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字敬仲,是桂陽郡人。蔡倫進宮成為宦官後,很快就從低等級的小黃門(宦官的一種職稱)升遷至黃門侍郎,專門負責宮內宮外的事務傳達,王侯如果想進宮拜見皇上,也要經過他的引導,宴會上的座次安排也是蔡倫負責。


    當時章帝後宮有一位宋貴人,她的兒子劉慶本是太子,可是竇太後不喜歡她,蔡倫便獻計給竇太後,逼迫宋貴人自殺,把太子貶為清河王,隨後,竇太後找了個借口,把另一位妃子梁貴人貶為平民,而梁貴人的兒子劉肇則被竇太後立為太子,並且由竇太後親自撫養。公元88年,漢章帝去世,年僅十歲的劉肇成為漢和帝,由竇太後執掌朝政。蔡倫因對竇太後有功,不久就升任為中常侍,專門料理和帝的衣食起居,還參與朝廷事務的決斷。


    公元97年,竇太後去世,和帝開始掌權。公元102年,和帝立鄧綏為皇後,蔡倫很快便成為鄧皇後的心腹。鄧皇後喜愛寫字畫畫,蔡倫便向皇帝上書,請求擔任尚方令,皇帝答應了。尚方令是專管宮廷手工作坊和器具物件的官員,鄧皇後習字繪畫的工具都要經過蔡倫的細致檢查。


    有一次,蔡倫去民間手工作坊視察,看見河邊有一位婦女把絲絮鋪在薄竹席上,再把竹席進入水中來回晃蕩洗滌,洗好之後,竹席上通常會留下一層薄薄的絲絮殘渣。蔡倫在這層殘渣處於半幹半濕的狀態時揭了下來,一看竟可以在上麵寫字,他心裏便突然生出一個設想,如果把樹皮、布片、麥杆之類的廢物浸水,使其充分吸水飽和,然後用木槌打爛,再經過一係列的加工,是不是就能生產出紙張呢?想到這兒,蔡倫急匆匆趕回宮中,連忙命宮廷作坊收集原材料,又是煮又是捶,試驗了好多次後,終於造出了紙。隨後,蔡倫把製出來的紙,連同製作工藝一同進獻給漢和帝,和帝一看非常高興,命令全國大力開發。因為原料簡單,容易尋找,製作工藝也不複雜,這種紙很快就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推崇,為了紀念蔡倫的造紙術,人們把他製作出來的紙命名為“蔡侯紙”。


    其實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紙張的生產,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張的使用範圍波及全國,造紙技術也比之前先進了很多,造紙原料也變得多種多樣,紙張的名字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有竹簾紙、藤紙、魚卵紙等。


    中國人發明的紙張不但在國內暢銷,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受歡迎,他們千方百計想得到中國造紙術的秘密,不過朝廷一直保密不外傳。直到唐朝,阿拉伯人俘虜了一批中國造紙工人,造紙術這才傳向國外,很快地,阿拉伯國家全都用上了中國造紙術造出來的紙張。隨後,造紙術又被阿拉伯人帶到了歐洲,取代了歐洲人的羊皮紙和牛皮紙;在希臘、羅馬和埃及,由於造紙術的傳播,當地的莎草紙也逐漸被取代。


    有了蔡倫的造紙術,古代百姓的生活方便了很多,在紙張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都在竹簡上寫字,往往寫完了一卷竹簡,一篇文章都還沒寫完,而且竹簡搬運起來也很麻煩。早期的紙張雖然讓人們從笨重的竹簡中解放出來,可當時的技術並不先進,製作出來的紙經常會出現滲墨、破裂的情況,直到蔡倫發明了植物纖維紙以後,人們的寫作才真正開始便利起來。蔡倫的造紙術和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火藥並稱為古代四大發明,它們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寶藏,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漢和帝死後,年僅幾個月的太子即位,可惜沒多久也死了,鄧皇後便找來和帝的侄子,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做皇帝,這便是漢安帝。朝政暫時由鄧太後把持,蔡倫被封為龍亭侯。公元119年,蔡倫升任長樂太仆,文武百官對他十分敬畏。然而好景不長,公元121年,鄧太後駕崩,漢安帝執政,因為蔡倫曾和竇太後一起陷害過安帝的祖母宋貴人,還把安帝的父親從太子貶為清河王,蔡倫知道安帝不會放過自己,索性自殺謝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