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道虔,吳興武康人,少年便非常仁厚,喜愛老、莊哲學,居住在縣城北邊的石山之下。孫恩之亂後發生饑荒,縣令庾肅之迎接他出來到縣城南邊的廢頭裏,為他建起小屋,前臨小溪,那裏有很美的山水。沈道虔不時地回到石山舊舍,和那些成了孤兒的兄長的兒子們共用破舊的家物,不管多麽困難,都不改變節操。從戴逵那裏學會彈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本郡和本州一共十二次征用他,他都沒有應命。


    一次,有人偷了道虔家菜園的菜,沈道虔回來看到了,他自己便躲了起來,等偷菜的人拿夠走後,沈道虔才出來。有人拔他家屋後的竹筍,他便叫那人不要拔,說:“我希望竹筍長成竹枝。我另有更好的給你。”於是叫人買更大的竹筍送給那人,那位盜筍的人非常慚愧,堅決不要。沈道虔叫放在那人的屋裏才出來。他常常以拾稻麥過日子,跟他一起拾麥的人搶麥穗,道虔勸他不要這樣,那人不聽,道虔便把自己的全部給他,爭搶的人非常慚愧,以後每次爭搶時總是說:“不要叫沈先生知道了。”他冬天沒有夾衣,戴..聽說便把他接來,為他做好衣服並送給他一萬錢。道虔回去之後,把自身的衣服和錢都送給了侄子中沒有衣服的。鄉中少年,成群地當他的學生,道虔常常沒飯吃,無法建立學舍。武康令孔欣之便周濟了他很多物資,使他的學生得以成就學業,太祖聽說,派人慰勞他,賜錢三萬,大米二百斛。沈道虔把它們全部用作為兄弟孩子們嫁娶的費用。道虔接著被征調為員外散騎侍郎,他未應征。沈道虔家好幾代信奉佛教,他便把祖父父親原居住的故宅作寺廟,每年到四月初八,都請佛像,請像的那一天,他們便全家感歎悲痛。沈道虔年老,吃的是素食,常常一天不能吃飽,他卻以彈琴寫字為樂,孜孜不倦。太祖敕令本郡縣隨時供給。元嘉二十六年(449)去世,時年八十二歲。


    他的兒子沈慧鋒,繼承父親的事業,被征為從事,他都沒有從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書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宋書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