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世隆字彥緒,是河東解人。祖父柳憑,曾任馮翊太守。父親柳叔宗,去世比較早。
柳世隆少年時就很有風儀器度,伯父柳元景,在宋朝大明時期(457~464)做過尚書令,對世隆特別賞識喜愛,超過其他幾個孩子。又把世隆的情況講給孝武帝聽,於是孝武帝召見了世隆,孝武帝說:“此人將來能做到三公呢。”海陵王劉休茂做雍州刺史時,召聘柳世隆為迎主簿。後來被任命為西陽王撫軍法曹行參軍,出任虎威將軍、上庸太守。孝武帝對元景說:“你過去曾以虎威將軍之號出任隨郡太守,現在再把此職授予世隆這便可以使你柳門世不絕公了。”柳元景後來被景和皇帝(劉子業)殺害了,柳世隆由於身在遠方而幸免於難。
泰始初年,諸州反叛,柳世隆由於家門之禍得到了昭雪,這事是由宋明帝作主的,於是便依據相郡起兵,派遣使者響應朝廷。弘農人劉僧駘也聚眾響應。他收合了上萬人,忽地趕到襄陽萬山,被孔道存攻破,手下人都逃散了,隻他自己保了條性命,逃藏到民間,事情平定後才出來。回到京城後,柳世隆被任命為尚書儀曹郎,明帝為了嘉獎他的一片義心,發詔提拔他為太子洗馬,出任寧遠將軍、巴西梓漳太守。還朝來任越騎校尉,轉任建平王鎮北諮議參軍,領南泰山太守,轉任司馬、東太守,入為通直散騎常侍。
不久柳世隆便任晉熙王安西司馬,加寧朔將軍。當時世祖(蕭賾)任長史,與柳世隆相識後相處很是投機。太祖(蕭道成)打算廢掉廣陵王,命令世祖率眾下屬,同會京城,柳世隆則與上流蕭景先等戒嚴待命,這事當時沒弄成。
這個時候朝廷對沈攸之頗懷疑憚,暗中作了防備,府州武器,平時都有儲備。世祖將回都城,劉懷珍提醒太祖說:“夏口是兵衝要地,必須找個合適的人安排在那兒才行。”太祖采納了他的意見,給世祖寫信說:“你既然要回朝廷來,就必須找一個文武兼備又與你關係投合的人交待後事,而柳世隆是最恰當的人選。”世祖便推薦世隆來代替自己。柳世隆轉任武陵王前軍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477)冬天,沈攸之反叛,派遣輔國將軍中兵參軍孫同、寧朔將軍中兵參軍武寶、龍驤將軍騎兵參軍朱君拔、寧朔將軍沈惠真、龍驤將軍騎兵參軍王道起三萬人為前驅,又派遣司馬冠軍劉攘兵領寧朔將軍外兵參軍公孫方平、南齊書龍驤將軍騎兵參軍朱靈真、沈僧敬、龍驤將軍高茂二萬人緊隨其後,又派遣輔國將軍王靈秀、丁珍東、寧朔將軍中兵參軍王彌之、寧朔將軍外兵參軍楊景穆二千騎兵分兵出夏口,據魯山。沈攸之乘輕舸帶領數百隨從先於大軍下往白螺洲,坐在胡床上看著自己的大軍,很有些得意神氣。到達郢州後,他覺得郢城太弱小不足攻打,便遣人告訴柳世隆說:“根據太後的命令,要暫時回都城去,你我既然同為國家效力,我的意思你也該明白。”柳世隆使人答複說:“部隊東下,我們早已打算離去。”柳世隆派軍在西渚挑戰,沈攸之果然憤怒,下命渚軍登岸焚燒城郭,築建長圍攻道,對身邊的人說:“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晝夜攻戰,柳世隆隻是作適當的抵抗,眾人皆散開去。世祖臨行前和柳世隆版別時說:“沈攸之一旦有變,焚夏口舟艦沿流而東,那麽我們坐守空城,便製約不了他。要引誘他來攻城,但又不能讓他很快攻克。這樣你在他裏邊打,我在他外麵攻,便無憂患了。”到這時,世祖便派遣軍主桓敬、陳胤叔、苟元賓等八支大軍占據西塞,令他們堅壁以待沈攸之疲憊。世祖又擔心世隆危急,便派心腹胡元直偷偷進入郢城向世隆通報援軍消息,於是內外並喜。尚書符中說:
沈攸之出身農家,世代無聞。已故司空沈公是他的從父,對他愛若自己的兒子,並為他提攜吹噓,才使他得以升官。景和皇帝昏庸悖慢,對大臣猜忌畏懼,而沈攸之凶暴殘忍,趨利樂禍,領了詔旨後,而反咬一口。又沈攸之與譚金、童泰壹等暴寵狂朝,都是皇上得力將臣,同功共體,人稱“三侯”。當時的親昵程度,超過管、鮑,後來碰上朝廷變革,凶黨們害怕被殺戮,沈攸之又反過來貪圖自保,既殺了從父,又虐待朋友,即使是呂布的出賣君主,酈寄的陷害朋友,比起沈攸之來,也不及他殘酷。泰始皇帝執政才開始時,法網寬枕,對於沈攸之,朝廷忽略了他的凶險,隻重視他的勇猛,於是他借助混亂獲得了保全,又利用了禍難而享福祿。
沈攸之秉性空淺,驕躁而無謀略,濃湖戰役,本非他自己的功勞,而在彭城、下邳的時候,他又望旗夜逃,丟下王師不管,對他早就應該繩之以法,卻巧值先帝寬宥其回溪之恥,並指望著能打勝仗,所以才使他僥幸又被提拔,頻頻被授予顯要職務。在內掌握著宮廷禁衛,在外統治著萬裏城鄉。皇上臨死時,還那麽老遠地頒詔請他參與顧命,寄托何其深重,此情此義,雖金石也能感動。而沈攸之始奉國喪時,便喜形於色,普天同哀,就他自己以為喜慶。隨後他不斷出任地方要職,從郢州到荊州。晉熙王以皇弟的身份前往代任,沈攸之截斷了迎接,肆意淩侮。並挑選了精銳的士馬器械,供自己使用。郢城所留,十不餘一。專恣擄奪,根本不顧國法。他到荊州後,一直運用奸謀,既心懷異誌,便要無端生事。於是逼迫群蠻,騷擾山穀,又揚言要大舉討伐,要家家出丁。聚眾城郭,窺伺國家的衰盛時機,多少年來,不求解甲。遂造成四野百縣,路上不見男人,耕田載租,全都驅使婦女和老弱。如此酷虐,自古未聞。
往年桂陽王內亂,朝廷危急。沈攸之官居上層,兵強地廣,本應發兵勤王。但是他隻挑選一些病弱士卒,不滿三千人,到郢州接受指揮,他是想等到形勢明朗時把罪責推給晉熙王。他招誘劍客,扣留行侶,對逃亡到他境內的人,他總是給予保護,而對外逃人員,他又總是窮追不舍。視官吏如仇敵,拿老百姓當草芥,增加賦稅,加重刑罰,鞭撻國士,活像異族,一人逃亡,全族逮捕。皇朝的赦令,他也不遵奉。使得皇上的寬大恩澤,長期不能落實到當地,十有九家,人懷怨望。如今他又舉兵內亂,而又有奸回外熾,這正是他惡熟罪成之地,也是朝廷決..潰疽之時。各幕府負有朝廷深重寄托,義憤百倍,統禦將帥,恭行天罰!
今派遣新授職的使持節郢州、司州的義陽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聞喜縣開國侯黃回、員外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驍騎將軍重安縣開國子軍主王敬則、屯騎校尉長壽縣開國男軍主王宜與、屯騎校尉陳承叔、右將軍葛陽縣開國男彭文之、驃騎行參軍振武將軍邰宰,精銳甲兵二萬人,為先頭部隊。又派遣散騎常侍遊擊將軍湘南縣開國男呂安國、持節寧朔將軍越州刺史孫曇馞、屯騎校尉寧朔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左軍將軍新亭侯任候伯、龍驤將軍虎賁中郎將尹略、屯騎校尉南城令曹虎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蕭順之、新授寧朔將軍遊擊將軍下邳縣開國子垣崇祖等,率水軍二萬,緊隨其後。又派遣屯騎校尉苟元賓、撫軍參軍郭文考、奉朝請諸襲光等,率水路輕軍一萬,截斷沈攸之的要道渡口。驍騎將軍周盤龍、後將軍成買、輔國將軍王來力勤、屯騎校尉王洪範等,率鐵騎五千,從陸路步行跟上,截斷對方的逃藏後路。持節、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縣開國侯、新授鎮軍將軍張敬兒,誌節慷慨,特命率其所部從樊、鄧之軍,水陸並馳,攻破沈攸之的巢穴。持節、督司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範陽縣侯姚道和,義烈梗概,特命率其所部立刻南齊書起程,以風馳電掩之勢,襲擊沈修之的輜重供應。四方萬裏,旌旗飛動,諸位各率眾師,浩蕩進軍。人神同憤,遠近一心。
當今皇上聖明,將相仁愛,約法三章,寬刑緩賦,年成豐收。家家充足,在上者有惠民的恩澤,在下者沒有樂亂的心情。沈攸之不識天時,狂妄地進行大逆之舉,出動他的無名之師,驅使那些仇怨他的人眾,所以朝野都知道討伐他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那裏的士民,受害日久,如今又被他逼迫到戰場上去送死。戰事一旦開始,兵刃是不分好人壞人的,你們要先考慮好,作出選擇,朝廷是不願意讓一個人執迷不悟,而使其九族受禍的。寬宏的政策,如同皎日一樣。
沈攸之既攻不下郢城,而平西將軍黃回的大軍已經到了西陽,他乘三層戰船,奏羌胡會樂,逆流而進。沈攸之平時就不得人心,這回本就是威逼下屬反叛的,因此從江陵出發時,就有人叛逃,到這時更加多起來。沈攸之一早到晚乘馬到各營去撫慰,而逃跑的人還是不斷。沈攸之於是大怒,召諸軍主帥來說:“我是遵照太後的指令,為了正義才下都城的,大事若成,富貴榮華大家都有份兒;如果不成,朝廷當然要殺我家族,和他人無關。近來軍人叛逃,都是你們沒能留意,我也不能一個一個去問他們,以後軍中再有叛逃者,軍主要承擔罪責。”於是有一人叛逃,便派十個人去追,結果是逃的和追的都不回來了。大家雖不敢聲張,但都在自謀出路。劉攘兵用箭射信給柳世隆表示投降,世隆便開城門讓他進來。攘兵燒營離去時,大火燃燒,沈攸之才發覺,於是惱怒,咬著胡須咒罵。又把劉攘兵哥的兒子劉天賜、女婿張平虜抓來殺了。這下更使軍旅大散。沈攸之渡過魯山岸時,隻有數十騎兵跟隨著。他宣令軍中說:“荊州城中錢多得是,可回去取來,作為資糧。”郢城還沒有兵,而散軍害怕被蠻人抄掠,又聚合起來,大約有二萬人,跟隨沈攸之,快到江陵的時候才散去。柳世隆派遣副將劉僧駘在路上追擊沈攸之。
沈攸之死後,朝廷調柳世隆任侍中。又遷任尚書左仆射,封為貞陽縣侯,食邑兩千戶。出任左將軍、吳郡太守,增加俸祿到二千石。後來他母親去世,便在家服喪。太祖登基為皇帝後,起用世隆為使持節、都督南豫州、司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晉封公爵。皇上親筆詔書給司徒褚淵說:“不久前見到世隆哀傷毀瘠過甚,都快認不出來了,不僅讓人惻然。實在也應得到世人國家的珍惜和愛護。”褚淵回答說:“世隆至性純深,哀傷已超過禮節的要求。服事陛下能在危急中盡忠,母親去世他憂傷到這種地步,這二者都是立人之本,應當為他加榮增寵,足以引導風俗。”
建元二年(480),進號安南將軍。這時北虜寇掠壽陽,皇上指示柳世隆說:“曆陽城太大,恐怕治理不過來,正好可以隔斷了治理,堅固保守。要讓老百姓都帶著家小保守此城,若是單身的人很難指靠。”不久又指示說:“我認為應該保留曆陽外城,如果有賊來,便命百姓守城,所以比割棄要好得多。”
垣崇祖攻破北虜後,皇上打算撤並二豫州。指示柳世隆說:“近來考慮到江西蕭索,二豫州不容易處理。很多人建議撤掉一個充實一個,比較方便。我也覺得不錯。你以為如何?想聽聽你的意見。”不久,任命柳世隆為後將軍、尚書右仆射,沒接受。柳世隆喜歡博覽群書,曾啟稟太祖借國家圖書館裏的書看,皇上給了他二千卷。
建元三年(481),出任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表、冀五州軍事、安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江北害怕虜寇,騷動不安。皇上指示世隆說:“近來北邊有消息說,賊方還在彭城治兵,快到年底,也許不會來送死。不過豺狼心性是不能按常理推想的,因而防備工作不可懈怠。那裏的城郭既然沒有關要供憑據,因而應當開掘城河,離城三十丈比較合適。你隻管發動民眾施工便是,沒關係的。如果按三千人計算,得食用多少糧米?你可以申報並附信送還來我看。民間如果有男丁多而家眷少的,都讓他們來守衛,也沒什麽問題。”又指示說:“昨夜得北邊來人報告:鍾離一帶的賊軍已經渡了淮河,既然他們前來送死,你便予以剿滅。你好好布置一下,應急令各小守衛立即回鎮所,不能賊軍到了還沒發覺。賊軍既已過淮,就不會很快散去的,他們一定要找到該送死的地方才行,所以一定會進攻壽陽,我會派援前往的。”皇上又派軍援助柳世隆,並撥給軍糧。
北虜退後,皇上想對江北居民進行統一編定人口戶籍製定賦稅徭役(此即“土斷”),又指示柳世隆說:“呂安國近不在西邊,土斷了郢、司二州境內的雜民,很好,民眾基本上消除了驚恐。最近又令豫州對境內實行土斷,得到崇祖的啟書,說是已進行完了,近來沒有雜民雲雲,很符合前代舊意。你看看兗州境內能行此事不?如果沒什麽麻煩,開春就可以著手進行了。”足見皇上對柳世隆是如此親信委重。
世祖即位後,加柳世隆散騎常侍。柳世隆善於占卜,識別龜甲,他那副龜甲價值一萬。永明建號時,柳世隆在齋壁上題字道:“永明南齊書十一年。”又對典簽李黨說:“我是看不到永明的結局了。”柳世隆後回朝中任侍中、護軍將軍,遷任尚書右仆射,領太子右率,雍州大中正,不接受,改授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中正仍舊。
湘州的蠻部有所騷動,朝廷派柳世隆以本官總督伐蠻諸軍,仍為使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湘州刺史,常侍如故。世隆到達鎮所,用方略討平了蠻間。在州裏建立宅邸經營家業,被中丞庾杲之所奏劾,皇上下詔原諒不問。又回朝任尚書左仆射,領衛尉,不接受。轉任尚書令。
柳世隆早年時便建立了功名,晚年則專以談論道義自業。善彈琴,世人稱之為柳公雙趜,為士品第一。經常說自己是馬..第一,清談第二,彈琴第三。在朝任官不管世務,隻是垂簾彈琴,風韻清遠,深受世人讚譽。由於生病而退職,改授他侍中、衛將軍,不接受,轉任左光祿大夫,侍中仍舊。
永明九年(491),去世,當時五十歲。皇上詔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萬,布三百匹,蠟三百斤。又下詔說:“已故侍中左光祿大夫貞陽公柳世隆,秉德居業,兼有經緯天下之才。少年時便清譽遠揚,長大後更增美名。入朝參與內禁軍務,出朝協助西邊治理,在郢城專負重托,挫敗沈攸之,功勳卓著,超越前代。後來領導地方工作,老百姓讚頌他的寬宏大德,輔助皇帝執政,滿朝都稱讚他的正派。他的忠誠美好,朕都記在心上,他的雅誌素履,卻是難以企及。正當他將要登位三公,參與教化天下大業的時候,不幸去世,讓朕震慟良深。贈司空、班劍儀仗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之號依舊。諡號為‘忠武’。”皇上又在給吏部尚書王晏的敕中說:“世隆雖多年抱病,但誌氣未衰,原指望醫藥有效,不久痊愈。不料一旦去世,我哀痛之深,無可言表。他當年在郢州,一片忠誠,促使一蕃,勳業卓著。一旦離去,令人增泣悲咽。你也懷有同樣的感情,也應該是悲傷不已吧!”
柳世隆通曉術數,在倪塘創墓時,和賓客一起確定位置,大家選來選去,世隆隻是常坐在一處。到他死後,墓址恰好就選在他坐的地方。著有《龜經秘要》二卷,流行世間。
柳世隆少年時就很有風儀器度,伯父柳元景,在宋朝大明時期(457~464)做過尚書令,對世隆特別賞識喜愛,超過其他幾個孩子。又把世隆的情況講給孝武帝聽,於是孝武帝召見了世隆,孝武帝說:“此人將來能做到三公呢。”海陵王劉休茂做雍州刺史時,召聘柳世隆為迎主簿。後來被任命為西陽王撫軍法曹行參軍,出任虎威將軍、上庸太守。孝武帝對元景說:“你過去曾以虎威將軍之號出任隨郡太守,現在再把此職授予世隆這便可以使你柳門世不絕公了。”柳元景後來被景和皇帝(劉子業)殺害了,柳世隆由於身在遠方而幸免於難。
泰始初年,諸州反叛,柳世隆由於家門之禍得到了昭雪,這事是由宋明帝作主的,於是便依據相郡起兵,派遣使者響應朝廷。弘農人劉僧駘也聚眾響應。他收合了上萬人,忽地趕到襄陽萬山,被孔道存攻破,手下人都逃散了,隻他自己保了條性命,逃藏到民間,事情平定後才出來。回到京城後,柳世隆被任命為尚書儀曹郎,明帝為了嘉獎他的一片義心,發詔提拔他為太子洗馬,出任寧遠將軍、巴西梓漳太守。還朝來任越騎校尉,轉任建平王鎮北諮議參軍,領南泰山太守,轉任司馬、東太守,入為通直散騎常侍。
不久柳世隆便任晉熙王安西司馬,加寧朔將軍。當時世祖(蕭賾)任長史,與柳世隆相識後相處很是投機。太祖(蕭道成)打算廢掉廣陵王,命令世祖率眾下屬,同會京城,柳世隆則與上流蕭景先等戒嚴待命,這事當時沒弄成。
這個時候朝廷對沈攸之頗懷疑憚,暗中作了防備,府州武器,平時都有儲備。世祖將回都城,劉懷珍提醒太祖說:“夏口是兵衝要地,必須找個合適的人安排在那兒才行。”太祖采納了他的意見,給世祖寫信說:“你既然要回朝廷來,就必須找一個文武兼備又與你關係投合的人交待後事,而柳世隆是最恰當的人選。”世祖便推薦世隆來代替自己。柳世隆轉任武陵王前軍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477)冬天,沈攸之反叛,派遣輔國將軍中兵參軍孫同、寧朔將軍中兵參軍武寶、龍驤將軍騎兵參軍朱君拔、寧朔將軍沈惠真、龍驤將軍騎兵參軍王道起三萬人為前驅,又派遣司馬冠軍劉攘兵領寧朔將軍外兵參軍公孫方平、南齊書龍驤將軍騎兵參軍朱靈真、沈僧敬、龍驤將軍高茂二萬人緊隨其後,又派遣輔國將軍王靈秀、丁珍東、寧朔將軍中兵參軍王彌之、寧朔將軍外兵參軍楊景穆二千騎兵分兵出夏口,據魯山。沈攸之乘輕舸帶領數百隨從先於大軍下往白螺洲,坐在胡床上看著自己的大軍,很有些得意神氣。到達郢州後,他覺得郢城太弱小不足攻打,便遣人告訴柳世隆說:“根據太後的命令,要暫時回都城去,你我既然同為國家效力,我的意思你也該明白。”柳世隆使人答複說:“部隊東下,我們早已打算離去。”柳世隆派軍在西渚挑戰,沈攸之果然憤怒,下命渚軍登岸焚燒城郭,築建長圍攻道,對身邊的人說:“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晝夜攻戰,柳世隆隻是作適當的抵抗,眾人皆散開去。世祖臨行前和柳世隆版別時說:“沈攸之一旦有變,焚夏口舟艦沿流而東,那麽我們坐守空城,便製約不了他。要引誘他來攻城,但又不能讓他很快攻克。這樣你在他裏邊打,我在他外麵攻,便無憂患了。”到這時,世祖便派遣軍主桓敬、陳胤叔、苟元賓等八支大軍占據西塞,令他們堅壁以待沈攸之疲憊。世祖又擔心世隆危急,便派心腹胡元直偷偷進入郢城向世隆通報援軍消息,於是內外並喜。尚書符中說:
沈攸之出身農家,世代無聞。已故司空沈公是他的從父,對他愛若自己的兒子,並為他提攜吹噓,才使他得以升官。景和皇帝昏庸悖慢,對大臣猜忌畏懼,而沈攸之凶暴殘忍,趨利樂禍,領了詔旨後,而反咬一口。又沈攸之與譚金、童泰壹等暴寵狂朝,都是皇上得力將臣,同功共體,人稱“三侯”。當時的親昵程度,超過管、鮑,後來碰上朝廷變革,凶黨們害怕被殺戮,沈攸之又反過來貪圖自保,既殺了從父,又虐待朋友,即使是呂布的出賣君主,酈寄的陷害朋友,比起沈攸之來,也不及他殘酷。泰始皇帝執政才開始時,法網寬枕,對於沈攸之,朝廷忽略了他的凶險,隻重視他的勇猛,於是他借助混亂獲得了保全,又利用了禍難而享福祿。
沈攸之秉性空淺,驕躁而無謀略,濃湖戰役,本非他自己的功勞,而在彭城、下邳的時候,他又望旗夜逃,丟下王師不管,對他早就應該繩之以法,卻巧值先帝寬宥其回溪之恥,並指望著能打勝仗,所以才使他僥幸又被提拔,頻頻被授予顯要職務。在內掌握著宮廷禁衛,在外統治著萬裏城鄉。皇上臨死時,還那麽老遠地頒詔請他參與顧命,寄托何其深重,此情此義,雖金石也能感動。而沈攸之始奉國喪時,便喜形於色,普天同哀,就他自己以為喜慶。隨後他不斷出任地方要職,從郢州到荊州。晉熙王以皇弟的身份前往代任,沈攸之截斷了迎接,肆意淩侮。並挑選了精銳的士馬器械,供自己使用。郢城所留,十不餘一。專恣擄奪,根本不顧國法。他到荊州後,一直運用奸謀,既心懷異誌,便要無端生事。於是逼迫群蠻,騷擾山穀,又揚言要大舉討伐,要家家出丁。聚眾城郭,窺伺國家的衰盛時機,多少年來,不求解甲。遂造成四野百縣,路上不見男人,耕田載租,全都驅使婦女和老弱。如此酷虐,自古未聞。
往年桂陽王內亂,朝廷危急。沈攸之官居上層,兵強地廣,本應發兵勤王。但是他隻挑選一些病弱士卒,不滿三千人,到郢州接受指揮,他是想等到形勢明朗時把罪責推給晉熙王。他招誘劍客,扣留行侶,對逃亡到他境內的人,他總是給予保護,而對外逃人員,他又總是窮追不舍。視官吏如仇敵,拿老百姓當草芥,增加賦稅,加重刑罰,鞭撻國士,活像異族,一人逃亡,全族逮捕。皇朝的赦令,他也不遵奉。使得皇上的寬大恩澤,長期不能落實到當地,十有九家,人懷怨望。如今他又舉兵內亂,而又有奸回外熾,這正是他惡熟罪成之地,也是朝廷決..潰疽之時。各幕府負有朝廷深重寄托,義憤百倍,統禦將帥,恭行天罰!
今派遣新授職的使持節郢州、司州的義陽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聞喜縣開國侯黃回、員外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驍騎將軍重安縣開國子軍主王敬則、屯騎校尉長壽縣開國男軍主王宜與、屯騎校尉陳承叔、右將軍葛陽縣開國男彭文之、驃騎行參軍振武將軍邰宰,精銳甲兵二萬人,為先頭部隊。又派遣散騎常侍遊擊將軍湘南縣開國男呂安國、持節寧朔將軍越州刺史孫曇馞、屯騎校尉寧朔將軍崔慧景、寧朔將軍左軍將軍新亭侯任候伯、龍驤將軍虎賁中郎將尹略、屯騎校尉南城令曹虎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蕭順之、新授寧朔將軍遊擊將軍下邳縣開國子垣崇祖等,率水軍二萬,緊隨其後。又派遣屯騎校尉苟元賓、撫軍參軍郭文考、奉朝請諸襲光等,率水路輕軍一萬,截斷沈攸之的要道渡口。驍騎將軍周盤龍、後將軍成買、輔國將軍王來力勤、屯騎校尉王洪範等,率鐵騎五千,從陸路步行跟上,截斷對方的逃藏後路。持節、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縣開國侯、新授鎮軍將軍張敬兒,誌節慷慨,特命率其所部從樊、鄧之軍,水陸並馳,攻破沈攸之的巢穴。持節、督司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範陽縣侯姚道和,義烈梗概,特命率其所部立刻南齊書起程,以風馳電掩之勢,襲擊沈修之的輜重供應。四方萬裏,旌旗飛動,諸位各率眾師,浩蕩進軍。人神同憤,遠近一心。
當今皇上聖明,將相仁愛,約法三章,寬刑緩賦,年成豐收。家家充足,在上者有惠民的恩澤,在下者沒有樂亂的心情。沈攸之不識天時,狂妄地進行大逆之舉,出動他的無名之師,驅使那些仇怨他的人眾,所以朝野都知道討伐他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那裏的士民,受害日久,如今又被他逼迫到戰場上去送死。戰事一旦開始,兵刃是不分好人壞人的,你們要先考慮好,作出選擇,朝廷是不願意讓一個人執迷不悟,而使其九族受禍的。寬宏的政策,如同皎日一樣。
沈攸之既攻不下郢城,而平西將軍黃回的大軍已經到了西陽,他乘三層戰船,奏羌胡會樂,逆流而進。沈攸之平時就不得人心,這回本就是威逼下屬反叛的,因此從江陵出發時,就有人叛逃,到這時更加多起來。沈攸之一早到晚乘馬到各營去撫慰,而逃跑的人還是不斷。沈攸之於是大怒,召諸軍主帥來說:“我是遵照太後的指令,為了正義才下都城的,大事若成,富貴榮華大家都有份兒;如果不成,朝廷當然要殺我家族,和他人無關。近來軍人叛逃,都是你們沒能留意,我也不能一個一個去問他們,以後軍中再有叛逃者,軍主要承擔罪責。”於是有一人叛逃,便派十個人去追,結果是逃的和追的都不回來了。大家雖不敢聲張,但都在自謀出路。劉攘兵用箭射信給柳世隆表示投降,世隆便開城門讓他進來。攘兵燒營離去時,大火燃燒,沈攸之才發覺,於是惱怒,咬著胡須咒罵。又把劉攘兵哥的兒子劉天賜、女婿張平虜抓來殺了。這下更使軍旅大散。沈攸之渡過魯山岸時,隻有數十騎兵跟隨著。他宣令軍中說:“荊州城中錢多得是,可回去取來,作為資糧。”郢城還沒有兵,而散軍害怕被蠻人抄掠,又聚合起來,大約有二萬人,跟隨沈攸之,快到江陵的時候才散去。柳世隆派遣副將劉僧駘在路上追擊沈攸之。
沈攸之死後,朝廷調柳世隆任侍中。又遷任尚書左仆射,封為貞陽縣侯,食邑兩千戶。出任左將軍、吳郡太守,增加俸祿到二千石。後來他母親去世,便在家服喪。太祖登基為皇帝後,起用世隆為使持節、都督南豫州、司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晉封公爵。皇上親筆詔書給司徒褚淵說:“不久前見到世隆哀傷毀瘠過甚,都快認不出來了,不僅讓人惻然。實在也應得到世人國家的珍惜和愛護。”褚淵回答說:“世隆至性純深,哀傷已超過禮節的要求。服事陛下能在危急中盡忠,母親去世他憂傷到這種地步,這二者都是立人之本,應當為他加榮增寵,足以引導風俗。”
建元二年(480),進號安南將軍。這時北虜寇掠壽陽,皇上指示柳世隆說:“曆陽城太大,恐怕治理不過來,正好可以隔斷了治理,堅固保守。要讓老百姓都帶著家小保守此城,若是單身的人很難指靠。”不久又指示說:“我認為應該保留曆陽外城,如果有賊來,便命百姓守城,所以比割棄要好得多。”
垣崇祖攻破北虜後,皇上打算撤並二豫州。指示柳世隆說:“近來考慮到江西蕭索,二豫州不容易處理。很多人建議撤掉一個充實一個,比較方便。我也覺得不錯。你以為如何?想聽聽你的意見。”不久,任命柳世隆為後將軍、尚書右仆射,沒接受。柳世隆喜歡博覽群書,曾啟稟太祖借國家圖書館裏的書看,皇上給了他二千卷。
建元三年(481),出任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表、冀五州軍事、安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江北害怕虜寇,騷動不安。皇上指示世隆說:“近來北邊有消息說,賊方還在彭城治兵,快到年底,也許不會來送死。不過豺狼心性是不能按常理推想的,因而防備工作不可懈怠。那裏的城郭既然沒有關要供憑據,因而應當開掘城河,離城三十丈比較合適。你隻管發動民眾施工便是,沒關係的。如果按三千人計算,得食用多少糧米?你可以申報並附信送還來我看。民間如果有男丁多而家眷少的,都讓他們來守衛,也沒什麽問題。”又指示說:“昨夜得北邊來人報告:鍾離一帶的賊軍已經渡了淮河,既然他們前來送死,你便予以剿滅。你好好布置一下,應急令各小守衛立即回鎮所,不能賊軍到了還沒發覺。賊軍既已過淮,就不會很快散去的,他們一定要找到該送死的地方才行,所以一定會進攻壽陽,我會派援前往的。”皇上又派軍援助柳世隆,並撥給軍糧。
北虜退後,皇上想對江北居民進行統一編定人口戶籍製定賦稅徭役(此即“土斷”),又指示柳世隆說:“呂安國近不在西邊,土斷了郢、司二州境內的雜民,很好,民眾基本上消除了驚恐。最近又令豫州對境內實行土斷,得到崇祖的啟書,說是已進行完了,近來沒有雜民雲雲,很符合前代舊意。你看看兗州境內能行此事不?如果沒什麽麻煩,開春就可以著手進行了。”足見皇上對柳世隆是如此親信委重。
世祖即位後,加柳世隆散騎常侍。柳世隆善於占卜,識別龜甲,他那副龜甲價值一萬。永明建號時,柳世隆在齋壁上題字道:“永明南齊書十一年。”又對典簽李黨說:“我是看不到永明的結局了。”柳世隆後回朝中任侍中、護軍將軍,遷任尚書右仆射,領太子右率,雍州大中正,不接受,改授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中正仍舊。
湘州的蠻部有所騷動,朝廷派柳世隆以本官總督伐蠻諸軍,仍為使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湘州刺史,常侍如故。世隆到達鎮所,用方略討平了蠻間。在州裏建立宅邸經營家業,被中丞庾杲之所奏劾,皇上下詔原諒不問。又回朝任尚書左仆射,領衛尉,不接受。轉任尚書令。
柳世隆早年時便建立了功名,晚年則專以談論道義自業。善彈琴,世人稱之為柳公雙趜,為士品第一。經常說自己是馬..第一,清談第二,彈琴第三。在朝任官不管世務,隻是垂簾彈琴,風韻清遠,深受世人讚譽。由於生病而退職,改授他侍中、衛將軍,不接受,轉任左光祿大夫,侍中仍舊。
永明九年(491),去世,當時五十歲。皇上詔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萬,布三百匹,蠟三百斤。又下詔說:“已故侍中左光祿大夫貞陽公柳世隆,秉德居業,兼有經緯天下之才。少年時便清譽遠揚,長大後更增美名。入朝參與內禁軍務,出朝協助西邊治理,在郢城專負重托,挫敗沈攸之,功勳卓著,超越前代。後來領導地方工作,老百姓讚頌他的寬宏大德,輔助皇帝執政,滿朝都稱讚他的正派。他的忠誠美好,朕都記在心上,他的雅誌素履,卻是難以企及。正當他將要登位三公,參與教化天下大業的時候,不幸去世,讓朕震慟良深。贈司空、班劍儀仗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之號依舊。諡號為‘忠武’。”皇上又在給吏部尚書王晏的敕中說:“世隆雖多年抱病,但誌氣未衰,原指望醫藥有效,不久痊愈。不料一旦去世,我哀痛之深,無可言表。他當年在郢州,一片忠誠,促使一蕃,勳業卓著。一旦離去,令人增泣悲咽。你也懷有同樣的感情,也應該是悲傷不已吧!”
柳世隆通曉術數,在倪塘創墓時,和賓客一起確定位置,大家選來選去,世隆隻是常坐在一處。到他死後,墓址恰好就選在他坐的地方。著有《龜經秘要》二卷,流行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