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永樂年間開始,為了壓製北元的殘餘勢力,在中國東北一帶設立了指揮使司,進而控製了一直居住在那裏的女真族。當時,建州女真愛新覺羅·孟特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是明朝建州衛的左都督。後來,北方部族的勢力逐漸強大,他們一路入侵南方,殺死了孟特穆。建州部被迫南遷到赫圖阿拉,之後逐漸加強了與中原地區的交往,而且其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努爾哈赤就是在這時候開始擔任建州部首領的。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然後逐漸統一了分散的女真各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努爾哈赤隨後發布“七大恨”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神宗因為建州軍侵犯明朝邊境,任命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準備進軍赫圖阿拉,消滅努爾哈赤。著名的薩爾滸之戰由此拉開了帷幕。
經過數月的籌劃,經略楊鎬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坐鎮沈陽,然後命令部下兵分四路向赫圖阿拉進發,以達到圍剿後金的目的。當時,明朝為了恫嚇隻有兩萬兵力的努爾哈赤,聲稱大明兵力達四十七萬之眾,事實上卻隻有十萬多。這十萬多兵力自北向南分為四路,其中西路由總兵杜鬆統領,由撫順關一路向西,直逼赫圖阿拉;北路由總兵馬林率領,從開原經三岔口、尚間崖進攻蘇子河;東路由總兵劉鋌指揮,從寬甸向東進發,以進攻赫圖阿拉後方;南路由總兵李如柏統帥,由清河經雅鶻關直逼赫圖阿拉。可是,由於楊鎬缺乏軍事才能,所以他在製定進攻計劃時隻是因襲故智,一麵誇張兵力,一麵構成四麵合圍的態勢,希望努爾哈赤未戰先怯,並沒有明確指出每路軍的進攻目標,而且在作戰過程中隨便批準各個總兵更改進攻計劃的要求,再加上他沒有派遣前哨部隊,無法明白敵情,也沒有指明四路軍要有主有次、相互輔助,所以當戰事開始時,四路軍各自為戰,戰線長達數百公裏,根本不容易控製。
四月十三日,杜鬆率西路軍出撫順關,次日到達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在得知後金正派兵構築界藩城以阻擋明軍之後,將兵力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駐守薩爾滸,另一部分由他親自率領著去攻打界藩城,以期能夠立下攻克努爾哈赤的首功。
麵對明軍的圍攻,身經百戰的努爾哈赤先是掌握了明軍的戰略部署和行動計劃,正確地分析了敵我形勢,然後采取了“憑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作戰方針,集中八旗兵力打殲滅戰,準備將明軍各個擊破。他考慮到明軍的其他三路軍都會因為山高水險一時難以到達薩爾滸,就乘杜鬆派兵攻打界藩城之機,親率八旗的精銳部隊襲擊薩爾滸,並派代善、皇太極去截擊杜鬆,將駐守在薩爾滸的明軍打得潰不成軍。明軍守將李永芳舉城投降,其他逃往薩爾滸河西岸的明軍也陸續被全部殲滅,就連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明軍主將杜鬆也喪生了。通過這一役,努爾哈赤解除了西線明軍的威脅。
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將兵力調至北線,首先擊潰了龔念軍,然後又進攻駐守在尚間崖的馬林部,將馬林打得隻身逃到了開原,接著又殲滅了駐守在飛芬山的潘宗顏軍,北線的明軍全部被殲滅。
至於東路的劉鋌部,早在四月十日就已經出寬甸了,不過由於山路險峻、大雪封山,再加上沿途有少數的後金守軍攔截,所以直到十六日還沒有到達赫圖阿拉。而這時努爾哈赤已經取得了西線和北線的勝利,就派扈爾漢、阿敏、代善、皇太極率軍即刻趕赴東線,在東線集結,然後埋伏起來相機而動。明軍根本沒有戒備,沿途還焚毀村寨,所以劉鋌部剛到阿布達裏岡(今遼寧新賓榆樹鄉嘎巴寨村南十裏)就被後金軍打得措手不及,總兵劉鋌戰死;駐紮在富察的薑弘立軍被代善軍圍困,薑弘立及下屬三分之二投降。至此,東線明軍的威脅也得以解除,努爾哈赤“各個擊破”的目標基本上實現了。
經略楊鎬驚聞三路軍皆潰敗,於是急令南線李如柏撤兵,明朝四路大軍中隻有這一路逃脫了敗滅的厄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薩爾滸戰役至此宣告結束。
在這次戰役中,努爾哈赤隻用了五天時間就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致使明軍文武將吏死三百餘人,士兵死近五萬人,軍械損毀無數。這場戰役是關係到後金與明朝誰興誰亡的關鍵一仗。同年,後金先後攻克了開原和鐵嶺,實力大增,從此,努爾哈赤由防禦轉入進攻,其政治野心隨之增長,而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開始全麵崩潰。
經過數月的籌劃,經略楊鎬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坐鎮沈陽,然後命令部下兵分四路向赫圖阿拉進發,以達到圍剿後金的目的。當時,明朝為了恫嚇隻有兩萬兵力的努爾哈赤,聲稱大明兵力達四十七萬之眾,事實上卻隻有十萬多。這十萬多兵力自北向南分為四路,其中西路由總兵杜鬆統領,由撫順關一路向西,直逼赫圖阿拉;北路由總兵馬林率領,從開原經三岔口、尚間崖進攻蘇子河;東路由總兵劉鋌指揮,從寬甸向東進發,以進攻赫圖阿拉後方;南路由總兵李如柏統帥,由清河經雅鶻關直逼赫圖阿拉。可是,由於楊鎬缺乏軍事才能,所以他在製定進攻計劃時隻是因襲故智,一麵誇張兵力,一麵構成四麵合圍的態勢,希望努爾哈赤未戰先怯,並沒有明確指出每路軍的進攻目標,而且在作戰過程中隨便批準各個總兵更改進攻計劃的要求,再加上他沒有派遣前哨部隊,無法明白敵情,也沒有指明四路軍要有主有次、相互輔助,所以當戰事開始時,四路軍各自為戰,戰線長達數百公裏,根本不容易控製。
四月十三日,杜鬆率西路軍出撫順關,次日到達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在得知後金正派兵構築界藩城以阻擋明軍之後,將兵力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駐守薩爾滸,另一部分由他親自率領著去攻打界藩城,以期能夠立下攻克努爾哈赤的首功。
麵對明軍的圍攻,身經百戰的努爾哈赤先是掌握了明軍的戰略部署和行動計劃,正確地分析了敵我形勢,然後采取了“憑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作戰方針,集中八旗兵力打殲滅戰,準備將明軍各個擊破。他考慮到明軍的其他三路軍都會因為山高水險一時難以到達薩爾滸,就乘杜鬆派兵攻打界藩城之機,親率八旗的精銳部隊襲擊薩爾滸,並派代善、皇太極去截擊杜鬆,將駐守在薩爾滸的明軍打得潰不成軍。明軍守將李永芳舉城投降,其他逃往薩爾滸河西岸的明軍也陸續被全部殲滅,就連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明軍主將杜鬆也喪生了。通過這一役,努爾哈赤解除了西線明軍的威脅。
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將兵力調至北線,首先擊潰了龔念軍,然後又進攻駐守在尚間崖的馬林部,將馬林打得隻身逃到了開原,接著又殲滅了駐守在飛芬山的潘宗顏軍,北線的明軍全部被殲滅。
至於東路的劉鋌部,早在四月十日就已經出寬甸了,不過由於山路險峻、大雪封山,再加上沿途有少數的後金守軍攔截,所以直到十六日還沒有到達赫圖阿拉。而這時努爾哈赤已經取得了西線和北線的勝利,就派扈爾漢、阿敏、代善、皇太極率軍即刻趕赴東線,在東線集結,然後埋伏起來相機而動。明軍根本沒有戒備,沿途還焚毀村寨,所以劉鋌部剛到阿布達裏岡(今遼寧新賓榆樹鄉嘎巴寨村南十裏)就被後金軍打得措手不及,總兵劉鋌戰死;駐紮在富察的薑弘立軍被代善軍圍困,薑弘立及下屬三分之二投降。至此,東線明軍的威脅也得以解除,努爾哈赤“各個擊破”的目標基本上實現了。
經略楊鎬驚聞三路軍皆潰敗,於是急令南線李如柏撤兵,明朝四路大軍中隻有這一路逃脫了敗滅的厄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薩爾滸戰役至此宣告結束。
在這次戰役中,努爾哈赤隻用了五天時間就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致使明軍文武將吏死三百餘人,士兵死近五萬人,軍械損毀無數。這場戰役是關係到後金與明朝誰興誰亡的關鍵一仗。同年,後金先後攻克了開原和鐵嶺,實力大增,從此,努爾哈赤由防禦轉入進攻,其政治野心隨之增長,而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開始全麵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