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徹,字通火召,秦郡人。父親吳樹,在梁朝任右軍將軍。吳明徹自幼父親去世,他本性非常孝順。十四歲時,有感於父親的墳墓尚未修建,家裏又貧困難以拿出錢來,便勤於耕種。當時天旱,禾苗枯焦,吳明徹非常傷心,每天到田裏大哭,抬頭向蒼天訴說。過了幾天,有人從田裏回來,說莊稼已死而複生,吳明徹以為是騙他的,可是當去看過以後,才知道是真的。秋天時他家獲得大豐收,足夠給父親營葬的費用。這時有位姓伊的人,善於占卜墓地,他對吳明徹的哥哥說:“當你進行安葬時,必定有騎白馬追鹿的人經過墳地,這是最小的那位孝子大貴的征兆。”到營葬時,果然如此。吳明徹正是吳樹最小的兒子。
當侯景進犯都城時,吳明徹家裏還有三千多斛粟麥,而周圍鄉村的人都正在忍饑挨餓。吳明徹便對他的哥哥們說:“如今的人難以說能活多久,何不拿出來和鄉裏人共同吃呢?”於是,他們按各家人口平均分配,老少相同,群盜聽說之後都不從這裏經過,鄉鄰們賴以生存的人很多。
陳武帝鎮守京口時,想和他深相交結往來。吳明徹便去拜訪陳武帝,陳武帝降階相迎,拉著手一同入席。吳明徹也略讀過一些書史經傳,並向汝南人周弘正學過天文、卜時、遁甲等,略通其術,頗以英雄自居,陳武帝也覺得他很不一般。當陳武帝受禪讓之後,任命吳明徹為安南將軍,和侯安都、周文育一起領兵討伐王琳。當眾軍大敗時,吳明徹自己帶領軍隊回到都城。
陳文帝即位,吳明徹以本官加封右衛將軍。周迪反叛時,朝廷詔令吳明徹任江州刺史,領豫章太守,總率各軍討伐周迪。吳明徹本性剛直,部眾們不太和睦,文帝得知之後,派安成王頊去替代吳明徹,讓他以本封號回朝廷。天嘉五年(564),改任吳興太守。當到朝廷辭行赴郡任職時,文帝對他說:“吳興雖是一郡,但因是帝室之鄉,責任重大,所以委派你去。”
宣帝即位,任命他為領軍將軍,不久又改任丹陽尹,並詔令可以帶護衛人員四十人出入宮殿。到仲舉假傳聖旨,要將宣帝排擠出朝廷時,毛喜預先知道了這個陰謀,宣帝很害怕,就讓毛喜去找吳明徹一起謀劃。吳明徹說:“繼任之君守喪期間,萬事缺乏處理,殿下是朝廷的周公召公,德過於古代賢相伊、霍,請留在朝中詳盡計議,千萬不要招致懷疑。”當湘州刺史華皎陰謀叛亂時,朝廷詔令吳明徹任都督、湘州刺史,和征南大將軍淳於量等共同討伐華皎。華皎被討平,吳明徹受封為開府儀同三司,晉爵位為公爵。
太建五年(573),朝廷計議北伐,公卿們各有不同意見,吳明徹堅決請求北進。詔令加封他為侍中、都督征討諸軍事,總領軍隊十多萬人從京都出發,沿江的城鎮,相繼歸降。軍隊到秦郡時,齊國的大將軍尉破胡領兵增援,被吳明徹的軍隊打跑了,秦郡歸降南朝。宣帝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便傳旨送來太牢的祭祀禮品,讓他祭拜祖先祠堂和上墳。各種文武儀仗十分興盛。鄉裏人都以此為榮。又進軍並攻占仁州,朝廷任命吳明徹為征北大將軍,晉封南平郡公。再進逼壽陽,齊國派王琳前來抵禦防守,吳明徹乘天黑進攻,到半夜擊潰了齊軍,齊兵後退,占據相國城和金城。吳明徹命令在軍中增修攻城器具,又攔住肥水灌城,城中苦於水濕,許多人得了腸胃病,手腳都浮腫,死去的有十之六七。正好齊國派大將皮景和率領幾十萬軍隊來救援,到離壽春三十裏的地方,止步不前。諸將都問:“用什麽計謀?”吳明徹說:“兵貴神速,而對方結營不敢前進,自挫鋒芒,我知道他不敢和我們作戰,這還不是很清楚的嗎?”於是,吳明徹親自穿上甲胄,在城四麵猛烈進攻,城內非常驚慌,陳軍一鼓作氣活捉了王琳等送往建鄴。皮景和驚懼而逃。朝廷下詔任命吳明徹為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增封的食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三千五百戶。皇帝派中謁者蕭淳到壽陽送來策文,吳明徹在城南設壇,有士兵二十萬,他在壇前陳列旗鼓戈甲,登壇拜受策文和封號,成禮之後才退下。
六年,吳明徹從壽陽入朝,皇帝的車駕親臨他家,賜給鍾磬一部。七年,進攻彭城,軍隊到呂梁時,又大敗齊軍。八年,進位為司空,賜給他大都督的鐵鉞、龍麾。不久又任命他為都督、南兗州刺史。
當周滅齊時陳宣帝準備對徐州、兗州進兵。九年,詔令吳明徹北征,並讓他的世子慧覺代管州事。軍隊到呂梁,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帶領大家抵抗,吳明徹多次打敗敵軍,並攔截清河水以灌城,進攻得十分猛烈,在城下羅列戰艦。周朝派大將軍王軌前來救援。王軌輕裝急進,從清水進入淮河口,在橫流中放置許多木頭,用鐵鎖穿住車輪,阻斷船行的水路。眾將聽說後十分驚恐不安,商議要挖開河堰讓軍隊撤退,用船運載馬匹。馬明戌、裴子烈說:“您如果挖開水壩下船,船就會傾倒,怎麽能行呢?不如先將馬匹送出。”這時正好吳明徹背上有非常嚴重的疾病,他知道自己難以成功,便聽從了他們。於是,吳明徹派蕭摩訶帶領幾千馬軍先回,吳明徹自己挖掘大堰,然後乘著水力退軍。到達清河口時,水力很小,舟艦都難以渡過,眾軍都潰散了。吳明徹已經無計可施,便被抓住了。周朝封他為懷德郡公,位為大將軍。他因為憂愁過度而得病,死於長安。後來他的舊部下偷了他的靈柩運回南方。至德元年(583),朝廷下詔追封他為邵陵侯,讓他的兒子慧覺繼承他的爵位。
當侯景進犯都城時,吳明徹家裏還有三千多斛粟麥,而周圍鄉村的人都正在忍饑挨餓。吳明徹便對他的哥哥們說:“如今的人難以說能活多久,何不拿出來和鄉裏人共同吃呢?”於是,他們按各家人口平均分配,老少相同,群盜聽說之後都不從這裏經過,鄉鄰們賴以生存的人很多。
陳武帝鎮守京口時,想和他深相交結往來。吳明徹便去拜訪陳武帝,陳武帝降階相迎,拉著手一同入席。吳明徹也略讀過一些書史經傳,並向汝南人周弘正學過天文、卜時、遁甲等,略通其術,頗以英雄自居,陳武帝也覺得他很不一般。當陳武帝受禪讓之後,任命吳明徹為安南將軍,和侯安都、周文育一起領兵討伐王琳。當眾軍大敗時,吳明徹自己帶領軍隊回到都城。
陳文帝即位,吳明徹以本官加封右衛將軍。周迪反叛時,朝廷詔令吳明徹任江州刺史,領豫章太守,總率各軍討伐周迪。吳明徹本性剛直,部眾們不太和睦,文帝得知之後,派安成王頊去替代吳明徹,讓他以本封號回朝廷。天嘉五年(564),改任吳興太守。當到朝廷辭行赴郡任職時,文帝對他說:“吳興雖是一郡,但因是帝室之鄉,責任重大,所以委派你去。”
宣帝即位,任命他為領軍將軍,不久又改任丹陽尹,並詔令可以帶護衛人員四十人出入宮殿。到仲舉假傳聖旨,要將宣帝排擠出朝廷時,毛喜預先知道了這個陰謀,宣帝很害怕,就讓毛喜去找吳明徹一起謀劃。吳明徹說:“繼任之君守喪期間,萬事缺乏處理,殿下是朝廷的周公召公,德過於古代賢相伊、霍,請留在朝中詳盡計議,千萬不要招致懷疑。”當湘州刺史華皎陰謀叛亂時,朝廷詔令吳明徹任都督、湘州刺史,和征南大將軍淳於量等共同討伐華皎。華皎被討平,吳明徹受封為開府儀同三司,晉爵位為公爵。
太建五年(573),朝廷計議北伐,公卿們各有不同意見,吳明徹堅決請求北進。詔令加封他為侍中、都督征討諸軍事,總領軍隊十多萬人從京都出發,沿江的城鎮,相繼歸降。軍隊到秦郡時,齊國的大將軍尉破胡領兵增援,被吳明徹的軍隊打跑了,秦郡歸降南朝。宣帝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便傳旨送來太牢的祭祀禮品,讓他祭拜祖先祠堂和上墳。各種文武儀仗十分興盛。鄉裏人都以此為榮。又進軍並攻占仁州,朝廷任命吳明徹為征北大將軍,晉封南平郡公。再進逼壽陽,齊國派王琳前來抵禦防守,吳明徹乘天黑進攻,到半夜擊潰了齊軍,齊兵後退,占據相國城和金城。吳明徹命令在軍中增修攻城器具,又攔住肥水灌城,城中苦於水濕,許多人得了腸胃病,手腳都浮腫,死去的有十之六七。正好齊國派大將皮景和率領幾十萬軍隊來救援,到離壽春三十裏的地方,止步不前。諸將都問:“用什麽計謀?”吳明徹說:“兵貴神速,而對方結營不敢前進,自挫鋒芒,我知道他不敢和我們作戰,這還不是很清楚的嗎?”於是,吳明徹親自穿上甲胄,在城四麵猛烈進攻,城內非常驚慌,陳軍一鼓作氣活捉了王琳等送往建鄴。皮景和驚懼而逃。朝廷下詔任命吳明徹為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增封的食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三千五百戶。皇帝派中謁者蕭淳到壽陽送來策文,吳明徹在城南設壇,有士兵二十萬,他在壇前陳列旗鼓戈甲,登壇拜受策文和封號,成禮之後才退下。
六年,吳明徹從壽陽入朝,皇帝的車駕親臨他家,賜給鍾磬一部。七年,進攻彭城,軍隊到呂梁時,又大敗齊軍。八年,進位為司空,賜給他大都督的鐵鉞、龍麾。不久又任命他為都督、南兗州刺史。
當周滅齊時陳宣帝準備對徐州、兗州進兵。九年,詔令吳明徹北征,並讓他的世子慧覺代管州事。軍隊到呂梁,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帶領大家抵抗,吳明徹多次打敗敵軍,並攔截清河水以灌城,進攻得十分猛烈,在城下羅列戰艦。周朝派大將軍王軌前來救援。王軌輕裝急進,從清水進入淮河口,在橫流中放置許多木頭,用鐵鎖穿住車輪,阻斷船行的水路。眾將聽說後十分驚恐不安,商議要挖開河堰讓軍隊撤退,用船運載馬匹。馬明戌、裴子烈說:“您如果挖開水壩下船,船就會傾倒,怎麽能行呢?不如先將馬匹送出。”這時正好吳明徹背上有非常嚴重的疾病,他知道自己難以成功,便聽從了他們。於是,吳明徹派蕭摩訶帶領幾千馬軍先回,吳明徹自己挖掘大堰,然後乘著水力退軍。到達清河口時,水力很小,舟艦都難以渡過,眾軍都潰散了。吳明徹已經無計可施,便被抓住了。周朝封他為懷德郡公,位為大將軍。他因為憂愁過度而得病,死於長安。後來他的舊部下偷了他的靈柩運回南方。至德元年(583),朝廷下詔追封他為邵陵侯,讓他的兒子慧覺繼承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