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是中國和法國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此次戰爭從1883年12月一直持續到1885年4月,前期的戰場在越南北部,後期由於戰事擴大,中國的東南沿海為新的戰場。


    中法戰爭爆發之前,法國對越南早就生出了覬覦之心。法國最初借助天主教的勢力入侵越南。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法國公開對越南南部地區發起了進攻,並搶占了南部六省。法國希望將越南作為入侵中國的根據地,而溝通越南與雲南的紅河便成了他們入侵中國的最佳通道。


    1873年,法軍攻占了越南的河內及其周邊地區。當時,劉永福正率領黑旗軍活躍在中越邊境。應越南國王的要求,劉永福帶領黑旗軍趕到河內將法軍擊潰。法軍在黑旗軍的震懾下,隻得退到越南南部地區暫作躲避。


    等到了第二年3月,法國強逼越南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又稱為第二次《西貢條約》,條約規定:法國“承認”越南“獨立自主”,同時越南的外交將交由法國主持。以此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並確立了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地位。


    1875年,法國將該條約的內容告知清政府,希望能得到清政府的承認。然而,一旦承認了該條約,無疑是將越南拱手讓給了法國。清政府權衡利弊,最終拒絕了法國的不合理要求。


    法國自然不會甘心放棄。1882年,法軍再度對越南北部地區發起了進攻。河內、鴻基和南定等要塞先後落入了法軍之手。越南政府難以抵禦法軍的強大攻勢,隻好向清廷求援。無奈軟弱的清政府一再避免與法國正麵交鋒。在此期間,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再度給予了越南政府強有力的支持。黑旗軍將此次法軍的首領李維業擊斃,並殺死了法軍三十多名軍官和一百多名普通士兵,這給了法國發動大規模侵越戰爭的借口。


    1883年8月,法國向越南派出了四千多名遠征軍。遠征軍從越南北部海岸登陸,隨後兵分兩路,一路向越南當時的首都順化發起了大規模進攻,一路在北部的紅河沿岸與黑旗軍展開了激烈交鋒。黑旗軍作戰勇猛,又得到了越南軍隊和當地百姓的強力支持,在與法軍交戰的過程中屢戰屢勝。順化的戰局與之正好相反,法軍很快就占領了順化的軍事屏障順安,直逼越南首都。當時越南政府分化成了主戰派和投降派,最終投降派占據了上風,決定向法國妥協。8月25日,法國和越南簽訂了《順化條約》,和約規定:越南承認並接受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全權接管越南的外交事務,就連越南與清朝的關係也將交由法國掌管。除此之外,和約中還規定了開放通商口岸和割讓新的殖民地等內容。


    法國起初想通過外交途徑逼迫中國從越南撤軍,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並將雲南蠻耗開辟為商埠,從而將雲南這個中國西南地區的門戶徹底向法國打開。


    在法國侵占越南的問題上,清政府表現得相當矛盾:在對法軍的侵略行為提出嚴正抗議的同時,清政府又一再希望能通過和談和調停的方式避免與法軍正麵交戰;在派軍趕赴越南支援的同時,又命令清軍不得主動進攻法軍。在此期間,清政府內部也分化成了以左宗棠等人為代表的主戰派和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主和派兩大派別。


    就在清政府猶豫不決的這段時期,法國加緊部署軍事力量,為即將到來的中法戰爭做好了準備。1883年12月14日,法軍率先對山西展開了進攻。兩天後,山西便落入了法國手中。第二年2月,法軍又開始進攻北寧,3月,北寧失陷。短短七日過後,法軍又攻下了太原,隨後又進一步入侵興化。


    連續的敗退讓當時清政府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偏巧法國海軍中校福祿諾就在這時向清政府提出了五項議和條件,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在當年的5月份,中法兩國便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因為簽訂該條約的中法代表分別是李鴻章和福祿諾,所以這個條約也被稱為《李福協定》。《李福協定》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並同意在中越邊界開放通商。這個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法戰爭第一階段的戰事走到了終點。


    然而,《李福協定》帶給中法兩國的和平時光隻有短短四十餘日。6月23日,“北黎衝突”爆發。在此次衝突中,法軍無故槍殺了三名清軍聯絡官,進而又向清軍發起了進攻。清軍無奈之下,隻好對法軍予以還擊,法軍遭到重創。翌日,兩軍再次交戰,最後的戰敗方仍是法軍。福祿諾據此汙蔑中方違背《李福協定》的規定,要求清政府馬上從越南北部撤軍,並賠償法軍的軍費損失,高達兩億五千萬法郎。清政府最終同意撤軍,但是拒絕了福祿諾提出的賠款要求。


    1884年8月5日,法軍艦隊對台灣基隆展開了進攻,後被清軍擊退。其後,法國又對福建發動了馬尾海戰。地處福州東南的馬尾是閩江下遊的天然良港,也是福建海軍與船廠的所在地,港內停泊著十一艘福建水師軍艦,駐紮著二十餘營江防陸軍,總兵力要優於前來進犯的法軍。不過,因為當時清政府的外交態度猶豫不定,馬尾軍隊在迎戰之前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再加上馬尾的將領又多為懦弱無能之輩,軍隊的武器裝備不夠優良,彈藥也不足以應付即將到來的戰爭,所以馬尾的清軍戰鬥力十分低下,戰爭的結果不言而喻。


    鎮南關大捷圖


    點石齋畫報,光緒末年上海東亞社石印本。


    8月23日下午,法軍主帥孤拔指揮法國軍艦對福建海軍發動了突襲,處於劣勢地位的福建海軍倉猝抵抗,交戰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福建海軍傷亡的將士高達七百多人,十一艘海軍艦艇全都被法軍擊沉。與之相比,法軍的損失則要輕微得多,僅有30多人傷亡,另有兩艘魚雷艇遭到了重創。在此之後,法軍又炸毀了福州船政局,並在接下來的數日時間內將清政府在馬尾和海口之間設立的岸防設施破壞殆盡。8月26日,清政府逼於無奈,向法國宣戰。


    同年10月,法軍兵分兩路,對台灣的基隆和淡水兩地分別展開了進攻。台灣巡撫劉銘傳組織台灣軍民奮勇抗敵,法軍始終無法深入台灣內部,隻好對台灣實施了海上封鎖,希望以此阻斷南北海運,斷絕台灣和福建之間的聯係。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政府派出了南洋水師趕來支援台灣。1885年初,清軍將領吳安康率領五艘戰艦南下。法軍主帥孤拔親自率領艦隊趕去攔截,雙方在浙江海域正麵交鋒。清軍的兩艘戰艦被法軍擊沉,其餘三艘軍艦暫停在鎮海口。孤拔隨即率軍趕到鎮海,由於鎮海守軍早有準備,並做好了充足的防禦,最終成功擊敗了來犯的法軍。孤拔也在鎮海之戰中身受重傷,不久便死去。


    這一年初,法軍從陸上入侵鎮南關未果,隨後又對諒山發起了進攻。攻陷諒山後,法軍再度開始進攻鎮南關。在法軍正式對鎮南關發起進攻之前,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率領清軍突襲法軍,致使法軍自亂陣腳,在援軍趕到之前就匆匆忙忙地對鎮南關發起了進攻。馮子材率領駐守鎮南關的清軍與法軍展開了貼身肉搏,成功擊潰了前來進犯的法軍。其後,清軍又乘勝追擊,法軍節節敗退,倉皇逃竄,原先攻陷的文淵和諒山也相繼失守。鎮南關大捷的消息傳到了法國,導致法國的茹費理內閣倒台。與此同時,也讓廣大清軍將士和中國百姓大受鼓舞,並使得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


    中法戰爭發展到這一階段,孰勝孰敗已經變成了未知之數。如果不是軟弱的清政府急於向法國侵略者屈膝求和的話,中國軍民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但是,隨著中法兩國和談的正式開始,這種可能性也就隨之變為了零。故此,時人評價說:“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1885年5月,李鴻章奉命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展開了和談。6月9日,雙方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新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並承認越南和法國簽訂的條約;法國從台灣和澎湖兩地撤軍;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在邊界以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日後雲南和廣西在與越南進行貿易時,將降低現有的通商稅率;中國此後修建鐵路應向法國商辦。


    《中法新約》簽訂後,中國的西南門戶大開,法國的勢力長驅直入,一直延伸到雲南、廣西和廣東地區。從1886年到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與法國簽訂了《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務條約》、《中法續議商務條約》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讓法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勢力迅速膨脹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