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地
原文:
四曰:後稷曰:子能以窐為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吾士靖而甽浴士乎?子能使保濕安地而處乎?子能使雚夷毋婬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子能使槁數節而莖堅乎?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強乎?無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濕者欲燥,燥者欲濕。上田棄畝,下田棄甽。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間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澤,使苗堅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草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盡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犭希首生而麥無葉,而從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獲死。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有年瘞土,無年瘞土。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盡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郤之。民既郤,乃以良時慕,此從事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下,民乃逾處。種稑禾不為稑,種重禾不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譯文:
後稷說:“你能把窪地改造成高地嗎?你能把劣土除掉而代之以濕潤的土嗎?你能使土地狀況合宜並用壟溝排水嗎?你能使籽種播得深淺適度並在土裏保持濕潤嗎?你能使田裏的雜草不滋長蔓延嗎?你能使你的田地吹遍和風嗎?你能使穀物節多而莖稈堅挺嗎?你能使莊稼穗大而且堅實均勻嗎?你能使籽粒飽滿麩皮又薄嗎?你能使穀米油性大吃著有咬勁嗎?
這些應該怎樣做到呢?
耕作的大原則是:剛硬的土地要使它柔和些,柔和的土地要使它剛硬些,休閑的土地要頻種,頻種的土地要休耕,貧瘠的土地要使它肥沃,過肥的土地耍使它貧瘠些,堅實的土地要使它疏鬆些,疏鬆的土地要使它堅實些,過濕的土地要使它幹燥些,幹燥的土地要使它濕潤些。高處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田壟上,低窪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壟構裏。播種之前耕五次,播種之後鋤五次,一定要做得仔細徹底。耕種的深度,以見到濕土為準。這樣,田墾就不生雜草,又沒有各種害蟲。今年種穀子,就收好穀子,明年種麥子,就收好麥子。
耜的長度六尺,是為了用來測定田壟的寬窄,它的刃寬八寸,是為了用來挖出標準的壟溝。鋤的柄長一尺,這是作物行距的標準;它的刃寬六寸,這是為了便於間苗。土地,可以使它肥沃,也可以使它貧瘠。耕地一定要趁混潤,這樣可使土中有空隙,苗根紮得牢固;鋤地一定要在旱時,這樣可使地表疏鬆,保持土壤肥力。
草類到十月就要枯萎。冬至以看五十七天,菖蒲開始萌生。菖蒲是百草中最先萌生的。這時開始耕地。四月下旬,薺、葶藶、菥萁枯死,這時就要收獲大麥。夏至,苦菜枯死,蒺藜長出,這時就要種植麻和小豆。這是告訴人們種地的寶貴時節已到盡頭。秋分,猾首生出,穀子黃熟,這時就要進行收打蓄藏。這是告訴人們一年的農事已畢。百草的生死可作農事活動的依據。一年四季,見到某種草類出生,就要種植應在選時萌生的作物,見到某種草類桔死,就要收獲正當這時成熟的作物。
上天降四時,土地生財富,這是自然之道,不同下民商量的。豐收要祭祀土神,欠收也要祭祀土神。不要使百姓喪失農時,不要使他們做蠢事。要使民眾懂得致富之道,做到時令一到就行動,時令結束就停止。這樣連老弱的力量都可以完壘調動起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不懂農事的人,農時未到就提前行動,農時已過思念不已,而正當農時卻叉毫不在意,役使百姓而延誤農時。已經把百姓的農時延誤了,事後卻又因此對大好時光思念不已。這是管理農事最愚笨的方法。這樣就會把事情辦壞。不知怎樣做是高明,怎樣做是愚笨,百姓就會苟且偷安。種早莊稼不象個早莊稼,種晚莊稼不象個曉莊稼,因而收的糧食甚少,沒有什麽成效。
原文:
四曰:後稷曰:子能以窐為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吾士靖而甽浴士乎?子能使保濕安地而處乎?子能使雚夷毋婬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子能使槁數節而莖堅乎?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強乎?無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濕者欲燥,燥者欲濕。上田棄畝,下田棄甽。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間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澤,使苗堅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草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盡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犭希首生而麥無葉,而從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獲死。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有年瘞土,無年瘞土。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盡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郤之。民既郤,乃以良時慕,此從事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下,民乃逾處。種稑禾不為稑,種重禾不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譯文:
後稷說:“你能把窪地改造成高地嗎?你能把劣土除掉而代之以濕潤的土嗎?你能使土地狀況合宜並用壟溝排水嗎?你能使籽種播得深淺適度並在土裏保持濕潤嗎?你能使田裏的雜草不滋長蔓延嗎?你能使你的田地吹遍和風嗎?你能使穀物節多而莖稈堅挺嗎?你能使莊稼穗大而且堅實均勻嗎?你能使籽粒飽滿麩皮又薄嗎?你能使穀米油性大吃著有咬勁嗎?
這些應該怎樣做到呢?
耕作的大原則是:剛硬的土地要使它柔和些,柔和的土地要使它剛硬些,休閑的土地要頻種,頻種的土地要休耕,貧瘠的土地要使它肥沃,過肥的土地耍使它貧瘠些,堅實的土地要使它疏鬆些,疏鬆的土地要使它堅實些,過濕的土地要使它幹燥些,幹燥的土地要使它濕潤些。高處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田壟上,低窪的田地,不要把莊稼種在壟構裏。播種之前耕五次,播種之後鋤五次,一定要做得仔細徹底。耕種的深度,以見到濕土為準。這樣,田墾就不生雜草,又沒有各種害蟲。今年種穀子,就收好穀子,明年種麥子,就收好麥子。
耜的長度六尺,是為了用來測定田壟的寬窄,它的刃寬八寸,是為了用來挖出標準的壟溝。鋤的柄長一尺,這是作物行距的標準;它的刃寬六寸,這是為了便於間苗。土地,可以使它肥沃,也可以使它貧瘠。耕地一定要趁混潤,這樣可使土中有空隙,苗根紮得牢固;鋤地一定要在旱時,這樣可使地表疏鬆,保持土壤肥力。
草類到十月就要枯萎。冬至以看五十七天,菖蒲開始萌生。菖蒲是百草中最先萌生的。這時開始耕地。四月下旬,薺、葶藶、菥萁枯死,這時就要收獲大麥。夏至,苦菜枯死,蒺藜長出,這時就要種植麻和小豆。這是告訴人們種地的寶貴時節已到盡頭。秋分,猾首生出,穀子黃熟,這時就要進行收打蓄藏。這是告訴人們一年的農事已畢。百草的生死可作農事活動的依據。一年四季,見到某種草類出生,就要種植應在選時萌生的作物,見到某種草類桔死,就要收獲正當這時成熟的作物。
上天降四時,土地生財富,這是自然之道,不同下民商量的。豐收要祭祀土神,欠收也要祭祀土神。不要使百姓喪失農時,不要使他們做蠢事。要使民眾懂得致富之道,做到時令一到就行動,時令結束就停止。這樣連老弱的力量都可以完壘調動起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不懂農事的人,農時未到就提前行動,農時已過思念不已,而正當農時卻叉毫不在意,役使百姓而延誤農時。已經把百姓的農時延誤了,事後卻又因此對大好時光思念不已。這是管理農事最愚笨的方法。這樣就會把事情辦壞。不知怎樣做是高明,怎樣做是愚笨,百姓就會苟且偷安。種早莊稼不象個早莊稼,種晚莊稼不象個曉莊稼,因而收的糧食甚少,沒有什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