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謝安九世孫。其祖父謝綏,為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親謝藺,任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


    謝貞幼年聰慧敏捷,性情純厚。祖母阮氏起先為風眩病所苦,每每發作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謝貞當時才七歲,祖母不食,他也不食,曆來如此,親族都覺得他與眾不同。母親王氏,給謝貞講《論語》、《孝經》,他讀完便誦。八歲時,曾寫《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覺得他的詩賦有美好情趣,對他的雙親說:“此兒將來可成大器,至如‘風定花猶落’,可以和惠連媲美。”自此那些名流望輩都知道他。十三歲時,謝貞略通《五經》大意,尤其熟悉《左氏傳》,又擅長草隸蟲篆。十四歲時,父親離世,他頓首痛哭,數次哭得死去活來。當初,其父謝藺居母阮氏喪期,茶水不進泣血而卒,家人賓客都擔心謝貞又如此,叔父謝洽、族兄謝詗便去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謝貞講道,又對謝貞說:“孝子既然無兄弟,極需自愛,如若因哀傷過度而亡,誰來侍養母親呢?”以後謝貞才進少許粥。


    太清之亂,親屬離散亡失。謝貞所居的江陵陷沒,謝詗逃難移居番禺,謝貞母親出家到宣明寺。到了高祖受禪,詗回鄉裏,供養貞母近二十年。大建五年(573),謝貞才回朝,任智武府外兵參軍事,旋陳書即遷任尚書駕部郎中,不久遷任侍郎。到了始興王陳叔陵任揚州刺史時,召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征辟謝貞為主簿,謝貞不得已才出任。不久遷任府錄事參軍,兼丹陽丞。謝貞猜度叔陵有謀反之心,便與阮卓一同主動與叔陵王疏遠,每有陪宴,都稱病推辭,未曾參預,叔陵很是敬重他,沒有治罪。不久高宗崩,叔陵叛逆,府僚多因受牽連而被拘捕,隻有謝貞和阮卓沒定罪。


    後主接著詔令謝貞入掌中宮管記,遷任南平王友,加任招遠將軍,掌管記室事務。府長史汝南周確新任都官尚書,請謝貞寫讓官表,後主禦覽覺得此表文筆不同尋常。曾在宴席上問周確說:“卿表自己寫的嗎?”確回答說:“臣表為謝貞所作。”後主便敕令舍人施文慶說:“謝貞在王府,沒有俸祿秩位,可賜米百石。”至德三年(585),因母親去世離職,沒過多久,敕令起身回府,又加任招遠將軍,掌記室。謝貞累次啟請堅決推辭,敕令答曰:“覽你奏表,你的心情我已知曉,雖然你內心傷痛,然而選拔官吏必因才施用,按禮法也有權且奪情除服之理。可整裝立即回府。”謝貞因哀毀過度身體瘦弱不堪,最終沒能回到官府。當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一同來探視謝貞。見謝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愴然歎息,徐祚規勸他說:“賢弟年歲已高,禮有常製,暫時應該節哀自保。”謝貞更是感傷悲痛,氣斷良久,徐、沈二人痛哭,不能自禁,憂鬱不言而出。徐祚對客卿說:“的確,孝門出孝子。”客卿說:“謝公家傳至孝,士大夫誰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麽辦?”吏部尚書吳興姚察與謝貞友情深厚,到了謝貞病重,姚察親自探視,問及後事,謝貞說:“孤子遭遇不幸,將追隨父親入地下。同族兄弟之子謝凱等人剛剛自立,已上疏托付朝廷,這就不需再仰承厚德,勞您費事。說不定今天明天就不省人事,過不了多久,就要和你們永別。幼子今年才六歲,名靖,字依仁,感情所牽不能忘懷,冒昧相托。”當夜離世,敕令賜米一百斛、布三十匹,以辦喪事。後主問姚察說:“謝貞有何親屬?”姚察便啟稟說:“貞有一子才六歲。”馬上敕令長期供給衣糧。


    當初,謝貞病重,遺書告族子謝凱說:“吾年少時遭逢不幸,十四歲喪父,十六歲適逢太清之禍,流離他國二十多年。呼天搶地,感動了天地,得以還家侍候,守先人墳墓,我已很滿足了,不想朝廷提拔我不才之人,累次升遷了高位,縱然一死無以為報,今逢居喪,朝夕不保,即將撒手歸陰,沒有太多牽掛,氣絕之後如果置棄草野之中,照僧家屍..林法,是我所希望的,隻怕你們不讚成我的做法。可用薄板藏身,放進靈車,蓋上葦席,挖坑穴掩埋。又我終身少兄弟,無其他子孫,靖兒年幼小,不懂人情事故,隻需三月之內擺小床,放些香水,以盡你們兄弟之間的和睦之情,立即撤除,無益之事不要做。”


    當初,謝貞在北周曾侍趙王讀書,趙王為周武帝的愛弟,對謝貞以厚禮相待。趙王曾聽左右說謝貞隻要獨處必晝夜啼哭,便私下派使查問,得知謝貞母親年老,遠在江南,便對謝貞說:“寡人若出京置王府,必當遣侍讀回家供養。”數年後,趙王果然出京,在與周武帝辭別時,當麵奏請說:“謝貞至孝而母親年老,臣願放貞回朝。”武帝覺得趙王異常仁愛便放了謝貞,於是謝貞隨訪臣杜子暉回國。所有文集,正值亂事之秋而沒有保存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陳書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陳書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