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史上,出現了很多極富傳奇性的皇帝。每當說起這些皇帝時,很多人都會提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縱觀朱元璋的一生,從一個連飯都吃不上的農民,最終成為推翻元朝,統一全國的君王,並開創了“洪武之治”的盛世。農民、和尚、士兵、元帥,最後是皇帝,這就是朱元璋在人生的各個階段的身份。如果連他都稱不上傳奇,那麽試問有誰還敢在自己的名字前麵加上“傳奇”這個形容詞?
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在加入起義軍後才改名為“朱元璋”。
朱元璋生在一個極度窮苦的農民家庭,處在當時的社會最底層。漢高祖劉邦雖然也是出身布衣,但他在發跡之前好歹也是個小吏,比起一窮二白的朱元璋不知優越多少。朱元璋家世代務農,因為家庭條件太差,朱元璋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更遑論讀書。他的學識都是長大以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的。
生活逼人,為了能得到一口飯吃,朱元璋小小年紀就開始幫地主家放牛。不過,朱元璋天資聰穎,而且從小胸懷大誌,與眾不同。當時有很多孩子都跟他一樣做了放牛娃,因為朱元璋頭腦聰明,機智靈活,所以一直都是他們之中的首領。朱元璋經常叫小夥伴們對自己行跪拜之禮,同時口中高呼萬歲。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荒誕的兒童遊戲,多年以後竟會變成現實,彼時裝模作樣的小“皇帝”朱元璋,幾十年後竟真的變成了一國之君。在朱元璋的小夥伴中,有一個名叫湯和的男孩,後來推薦朱元璋加入起義軍的就是他。
1344年,淮北大旱。大旱過後,蝗災接踵而至,接下來瘟疫又在民間大規模蔓延開來,每天都會大批人死於瘟疫。很不幸,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也先後染上了瘟疫,離開了人世。朱元璋和二哥想將自己的親人安葬,可是根本就湊不夠買棺材的錢。不僅如此,他們連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兄弟二人沒有辦法,隻好去向地主求助,對方非但不幫他們,還對他們厲聲斥責。朱元璋和二哥回到家中,對著父母兄長的屍體,不由得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後來還是一位姓劉的鄰居看他們兩兄弟實在可憐,心生同情,才準許他們將幾位親人的屍體安葬在了一片荒地中。下葬之前,朱元璋兩兄弟將家裏全都翻了個遍,才找出幾件破舊的衣服將親人的屍體包裹起來,勉強算作棺材。
在當時的安徽鳳陽,災民流離失所,將鳳陽境內的樹皮草根全都吃光了,每天有無數人病餓而死。朱元璋和二哥走投無路,最後隻能各自出去尋找生機。十七歲的朱元璋選擇了到皇覺寺中做和尚,他原以為做和尚無論如何都能吃上一點粗茶淡飯,想不到在災荒之年,連和尚都要斷炊了。
一天,朱元璋忽然收到消息,說方丈吩咐寺中所有的和尚都集合起來,他有件要事要向大家宣布。原來寺中的糧食已經見底了,大家要想求生,便隻能四處去化緣。朱元璋和寺中的其他和尚就這樣被遣散了,此時,朱元璋出家為僧還不到兩個月。
從此以後,朱元璋每天捧著缽子挨家挨戶去化緣,開始了艱難的遊方僧生活。當時正值元朝末年,百姓生活窮困潦倒,再加上剛剛經曆過一連串的自然災害,連自家人都吃不飽飯,哪裏還有多餘的糧食化給小和尚朱元璋呢?為了不讓自己活活餓死,朱元璋隻好拚命往那些收成較好的地方走。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內,他的足跡遍及安徽及其周邊地區。這段經曆對朱元璋日後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的視野變得開闊了,為人處世的經驗也變得豐富了,最重要的是他接觸到了反元的思想,這使他開始認識到在元朝殘暴的統治麵前,除了咬牙承受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奮起反抗。
三年後,朱元璋又返回了皇覺寺,重新過上了每天敲鍾念佛的平靜生活。在此期間,紅巾軍起義在安徽境內爆發了,隨後又在全國各地迅速蔓延。沒過多久,郭子興率眾響應。第二年,郭子興率領起義軍攻下了安徽濠州。
郭子興本是安徽定遠的一個財主,元朝末年,農民生活艱難,財主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郭子興就時常被地方上的官員敲詐勒索。為了尋找機會報複那些貪官汙吏,郭子興廣交江湖豪傑,還加入了反抗元朝統治的白蓮教組織。由於他仗義疏財,當地百姓都對他擁戴有加。他一提出要參與紅巾軍起義,馬上就有大批人響應,還有很多外鄉人紛紛慕名而來投奔他,其中就有朱元璋幼時的玩伴湯和。
湯和在起義軍中站穩腳跟以後,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朱元璋。他知道朱元璋是個難得的人才,如果加入起義軍,日後必定會有一番作為。於是,湯和便給在皇覺寺中念經打坐的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
朱元璋收到這封信以後,心中又是憂慮又是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建議他去算一卦,看看是該走還是該留,最後的結果是該走。朱元璋認為天意不可違,便收拾行囊,去投奔湯和。
就這樣,時年二十五歲的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率領的起義軍。朱元璋在軍中表現良好,入伍沒多久就被郭子興親自提拔。朱元璋每次率兵出征,必定一馬當先,最終凱旋歸來。他立下無數戰功,卻從不居功,不管有什麽功勞,他都說是所有將士共同努力得來的。打了勝仗以後得來的戰利品,他也會全部上交給郭子興。
很快,朱元璋就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在起義軍中擔當副元帥一職,起義軍將士都對他擁護有加。至此,朱元璋已經完成了從和尚到元帥的轉變,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開始為爭奪一國之君的地位而戰。
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在加入起義軍後才改名為“朱元璋”。
朱元璋生在一個極度窮苦的農民家庭,處在當時的社會最底層。漢高祖劉邦雖然也是出身布衣,但他在發跡之前好歹也是個小吏,比起一窮二白的朱元璋不知優越多少。朱元璋家世代務農,因為家庭條件太差,朱元璋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更遑論讀書。他的學識都是長大以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的。
生活逼人,為了能得到一口飯吃,朱元璋小小年紀就開始幫地主家放牛。不過,朱元璋天資聰穎,而且從小胸懷大誌,與眾不同。當時有很多孩子都跟他一樣做了放牛娃,因為朱元璋頭腦聰明,機智靈活,所以一直都是他們之中的首領。朱元璋經常叫小夥伴們對自己行跪拜之禮,同時口中高呼萬歲。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荒誕的兒童遊戲,多年以後竟會變成現實,彼時裝模作樣的小“皇帝”朱元璋,幾十年後竟真的變成了一國之君。在朱元璋的小夥伴中,有一個名叫湯和的男孩,後來推薦朱元璋加入起義軍的就是他。
1344年,淮北大旱。大旱過後,蝗災接踵而至,接下來瘟疫又在民間大規模蔓延開來,每天都會大批人死於瘟疫。很不幸,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也先後染上了瘟疫,離開了人世。朱元璋和二哥想將自己的親人安葬,可是根本就湊不夠買棺材的錢。不僅如此,他們連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兄弟二人沒有辦法,隻好去向地主求助,對方非但不幫他們,還對他們厲聲斥責。朱元璋和二哥回到家中,對著父母兄長的屍體,不由得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後來還是一位姓劉的鄰居看他們兩兄弟實在可憐,心生同情,才準許他們將幾位親人的屍體安葬在了一片荒地中。下葬之前,朱元璋兩兄弟將家裏全都翻了個遍,才找出幾件破舊的衣服將親人的屍體包裹起來,勉強算作棺材。
在當時的安徽鳳陽,災民流離失所,將鳳陽境內的樹皮草根全都吃光了,每天有無數人病餓而死。朱元璋和二哥走投無路,最後隻能各自出去尋找生機。十七歲的朱元璋選擇了到皇覺寺中做和尚,他原以為做和尚無論如何都能吃上一點粗茶淡飯,想不到在災荒之年,連和尚都要斷炊了。
一天,朱元璋忽然收到消息,說方丈吩咐寺中所有的和尚都集合起來,他有件要事要向大家宣布。原來寺中的糧食已經見底了,大家要想求生,便隻能四處去化緣。朱元璋和寺中的其他和尚就這樣被遣散了,此時,朱元璋出家為僧還不到兩個月。
從此以後,朱元璋每天捧著缽子挨家挨戶去化緣,開始了艱難的遊方僧生活。當時正值元朝末年,百姓生活窮困潦倒,再加上剛剛經曆過一連串的自然災害,連自家人都吃不飽飯,哪裏還有多餘的糧食化給小和尚朱元璋呢?為了不讓自己活活餓死,朱元璋隻好拚命往那些收成較好的地方走。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內,他的足跡遍及安徽及其周邊地區。這段經曆對朱元璋日後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的視野變得開闊了,為人處世的經驗也變得豐富了,最重要的是他接觸到了反元的思想,這使他開始認識到在元朝殘暴的統治麵前,除了咬牙承受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奮起反抗。
三年後,朱元璋又返回了皇覺寺,重新過上了每天敲鍾念佛的平靜生活。在此期間,紅巾軍起義在安徽境內爆發了,隨後又在全國各地迅速蔓延。沒過多久,郭子興率眾響應。第二年,郭子興率領起義軍攻下了安徽濠州。
郭子興本是安徽定遠的一個財主,元朝末年,農民生活艱難,財主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郭子興就時常被地方上的官員敲詐勒索。為了尋找機會報複那些貪官汙吏,郭子興廣交江湖豪傑,還加入了反抗元朝統治的白蓮教組織。由於他仗義疏財,當地百姓都對他擁戴有加。他一提出要參與紅巾軍起義,馬上就有大批人響應,還有很多外鄉人紛紛慕名而來投奔他,其中就有朱元璋幼時的玩伴湯和。
湯和在起義軍中站穩腳跟以後,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朱元璋。他知道朱元璋是個難得的人才,如果加入起義軍,日後必定會有一番作為。於是,湯和便給在皇覺寺中念經打坐的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
朱元璋收到這封信以後,心中又是憂慮又是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建議他去算一卦,看看是該走還是該留,最後的結果是該走。朱元璋認為天意不可違,便收拾行囊,去投奔湯和。
就這樣,時年二十五歲的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率領的起義軍。朱元璋在軍中表現良好,入伍沒多久就被郭子興親自提拔。朱元璋每次率兵出征,必定一馬當先,最終凱旋歸來。他立下無數戰功,卻從不居功,不管有什麽功勞,他都說是所有將士共同努力得來的。打了勝仗以後得來的戰利品,他也會全部上交給郭子興。
很快,朱元璋就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在起義軍中擔當副元帥一職,起義軍將士都對他擁護有加。至此,朱元璋已經完成了從和尚到元帥的轉變,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開始為爭奪一國之君的地位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