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想改善夥食,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雲雁回現在作為一個幼兒,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家裏唯一能掙錢的人,鄭蘋,心裏充滿了擔憂。
不過事實上雲雁回是想太多了,的確,在古代很多行業婦女都受製於性別無法從事,大多隻是操持家務,卻不代表家裏沒男人就養不起三個小孩了。
雲雁回擔憂的目光在鄭蘋把緙機搬出來後,瞬間轉變成了狂喜。
偉大的古代勞動婦女!
緙機,鄭蘋居然會緙絲!
雲雁回在現代時采訪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找了很多資料,采訪時還現場了解了,觀看緙絲手藝人工作,記憶深刻。
緙絲是一種絲織品,其織法獨特,耗時久,價格昂貴。上等的緙絲作品,稱得上是一寸緙絲一寸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皇室專享的織品,民間會這種技藝的人都不多。
曆史上緙絲的大盛時期,正是現在,宋朝。因為宋朝皇帝的審美,導致緙絲作品從實用、裝飾轉變為了藝術性更強,大量采用書畫作品為原樣。
雲雁回采訪的那位手藝人,完成一幅緙絲作品用時少則數月,長則以年計,而其本身對於書畫也有且必須有很深的理解。
至於鄭蘋……在鄭蘋畫樣子時,雲雁回看了一下,她好像隻打算緙一條絲帶而已,技法單調,而且花紋單調,即使叫雲雁回這個外行看,也沒有什麽新奇之處。
而不止是緙絲,就算是一般的繡品要賣出要價錢,藝術創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來說,以緙絲的耗時,和這絲帶的大小、價值……想靠鄭蘋緙絲過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雲雁回有點點失望,也是他之前高興過頭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鄭蘋還去慈幼莊打工做什麽。再說了,要緙出比較大的作品耗時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適合他們家。
不過雖然沒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擔心餓死了,以鄭蘋的手藝,和北宋這個時代富裕的程度,足以養活大家。
而且除了緙絲,鄭蘋還會刺繡,她把雲雁回、雙宜和小寶帶回來後,除了買東西就沒出過門,每天端坐在家裏刺繡。
雲雁回現在乖得很,雙宜可以幫忙照顧小寶,所以鄭蘋能夠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經常來鄭蘋家一起做繡活兒,白天來,晚上也來,但是也常自己帶燈火,算是和鄭蘋平攤燈火錢。
胡三娘過來一般都帶著她七歲左右的女兒,一開始還會把小兒子也帶來。但是,她兒子和雲雁回差不多大,特別能折騰,總愛去鬧小寶。小寶一被鬧就哭,害得鄭蘋不好幹活。
尤其這個時候雲雁回在旁邊還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都看得到,她兒子還尿褲子呢,雁哥兒就會自己解手,完了還特別愛幹淨的洗手擦幹。
所以這樣有了兩三次後,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兒子也帶來了,都讓她婆婆帶。
胡三娘的女兒就安靜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邊是學習刺繡的,自己也些碎布頭練習。鄭蘋就讓雙宜和她一起,玩一會兒練習一會兒,自己則和胡三娘一麵閑談一麵做工。
就是從胡三娘和鄭蘋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裏,雲雁回得知了一些訊息。
比如鄭蘋當初去慈幼莊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紹的,當時鄭蘋生完孩子,家裏沒男人,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睡都睡不飽,也沒時間做繡活,沒有收入。於是去了慈幼莊,那裏幾個婦女可以照應著,還包吃住。
現在鄭蘋手頭的活也有胡三娘介紹的,汴梁繁華,需要繡品之處多了去了,汴梁繡娘的作品也隨處可見,從店鋪的望子到行人身上的新裝,她們的作品裝飾了整個汴梁。
汴梁甚至還有街巷是專門做刺繡買賣的,住了很多繡娘。胡三娘她們做的繡品也是送到那兒去,之後鄭蘋的緙絲作品也得在哪裏找銷路。
還有,現在的時代大約是北宋中期——緙絲的轉變及大盛,是在北宋晚期。現在緙絲作品雖然仍以實用或裝飾為主,但已經有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隻是還沒有普及化罷了。
可惜了鄭蘋好像沒有什麽藝術細胞……雲雁回做起了白日夢,要是鄭蘋突然醍醐灌頂靈光一現了,繡出一幅藝術品,然後賣出天價,從此帶領全家脫貧……
這是雲雁回的一個美好盼望,以他現在還沒緙機高的身量,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也隻能做做白日夢了。
吸溜了一下夢想的口水,雲雁回推了推打瞌睡的雙宜,用眼神鼓勵她好好看鄭蘋緙絲,小妹妹,好好學習手藝啊,不說有了生存技能,說不定一夜暴富就落在你身上了呢……
.
大半個月後,鄭蘋和胡三娘一起去繡巷送繡品,回來的時候,手裏大包小包提了不少東西,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絲線等物,看來作品得到了肯定,不但結了錢還有新活了。
雲雁回也挺高興的,這可算是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有了穩定的趨勢。
鄭蘋打開一個油紙小包,解開來便有甜香散發,裏麵裝著五六個點綴著芝麻的黃色點心,“來,娘買了些脂麻團子。”
鄭蘋把點心放在床沿,雲雁回和雙宜就湊了過來,小寶聞到甜香也揮了揮胖胳膊,可惜他現在還不能吃。
雙宜咽了口口水,“我不吃,雁哥兒吃吧。”
要放在以前,“雁哥兒”肯定是抓起來就狼吞虎咽的,現在呢,鄭蘋就驚奇地看到她兒子慢條斯理地把脂麻團子往雙宜那邊推了推。
真是懂事啊,鄭蘋溫聲道:“雙宜吃吧。”
雙宜就紅著臉拿了一塊,慢慢吃起來。
雲雁回又對鄭蘋說:“娘也吃。”
鄭蘋愣了一下,才感慨地吃了一塊。
這時雲雁回才拈了一塊,先觀察了一下,才咬了一口。分辨了一下,應該是穀物做的,除了外麵的芝麻,裏麵還有豬油香,有花生碎,倒不像雲雁回想得那麽甜,總體來說還挺好吃的。
小孩子食量小,雲雁回又知道克製,吃了一塊就不吃了,“娘和雙宜吃吧。”
鄭蘋還以為雲雁回是不喜歡吃脂麻團子,她以前也沒帶過這款點心。
雙宜吃著脂麻團子,又看一眼雲雁回,覺得自己特別的滿足。
鄭蘋則把自己買的新紙打開了,雲雁回還以為她又要給丈夫寫信了呢。但實際上,鄭蘋是準備給雲雁回開蒙了。
鄭蘋在紙上寫了一到十,十個大寫數字,把雲雁回叫過來,“雁哥兒,這個還記得嗎?”
雲雁回隨口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鄭蘋還有些驚訝,調換順序寫了一下,“這樣呢?”
雲雁回:“……五七三□□十二一。”
鄭蘋教兒子識數是在一個月前了,也就是現在的雲雁回穿過來之前,這一個月因為先是摔了一下,又失業,回來後忙於趕繡品,就沒督促。她都沒有想到,雁哥兒居然還記得!
鄭蘋驚訝之後自然是欣喜,“雁哥兒真棒,娘現在教你識字可好?”
雲雁回點了點頭,他以前就練習過書法,還常常有朋友讓他幫忙寫扇麵、春聯之類的,在現代可能算不錯,但是在古代,恐怕算不得什麽。
雖然對文言文很頭疼,但認字,加上寫得一手好字,無論在現代還是古代都很有好處。所以,對於鄭蘋給他啟蒙的要求,他是肯定會配合的。
非但如此,雲雁回還裝作玩的樣子去抓筆,學寫起數字。
鄭蘋驚喜非常,她拿著兒子人生首份墨寶,念叨著要寄給丈夫看看。但是一下子又想到,她雖然堅持認為丈夫還好好的,但是這獨特的第一份,寄出去就看不到了。
於是,鄭蘋獨出心裁地以雲雁回的“墨寶”為原樣,繡了出來。
雲雁回非常開心!
當然不是因為他那故意寫得很爛的字要被永久保留下來了,而是因為鄭蘋繡字繡得非常好,明明是很普通的幼兒習字,但是她通過深淺不一的黑色絲線,將墨色的變化還有幼兒稚嫩的筆跡全都表現了出來。
這正是緙絲、刺繡等活計統一的特點,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純的顏色。
就像現代的素描一樣,任何部分都有深淺變化,將這種變化表現出來,物體才會立體,栩栩如生。
如此高超的技藝,讓雲雁回覺得他那故意寫爛的字都變成了藝術品!
從這就可以斷定,鄭蘋的緙絲技藝絕對也不低,至少雲雁回看到她緙出來的那些絲帶就絕對不是她的真實水平。
鄭蘋平時做的刺繡和緙絲都是沒有很大變化,導致雲雁回以為她不但沒有藝術創造力,技法也普通。現在看來,那隻不過因為她繡的東西不需要太大變化,就沒有上心罷了,否則耗時久,性價比也不高。
……可是,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麽鄭蘋不繡些精致的作品呢?
雲雁回漸生疑惑,要是說鄭蘋是因為家裏沒錢支撐她長時間的創作,可是如果真的有那樣的手藝,完全可以和繡巷的店鋪談,甚至直接供職啊。
而且即便是耗時相對不那麽長的小型作品,如那絲帶,也有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價格相比之前絕對翻著番兒。
還有,之前鄭蘋提起自己因為生育後因為帶孩子,所以不得不去慈幼莊工作,細想也有點牽強,明明有更好的工作可以讓她活得更輕鬆吧。
雲雁回一時間發現,他現在這個娘好像很不簡單。
不過事實上雲雁回是想太多了,的確,在古代很多行業婦女都受製於性別無法從事,大多隻是操持家務,卻不代表家裏沒男人就養不起三個小孩了。
雲雁回擔憂的目光在鄭蘋把緙機搬出來後,瞬間轉變成了狂喜。
偉大的古代勞動婦女!
緙機,鄭蘋居然會緙絲!
雲雁回在現代時采訪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找了很多資料,采訪時還現場了解了,觀看緙絲手藝人工作,記憶深刻。
緙絲是一種絲織品,其織法獨特,耗時久,價格昂貴。上等的緙絲作品,稱得上是一寸緙絲一寸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皇室專享的織品,民間會這種技藝的人都不多。
曆史上緙絲的大盛時期,正是現在,宋朝。因為宋朝皇帝的審美,導致緙絲作品從實用、裝飾轉變為了藝術性更強,大量采用書畫作品為原樣。
雲雁回采訪的那位手藝人,完成一幅緙絲作品用時少則數月,長則以年計,而其本身對於書畫也有且必須有很深的理解。
至於鄭蘋……在鄭蘋畫樣子時,雲雁回看了一下,她好像隻打算緙一條絲帶而已,技法單調,而且花紋單調,即使叫雲雁回這個外行看,也沒有什麽新奇之處。
而不止是緙絲,就算是一般的繡品要賣出要價錢,藝術創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來說,以緙絲的耗時,和這絲帶的大小、價值……想靠鄭蘋緙絲過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雲雁回有點點失望,也是他之前高興過頭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鄭蘋還去慈幼莊打工做什麽。再說了,要緙出比較大的作品耗時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適合他們家。
不過雖然沒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擔心餓死了,以鄭蘋的手藝,和北宋這個時代富裕的程度,足以養活大家。
而且除了緙絲,鄭蘋還會刺繡,她把雲雁回、雙宜和小寶帶回來後,除了買東西就沒出過門,每天端坐在家裏刺繡。
雲雁回現在乖得很,雙宜可以幫忙照顧小寶,所以鄭蘋能夠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經常來鄭蘋家一起做繡活兒,白天來,晚上也來,但是也常自己帶燈火,算是和鄭蘋平攤燈火錢。
胡三娘過來一般都帶著她七歲左右的女兒,一開始還會把小兒子也帶來。但是,她兒子和雲雁回差不多大,特別能折騰,總愛去鬧小寶。小寶一被鬧就哭,害得鄭蘋不好幹活。
尤其這個時候雲雁回在旁邊還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都看得到,她兒子還尿褲子呢,雁哥兒就會自己解手,完了還特別愛幹淨的洗手擦幹。
所以這樣有了兩三次後,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兒子也帶來了,都讓她婆婆帶。
胡三娘的女兒就安靜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邊是學習刺繡的,自己也些碎布頭練習。鄭蘋就讓雙宜和她一起,玩一會兒練習一會兒,自己則和胡三娘一麵閑談一麵做工。
就是從胡三娘和鄭蘋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裏,雲雁回得知了一些訊息。
比如鄭蘋當初去慈幼莊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紹的,當時鄭蘋生完孩子,家裏沒男人,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睡都睡不飽,也沒時間做繡活,沒有收入。於是去了慈幼莊,那裏幾個婦女可以照應著,還包吃住。
現在鄭蘋手頭的活也有胡三娘介紹的,汴梁繁華,需要繡品之處多了去了,汴梁繡娘的作品也隨處可見,從店鋪的望子到行人身上的新裝,她們的作品裝飾了整個汴梁。
汴梁甚至還有街巷是專門做刺繡買賣的,住了很多繡娘。胡三娘她們做的繡品也是送到那兒去,之後鄭蘋的緙絲作品也得在哪裏找銷路。
還有,現在的時代大約是北宋中期——緙絲的轉變及大盛,是在北宋晚期。現在緙絲作品雖然仍以實用或裝飾為主,但已經有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隻是還沒有普及化罷了。
可惜了鄭蘋好像沒有什麽藝術細胞……雲雁回做起了白日夢,要是鄭蘋突然醍醐灌頂靈光一現了,繡出一幅藝術品,然後賣出天價,從此帶領全家脫貧……
這是雲雁回的一個美好盼望,以他現在還沒緙機高的身量,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也隻能做做白日夢了。
吸溜了一下夢想的口水,雲雁回推了推打瞌睡的雙宜,用眼神鼓勵她好好看鄭蘋緙絲,小妹妹,好好學習手藝啊,不說有了生存技能,說不定一夜暴富就落在你身上了呢……
.
大半個月後,鄭蘋和胡三娘一起去繡巷送繡品,回來的時候,手裏大包小包提了不少東西,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絲線等物,看來作品得到了肯定,不但結了錢還有新活了。
雲雁回也挺高興的,這可算是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有了穩定的趨勢。
鄭蘋打開一個油紙小包,解開來便有甜香散發,裏麵裝著五六個點綴著芝麻的黃色點心,“來,娘買了些脂麻團子。”
鄭蘋把點心放在床沿,雲雁回和雙宜就湊了過來,小寶聞到甜香也揮了揮胖胳膊,可惜他現在還不能吃。
雙宜咽了口口水,“我不吃,雁哥兒吃吧。”
要放在以前,“雁哥兒”肯定是抓起來就狼吞虎咽的,現在呢,鄭蘋就驚奇地看到她兒子慢條斯理地把脂麻團子往雙宜那邊推了推。
真是懂事啊,鄭蘋溫聲道:“雙宜吃吧。”
雙宜就紅著臉拿了一塊,慢慢吃起來。
雲雁回又對鄭蘋說:“娘也吃。”
鄭蘋愣了一下,才感慨地吃了一塊。
這時雲雁回才拈了一塊,先觀察了一下,才咬了一口。分辨了一下,應該是穀物做的,除了外麵的芝麻,裏麵還有豬油香,有花生碎,倒不像雲雁回想得那麽甜,總體來說還挺好吃的。
小孩子食量小,雲雁回又知道克製,吃了一塊就不吃了,“娘和雙宜吃吧。”
鄭蘋還以為雲雁回是不喜歡吃脂麻團子,她以前也沒帶過這款點心。
雙宜吃著脂麻團子,又看一眼雲雁回,覺得自己特別的滿足。
鄭蘋則把自己買的新紙打開了,雲雁回還以為她又要給丈夫寫信了呢。但實際上,鄭蘋是準備給雲雁回開蒙了。
鄭蘋在紙上寫了一到十,十個大寫數字,把雲雁回叫過來,“雁哥兒,這個還記得嗎?”
雲雁回隨口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鄭蘋還有些驚訝,調換順序寫了一下,“這樣呢?”
雲雁回:“……五七三□□十二一。”
鄭蘋教兒子識數是在一個月前了,也就是現在的雲雁回穿過來之前,這一個月因為先是摔了一下,又失業,回來後忙於趕繡品,就沒督促。她都沒有想到,雁哥兒居然還記得!
鄭蘋驚訝之後自然是欣喜,“雁哥兒真棒,娘現在教你識字可好?”
雲雁回點了點頭,他以前就練習過書法,還常常有朋友讓他幫忙寫扇麵、春聯之類的,在現代可能算不錯,但是在古代,恐怕算不得什麽。
雖然對文言文很頭疼,但認字,加上寫得一手好字,無論在現代還是古代都很有好處。所以,對於鄭蘋給他啟蒙的要求,他是肯定會配合的。
非但如此,雲雁回還裝作玩的樣子去抓筆,學寫起數字。
鄭蘋驚喜非常,她拿著兒子人生首份墨寶,念叨著要寄給丈夫看看。但是一下子又想到,她雖然堅持認為丈夫還好好的,但是這獨特的第一份,寄出去就看不到了。
於是,鄭蘋獨出心裁地以雲雁回的“墨寶”為原樣,繡了出來。
雲雁回非常開心!
當然不是因為他那故意寫得很爛的字要被永久保留下來了,而是因為鄭蘋繡字繡得非常好,明明是很普通的幼兒習字,但是她通過深淺不一的黑色絲線,將墨色的變化還有幼兒稚嫩的筆跡全都表現了出來。
這正是緙絲、刺繡等活計統一的特點,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純的顏色。
就像現代的素描一樣,任何部分都有深淺變化,將這種變化表現出來,物體才會立體,栩栩如生。
如此高超的技藝,讓雲雁回覺得他那故意寫爛的字都變成了藝術品!
從這就可以斷定,鄭蘋的緙絲技藝絕對也不低,至少雲雁回看到她緙出來的那些絲帶就絕對不是她的真實水平。
鄭蘋平時做的刺繡和緙絲都是沒有很大變化,導致雲雁回以為她不但沒有藝術創造力,技法也普通。現在看來,那隻不過因為她繡的東西不需要太大變化,就沒有上心罷了,否則耗時久,性價比也不高。
……可是,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麽鄭蘋不繡些精致的作品呢?
雲雁回漸生疑惑,要是說鄭蘋是因為家裏沒錢支撐她長時間的創作,可是如果真的有那樣的手藝,完全可以和繡巷的店鋪談,甚至直接供職啊。
而且即便是耗時相對不那麽長的小型作品,如那絲帶,也有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價格相比之前絕對翻著番兒。
還有,之前鄭蘋提起自己因為生育後因為帶孩子,所以不得不去慈幼莊工作,細想也有點牽強,明明有更好的工作可以讓她活得更輕鬆吧。
雲雁回一時間發現,他現在這個娘好像很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