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宣聖講義》
周易卦序。乾坤之後。繼之以屯。以象天地生化之序也。後天生化。皆自天地始。萬物之生。必在天地既定之後。故屯在乾坤次也。自先天序言。則乾坤之後應為震。以木道為物始也。而屯之象。始於震。其義亦洽。萬物之生。必因於水。故屯為震合坎。坎為後天八卦居坤之位。代乾之政。則屯之取象於坎震。亦適孚先天生化之序也。
震動於下。坎潤於上。此純物生之本象也。以分言。則半震半坎。以合言。則紹乾承坤。故屯繼乾坤。實天地生化定序。不獨象物之初生。夫屯之為卦。二陽爻。四陰爻。上下皆陽。而伯仲異次。卦屬陽。而其氣多陰。以行於陰也。有動則有德。有生則有功。有德則善惡備。有功則夷險分。屯之象。內剛外險。內動外阻。以陽率陰。而為陰所桎梏。以用為道。而處道之艱難。故其卦象。本生之始。而又怯於生。本行之初。而又難於行。如草木之萌芽初茁。其生機猶未暢也。陰陽不相得。而貴賤殊類。動靜不適調。而屈伸異途。求伸而反屈。求生而不直生。求動而弗立動。蓋處震之地。行坎之方,乘雷之奮。遇水之陷。其卦實賅二義。而為物之始生。天地生化之初見。其象固如是也。然卒得生成。不竟艱險者。則賴其兼剛而誌動。承陽而達生。因天地絪縕。得乾之合育。故雖難而成。雖屈而伸。雖險阻而不害。雖折辱而不侵。乃見其本乎中正之性。誌乎中和之道也。
就卦爻言。陽卦多陰。而以少為貴。以陽主動。而能禦陰也。故陰爻終隨陽用。以成其功。不過有時位之別。而有從違之殊也。然以內外卦言。六二為坤正位。九五為乾正位。適當其位。乃昭其德。故屯卦之繼乾坤。能見乾坤之用。以其德不移。道不易。則克有所守。有所為。此屯之大用。亦體乾坤而不失。是以為生化之始。萬物之初。足為一切矜式也。故屯卦爻雖異乾坤。而功用則紹乾坤而立其始。自有其象可質也。學者先觀其象。自得其意。雖合坎震之名。已孚乾坤之德。則為道亦大矣哉。六爻之所指。內外之所象。二氣之所行。生成之所見。則其次乾坤者。固有其義矣。文王之序。大都以義明象。以象證義。初非如後人所測。謂為任意變遷。亦非仍前易之規。謂為有心錯綜。蓋皆本後天之序。依物類之生。而確乎不拔之定則也。以下各卦皆如此。唯屯為尤著焉。至於屯卦之辭。屯者屯也。有所積而欲發也。難也。有所動而不易行也。生也。而未能遂生。始也。而不克逕始。故其字形。如草木之芽。初茁而未放。如蟄蟲之動。初蠕蠕而未即伸。有所見、而不離其居。有所為而不去其位。故名曰屯。氣蓄而未通。形立而未明。生機及而未透。大用預而未張。如倉箱之屯盈而未啟。如江河之屯滿而未泄。故以象天地生化之氣望洽於物。物遭之而皆有其生意也。故曰屯、盈也。物之始生。以盈於天地間也。天地以其氣盈而生物。物以其生而盈於天地。盈者生化之本也。不有盈。安有生。不有生。安有盈。故屯雖難而仍易。雖見而仍不失其居也。以氣之與形。成循環往複之道。而屯之與乾坤。具盈虛消息之德也。盈之為虛。息之為消。此屯之所以為盈也。
《宏教附注》
屯卦為六十四卦之始。以其屬子卦之始也。在八宮卦屬於炊。而其反複卦為解。其對卦為蒙。其比肩卦為鼎。故其象與辭。皆有關於各卦。不獨為坎震之交。見雲雷之合也。而用最要留意者。則乾坤之初化。以之代示生化之微。而天地之初交。以之代見人物之育。全為二五絪媼之所孕。父母精血之所凝。在氣為初生。在形為初成。將分離而末分離。將化育而末化育。故仍保有乾坤之正。循行陰陽之交。以接續於乾坤二卦。而引延於人物萬類。故自屯以上無物也。屯以下、物乃盈矣。屯以前、未生化也。屯以後、生出乃無盡矣。此後天六十四卦從屯始。而周易上下經之序從屯起。乾坤八純卦、母也。不可以齊於生化。同於物頸。故言生化、言物。必自屯始。而屯又足以見乾坤生化之功。交合之用。此夫子言之頗詳綱也,
卦辭: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此屯卦之彖辭也。元亨利貞四德。全如乾坤。而用乃殊。以位雖當。而時不同。卦雖正。而爻有差也。勿用有攸往。而利建侯。以其陽也。德備而不能盡用。有誌而不能自往。則其難、可以見矣。而道中正。居其位此成其德。則利建侯。王者之事也。以處勢順也。避險行夷。去艱示惠。此其成人之德。有別於自用也。故屯辭之義如此其概述也。雖難不難。以盈而善持之。雖生不生。以動而善處之。有是義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指屯之象。為陰陽始合。而生化始見。以其始也。故難。以其動也。故險。為始於下。而升於上。故不易生。為動以陽。而阻以陰。故動為險。難者、不易也。不順也。險者、有陷也。有製也。而屯之行也、不失其守。生也、不失其宗。雖難而卒達。雖險而自全。故曰中大亨貞。以孚四德也。不失位曰中。能生而盈曰大。難而特達曰亨。全其始終曰貞。此屯之以四德稱。而有中大亨貞之用也。屯之母卦。以坎合震。雷上之水。即雨水也。故曰雷雨之動。遍於天下。沛於地上。乃有滿盈之象。此天下開造草昧也。天地混沌之始辟。清濁之初分。大地皆水。生物才萌。所稱物者。唯苔草之類。初生之芽。此天地生化初紀。故曰草昧。草誌其物。昧指其時。茫昧之間。草率之地。亦足見其難生。而動乎險。斯困屯之所以名也。而人應之。則宜建侯而無寧。建以孚天造。侯以孚特達。建侯以孚草昧。而成中大亨貞之德。以天地尚誌於生動。不避乎難險。則人亦宜無寧。以成其所成。行其所行也。故辭旨以象明意。以文明教。此君子之有為。而順乎天地者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全卦象之用也。經綸者有為也。以陰陽交而為文。以生難而為功。以動險而為行。以建候不寧而為中大亨貞。以順乎天造草昧。而自見其經綸。故觀其象、而知其所指。習其辭、而知其所稱。人道始立。即此經綸也。建候者、已成其功。不寧者、猶致其用。本乎乾自強不息之義。成乎坤無成代終之行。故經綸之事。包乎人已上下。達於生成化育。內立其德。外成乎物。處於亨貞之內。行乎中大之域。以配乎天地造化。而克履乎艱險。建其家國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候。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初九之爻辭也。辭義亦如其象。而異其用。以陽爻得位。足以孚全卦主用。蓋屯本陽卦也。本爻與彖辭大同。即此義也。彖辭勿用有攸往。即磐桓之義。而利居貞。即勿用之旨。蓋屯以陽行陰。以坤為守。以乾為動。故用而不自用。動而不自往。取坤之義也。利建候者。得民建國。以能下人。人自歸之。取乾之義也。以屯六二同於坤。九五同於乾。兼乾坤之用。而見交合之德。故勿用有往而利建候也。而在初九亦然。雖非正位。乃屬主爻。以陽主陽。初九陽爻陽位。故能孚全卦大用。而以其在下也。陽猶樨。位猶卑。時猶早。雖當主用之地。而難為直用之行。故申之以磐桓。戒之以居貞。明其不可造次。不可失其守也。然有其中者。必形於外。有其德者。必逢其功。故雖磐桓而仍達。居貞而仍亨。是以有建侯之利。而見能得民之心也。
象曰:雖磐桓,誌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夫建候者。非自立也。民自服焉。非自大也。民自從焉。屯以居貞之行。而成建侯之功。此釋文稱其正而得民。大而有功也。天下之能建候立國。宰製河山。而民不以為泰者。必其信於民心。悅於民誌。如水之歸下。其勢沛莫之禦也。故有雲雷之象。而後見其經綸之成。正如天之開草昧。萬物莫不欣欣向榮。如地之履險行。萬類莫不悠悠同化。其所以經綸者。皆為人。而非自為也。故建候之基於得民、成功之由於居貞。雖行之如難。動之如險。而適時以正。居位以中。成德以大。致用以亨。合乎乾坤之誌。兼乎剛柔之行。則其為道至順。而君子之所以成名也。故屯初九一爻。已見王道之本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六二爻辭也。本爻當坤正位。孚陰本行。其所以為用者。多同坤卦。唯其上下異應。大小殊功。故稱為女子貞不字。而象為馬之難行。馬者坤之牝馬。故難行。以遇坎也。女子坤之至陰。以未交。故勿字也。而下卦原屬震。震長男也。雖未交而終交。必期以十年。為其難也。十年之期。亦有深義。以其屬於震也。如複與頤。皆震在下。皆有十年之辭。固震之數所定。以屯六二。陰爻陰位。陽氣至微。雖欲進而不克進。欲交而不即交。剛柔懸殊。強弱大異。必待其既育。期其已壯。而後乃進乃交也。此生化之定理也。
且屯六二之象。處難險之中。而急於進。逢中正之位。而難於得合。故有乘馬免迍邅以班如。明其所履之多。所行之不易。然乃設辭寓意。觀象喻情。故曰如。言其未定也。猶或字義。第屯六二。有可為之時。有可成之勢。雖躊躇而莫進。還委曲以求全。故當抵牾之初。如遭匪寇。而底成功之曰。反是婚姻。其勉人以無畏無餒。而促其矢勤矢慎之旨。端在四字。故申之以女子之守貞不字。必待十年之期。見夫人之守正不阿。必有一朝之遇也。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明爻辭之義。見占象之精也。蓋以柔乘剛。遇剛而不能自已。以下動上。違上而不能自乘。唯有順應其時。磨礪其誌。貞潔其行。動之以正。出之以堅。以犯難而越險。卻疑而明微。使敵為親。反仇為愛。則成德達道。必本非常之人。而取位用時。必合反常之事。故十年之字。雖遲遲而無傷。深閨之貞。實悠悠以自得。人之欲立大功、成大業者。正如貞女之自矢也。而賴乎其行之勤恒。心之堅忍。善用其勢。而無廢於中途。善推所為。而克袪其阻礙。此明天地生化之始。亦足見創造開辟之不易為也。故屯六二之辭。實明人事之教。濟時之艱。度地之險。恰如亂世之聖。必有以拯天下之饑溺。而置民於袵席也。
六三:即鹿無虞,唯入於林。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六三爻辭也。本爻之用。較六二為易。而其險未全去也。故喻之於田獵。以我逐獸。獸乃為鹿。不易追也。然以田獵而逐鹿。所持者必利。所同者必眾。以追逐雖勞無憂。故曰無虞。唯鹿走入林。彼得其所。我從之。必見其艱。故逐鹿雖無虞。而入林必自舍。舍者止也。舍也。以其地之險。行之難。不得竟逐之。則不如其舍。此君子之知幾也。若昧其幾。則遭往吝之害。以其往之不利也。逐鹿無害。而視夷險以定往止。此知免吝之道。亦因時避窮之方。故以君子稱之。唯君子之能舍也。蓋六三以柔履剛。時位多違。雖得其勢。不與方俱。雖誌於得。不履憂虞。以可為進。不失之迂。以幾為舍。不失之疏。進止之幾。君子所如。無虞先利。往吝後害。利害之違。君子所戒也。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義也。夫從禽者貴得。禽者擒也。以鹿之可擒也。待入林中。禽乃為放。以行之阻。是必舍也。貿然往逐。履道之窮。其吝必矣。辭明意。而文申義。重在知幾。明於取舍。雖挾所欲。勿昧於時。雖憑所勝。勿追其亡。故入林之鹿。不可逐也。小人徇情。反利為害。此屯六三爻辭大旨。而喻之以田獵也。推而言之。福禍得失。莫不如是。彼即鹿。易事也。而林中。則難地矣。無虞。順勢也。而往吝。則道窮矣。處難易之間。辨窮通之理。則在乎知幾。知者君子。昧者小人。其判然矣。鹿字、亦推作祿麓解。猶後人逐鹿之喻。虞字、亦有指虞官者。謂得易。可無待虞官也。舍有上去二音。義有止舍二解。禽有禽獸擒獲二解。窮分指時地之象。含義如是。皆可通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六四爻辭也。六四與六二相應。二四同功異位。以皆陰爻也。而屯。陽卦也。陽本乎升。愈上愈達。故六四利於六二也。然屯全卦。不外艱險之象。則爻辭、不離難阻之文。第進而漸減。升而漸亨也。乘馬班如同也。而迍邅則異。婚媾同也。而吉利則異。六二尚有匪寇之疑。六四則直求之矣。六二尚有十年之限。而六四則往吉無不利矣。故六四之用。已別於六二。而進行之道。艱險之差。於釋文中已可見之。如乘馬之班。言陰陽之雜。而急於求合。故婚媾以求而得。雖往亦吉利。又異乎六三之往吝也。為其處時之宜。因勢之順。所以往求無不利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六四重陰貴陽。陽貴而明。因時而明。以賓主之契。升降之合。故為明也。明字日月相對。一陰一陽。陽奇陰偶。恰相配合。故成大明。言日夕皆明也。以升降相值。來去相偕。如月之與日。乃成旦夜之明。而六四之爻。因動而往求。因合而婚媾。乃合明也。雖乘馬之班。若不遽進。而往求之吉。則無不利。此婚媾之貴乎相得。以其恰配也。若六三。則不配。故不宜往從。故雖一卦中而爻有異用。雖一爻中。而動有殊途。或往或來。或婚或敵。其事既別。吉吝斯分。六四之辭。實以見屯生之已成用。而天地生化之象至是更有合育之觀。蓋自此爻已入外卦。得見其表。其用已彰。其德已顯。故亦有明之義。又不獨以其知時而往求。合照而為耀之稱明也。以例人事。貴乎適時。曉然往來。判其離合。則明哲之道。君子之所行。夫屯全卦。皆以陽行陰為利。以陰即陽為宜。故六二六三六四三爻。愈進愈有功。愈上愈得利。此陰陽相得之道。亦後天生化之理。若過此例。則多爭訟。以其剛柔失度。順逆違行。必有所傷。而成為吝矣。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九五爻辭也。本爻雖居卦正位。當陽氣大用。而有吉吝之分。以明二德之難合也。辭有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之占也。屯九五陽爻。陽行陽位。以太剛也。剛則近燥。故貴於膏。膏、膏澤也。脂也。又膏之諧高也。處高貴下。在上貴以德澤民。屯其膏。將以成其仁也。而屯積也。亦難積也。事之不易積而必積者。德也。仁也。善也。皆陽也。處高者。尤賴是以保其身名。免於危殆。故曰屯其膏。而明仁德之宜早積。膏澤之宜普及也。且以陽集陽。其下無助。最為艱險。臨斯位者。必以貞守。貞者、正也。靜也。而行有大小。則德有吉凶。此由其分合與其順逆判之也。故小貞之吉。大貞之凶。小以自持。小心翼翼。以守其正。自履於吉。大以自傲。大言炎炎。以恃其正。自罹於凶。雖正而猶凶。貞而不吉。則可見居上位之不易。臨下民之多虞也。然此貞字。含義尚多。貞悔為對。內外之意也。動靜之情也。去來之道也。上下之階也。各有所合。故貞之反即悔。以失其正。雖正亦邪。故同一貞。而大小異其吉凶也。屯九五由外卦言、為正位。由內卦言、為正位。下有六二與之對。複有六三與之並。三五同功異位。其所行皆殊。故有大小之不同也。陰陽相失則凶。相得則吉。苟不合。則友亦仇。故剛柔貴相應也。而九五一爻。為屯之主位。故明言屯字。以見卦之主用。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見陽德之積。必以膏澤下於民正位之居。必有光輝被於外。以屯九五得而得時至。而猶以德施之未光為慮。則可見保其元亨者。必基於積德。而全其生化者。必普其恩施。如天造草昧之時。必有雲雨春風之育煦。而君子建侯之曰。必先功德仁政之栽培。非可僥幸致之也。故釋文申之以施未光。而斷其必屯其膏也。夫屯積之而施用之。所以信於天下者。皆其德業之光。與其恩澤之化。此如日之生物。以其光熱而溫育也。陽猶曰也。不徵於光化。不足以見其功用。本位之所至。時之所宜。而慮其施之未光。德之未化。則為其勢易自傲。其地易自高。高且傲焉。反德為過。以屯艱險之世。隻宜勤勞不寧。迍邅之途。隻宜貞靜之利。故未光之施。為小貞則吉。為大貞則凶。以明乎德之不達。恩之不廣。雖有其位。不能大其用也。而此足以明屯之為屯也。有異乎乾之元亨也。乾之德全道大。故無未光之嫌。屯之德鮮恩疏。乃有大凶之戒。是在象因內外之異。有貞悔之殊。而在辭有上下之違。分吉凶之辨。方之人事。尤宜自勉。慎勿以未光之施。犯大凶之禁。返而體夫艱險之義。推其屯膏之心。則行之以達於建候。致之以媲於生化。為凶為吉。為大為小。端在人事之自貞。而不得諉之於數矣。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上六爻辭也。義頗難解。以上六之爻。陽氣上升之極。升則易浮。極則易變。浮之為亢。變之為反。亢則難進。反則不達。升而為降。陽而為陰。進而為退。生而為化。喜而為悲。得而為失。以行艱險。則入於險。以動於陰。而陷於陰。生於坎、而歸於坎。故其象為窮。為反。其辭為戾為否也。乘馬句。六爻三見。而意皆別。以爻異也。上六之乘馬。乃達於終極。雖欲前不可得矣。故有班如之象。而立馬踟躇。欲罷不能。貪其前功。欲行不得。故泣血漣如。怛然以悲。慘然以恨。血隨望而下。泣隨思而傾漣如者如水之滴也。坎為血、為憂、為水。而血淚如水。明其極而反也。且升者為下乘。陽者為陰慘。喜者為悲酸。皆反也。言其不能待也。履盡艱險。不克自立。忘夫居貞之戒。圖為窮極之行。乃過猶不及也。班如者非盡馬也。人亦隨之。心已亂矣。欲自陳而不得。欲自返而未能。欲進則道已窮。欲止而位不固。心因事雜。神因思傷。不知泣之何從。血之自出。故其辭之迫切。以明其象之變也。心主陽而藏神。血屬陰而主情。神乃自傷。目中泣血。陰見於陽。屯以陽用。而為陰所加。則其用之竭也。故生化相推。成敗相隨。馬力之蹙。心思所悲。屯難之所以為難。險之所以為險也。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義也。言極則必變。不能少待。雖本陽德。不能再升。乃反於陰。以同物化。此興亡之相續。而屯蒙之相繼也。故陽極為陰。升極為降。往複循環。生化所象。不獨屯為然也。全易全皆如是。是在智者知其用耳。
《屯卦總義》
屯卦全卦、象乾坤初交。得陽氣之先。而行於坤。故其動而不息。生而不已。以陰猶盛。草昧之時。地氣混淪。雖動而多阻。生而多難。勢必蓄積以出之。奮勉以行之。故曰屯。而其遇疑難不自怯。逢險阻不自避。以居貞之力。達元亨之途。是以君子利建侯不寧。創國而澤被其民。履位而德見於下。此雖難險。而有吉利。雖遲滯。而達成功。可以勖夫多難之時。有誌之士。以成德達道之方也。唯事有成敗。數有隆替。大而天下。小而身家。莫不皆然。故進止有常。動靜有度。過猶不及。君子貴乎知幾。取舍之間。分合之際。必因其位。宜於時。以明其吉凶。曉於貞悔。則生化之主宰在我。而禍福之機易明。是以天道之微。必先盡人事。氣數雖變。必自處有常。易之立教。端在於是。不獨屯也。全易皆同。故卦象其所象。而辭指其所之。人生不離動靜進止。則所以為凶為吉。為利為吝者。要必決之於理。而後衡之以數。理者數之符。人事者。天道之龠。盡其在己。而後順天。則近者可推遠。顯者可達微。不待蓍龜。而早了然矣。文王為此易者。純取後天為主。一切皆與伏羲之例殊。屯之繼乾坤。而居六十卦之首者。實示人以草創之道也。物極則反。乾乃為坤。故屯蒙相交。而卦爻互對。由屯卦分合言之。有解與鼎、為其比對卦。而相互、有離艮二卦。以二至四爻。三至五爻。五至初爻。各成卦也。不獨震坎坤三卦也。且卦分內外。四爻上爻。為交與極之位。所關較大。故其辭較殊。果讀者詳細玩味。自知古人設辭之由來也。易之辭義。含蓄深廣。必旁通發揮。始盡其情。今特於屯申言之。使知易辭讀法。非但為屯釋。而一字一句。錯雜反覆。各有其義。以卦爻不為一麵設。則卦辭不偏為一方解。如同一事。有主賓之異。有動靜之異。有左右之異。有反正之異。何者所合。乃作何釋。或於此大吉。於彼大凶。於進為利。於止為害。皆在此一字一句中推察得之。固非惝怳無定也。要在觀者、會通不泥耳。
周易卦序。乾坤之後。繼之以屯。以象天地生化之序也。後天生化。皆自天地始。萬物之生。必在天地既定之後。故屯在乾坤次也。自先天序言。則乾坤之後應為震。以木道為物始也。而屯之象。始於震。其義亦洽。萬物之生。必因於水。故屯為震合坎。坎為後天八卦居坤之位。代乾之政。則屯之取象於坎震。亦適孚先天生化之序也。
震動於下。坎潤於上。此純物生之本象也。以分言。則半震半坎。以合言。則紹乾承坤。故屯繼乾坤。實天地生化定序。不獨象物之初生。夫屯之為卦。二陽爻。四陰爻。上下皆陽。而伯仲異次。卦屬陽。而其氣多陰。以行於陰也。有動則有德。有生則有功。有德則善惡備。有功則夷險分。屯之象。內剛外險。內動外阻。以陽率陰。而為陰所桎梏。以用為道。而處道之艱難。故其卦象。本生之始。而又怯於生。本行之初。而又難於行。如草木之萌芽初茁。其生機猶未暢也。陰陽不相得。而貴賤殊類。動靜不適調。而屈伸異途。求伸而反屈。求生而不直生。求動而弗立動。蓋處震之地。行坎之方,乘雷之奮。遇水之陷。其卦實賅二義。而為物之始生。天地生化之初見。其象固如是也。然卒得生成。不竟艱險者。則賴其兼剛而誌動。承陽而達生。因天地絪縕。得乾之合育。故雖難而成。雖屈而伸。雖險阻而不害。雖折辱而不侵。乃見其本乎中正之性。誌乎中和之道也。
就卦爻言。陽卦多陰。而以少為貴。以陽主動。而能禦陰也。故陰爻終隨陽用。以成其功。不過有時位之別。而有從違之殊也。然以內外卦言。六二為坤正位。九五為乾正位。適當其位。乃昭其德。故屯卦之繼乾坤。能見乾坤之用。以其德不移。道不易。則克有所守。有所為。此屯之大用。亦體乾坤而不失。是以為生化之始。萬物之初。足為一切矜式也。故屯卦爻雖異乾坤。而功用則紹乾坤而立其始。自有其象可質也。學者先觀其象。自得其意。雖合坎震之名。已孚乾坤之德。則為道亦大矣哉。六爻之所指。內外之所象。二氣之所行。生成之所見。則其次乾坤者。固有其義矣。文王之序。大都以義明象。以象證義。初非如後人所測。謂為任意變遷。亦非仍前易之規。謂為有心錯綜。蓋皆本後天之序。依物類之生。而確乎不拔之定則也。以下各卦皆如此。唯屯為尤著焉。至於屯卦之辭。屯者屯也。有所積而欲發也。難也。有所動而不易行也。生也。而未能遂生。始也。而不克逕始。故其字形。如草木之芽。初茁而未放。如蟄蟲之動。初蠕蠕而未即伸。有所見、而不離其居。有所為而不去其位。故名曰屯。氣蓄而未通。形立而未明。生機及而未透。大用預而未張。如倉箱之屯盈而未啟。如江河之屯滿而未泄。故以象天地生化之氣望洽於物。物遭之而皆有其生意也。故曰屯、盈也。物之始生。以盈於天地間也。天地以其氣盈而生物。物以其生而盈於天地。盈者生化之本也。不有盈。安有生。不有生。安有盈。故屯雖難而仍易。雖見而仍不失其居也。以氣之與形。成循環往複之道。而屯之與乾坤。具盈虛消息之德也。盈之為虛。息之為消。此屯之所以為盈也。
《宏教附注》
屯卦為六十四卦之始。以其屬子卦之始也。在八宮卦屬於炊。而其反複卦為解。其對卦為蒙。其比肩卦為鼎。故其象與辭。皆有關於各卦。不獨為坎震之交。見雲雷之合也。而用最要留意者。則乾坤之初化。以之代示生化之微。而天地之初交。以之代見人物之育。全為二五絪媼之所孕。父母精血之所凝。在氣為初生。在形為初成。將分離而末分離。將化育而末化育。故仍保有乾坤之正。循行陰陽之交。以接續於乾坤二卦。而引延於人物萬類。故自屯以上無物也。屯以下、物乃盈矣。屯以前、未生化也。屯以後、生出乃無盡矣。此後天六十四卦從屯始。而周易上下經之序從屯起。乾坤八純卦、母也。不可以齊於生化。同於物頸。故言生化、言物。必自屯始。而屯又足以見乾坤生化之功。交合之用。此夫子言之頗詳綱也,
卦辭: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此屯卦之彖辭也。元亨利貞四德。全如乾坤。而用乃殊。以位雖當。而時不同。卦雖正。而爻有差也。勿用有攸往。而利建侯。以其陽也。德備而不能盡用。有誌而不能自往。則其難、可以見矣。而道中正。居其位此成其德。則利建侯。王者之事也。以處勢順也。避險行夷。去艱示惠。此其成人之德。有別於自用也。故屯辭之義如此其概述也。雖難不難。以盈而善持之。雖生不生。以動而善處之。有是義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指屯之象。為陰陽始合。而生化始見。以其始也。故難。以其動也。故險。為始於下。而升於上。故不易生。為動以陽。而阻以陰。故動為險。難者、不易也。不順也。險者、有陷也。有製也。而屯之行也、不失其守。生也、不失其宗。雖難而卒達。雖險而自全。故曰中大亨貞。以孚四德也。不失位曰中。能生而盈曰大。難而特達曰亨。全其始終曰貞。此屯之以四德稱。而有中大亨貞之用也。屯之母卦。以坎合震。雷上之水。即雨水也。故曰雷雨之動。遍於天下。沛於地上。乃有滿盈之象。此天下開造草昧也。天地混沌之始辟。清濁之初分。大地皆水。生物才萌。所稱物者。唯苔草之類。初生之芽。此天地生化初紀。故曰草昧。草誌其物。昧指其時。茫昧之間。草率之地。亦足見其難生。而動乎險。斯困屯之所以名也。而人應之。則宜建侯而無寧。建以孚天造。侯以孚特達。建侯以孚草昧。而成中大亨貞之德。以天地尚誌於生動。不避乎難險。則人亦宜無寧。以成其所成。行其所行也。故辭旨以象明意。以文明教。此君子之有為。而順乎天地者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全卦象之用也。經綸者有為也。以陰陽交而為文。以生難而為功。以動險而為行。以建候不寧而為中大亨貞。以順乎天造草昧。而自見其經綸。故觀其象、而知其所指。習其辭、而知其所稱。人道始立。即此經綸也。建候者、已成其功。不寧者、猶致其用。本乎乾自強不息之義。成乎坤無成代終之行。故經綸之事。包乎人已上下。達於生成化育。內立其德。外成乎物。處於亨貞之內。行乎中大之域。以配乎天地造化。而克履乎艱險。建其家國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候。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初九之爻辭也。辭義亦如其象。而異其用。以陽爻得位。足以孚全卦主用。蓋屯本陽卦也。本爻與彖辭大同。即此義也。彖辭勿用有攸往。即磐桓之義。而利居貞。即勿用之旨。蓋屯以陽行陰。以坤為守。以乾為動。故用而不自用。動而不自往。取坤之義也。利建候者。得民建國。以能下人。人自歸之。取乾之義也。以屯六二同於坤。九五同於乾。兼乾坤之用。而見交合之德。故勿用有往而利建候也。而在初九亦然。雖非正位。乃屬主爻。以陽主陽。初九陽爻陽位。故能孚全卦大用。而以其在下也。陽猶樨。位猶卑。時猶早。雖當主用之地。而難為直用之行。故申之以磐桓。戒之以居貞。明其不可造次。不可失其守也。然有其中者。必形於外。有其德者。必逢其功。故雖磐桓而仍達。居貞而仍亨。是以有建侯之利。而見能得民之心也。
象曰:雖磐桓,誌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夫建候者。非自立也。民自服焉。非自大也。民自從焉。屯以居貞之行。而成建侯之功。此釋文稱其正而得民。大而有功也。天下之能建候立國。宰製河山。而民不以為泰者。必其信於民心。悅於民誌。如水之歸下。其勢沛莫之禦也。故有雲雷之象。而後見其經綸之成。正如天之開草昧。萬物莫不欣欣向榮。如地之履險行。萬類莫不悠悠同化。其所以經綸者。皆為人。而非自為也。故建候之基於得民、成功之由於居貞。雖行之如難。動之如險。而適時以正。居位以中。成德以大。致用以亨。合乎乾坤之誌。兼乎剛柔之行。則其為道至順。而君子之所以成名也。故屯初九一爻。已見王道之本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六二爻辭也。本爻當坤正位。孚陰本行。其所以為用者。多同坤卦。唯其上下異應。大小殊功。故稱為女子貞不字。而象為馬之難行。馬者坤之牝馬。故難行。以遇坎也。女子坤之至陰。以未交。故勿字也。而下卦原屬震。震長男也。雖未交而終交。必期以十年。為其難也。十年之期。亦有深義。以其屬於震也。如複與頤。皆震在下。皆有十年之辭。固震之數所定。以屯六二。陰爻陰位。陽氣至微。雖欲進而不克進。欲交而不即交。剛柔懸殊。強弱大異。必待其既育。期其已壯。而後乃進乃交也。此生化之定理也。
且屯六二之象。處難險之中。而急於進。逢中正之位。而難於得合。故有乘馬免迍邅以班如。明其所履之多。所行之不易。然乃設辭寓意。觀象喻情。故曰如。言其未定也。猶或字義。第屯六二。有可為之時。有可成之勢。雖躊躇而莫進。還委曲以求全。故當抵牾之初。如遭匪寇。而底成功之曰。反是婚姻。其勉人以無畏無餒。而促其矢勤矢慎之旨。端在四字。故申之以女子之守貞不字。必待十年之期。見夫人之守正不阿。必有一朝之遇也。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明爻辭之義。見占象之精也。蓋以柔乘剛。遇剛而不能自已。以下動上。違上而不能自乘。唯有順應其時。磨礪其誌。貞潔其行。動之以正。出之以堅。以犯難而越險。卻疑而明微。使敵為親。反仇為愛。則成德達道。必本非常之人。而取位用時。必合反常之事。故十年之字。雖遲遲而無傷。深閨之貞。實悠悠以自得。人之欲立大功、成大業者。正如貞女之自矢也。而賴乎其行之勤恒。心之堅忍。善用其勢。而無廢於中途。善推所為。而克袪其阻礙。此明天地生化之始。亦足見創造開辟之不易為也。故屯六二之辭。實明人事之教。濟時之艱。度地之險。恰如亂世之聖。必有以拯天下之饑溺。而置民於袵席也。
六三:即鹿無虞,唯入於林。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六三爻辭也。本爻之用。較六二為易。而其險未全去也。故喻之於田獵。以我逐獸。獸乃為鹿。不易追也。然以田獵而逐鹿。所持者必利。所同者必眾。以追逐雖勞無憂。故曰無虞。唯鹿走入林。彼得其所。我從之。必見其艱。故逐鹿雖無虞。而入林必自舍。舍者止也。舍也。以其地之險。行之難。不得竟逐之。則不如其舍。此君子之知幾也。若昧其幾。則遭往吝之害。以其往之不利也。逐鹿無害。而視夷險以定往止。此知免吝之道。亦因時避窮之方。故以君子稱之。唯君子之能舍也。蓋六三以柔履剛。時位多違。雖得其勢。不與方俱。雖誌於得。不履憂虞。以可為進。不失之迂。以幾為舍。不失之疏。進止之幾。君子所如。無虞先利。往吝後害。利害之違。君子所戒也。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義也。夫從禽者貴得。禽者擒也。以鹿之可擒也。待入林中。禽乃為放。以行之阻。是必舍也。貿然往逐。履道之窮。其吝必矣。辭明意。而文申義。重在知幾。明於取舍。雖挾所欲。勿昧於時。雖憑所勝。勿追其亡。故入林之鹿。不可逐也。小人徇情。反利為害。此屯六三爻辭大旨。而喻之以田獵也。推而言之。福禍得失。莫不如是。彼即鹿。易事也。而林中。則難地矣。無虞。順勢也。而往吝。則道窮矣。處難易之間。辨窮通之理。則在乎知幾。知者君子。昧者小人。其判然矣。鹿字、亦推作祿麓解。猶後人逐鹿之喻。虞字、亦有指虞官者。謂得易。可無待虞官也。舍有上去二音。義有止舍二解。禽有禽獸擒獲二解。窮分指時地之象。含義如是。皆可通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六四爻辭也。六四與六二相應。二四同功異位。以皆陰爻也。而屯。陽卦也。陽本乎升。愈上愈達。故六四利於六二也。然屯全卦。不外艱險之象。則爻辭、不離難阻之文。第進而漸減。升而漸亨也。乘馬班如同也。而迍邅則異。婚媾同也。而吉利則異。六二尚有匪寇之疑。六四則直求之矣。六二尚有十年之限。而六四則往吉無不利矣。故六四之用。已別於六二。而進行之道。艱險之差。於釋文中已可見之。如乘馬之班。言陰陽之雜。而急於求合。故婚媾以求而得。雖往亦吉利。又異乎六三之往吝也。為其處時之宜。因勢之順。所以往求無不利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六四重陰貴陽。陽貴而明。因時而明。以賓主之契。升降之合。故為明也。明字日月相對。一陰一陽。陽奇陰偶。恰相配合。故成大明。言日夕皆明也。以升降相值。來去相偕。如月之與日。乃成旦夜之明。而六四之爻。因動而往求。因合而婚媾。乃合明也。雖乘馬之班。若不遽進。而往求之吉。則無不利。此婚媾之貴乎相得。以其恰配也。若六三。則不配。故不宜往從。故雖一卦中而爻有異用。雖一爻中。而動有殊途。或往或來。或婚或敵。其事既別。吉吝斯分。六四之辭。實以見屯生之已成用。而天地生化之象至是更有合育之觀。蓋自此爻已入外卦。得見其表。其用已彰。其德已顯。故亦有明之義。又不獨以其知時而往求。合照而為耀之稱明也。以例人事。貴乎適時。曉然往來。判其離合。則明哲之道。君子之所行。夫屯全卦。皆以陽行陰為利。以陰即陽為宜。故六二六三六四三爻。愈進愈有功。愈上愈得利。此陰陽相得之道。亦後天生化之理。若過此例。則多爭訟。以其剛柔失度。順逆違行。必有所傷。而成為吝矣。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九五爻辭也。本爻雖居卦正位。當陽氣大用。而有吉吝之分。以明二德之難合也。辭有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之占也。屯九五陽爻。陽行陽位。以太剛也。剛則近燥。故貴於膏。膏、膏澤也。脂也。又膏之諧高也。處高貴下。在上貴以德澤民。屯其膏。將以成其仁也。而屯積也。亦難積也。事之不易積而必積者。德也。仁也。善也。皆陽也。處高者。尤賴是以保其身名。免於危殆。故曰屯其膏。而明仁德之宜早積。膏澤之宜普及也。且以陽集陽。其下無助。最為艱險。臨斯位者。必以貞守。貞者、正也。靜也。而行有大小。則德有吉凶。此由其分合與其順逆判之也。故小貞之吉。大貞之凶。小以自持。小心翼翼。以守其正。自履於吉。大以自傲。大言炎炎。以恃其正。自罹於凶。雖正而猶凶。貞而不吉。則可見居上位之不易。臨下民之多虞也。然此貞字。含義尚多。貞悔為對。內外之意也。動靜之情也。去來之道也。上下之階也。各有所合。故貞之反即悔。以失其正。雖正亦邪。故同一貞。而大小異其吉凶也。屯九五由外卦言、為正位。由內卦言、為正位。下有六二與之對。複有六三與之並。三五同功異位。其所行皆殊。故有大小之不同也。陰陽相失則凶。相得則吉。苟不合。則友亦仇。故剛柔貴相應也。而九五一爻。為屯之主位。故明言屯字。以見卦之主用。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見陽德之積。必以膏澤下於民正位之居。必有光輝被於外。以屯九五得而得時至。而猶以德施之未光為慮。則可見保其元亨者。必基於積德。而全其生化者。必普其恩施。如天造草昧之時。必有雲雨春風之育煦。而君子建侯之曰。必先功德仁政之栽培。非可僥幸致之也。故釋文申之以施未光。而斷其必屯其膏也。夫屯積之而施用之。所以信於天下者。皆其德業之光。與其恩澤之化。此如日之生物。以其光熱而溫育也。陽猶曰也。不徵於光化。不足以見其功用。本位之所至。時之所宜。而慮其施之未光。德之未化。則為其勢易自傲。其地易自高。高且傲焉。反德為過。以屯艱險之世。隻宜勤勞不寧。迍邅之途。隻宜貞靜之利。故未光之施。為小貞則吉。為大貞則凶。以明乎德之不達。恩之不廣。雖有其位。不能大其用也。而此足以明屯之為屯也。有異乎乾之元亨也。乾之德全道大。故無未光之嫌。屯之德鮮恩疏。乃有大凶之戒。是在象因內外之異。有貞悔之殊。而在辭有上下之違。分吉凶之辨。方之人事。尤宜自勉。慎勿以未光之施。犯大凶之禁。返而體夫艱險之義。推其屯膏之心。則行之以達於建候。致之以媲於生化。為凶為吉。為大為小。端在人事之自貞。而不得諉之於數矣。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孔子《宣聖講義》
此屯上六爻辭也。義頗難解。以上六之爻。陽氣上升之極。升則易浮。極則易變。浮之為亢。變之為反。亢則難進。反則不達。升而為降。陽而為陰。進而為退。生而為化。喜而為悲。得而為失。以行艱險。則入於險。以動於陰。而陷於陰。生於坎、而歸於坎。故其象為窮。為反。其辭為戾為否也。乘馬句。六爻三見。而意皆別。以爻異也。上六之乘馬。乃達於終極。雖欲前不可得矣。故有班如之象。而立馬踟躇。欲罷不能。貪其前功。欲行不得。故泣血漣如。怛然以悲。慘然以恨。血隨望而下。泣隨思而傾漣如者如水之滴也。坎為血、為憂、為水。而血淚如水。明其極而反也。且升者為下乘。陽者為陰慘。喜者為悲酸。皆反也。言其不能待也。履盡艱險。不克自立。忘夫居貞之戒。圖為窮極之行。乃過猶不及也。班如者非盡馬也。人亦隨之。心已亂矣。欲自陳而不得。欲自返而未能。欲進則道已窮。欲止而位不固。心因事雜。神因思傷。不知泣之何從。血之自出。故其辭之迫切。以明其象之變也。心主陽而藏神。血屬陰而主情。神乃自傷。目中泣血。陰見於陽。屯以陽用。而為陰所加。則其用之竭也。故生化相推。成敗相隨。馬力之蹙。心思所悲。屯難之所以為難。險之所以為險也。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義也。言極則必變。不能少待。雖本陽德。不能再升。乃反於陰。以同物化。此興亡之相續。而屯蒙之相繼也。故陽極為陰。升極為降。往複循環。生化所象。不獨屯為然也。全易全皆如是。是在智者知其用耳。
《屯卦總義》
屯卦全卦、象乾坤初交。得陽氣之先。而行於坤。故其動而不息。生而不已。以陰猶盛。草昧之時。地氣混淪。雖動而多阻。生而多難。勢必蓄積以出之。奮勉以行之。故曰屯。而其遇疑難不自怯。逢險阻不自避。以居貞之力。達元亨之途。是以君子利建侯不寧。創國而澤被其民。履位而德見於下。此雖難險。而有吉利。雖遲滯。而達成功。可以勖夫多難之時。有誌之士。以成德達道之方也。唯事有成敗。數有隆替。大而天下。小而身家。莫不皆然。故進止有常。動靜有度。過猶不及。君子貴乎知幾。取舍之間。分合之際。必因其位。宜於時。以明其吉凶。曉於貞悔。則生化之主宰在我。而禍福之機易明。是以天道之微。必先盡人事。氣數雖變。必自處有常。易之立教。端在於是。不獨屯也。全易皆同。故卦象其所象。而辭指其所之。人生不離動靜進止。則所以為凶為吉。為利為吝者。要必決之於理。而後衡之以數。理者數之符。人事者。天道之龠。盡其在己。而後順天。則近者可推遠。顯者可達微。不待蓍龜。而早了然矣。文王為此易者。純取後天為主。一切皆與伏羲之例殊。屯之繼乾坤。而居六十卦之首者。實示人以草創之道也。物極則反。乾乃為坤。故屯蒙相交。而卦爻互對。由屯卦分合言之。有解與鼎、為其比對卦。而相互、有離艮二卦。以二至四爻。三至五爻。五至初爻。各成卦也。不獨震坎坤三卦也。且卦分內外。四爻上爻。為交與極之位。所關較大。故其辭較殊。果讀者詳細玩味。自知古人設辭之由來也。易之辭義。含蓄深廣。必旁通發揮。始盡其情。今特於屯申言之。使知易辭讀法。非但為屯釋。而一字一句。錯雜反覆。各有其義。以卦爻不為一麵設。則卦辭不偏為一方解。如同一事。有主賓之異。有動靜之異。有左右之異。有反正之異。何者所合。乃作何釋。或於此大吉。於彼大凶。於進為利。於止為害。皆在此一字一句中推察得之。固非惝怳無定也。要在觀者、會通不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