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淵朗的弟弟蕭淵明,字靖通。從小便受梁武帝的喜愛,被封為貞陽侯。太清元年(547),他任豫州刺史,百姓們到朝廷上表,陳敘了他的德政,將碑樹立在州門內。當石匠從肥陵采來做碑的石頭時,蕭淵明請廚夫設帳,召集了很多人,親自領人將石碑運到州裏。知道的人取笑他,說:“這是大人自己立碑,並不是州人啊。”


    梁武帝接納了侯景,大舉出兵攻打北方,派南康王蕭會理領兵,蕭淵明上表請求同行。因為他一再請求,武帝準許了。蕭會理當時已到了宿預,詔書又下,改派蕭淵明代蕭會理為都督,率領水陸諸軍前往彭城,準備大舉進攻。皇帝下敕書說:“侯景立誌掃除鄴、洛,以報仇雪恥。他先率大軍,見機行動。你們眾軍可隻行到寒山,停下築堰,引水淹彭城,大水一泛濫,孤城就會自滅,要謹慎,不要輕舉妄動。”蕭淵明的軍隊到距離呂梁十八裏處,修築了寒山堰用來淹彭城,水漲到城牆上的矮牆,隻剩下三板高沒淹。魏派將領慕容紹宗前去救援彭城。蕭淵明提不出謀略,他的號令沒有部隊聽從,每當將領們向他問事,他就生氣地說:“我自會隨機應變,不要多嘴。”將士各自去搶掠當地的居民,蕭淵明不能製止,隻有他自己那支軍隊沒有搶掠。


    慕容紹宗領兵到達以後,決開了堤堰,蕭淵明派將領去救援,但沒人肯率兵出擊。魏軍轉而進攻,人們都非常害怕。胡貴孫對趙伯超說:“不作戰還要等待什麽?”趙伯超嚇得不敢回答。胡貴孫便入陣苦戰,趙伯超領著大軍不敢救援,並說:“和敵人作戰肯定失敗,不如保全軍隊早些回去。”他便讓人備好良馬,載上自己的愛妾逃走。胡貴孫戰死。趙伯超的兒子趙威正準備前去接戰,趙伯超擔心他出兵,派人去把他召回,於是父子一起南歸。


    蕭淵明這時正喝得大醉不能起來,軍隊大敗,蕭淵明被俘。北方人感激他不讓軍隊侵掠民眾,稱他為“義王”。當到魏以後,魏帝召見蕭淵明和他的眾將領,給他鬆開繩索,將他們送往晉陽。勃海王高澄用隆重的禮儀來接待他,對他說:“先王和梁王和好了十多年,聽說他作了禮佛文,常說要奉送給魏主和先王,這是梁主的厚意,沒想到一朝失信,才招致紛爭和侵擾。”魏因此想與梁通好,派人帶著蕭淵明的信去見梁武帝,梁武帝才寫信去問候高澄。


    東魏任蕭淵明為散騎常侍。後來聽說國家喪亂,他不分晝夜地哭泣。魏平定了江陵,齊文宣派人送蕭淵明到梁,並讓以前所俘的梁將湛海珍等都隨蕭淵明回去,同時命上黨人王渙帶兵去送他們。當時,太尉王僧辯、司空陳霸先在建康,推晉安王蕭方智為太宰,都督內外軍事。按照以往的製度設置百官。王渙的軍隊漸漸接近建康,蕭淵明傳信給王僧辯,請求他們出迎,王僧辯不肯。後來,王渙攻破了東關,殺了裴之橫,王僧辯害怕了,才接納了蕭淵明。於是梁軍東渡,齊的軍隊回到了北方。


    蕭淵明到了建康,望著朱雀門放聲大哭,到達住所才止住悲聲。一路上,人們向他問候,他都是哭著回答。蕭淵明改承聖四年(555)為天成元年,在境內大赦。他以蕭方智為太子,授王僧辯為大司馬,派兒子蕭章馳往齊拜謝。齊對待蕭淵明和王僧辯的使者,食宿供給及宴會都很豐厚,和對待梁武帝的使者一樣。後來陳霸先殺了王僧辯,再次扶持晉安王,也就是梁晉帝,而以蕭淵明為太傅、建安王,通知齊說:“王僧辯陰謀反叛篡權,所以誅滅了他。”仍然請求稱臣於齊,永做齊的藩國。齊派行台司馬恭與梁人在曆陽訂立盟約。第二年,齊人征召蕭淵明,陳霸先仍稱藩臣,即將派使者護送蕭淵明赴齊時,蕭淵明背上長疽而死。當時王琳與陳霸先互相對抗,齊文宣派兵送永嘉王蕭莊去梁當國君,追諡蕭淵明為閔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史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南史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