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是唐朝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做官多年,深得武則天的信任。
狄仁傑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因為科舉考試成績優異而走入仕途。公元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刺史。寧州位於今天的甘肅正寧、寧縣一帶,唐朝時是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采取“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的策略,通過安撫少數民族的方式,使他們與漢族百姓和睦相處。在他的治理下,寧州的經濟得到了發展,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當地的百姓都非常感謝狄仁傑,立碑歌頌他的功德。禦史郭翰到寧州巡察時,歌頌狄仁傑的寧州百姓將道路圍得水泄不通。郭翰回京後,把狄仁傑的功績奏報上去。因此,狄仁傑被提拔為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史。狄仁傑來到江南後,看到江南地區不在祀典的祠堂遍布,給當地的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負擔,便奏請朝廷將祠堂焚毀。朝廷看到狄仁傑的奏章有理有據,便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焚毀江南地區一千七百多所祠堂,當地百姓無不歡呼雀躍。
此後,狄仁傑的才幹得到了充分發揮,名聲也越來越響亮。武則天非常器重他,便把他任命為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雖然做了高官,身居要職,但狄仁傑並沒有因此而有絲毫懈怠,他反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一天,武則天對他說:“你在南方做官的時候,政績非常不錯,可仍然有人誣蔑你。你想知道誣蔑你的人是誰嗎?”狄仁傑回答說:“陛下認為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就會加以改正;陛下如果認為我沒有犯錯,那就是我的幸運。我並不想知道是誰誣蔑我的人。”狄仁傑這種寬以待人的態度讓武則天十分欽佩。
狄仁傑心胸寬廣,從不妒賢嫉能,他還經常向武則天推薦人才。武則天對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能夠擔任宰相的人才。
”狄仁傑說:“蘇味道和李嶠都非常有才華,但他們並不能算作非常優秀的人才。如果陛下希望尋找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才,那就非荊州長史張柬之莫屬了。他才華出眾,是當宰相的最合適人選。”
武則天覺得狄仁傑的話非常有道理。可是,她並沒有立即把張柬之提拔為宰相,而是提拔為洛川司馬。
幾天後,武則天再次讓狄仁傑推薦宰相的人選。狄仁傑說:“上次我推薦的張柬之,並沒有被陛下任命為宰相。”武則天說:“他不是已經受到重用了嗎?”
狄仁傑說:“陛下把他提拔為洛川司馬,的確是重用了他。但是,我是把他當作宰相的人選推薦給陛下的。”
在狄仁傑的一再堅持下,武則天把張柬之提拔為刑部侍郎,不久後提升為宰相。張柬之當上宰相之後,幫助武則天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一心想要武則天冊封自己為太子。武承嗣認為,狄仁傑必定會阻礙他的計劃,於是就與酷吏來俊臣相勾結,以謀反罪名將狄仁傑等幾位朝中大臣投入監獄。
當時的法律規定,如果審問時立即承認謀反的罪名,就可以避免受刑。狄仁傑知道,來俊臣心狠手辣,自己隻有先保住性命,才有機會揭穿他們的陰謀。因此,當來俊臣審問他的時候,他立即承認自己的確打算謀反。來俊臣看到狄仁傑對謀反的罪名供認不諱,非常高興,他派人把狄仁傑收監,不再嚴密監視。狄仁傑拆開被子,將被麵撕下一塊,把自己被冤枉一事一五一十地寫在上麵,放到棉衣裏,然後請看守監獄的人把棉衣送到家中。他的兒子狄光遠找到了寫有冤情的被麵,之後去找武則天告狀。
武則天把狄仁傑等幾位被誣陷謀反的大臣召入宮中,詢問道:“你們既然聲稱自己沒罪,為什麽要承認謀反呢?”
狄仁傑鎮定自若地回答說:“如果不承認,恐怕早就被活活打死了。”
武則天又問:“為什麽要寫謝死表?”狄仁傑回答說:“我並沒有寫過謝死表。”
武則天派人取出謝死表,狄仁傑看後,對武則天說,謝死表並非他所寫。武則天派人調查,這才知道謝死表是偽造的。於是,武則天便明白狄仁傑等人的確蒙受了不白之冤,就將他們全部釋放。狄仁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保住了性命。
後來,武承嗣又多次派人請求武則天把他立為太子,武則天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征詢狄仁傑的意見。
狄仁傑說:“如果陛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麽陛下死後就可以被後代供奉在太廟裏。如果立自己的侄子當太子,反正我是沒有聽過哪位皇帝把自己的姑姑供奉在太廟裏!”
武則天說:“這是我的家事,你不要幹涉。”
狄仁傑非常嚴肅地回答說:“四海之內全是陛下的領土,因此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家事。我是陛下的大臣,幫助陛下更好地治理天下是我的本分。因此,這件事我又怎麽能夠不幹涉呢?”
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狄仁傑終於說服了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如此一來,唐朝宗室得以重掌天下,狄仁傑為唐朝宗室立下了大功。因此,後人把他稱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年老後,武則天不再直呼他的名字,而是稱他為“國老”。狄仁傑曾多次想要告老還鄉,但都沒有獲得武則天的同意。武則天知道狄仁傑日夜操勞,便告誡朝中大臣們說:“你們不要拿一些無關輕重的事情去麻煩國老了,隻有軍國大事才可以讓他處理。”公元700年,狄仁傑因病去世。武則天追封他為文昌右相,諡為文惠。唐中宗李顯繼位之後,追贈他為司空。唐睿宗繼位後,又把他封為梁國公。
狄仁傑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因為科舉考試成績優異而走入仕途。公元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刺史。寧州位於今天的甘肅正寧、寧縣一帶,唐朝時是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采取“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的策略,通過安撫少數民族的方式,使他們與漢族百姓和睦相處。在他的治理下,寧州的經濟得到了發展,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當地的百姓都非常感謝狄仁傑,立碑歌頌他的功德。禦史郭翰到寧州巡察時,歌頌狄仁傑的寧州百姓將道路圍得水泄不通。郭翰回京後,把狄仁傑的功績奏報上去。因此,狄仁傑被提拔為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史。狄仁傑來到江南後,看到江南地區不在祀典的祠堂遍布,給當地的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負擔,便奏請朝廷將祠堂焚毀。朝廷看到狄仁傑的奏章有理有據,便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焚毀江南地區一千七百多所祠堂,當地百姓無不歡呼雀躍。
此後,狄仁傑的才幹得到了充分發揮,名聲也越來越響亮。武則天非常器重他,便把他任命為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雖然做了高官,身居要職,但狄仁傑並沒有因此而有絲毫懈怠,他反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一天,武則天對他說:“你在南方做官的時候,政績非常不錯,可仍然有人誣蔑你。你想知道誣蔑你的人是誰嗎?”狄仁傑回答說:“陛下認為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就會加以改正;陛下如果認為我沒有犯錯,那就是我的幸運。我並不想知道是誰誣蔑我的人。”狄仁傑這種寬以待人的態度讓武則天十分欽佩。
狄仁傑心胸寬廣,從不妒賢嫉能,他還經常向武則天推薦人才。武則天對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能夠擔任宰相的人才。
”狄仁傑說:“蘇味道和李嶠都非常有才華,但他們並不能算作非常優秀的人才。如果陛下希望尋找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才,那就非荊州長史張柬之莫屬了。他才華出眾,是當宰相的最合適人選。”
武則天覺得狄仁傑的話非常有道理。可是,她並沒有立即把張柬之提拔為宰相,而是提拔為洛川司馬。
幾天後,武則天再次讓狄仁傑推薦宰相的人選。狄仁傑說:“上次我推薦的張柬之,並沒有被陛下任命為宰相。”武則天說:“他不是已經受到重用了嗎?”
狄仁傑說:“陛下把他提拔為洛川司馬,的確是重用了他。但是,我是把他當作宰相的人選推薦給陛下的。”
在狄仁傑的一再堅持下,武則天把張柬之提拔為刑部侍郎,不久後提升為宰相。張柬之當上宰相之後,幫助武則天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一心想要武則天冊封自己為太子。武承嗣認為,狄仁傑必定會阻礙他的計劃,於是就與酷吏來俊臣相勾結,以謀反罪名將狄仁傑等幾位朝中大臣投入監獄。
當時的法律規定,如果審問時立即承認謀反的罪名,就可以避免受刑。狄仁傑知道,來俊臣心狠手辣,自己隻有先保住性命,才有機會揭穿他們的陰謀。因此,當來俊臣審問他的時候,他立即承認自己的確打算謀反。來俊臣看到狄仁傑對謀反的罪名供認不諱,非常高興,他派人把狄仁傑收監,不再嚴密監視。狄仁傑拆開被子,將被麵撕下一塊,把自己被冤枉一事一五一十地寫在上麵,放到棉衣裏,然後請看守監獄的人把棉衣送到家中。他的兒子狄光遠找到了寫有冤情的被麵,之後去找武則天告狀。
武則天把狄仁傑等幾位被誣陷謀反的大臣召入宮中,詢問道:“你們既然聲稱自己沒罪,為什麽要承認謀反呢?”
狄仁傑鎮定自若地回答說:“如果不承認,恐怕早就被活活打死了。”
武則天又問:“為什麽要寫謝死表?”狄仁傑回答說:“我並沒有寫過謝死表。”
武則天派人取出謝死表,狄仁傑看後,對武則天說,謝死表並非他所寫。武則天派人調查,這才知道謝死表是偽造的。於是,武則天便明白狄仁傑等人的確蒙受了不白之冤,就將他們全部釋放。狄仁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保住了性命。
後來,武承嗣又多次派人請求武則天把他立為太子,武則天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征詢狄仁傑的意見。
狄仁傑說:“如果陛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麽陛下死後就可以被後代供奉在太廟裏。如果立自己的侄子當太子,反正我是沒有聽過哪位皇帝把自己的姑姑供奉在太廟裏!”
武則天說:“這是我的家事,你不要幹涉。”
狄仁傑非常嚴肅地回答說:“四海之內全是陛下的領土,因此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家事。我是陛下的大臣,幫助陛下更好地治理天下是我的本分。因此,這件事我又怎麽能夠不幹涉呢?”
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狄仁傑終於說服了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如此一來,唐朝宗室得以重掌天下,狄仁傑為唐朝宗室立下了大功。因此,後人把他稱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年老後,武則天不再直呼他的名字,而是稱他為“國老”。狄仁傑曾多次想要告老還鄉,但都沒有獲得武則天的同意。武則天知道狄仁傑日夜操勞,便告誡朝中大臣們說:“你們不要拿一些無關輕重的事情去麻煩國老了,隻有軍國大事才可以讓他處理。”公元700年,狄仁傑因病去世。武則天追封他為文昌右相,諡為文惠。唐中宗李顯繼位之後,追贈他為司空。唐睿宗繼位後,又把他封為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