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即位後,以仁孝治天下,他宣揚簡樸生活,以德服眾,以孝治家,並帶頭示範,他經常穿著粗糙的深色衣服,後宮的嬪妃們也衣著簡樸,沒有華麗的打扮。一時間長安城裏四處都能聽到百姓的稱讚聲。


    公元前167年,臨淄有個名叫淳於意的醫生因為治死了病人,被縣令抓起來送往長安受刑。淳於意以前是太倉令,為官時清廉嚴謹,從不欺壓百姓,因此名聲很好。淳於意平時就很喜歡看書,尤其是醫書,在做官的幾年中,因為不願意和其他官員同流合汙,不做違背良心的事,他索性離開官場,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


    有一天,一個富商來找淳於意給自己的妻子看病,淳於意看了看病情,就開了些藥給病人吃,誰知病人吃了藥之後一連幾天都沒好轉,最後竟然死掉了。富商一看妻子被醫死了,立刻把淳於意扭送到官府去,要求官府給他判刑。官員一調查,病人確實是在吃了淳於意開的藥之後死去的,於是便草草定罪,判淳於意“肉刑”,也就是把淳於意的鼻子割掉,兩隻腳任砍一隻,還要在臉上用黑炭刺字,因為臨淄不能執行肉刑,淳於意必須要被押解到長安去。


    淳於意家裏沒有兒子,隻有五個女兒,他被關進囚車後,看著圍在旁邊的五個女兒,難過地說:“可憐我一生為民,上天怎麽不賜給我一個兒子呢?眼下情況危急,卻沒有兒子為我賣命奔波,可見老天要亡我啊!”女兒們一聽父親的話,哭得更傷心了,最小的女兒卻因此感到氣憤。小女兒名叫淳於緹縈,從小思想就和別人不一樣,聽到父親遺憾沒有兒子的話之後,緹縈告訴父親和家人,她也要跟著去長安,替父親伸冤。大家都勸她不要去,一個女孩子出門在外困難重重,就算到了長安也不一定能找到解救父親的辦法。緹縈很倔強,執意要跟著囚車一起走。


    來到長安後,父親被押送到監獄裏,緹縈找人替自己寫了一封信,來到宮門前,請求守門人幫自己把信交給皇帝。


    漢文帝接到了緹縈的信,又得知遞信的是位小女孩,頓時感到很好奇,隻見信中寫著:


    “我叫淳於緹縈,父親是曾任太倉令的淳於意。因為一個病人死掉了,父親被判有罪,要接受肉刑。父親在做官時兩袖清風,深得百姓愛戴,他不可能故意害死病人,而且肉刑對於受刑人來說實在過於殘酷。一個人犯了錯,本來有心悔改,可是鼻子被削掉了,再也長不出來,別人一看就知道他犯過罪,不會用善意的態度對待他。同樣的,腳被砍斷了,再也張不出第二隻腳,刺在臉上的字也洗不掉,受刑的人一輩子生活在過去的過錯之中,這是多麽殘忍的事情。我替他們難道悲哀,我願意進官府為奴為婢,隻希望能給父親贖罪的機會,不讓他抱憾終生。”


    漢文帝看完信後感慨萬千,沒想到淳於意小小年紀的女兒竟有如此深謀遠慮。文帝把大臣召集起來,對他們說:“一個人犯了罪應當接受處罰,但懲罰他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改過自新。可他的鼻子和手腳都殘疾了,臉上也烙下了印記,隻會讓他心生憎恨,何來悔過呢?還是想一個更好一點的懲罰方式吧。”


    大臣們湊在一塊兒商討起來,最後他們決定把肉刑改為打板子。判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子,判砍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子。漢文帝采納了大臣的意見,廢除了肉刑,用打板子代替,趁這次改革的機會,漢文帝還把株連罪也廢除了。緹縈的一片孝心不僅換來了父親的安全,還給漢朝的律法製度帶來一次改革,這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實屬不易。


    後來在執行打板子的過程中,發現漢文帝廢除肉刑固然是件好事,但三百板子或五百板子打下去,往往會把一個人打死,反而變得更加殘忍,他的兒子漢景帝就把板子的數量減少了,才真正地有益於百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