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襲吉,自己說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後代,父親李圖,為洛陽令,所以居家洛陽。李襲吉在乾符末年應進士舉,遇戰亂,逃避到河中,服事節度使李都,提升為鹽鐵判官。到王重榮任節度使時,不喜歡文士。此時是喪亂之後,士族紳士多逃難到汾、晉二地,武皇的記室死了,有人推薦說李襲吉能文,召來一試果然合意,即刻任他掌管文書。李襲吉博學通識,特別是熟悉國朝近事,寫的文章精意練實,引經據典,無所放縱,檄文軍書,辭理宏大雄健。自從武皇在上源遭暗算後,與梁太祖不合。乾寧末年,劉仁恭負恩,這期間他寫的論列各方是非,交相聘答的文書幾百篇,名言警句,人人傳誦,文士稱讚。


    光啟三年(887),遷升為節度副使,隨行征討王行瑜,任右諫議大夫。到回師渭北,武皇沒獲準入宮見唐昭宗,李襲吉為武皇做違離表,裏麵有警句:“洞中飛禽有翼,聽到舜樂仍飛來;天路沒有長梯,望見堯雲而不到。”唐昭宗看了後讚歎。到李襲吉上奏後,當麵教導他,優待賞賜特別多。這一年十二月,回師太原,王珂在夏陽渡浮橋,李襲吉隨軍。這時竹索斷開船隻破裂,武皇僅免於落難,李襲吉掉進河裏,落在一塊大冰上,漂流七八裏路,擱岸邊停住而得救。


    天複年中,武皇想和梁朝修好,命李襲吉寫信給梁太祖,信上說:


    “一別之後,十五年多,失意杯盤,爭鋒劍戟。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交歡;雁去魚沉,久斷八行之書信。


    “近來,我與你聯上同宗同姓,原先忝受您的恩知,意氣相合,期望依托於您,在馬背上論交,在朝廷上薦舉,傾慕仁賢,不嫌我的疏缺。哪想到命運突起變化,誹謗起於奸邪。毒手尊拳,在晚上相加;金戈鐵馬,在白天交戰。狂藥引來我們失歡,往事隻是值得一笑。現在都已登高位,均到中年,蘧公也知道過錯,君子何必自恃強壯。今天您的尊貴超過同列,大名高過古人。合縱連橫,是建立國家的計策;擴地守境,要留存給子孫基業。文王看重相隨奔走的交情,孔子談過損友益友的不同,我慚愧自己空虛淺薄,但以前和您有私交,許諾一言,萬死不悔,壯懷忠力,仍然勝過他人,當著上天誓盟,願赴湯蹈火而不辭。您又何必終年樹敵,專心窺視他人,逞自己一時的心願,在倦敝時占取,今天得到一些部眾,明天攻下他的危城,軍隊勞累,鄰國懷恨。又有荒謬之徒,以狂言擾亂您的聽聞,看見我藏勇收威,息兵保境,便不量本末輕重,誤引窺伺我們。


    “而且我從壯年以前,曆經衝鋒陷陣,以殺戮之事當作日常耕作,把兼並當作長遠目標。等到首登將台,身穿公侯衣服,皇帝命我為公卿,您與我結與朋友,所以收斂鋒芒愛護他人,藏起武器務求德業,收複燕薊後歸還他的故將,進入蒲阪而不負以前的諾言。何況休兵五年,三邊將士,鐵騎犀甲,像雲那麽多,似穀粒一樣數不清。馬邑的兒童,都是銳將;鷲峰的宮闕,都作為京城。若問年歲我比您小,若說到地方則幸能憑依險阻,不知有什麽可以圖取的,影響了您英明的視聽。


    “況且我遇到戰事指揮士兵,也略有策謀決斷,屈伸進退,心中早有計劃。勝了就安撫三晉之民,敗了就征召五部之眾,能長驅席卷,回首提戈。隻是擔心在中原奔突踐踏,成為您的後患,四海群謗,盡遍於您,終究不能見我一人,得我一馬。倘若精銳軍隊有個差錯,則難以保證整齊,請為預防事後的艱險,願保留從前的友好。再說陰山部落是我的至親;回鶻軍隊,多是我的後盾。以前文靖求始畢之眾,元海征集五部之師,隻是說些寬泛虛空的話,還能做得到、實現心願。現在我散發積財募集壯勇之士,運去寶物招來節義之兵,征召親戚,給他利益,帶弓騎馬的士兵,還會數得清嗎?但因為在天朝任職有惻隱之心,不忍心起兵。也希望您理解我的心懷,洞察事理英明識斷,論交情忘怨仇,考慮利害關係改變心意,不聽浮議邪談,以免損害霸業。《周易》說要防止太滿,大道看重持盈,如果恃勇而喪失軍隊,就像高舉盤子而失水,為蛇刻鶴,幸賜回心轉意。


    “我少時心地狹窄,性格耿直,離間詭計一類的事,發誓不幹。隻想說些勸人改過的話,願維持兄弟情誼。如果我的衷心不露,別人的心仍然迷惑,即使用盡三朝的威信,說完九流的辯言,要使別人回心轉意,就像等黃河水清一樣難以實現。現在寫信表明誠意,願您鑒察。


    “我自從與您私交斷絕後,往來書信,有時會說些難聽的話,傷害了您,也曾接到您的高論,每次賜給罵言。敘述歡樂能放棄打仗,消除誹謗能使文筆清潔,爭言鬥口就走不通,和心悅意就能快樂,願意去掉舊嫌,修複兄弟之好。今天看在以前情份,不想托人,專門派遣使者,直到閣下跟前。古時兩地交兵,使者在於其間,送信接信,幸存前誌。昔賢看重意氣相合,義士難於委屈事仇,若不是留戀恩情私誼,怎麽會輕易說心裏話。淒淒丹心,炳炳血情,臨紙向往之情,千萬中難述其一。”


    梁太祖看信,到“毒手尊拳”一句時,高興地對敬翔說“:李公占據著一小角地方,怎麽會得到這種文士,如果用我的智謀,再得到李襲吉的文才,就像老虎添了翅膀。”又讀到“馬邑兒童”、“陰山部落”等句,梁太祖生氣地對敬翔說:“李克用隻剩下一口氣,仍然氣吞宇宙,可以臭罵他。”敬翔寫回信時,詞句理氣均超不過原信,因此李襲吉的名氣更大。


    自從廣明大亂後,諸侯割據各地,競相延攬名士,掌管文書軍檄,此時梁朝有敬翔,燕地有馬鬱,華州有李巨川,荊南有鄭準,錢塘有羅隱,魏博有李山甫,都以文章出名,與李襲吉一起著稱於當時。


    李襲吉在武皇幕府有十五年,辦公事之餘,隻是讀書作文,手不釋卷。性格淡泊於名利,提拔後進,不以自己的才能求財物。參預決策公事,務必公平,不互相送禮,綽綽有士大夫的風度氣概。天..三年(906)因患風病死於太原。同光二年(925),追贈禮部尚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舊五代史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