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好看的小說)朱由檢看見曹化淳和王承恩的表情,知道他們擔心什麽,太監再怎麽樣大!也是不能夠公然幹政的!這在洪武皇帝手裏就有明文規定!太監幹政的話,那是要扒皮的!
“你們不用擔心,朕把你們兩個單獨留下,就是要跟你們談一談下一步的打算!朕打算讓王承恩一把抓原先的東廠和錦衣衛,東廠改組了,全部遷入內宮,作為朕的實際內閣!以後要慢慢的架空各部!加大君主專製!外省的公文讓人分送宮中和各部!各部要在第一時間給出解決方案,但以宮中的具體旨意為準!改組後的東廠人員全部呆在皇宮中,不得與外界接觸!沒有朕的旨意,任何司禮監成員都不得出宮!以防皇宮機密外泄!至於錦衣衛!接下來也要改組,朕要形成一個以錦衣衛為基礎,進化為一個能夠強有力保證司禮監的各項製度和決策得到貫徹落實的機構,同時生成一套能夠製約錦衣衛的體係,形成一個更加隱蔽的體係,錦衣衛叫做統計司!這個機構就叫做調查司!司禮監和統計司,調查司,統一由王承恩負責,當然,沒有朕的旨意,王承恩不得出京師!”朱由檢劈裏啪啦的說著自己接下來的改革舉措。
其實這些舉措,並沒有什麽新鮮花樣,王承恩和曹化淳猜想,統計司和調查司,頂多也就是換了一個名稱,應該和原先的東廠,西廠是一樣的吧?明朝還弄過一個內廠,最多的時候,是將東廠分成三個部分的,後來又回複到了一個東廠的狀態。
王承恩剛剛想要說話,曹化淳搶著道,“皇上,這想法是好,隻怕推行起來難度太大!百官和內閣都不會答應的!隻怕這些人稍稍的一聯絡,整個大明官場都會聯合起來抵製皇上的這個舉措,皇上這樣做的目的實在是太明顯了,這是要架空百官啊!還有皇上不讓太監出京師,那樣等於是要斷掉監軍製度和太監監視地方的製度,這也不太能夠實現,畢竟太監是最忠於皇上的人,即使是太監有些貪汙的劣跡,總是要比地方和軍隊失去控製的危害要小的多!”
朱由檢點點頭,很是讚賞的看了曹化淳一眼,曹化淳確實有些過人的才識,平心而論,曹化淳和王承恩要不是因為是太監,做官的實力,絕對超過現在的這幾個內閣大臣!“你說的不錯!但是朕意已決,太監不能出京,這是國策,太監不出京,就能夠堵住百官之口!堵住天下百姓之口!百官詬病皇上的最主要利器,總是從太監身上找原因,太監不出京,他們就沒有話說了!朕相信讓錦衣衛監視天下,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不應該再叫錦衣衛了,應該叫做統計司!同時加大統計司的隱蔽性,停止錦衣衛代代相傳的製度,一個人要是成為了錦衣衛,就一輩子是錦衣衛!就連自己的兒子老婆也不允許泄露自己是錦衣衛的身份,加大錦衣衛的神秘性和特殊性!什麽東西一旦能夠代代相傳,就不值錢了!要有本事的人才能夠進入錦衣衛,誰能夠保證有本事的人,他的後代也同樣有本事?”
王承恩點點頭,“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隻是向曹化淳說的,怕是建立起來難度太大,偏於理想化了,一項製度的確立,還是以能夠執行為基礎的,大明的許多舉措並沒有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出在貧落,出在吏治腐敗上麵,洪武爺時期,雖然國家同樣貧弱,吏治卻非常清廉,這也是為什麽在大明的這將近三百年的立國期間,洪武爺統治時期雖然隻占了十分之一,但清官的比例,至少占了十分之九!短短三十年中,使得整個國家迅速恢複生氣,現在的問題是,皇上您初登大寶,目前還是應該以穩定為前提。”
朱由檢微微的一笑,“朕跟你們商量,也就是下一步朕的打算,朕當然清楚不可能一步到位,你們兩個不要把朕想的這麽幼稚,朕的政治經驗,不是你們表麵所臆測的,可能朕比你們的經驗還要豐富,朕的改革是一步步的,有計劃的!朕當然清楚人的懷舊心理,任何的改變,都讓人十分的痛苦!你就是平常放著順手的東西,一旦給你挪窩,你也非常生氣,看著順眼的東西,朕打個比方吧,現在寫字都是豎著寫,朕如果規定,今後都橫著寫,估計也會遭到天下的反對!”
曹化淳拱手道,“皇上說的極是,任何的改變,即使隻是很小的改變,都會非常的困難!”
朱由檢耐心道,“變固然有阻力,但朕還是要變,不變則弱,變則強!就拿改組東廠來說,為什麽讓這些有文化,懂政治,有經驗的太監進入司禮監,就是要從根上改變皇權和百官之間的關係!以前都是百官想法子,朕來決策,朕是被動的!現在朕要求你們改組的東廠,要擁有比各部更強的辦事能力,他們的主意,你們可以反駁,可以推翻,可以拿出比他們更好的主意來!你們要逐漸的成為朕的一部分,而百官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朕的一部分,他們代表的是地主階級,而朕雖然也代表的是地主階級,還是天下最大的地主階級,但俗話說的好,同行是仇人啊,朕跟百官是一個互相需要,又互相製衡的關係!在封建社會中,皇權越強大,國家就越穩定!皇帝越開明,越有才幹,國家就越富強,這也是最快最短的,能夠使得國家擺脫落後麵貌的途徑!這將作為我們執政的中心思想,和我們要努力的中心目標!這無法向天下下旨,卻要在我們三人心中達成共識!我們要做的,都圍繞著搶權力來進行!”
朱由檢的新名詞有點多,卻並不影響他說出主題思想!
王承恩和曹化淳當然能夠聽懂皇帝的意思,對於皇帝的聰明程度,兩人早已經司空見慣了,他們給出的一個共同的答案就是,這個皇帝天賦異稟!不愧是太祖的子孫!
曹化淳和王承恩都知道皇帝現在不愛聽什麽堯舜禹湯之類的,整個朝堂也都沒有人再當著皇帝的麵大拍馬屁,曹化淳拱手道,“皇上,在您的這套體係中,司禮監要做到架空百官,提高皇權,提高整個朝堂的辦事效率,應該不難做到,難點在於百官不會答應啊!而且,錦衣衛能不能貫徹下去,也是難點,如果錦衣衛的權勢太大,您說的那個什麽調查司有沒有能力製約錦衣衛,也是一個難點,而且各方產生了矛盾,由誰來主導,也是一個難點,不可能天下事都由皇上或者司禮監來決斷啊?否則的話,即使司禮監再增加幾萬人,怕也處理不了整個天下的事,而整個天下的事,也不可能都等到大內來處置,大明最遠的邊界到北京大概要一年之久!”
朱由檢笑道,“當然,不可能什麽事情都由著京師來解決,那天下要亂套滴!現在大明亂,亂不在京師,而是在地方,即使朕將在京官員統統殺光,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麵,而整個地方的官員,幾千州縣,這才是大明政體的主體部分!這點,朕很清楚,從中央開始改革,和從地方開始改革,要同步進行,中央的,朕剛剛已經說了,朕覺得地方的改革,一方麵要從新舊交替做起,改革大明的科舉製度,增加考試科目!培養新型人才!培養更加有活力,更加廉潔奉公的人才!另一方麵要加強法製建設!將個衙門的衙役和衙門分開!衙役歸到錦衣衛監管,歸到刑部去!讓衙役和衙門形成一個合作的關係,形成一個新的衙門,隸屬於衙門,又不完全聽命於衙門的衙門!錦衣衛也就是新的統計司,他們在監管衙役的同時,沒有判決的權利,判決的權利要交給言官們,言官也要改組成檢查司!地方衙門隻管行政,隻管財政,抓人,維護治安,由衙役司負責!判案由檢查司負責,錦衣衛在其中起著監督的作用!檢查司負責判案,最後裁定則交給錦衣衛審核,如果錦衣衛,也就是統計司認為不公,或者不明,都可以發還重審!如果地方有什麽不平,老百姓可以直接向檢查司舉報地方,檢查司一旦核實地方有問題,可以通過衙役司拘捕地方官員!但這也同樣要交錦衣衛審核!如果檢查司認為錦衣衛不公,則可以上訴至朝廷!朝廷再交由調查司最後調查,裁定!在這個過程中,調查司始終存在,卻始終不現身,地方上麵的事務,調查司無權插手,調查司就是專門負責秘密調查,執行秘密任務!權力最大,卻絕對不能輕易使用,使用權力需要直接通過司禮監核定之後,才能夠裁決!不能妄殺!”
曹化淳和王承恩不由的互相看了一眼,皇帝說話的速度其實並不快,但兩個人卻有些暈暈乎乎的了!皇上啊皇上,你就是打娘胎中就開始執政,也斷不能有這麽多的花樣吧?聽都聽糊塗了啊!兩個人看了一眼自己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本子,都在消化著皇帝剛剛說過的指示!
朱由檢同誌得意的看著兩個老太監,以能力而論,這倆到後世都足以當總理的老太監!朱由檢的這套思路,取自於現代,卻也有他對古代的了解為基礎!這套製度確實比較繁瑣,也需要大量的優質官員,卻會增加製度健康的概率!古代要想造福一方,必須出一個清官,一個好官,一個幹吏,這樣的人實在是太難了!整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官員,能夠出來一千個達標的官員都謝天謝地了,這放到官海中,簡直如同一束浪花!
兩個老太監還是相當有能力的,不多時便將皇帝的思路整理出來一個大概,曹化淳拱手道,“皇上,這樣做,還是老問題,會不會過於理想化?好是好,機構會過於膨脹,辦事效率會更趨低下?而且,每年的科舉考試,怎麽可能為朝廷提供這麽多的舉人外放?”
朱由檢點點頭,“你這個問題提的好哇!這就是朕剛才說的地方改革的第一步了,要革新科舉製度!這是國家的根本,要降低做官的門檻,過去是舉人做官,以後要將秀才,舉人,狀元這三級跳改成小學,初中,高中,專科這四級跳!小學畢業,即有資格做縣級官!初中生可以擔任州府級別的官員,高中生便可以擔任省一級的官員,當然要看學曆的同時,還要看政績,看民聲,看官聲,缺一不可!放低門檻,並不代表降低標準!”
曹化淳和王承恩兩個人此刻真的有些暈頭轉向的了,皇帝的話,真的如同炸雷一般,這幸好就是他們三個人,要是放到朝廷去討論,任憑皇帝的那一句話,都足夠天下人爭論個三五年的了!
王承恩暗自搖搖頭,皇帝到底是太年輕了些,目標遠大,眼光長遠,這都是好事,可是以大明目前的狀況,如果在洪武爺後期,大明鼎盛的時期做這些事情,尚且有基礎,卻也多半難以成事,更何況現在國家內憂外患,連京城都在前幾天才被人揍過啊!上哪兒去完成您這些空泛的大計?他不得不大著膽子提醒道,“皇上,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想想看,怎麽才能夠安撫正值災荒的各地難民,還有京郊肆虐的建奴才是道理啊,這些事,今後再慢慢的討論吧?”
崇禎皇帝朱由檢有些不高興,卻也沒有發作,“朕說的清楚些,還不是要解答你們的問題嗎?朕是想讓你們知道這司禮監要如何籌備,如何改組,朕不說清楚朕的思想,讓你們將來辦事的時候,有一個什麽樣子的標準呢?好了,以後司禮監就交給你們兩個,曹化淳拿出第一步批示,再由王承恩審核,最後由朕批示,這樣可以逐步的減輕朕的工作量,還要通報天下官吏,今後的公文書寫往簡體化發展,要有固定格式,時間,人物,事件,過程,結果,處理意見,都用最簡單的話交代清楚,並且公文進京,要同時送遞大內!提高整個官場的辦事效率!現在朕任命曹化淳為秉筆太監,王承恩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
王承恩和曹化淳同時接旨!朱由檢還要再吩咐一些事情,外麵傳來了登聞鼓的聲音!
三個人的麵色同時一變!這登聞鼓是太祖洪武皇帝定下的規矩,怕的是有權臣獨霸朝綱,蔽塞聖聽!但是現在並沒有什麽權臣啊!這是要打皇帝的臉麽?還是百官中又有哪個家夥想活的不耐煩了啊?
“你們不用擔心,朕把你們兩個單獨留下,就是要跟你們談一談下一步的打算!朕打算讓王承恩一把抓原先的東廠和錦衣衛,東廠改組了,全部遷入內宮,作為朕的實際內閣!以後要慢慢的架空各部!加大君主專製!外省的公文讓人分送宮中和各部!各部要在第一時間給出解決方案,但以宮中的具體旨意為準!改組後的東廠人員全部呆在皇宮中,不得與外界接觸!沒有朕的旨意,任何司禮監成員都不得出宮!以防皇宮機密外泄!至於錦衣衛!接下來也要改組,朕要形成一個以錦衣衛為基礎,進化為一個能夠強有力保證司禮監的各項製度和決策得到貫徹落實的機構,同時生成一套能夠製約錦衣衛的體係,形成一個更加隱蔽的體係,錦衣衛叫做統計司!這個機構就叫做調查司!司禮監和統計司,調查司,統一由王承恩負責,當然,沒有朕的旨意,王承恩不得出京師!”朱由檢劈裏啪啦的說著自己接下來的改革舉措。
其實這些舉措,並沒有什麽新鮮花樣,王承恩和曹化淳猜想,統計司和調查司,頂多也就是換了一個名稱,應該和原先的東廠,西廠是一樣的吧?明朝還弄過一個內廠,最多的時候,是將東廠分成三個部分的,後來又回複到了一個東廠的狀態。
王承恩剛剛想要說話,曹化淳搶著道,“皇上,這想法是好,隻怕推行起來難度太大!百官和內閣都不會答應的!隻怕這些人稍稍的一聯絡,整個大明官場都會聯合起來抵製皇上的這個舉措,皇上這樣做的目的實在是太明顯了,這是要架空百官啊!還有皇上不讓太監出京師,那樣等於是要斷掉監軍製度和太監監視地方的製度,這也不太能夠實現,畢竟太監是最忠於皇上的人,即使是太監有些貪汙的劣跡,總是要比地方和軍隊失去控製的危害要小的多!”
朱由檢點點頭,很是讚賞的看了曹化淳一眼,曹化淳確實有些過人的才識,平心而論,曹化淳和王承恩要不是因為是太監,做官的實力,絕對超過現在的這幾個內閣大臣!“你說的不錯!但是朕意已決,太監不能出京,這是國策,太監不出京,就能夠堵住百官之口!堵住天下百姓之口!百官詬病皇上的最主要利器,總是從太監身上找原因,太監不出京,他們就沒有話說了!朕相信讓錦衣衛監視天下,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不應該再叫錦衣衛了,應該叫做統計司!同時加大統計司的隱蔽性,停止錦衣衛代代相傳的製度,一個人要是成為了錦衣衛,就一輩子是錦衣衛!就連自己的兒子老婆也不允許泄露自己是錦衣衛的身份,加大錦衣衛的神秘性和特殊性!什麽東西一旦能夠代代相傳,就不值錢了!要有本事的人才能夠進入錦衣衛,誰能夠保證有本事的人,他的後代也同樣有本事?”
王承恩點點頭,“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隻是向曹化淳說的,怕是建立起來難度太大,偏於理想化了,一項製度的確立,還是以能夠執行為基礎的,大明的許多舉措並沒有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出在貧落,出在吏治腐敗上麵,洪武爺時期,雖然國家同樣貧弱,吏治卻非常清廉,這也是為什麽在大明的這將近三百年的立國期間,洪武爺統治時期雖然隻占了十分之一,但清官的比例,至少占了十分之九!短短三十年中,使得整個國家迅速恢複生氣,現在的問題是,皇上您初登大寶,目前還是應該以穩定為前提。”
朱由檢微微的一笑,“朕跟你們商量,也就是下一步朕的打算,朕當然清楚不可能一步到位,你們兩個不要把朕想的這麽幼稚,朕的政治經驗,不是你們表麵所臆測的,可能朕比你們的經驗還要豐富,朕的改革是一步步的,有計劃的!朕當然清楚人的懷舊心理,任何的改變,都讓人十分的痛苦!你就是平常放著順手的東西,一旦給你挪窩,你也非常生氣,看著順眼的東西,朕打個比方吧,現在寫字都是豎著寫,朕如果規定,今後都橫著寫,估計也會遭到天下的反對!”
曹化淳拱手道,“皇上說的極是,任何的改變,即使隻是很小的改變,都會非常的困難!”
朱由檢耐心道,“變固然有阻力,但朕還是要變,不變則弱,變則強!就拿改組東廠來說,為什麽讓這些有文化,懂政治,有經驗的太監進入司禮監,就是要從根上改變皇權和百官之間的關係!以前都是百官想法子,朕來決策,朕是被動的!現在朕要求你們改組的東廠,要擁有比各部更強的辦事能力,他們的主意,你們可以反駁,可以推翻,可以拿出比他們更好的主意來!你們要逐漸的成為朕的一部分,而百官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朕的一部分,他們代表的是地主階級,而朕雖然也代表的是地主階級,還是天下最大的地主階級,但俗話說的好,同行是仇人啊,朕跟百官是一個互相需要,又互相製衡的關係!在封建社會中,皇權越強大,國家就越穩定!皇帝越開明,越有才幹,國家就越富強,這也是最快最短的,能夠使得國家擺脫落後麵貌的途徑!這將作為我們執政的中心思想,和我們要努力的中心目標!這無法向天下下旨,卻要在我們三人心中達成共識!我們要做的,都圍繞著搶權力來進行!”
朱由檢的新名詞有點多,卻並不影響他說出主題思想!
王承恩和曹化淳當然能夠聽懂皇帝的意思,對於皇帝的聰明程度,兩人早已經司空見慣了,他們給出的一個共同的答案就是,這個皇帝天賦異稟!不愧是太祖的子孫!
曹化淳和王承恩都知道皇帝現在不愛聽什麽堯舜禹湯之類的,整個朝堂也都沒有人再當著皇帝的麵大拍馬屁,曹化淳拱手道,“皇上,在您的這套體係中,司禮監要做到架空百官,提高皇權,提高整個朝堂的辦事效率,應該不難做到,難點在於百官不會答應啊!而且,錦衣衛能不能貫徹下去,也是難點,如果錦衣衛的權勢太大,您說的那個什麽調查司有沒有能力製約錦衣衛,也是一個難點,而且各方產生了矛盾,由誰來主導,也是一個難點,不可能天下事都由皇上或者司禮監來決斷啊?否則的話,即使司禮監再增加幾萬人,怕也處理不了整個天下的事,而整個天下的事,也不可能都等到大內來處置,大明最遠的邊界到北京大概要一年之久!”
朱由檢笑道,“當然,不可能什麽事情都由著京師來解決,那天下要亂套滴!現在大明亂,亂不在京師,而是在地方,即使朕將在京官員統統殺光,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麵,而整個地方的官員,幾千州縣,這才是大明政體的主體部分!這點,朕很清楚,從中央開始改革,和從地方開始改革,要同步進行,中央的,朕剛剛已經說了,朕覺得地方的改革,一方麵要從新舊交替做起,改革大明的科舉製度,增加考試科目!培養新型人才!培養更加有活力,更加廉潔奉公的人才!另一方麵要加強法製建設!將個衙門的衙役和衙門分開!衙役歸到錦衣衛監管,歸到刑部去!讓衙役和衙門形成一個合作的關係,形成一個新的衙門,隸屬於衙門,又不完全聽命於衙門的衙門!錦衣衛也就是新的統計司,他們在監管衙役的同時,沒有判決的權利,判決的權利要交給言官們,言官也要改組成檢查司!地方衙門隻管行政,隻管財政,抓人,維護治安,由衙役司負責!判案由檢查司負責,錦衣衛在其中起著監督的作用!檢查司負責判案,最後裁定則交給錦衣衛審核,如果錦衣衛,也就是統計司認為不公,或者不明,都可以發還重審!如果地方有什麽不平,老百姓可以直接向檢查司舉報地方,檢查司一旦核實地方有問題,可以通過衙役司拘捕地方官員!但這也同樣要交錦衣衛審核!如果檢查司認為錦衣衛不公,則可以上訴至朝廷!朝廷再交由調查司最後調查,裁定!在這個過程中,調查司始終存在,卻始終不現身,地方上麵的事務,調查司無權插手,調查司就是專門負責秘密調查,執行秘密任務!權力最大,卻絕對不能輕易使用,使用權力需要直接通過司禮監核定之後,才能夠裁決!不能妄殺!”
曹化淳和王承恩不由的互相看了一眼,皇帝說話的速度其實並不快,但兩個人卻有些暈暈乎乎的了!皇上啊皇上,你就是打娘胎中就開始執政,也斷不能有這麽多的花樣吧?聽都聽糊塗了啊!兩個人看了一眼自己記錄的密密麻麻的本子,都在消化著皇帝剛剛說過的指示!
朱由檢同誌得意的看著兩個老太監,以能力而論,這倆到後世都足以當總理的老太監!朱由檢的這套思路,取自於現代,卻也有他對古代的了解為基礎!這套製度確實比較繁瑣,也需要大量的優質官員,卻會增加製度健康的概率!古代要想造福一方,必須出一個清官,一個好官,一個幹吏,這樣的人實在是太難了!整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官員,能夠出來一千個達標的官員都謝天謝地了,這放到官海中,簡直如同一束浪花!
兩個老太監還是相當有能力的,不多時便將皇帝的思路整理出來一個大概,曹化淳拱手道,“皇上,這樣做,還是老問題,會不會過於理想化?好是好,機構會過於膨脹,辦事效率會更趨低下?而且,每年的科舉考試,怎麽可能為朝廷提供這麽多的舉人外放?”
朱由檢點點頭,“你這個問題提的好哇!這就是朕剛才說的地方改革的第一步了,要革新科舉製度!這是國家的根本,要降低做官的門檻,過去是舉人做官,以後要將秀才,舉人,狀元這三級跳改成小學,初中,高中,專科這四級跳!小學畢業,即有資格做縣級官!初中生可以擔任州府級別的官員,高中生便可以擔任省一級的官員,當然要看學曆的同時,還要看政績,看民聲,看官聲,缺一不可!放低門檻,並不代表降低標準!”
曹化淳和王承恩兩個人此刻真的有些暈頭轉向的了,皇帝的話,真的如同炸雷一般,這幸好就是他們三個人,要是放到朝廷去討論,任憑皇帝的那一句話,都足夠天下人爭論個三五年的了!
王承恩暗自搖搖頭,皇帝到底是太年輕了些,目標遠大,眼光長遠,這都是好事,可是以大明目前的狀況,如果在洪武爺後期,大明鼎盛的時期做這些事情,尚且有基礎,卻也多半難以成事,更何況現在國家內憂外患,連京城都在前幾天才被人揍過啊!上哪兒去完成您這些空泛的大計?他不得不大著膽子提醒道,“皇上,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想想看,怎麽才能夠安撫正值災荒的各地難民,還有京郊肆虐的建奴才是道理啊,這些事,今後再慢慢的討論吧?”
崇禎皇帝朱由檢有些不高興,卻也沒有發作,“朕說的清楚些,還不是要解答你們的問題嗎?朕是想讓你們知道這司禮監要如何籌備,如何改組,朕不說清楚朕的思想,讓你們將來辦事的時候,有一個什麽樣子的標準呢?好了,以後司禮監就交給你們兩個,曹化淳拿出第一步批示,再由王承恩審核,最後由朕批示,這樣可以逐步的減輕朕的工作量,還要通報天下官吏,今後的公文書寫往簡體化發展,要有固定格式,時間,人物,事件,過程,結果,處理意見,都用最簡單的話交代清楚,並且公文進京,要同時送遞大內!提高整個官場的辦事效率!現在朕任命曹化淳為秉筆太監,王承恩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
王承恩和曹化淳同時接旨!朱由檢還要再吩咐一些事情,外麵傳來了登聞鼓的聲音!
三個人的麵色同時一變!這登聞鼓是太祖洪武皇帝定下的規矩,怕的是有權臣獨霸朝綱,蔽塞聖聽!但是現在並沒有什麽權臣啊!這是要打皇帝的臉麽?還是百官中又有哪個家夥想活的不耐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