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發展到後期,國勢漸漸沒落,就在商朝江河日下的時候,西方岐山下一個姬姓的部族周漸漸興起。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族的開基之祖為古公亶父,他有三個兒子:太伯、虞仲,還有少子季曆,季曆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姬昌。傳說,姬昌出生後有祥瑞之兆。古公亶父覺得姬昌將來必成大器,因此有意傳位於季曆,以便將來昌可以繼位。太伯和虞仲知道了父親的心思,便跑到了荊蠻之地,並按照當地風俗,把頭發剪短,將身上刺上花紋,表明要讓位給弟弟季曆的心跡。後來,太伯和虞仲在太湖流域創建了吳國。


    古公亶父去世後,季曆繼位,稱公季。季曆不但繼承了古公的位置,還繼承了他的治世策略,推行仁義,積極發展農業,周部族迅速發展起來。此時,商朝的國君為文丁,麵對發展勢頭良好的周族,他采取的是懷柔政策,封季曆為牧師,也就是地方伯長。季曆也不斷加強與商的政治聯係。


    此時,商朝國勢衰微,不斷受到周圍戎狄部落的侵犯,但商卻一再的容忍放縱。季曆見商國君不采取反擊,便毫不客氣地對這些戎狄部落大動幹戈。他先征伐位於今天山西長治地區的餘吾戎,餘吾戎敗降,季曆將俘虜和戰利品獻給了商王文丁,受到文丁讚賞。文丁就把安定邊陲的重任交給了季曆。於是,季曆接著又討伐始呼戎,始呼戎也敗降。沒過幾年,季曆又打敗翳徒戎,俘獲翳徒戎的三個大頭目,獻給文丁。在不斷征討邊陲部落的過程中,很多諸侯都歸順了周,周的軍事實力不斷擴張,勢力越來越強大。


    周族的日益強盛,引起了商王文丁的恐慌。為了解除這個威脅,文丁突然下令把季曆抓了起來,並很快就把他給殺了。


    季曆死後,他的兒子姬昌繼承了王位,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文王即位後,立誌要報商王朝的殺父之仇,努力讓周變得更加強大。他一麵繼續向祖父、父親學習積極發展農業生產,一麵禮賢下士,廣招賢才,重用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網羅了一大批人才,同時,他還積極招兵買馬,增強軍事實力。


    文丁殺了季曆後,沒過幾年也去世了,帝乙即位,成為商朝的第三十任國君。帝乙初臨天下,還沒站穩腳跟,姬昌打算趁著這個機會攻打商朝,為父報仇。當時,江淮之間的夷族又強盛起來,先後聯合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準備大舉進攻商朝。


    這樣一來,帝乙可能麵臨東西兩方同時受敵的局麵。為了穩定全局,帝乙決定采取和親的方式,在自己嫡係諸侯中選一女子嫁與姬昌,修補因其父殺季曆而破裂的商周關係。周與商王之間本是一種隸屬關係,結為姻親後,就更加唇齒相依。帝乙希望由此商周之間能不記前嫌,親如一家。姬昌審時度勢,考慮到商朝根基深厚,目前兩方的實力相差還較懸殊,認為滅商的時機還未成熟,與商聯姻可以穩住商王,爭取擴充實力的時間,最終答應和親


    帝乙親自去占卜,選定婚嫁日期,並置辦了豐厚的嫁妝,命姬昌繼其父季曆之後,繼續擔任西伯,統領西方諸侯。婚禮當天,西伯為了表示非常鄭重,親自去渭水北岸迎親。


    商周雙方皆大歡喜,重歸於好,這樁親事一時傳為美談,史稱“帝乙歸妹”。《易》中還有《歸妹》卦,辭曰“歸妹:征凶,無攸利”。下兌上震相疊,“有婚姻之動,有嫁女之象,故稱歸妹”。


    穩住了周後,帝乙便率領諸侯,集中精力討伐東南夷族,很快就得勝而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帝乙和文王差不多同時即位,根據甲骨文中的記載,帝乙在位約三十年,而文王卻在位約五十年,崩於在位三十年的帝辛(商紂王)後期。帝乙在位近三十年間,這期間商周間未曾再兵戎相見,可見帝乙歸妹的確促進了和平,起到了息兵的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