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推行的萬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各種矛盾,為明朝延續了幾十年的壽命。


    張居正七歲通六經大義,十二歲考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二十三歲考取進士,授編修官一職,後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二十六歲,他向世宗呈遞了《論時政疏》,首次係統地闡述了他的改革主張,但是並未引起重視。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張居正以養病為借口回到了家鄉,深切體會到人民生活的疾苦,政治思想也逐漸成熟。三年後,張居正回到翰林院供職,準備相機而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奸相嚴嵩倒台,張居正的老師徐階繼任首輔。徐階上任後,和張居正聯合起草了世宗遺詔,糾正了世宗時期大興土木的弊端,為蒙冤的朝臣平反,受到了官民的普遍歡迎。兩年後,張居正在徐階的推薦下,成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讀。徐階這一做法可謂深謀遠慮,因為裕王將來很有可能會繼承皇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駕崩,裕王即位,即明穆宗。明穆宗就是隆慶帝,他從小就因為不受父親的寵愛而養成了謹慎、仁義的性情,後來因為兩位長兄先後早死才成了皇帝。他即位之後也從來不做任何重要的政治決斷,以至於經常被大學士們安排去參加一些盛大典禮以樹立威望。隆慶帝不願幹預朝廷具體事務的態度,或者說他的無能,使得那些有能力的官員能夠放手去行使朝廷權力。隆慶帝即位之後,張居正如願地以裕王舊臣的身份被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幾個月之後,張居正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逐漸有了施展政治才能的機會。不久,徐階因年邁多病而被迫告老還鄉,內閣大權主要由高拱掌握。高拱在任期間,由於他過於自負且專橫跋扈,所以經常招來同僚的非議。隆慶六年(1572年),正值盛年的穆宗因沉迷於媚藥駕崩,皇位由其子神宗繼承。神宗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他即位時年僅十歲,所以朝政由其母李太後處理。李太後非常信任張居正,神宗對張居正更是信任有加,張居正趁新皇登基之際,聯合李太後與太監馮保,以“專政擅權”之罪把高拱打回了原籍。這麽一來,張居正就成了首輔,從此獨掌國家軍政大權長達十年之久。


    在這十年裏,備受朝廷重視的張居正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史稱“萬曆新政”。


    政治上,張居正認為當時朝野泄遝成風,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所以他上疏實行了“考成法”。考成法類似於現在的政績考核製度,它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為方針,明確了各級官員的職責,督促各級官員按要求完成每年的考核任務;如果有人不能如約完成任務,就要被貶職,直到被貶為平民百姓。它的主要目的是打壓官僚玩忽職守、爭權奪勢的腐敗之風,使吏治分明。在實行考成法時,鎮守雲南有功的沐朝弼屢次犯法,張居正就改立沐朝弼的兒子襲爵,派飛馬前去捆綁沐朝弼。沐朝弼沒有反抗,後被張居正幽禁在南京。當時,“盜賊”驟然群起,甚至搶劫官府庫房,地方政府常常隱瞞這類事情不上報,張居正下令如有隱匿不報者,必將撤職查辦,地方官也不敢再隱瞞。


    萬曆五年(1577年),全國的錢糧年收入達四百三十五萬餘兩,比隆慶時的年收入二百五十餘萬兩之數增加了將近一倍(《明通鑒》卷六七),扭轉了國家財政長期虧虛的狀況。張居正自言:“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除了實行考成法之外,張居正還以六科控製了六部,又用內閣控製了六科,全權控製了朝政,將他在十三歲時寫下的“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這一理想變成了現實。


    軍事上,張居正令戚繼光鎮守薊門(今河北遷西西北),李成梁鎮守遼東(今遼寧遼陽),又在長城山海關至居庸關段加修了三千多座“敵台”,加強了北方的軍事防禦力量。此外,張居正還起用了淩雲翼、殷正茂等將才,平定了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


    經濟上,張居正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清查土地。張居正認為,“豪民有田不賦,貧民曲輸為累,民窮逃亡”是“國匱民窮”的根源,於是他在萬曆六年(1578年)下令重新丈量全國的土地,清查漏稅的田產,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賦稅。第二,改革賦稅,實行“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是將一縣之賦役全都並為一條,它旨在完全取消賦稅,使裏甲體係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不再存在,並使任何殘留的人頭稅都並入田賦之中,而納稅人可以通過分期支付單一的、固定的白銀來履行納稅義務,不給官吏貪汙的機會。賦役折銀這一改革措施,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使奄奄一息的明朝重新獲得了生機。


    在邊疆地區,張居實施了互市政策,使得北方的俺答長久沒有來犯,保持了邊疆政治、經濟的穩定。


    萬曆九年(1581年),五十七歲的張居正因勞累而病倒,次年病逝。這時候,神宗已經是二十歲的青年了,他把張居正的當權視為自己的失位,於是站在了張居正的對立麵。張居正效忠國事,在神宗看來卻是蔑視主上。再加上有人告張居正家財萬貫,於是神宗立即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並取消了張居正的一係列改革措施,還收回了他之前賜給張居正的四代誥命等璽書,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險遭鞭屍,其家屬餓死的餓死,流放的流放。


    神宗斷送張居正改革的行為,使朝綱逐漸倒退至嘉靖時政令不通的糟糕狀態,加劇了通貨膨脹,使得普通民眾生活更加困苦,斷送了明朝迎來中興的希望,最終導致崇禎年間的財政全麵崩潰,實際上是為明朝自掘墳墓。


    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一代名臣張居正才得以複官複蔭,可惜世間已經沒有張居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