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以自殺殉國的亡國皇帝有三位,其中就包括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另外兩位是金國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和南宋的皇帝趙昺。


    明思宗朱由檢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之弟,於天啟七年(1627年)遵熹宗遺詔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為“崇禎”。崇禎帝並不昏庸,反而是一位勤政愛民、節衣縮食的君主,一心想著要如何治理好國家。他即位伊始,就大力清除了魏忠賢等yan黨,一度使明朝有了中興的可能。可是,由於明朝後期的幾位皇帝基本上都貪圖享樂,長年不理政事,任由宦官執掌生殺大權,所以明朝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了。國庫空虛,宦官橫行,百姓流離失所,各地紛紛舉起造反的旗幟,起義軍勢如破竹,直逼京城。另外,朱由檢根本無力控製朝中的朋黨之爭,所以他的政策也受到了士大夫集團的擺布。麵對這種危機四伏的政局,朱由檢殷殷探求治國方略,事必躬親。他平反了冤獄,全麵考核官員,起用了一批賢臣,力戒廷臣交結宦官,整飭邊政,令袁崇煥全力收複遼東失地,因此政局比前兩朝有了明顯的改觀。不過,由於朱由檢對外廷大臣不滿,加上他疑心病甚重,所以他在清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yan黨之後,又重用了另一批宦官,致使統治集團的矛盾日益加劇。而這時的崇禎帝,再想獨挽狂瀾也已經力不從心了,隻好不斷反省,並四下罪己詔,承認是朝廷的政策失誤及天下局勢的險惡使民眾受難,希望可以挽回民心。可是,由於他聽信讒言,錯殺了袁崇煥等愛國將領,以致孤立無援,所以根本無力挽救明朝於危亡之中。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隨後,李自成就分兵兩路向北京進軍。崇禎帝立即拜大學士李建泰為督師,命他出京抵禦大順軍,可是他卻無力阻止李自成大軍的前進。崇禎十七年三月的前半個月,對崇禎帝來說可謂艱難的最後時日,他一邊征調各方的“勤王”之師,一邊籌措軍餉。可是,當他要求皇親國戚、高級官僚等一律按照官爵高低捐獻軍餉時,他們卻都不願意響應,就連富可敵國的國丈、太師周奎也隻肯出幾兩銀子。無奈之下,崇禎帝隻好五下罪己詔,並大赦天下,雖然崇禎帝確實誠心要振興朝綱,但是由於為時已晚,已經無濟於事了。


    三月十二日,農民軍逼近北京郊區,朝野震動,君臣全都束手無策,隻能坐以待斃。十五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和總兵唐通不戰而降,輕易地讓出了捍衛北京的最後一道關隘。巡撫何謙與總兵馬岱臨陣脫逃,致使農民軍於次日黎明就攻下了京郊昌平,並於當天夜晚沿沙河直達北京外城的平則門,沿途火光衝天。而這時候,朱由檢還在宮中按部就班地考察三十三名候補知縣呢,當他看到太監送來的緊急公文時,頓時臉色驟變,卻束手無策。十七日,農民軍東路進至高碑店,西路進至西直門外,開始炮轟城牆,李自成親自指揮大軍環攻九門。崇禎帝和大臣們像往常一樣齊聚在紫禁城內,相對而泣,根本不知該如何是好。中午時分,農民軍開始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而守城的官兵都是一些老弱殘兵和太監,他們根本沒有戰鬥力,隻能靠城外陣地上的火車、巨炮、蒺藜和鹿角等障礙物來作掩護。十八日,李自成指揮農民軍冒雨攻打彰義門,並對城樓上喊話,表示希望與明軍和平談判,得到答複後就立刻派已經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皇帝講和。


    杜勳快速奔進紫禁城,首先向崇禎帝傳達了李自成要求開門迎降之意,然後勸崇禎帝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要與兵強馬壯的李自成大軍抗衡,接著轉達了李自成的談判方案:


    從景山眺望紫禁城


    割讓西北地區給李自成建國稱王,拔發一百萬兩銀子犒賞農民軍。崇禎帝向內閣首輔魏藻德征求意見,老奸巨猾的魏藻德卻害怕承擔責任,任憑崇禎帝再怎麽詢問,他都一言不發,隻是一味地鞠躬。崇禎帝無奈,隻得命令杜勳出城給李自成傳話:“朕計定,另有旨。”這句話雖然隻有六個字,卻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否定了和談的可能。也就是說,崇禎帝隻有頑抗到底了。接著,他下了第六道罪己詔,然後命令駙馬都尉鞏永固護送太子出京南下,卻因鞏永固無力衝出重圍而作罷。


    李自成在得知了崇禎帝的態度之後,下令全力攻城。於是農民軍架飛梯奮力越牆,太監曹化淳獻彰義門投降。與此同時,德勝門、平則門這兩座外城也不攻自破。接著,宣武門、正陽門、朝陽門等內城的守軍也都不約而同地打開了城門,不戰而降。而這時崇禎帝還深居內宮,根本不知道內外城均已被農民軍攻破。三月十八日夜裏,農民軍就控製了整個內城,距離紫禁城僅咫尺之遙。


    這時候,京營總兵早已自顧不暇地逃命去了,士兵們也已經渙散逃亡,太監們向崇禎帝報告內城已經陷落,並勸皇上“急走”。當時,崇禎帝還不相信內城已經陷落,就帶著心腹太監王承恩跑到了煤山(今景山)上四處瞭望,在發現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之後才確信內城已破,不禁哀聲長歎,然後絕望地返回乾清宮,命令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良,簡單叮囑了三個兒子幾句話,然後就命令太監帶著他們更衣出逃,逼周皇後以身殉國,用劍砍傷長女長平公主的手臂,殺了幼女昭仁公主及幾個嬪妃,然後換上便服與太監王承恩等數十人經東華門到達朝陽門,假言王太監奉命出城,可是守門的人卻說要等天亮後驗明身份才能出城。崇禎帝又趕到安定門,卻因為門閘太重而無法打開城門,他的求生之路被徹底截斷了,所以他隻好又返回宮中。十九日清晨,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紫禁城。崇禎帝親自鳴鍾召集百官,卻沒有一人響應。崇禎帝見大勢已去,就帶著太監王承恩進入內苑,脫下龍袍,憤然地在衣襟上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然後與王承恩自縊於煤山的壽皇亭樹下,明朝至此宣告滅亡。


    崇禎帝死時,宮內的人都沒有發現,李自成進宮之後就四處尋找,直到二十二日才發現這位僵死的君主。四月初,李自成派人草草地將崇禎帝與周皇後合葬於昌平的思陵。崇禎帝死後不久,清軍入關,成為中原大地新的主宰。


    崇禎帝生不逢時,無力回天,就這樣走完了他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