瘤s180有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以縮泉丸(烏藥、益智仁、山藥)加桑螵蛸化裁,治小兒遺尿,治療167例,痊愈83例,好轉43例(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3,5:26);以烏藥蟬衣散(烏藥、僵蠶、蟬衣、琥珀等)研細末,用熱米湯調糊、敷臍,治療小兒夜啼,一般1療程(7天)治愈(四川中醫,1994,5:39);烏藥順氣散(烏藥、麻黃、僵蠶、白芷、羌活、川芎等)水煎服,治療腦梗塞20例,結果:治愈18例,好轉2例,有效率100%(實用中醫藥雜誌,1998,8:8)。另有用烏藥為主的複方治療流行性出血熱多尿期、原發性脾曲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