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十一月乙酉,大雪初晴。
層雲散去,晴空萬裏,北風卻是更冷。
早朝之上,天子敕諭翰林院,命學士劉機為總裁,重校《大誥武臣》一書,翻刻頒賜京城武學及在外各衛,令武臣子弟熟讀。
“勉善戒惡,勤操練,熟讀兵法,以待武選。”
同日,升謝丕為兵部郎中,顧晣臣為國子監司業的敕令頒至翰林院。
謝狀元和顧榜眼在值房接旨。謝恩當時,心有五味,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難言喜憂。
升官是喜事。
半年不到即品級躍升,青袍白鷳位列朝堂,實是少有。
楊瓚是個例,大可不提。內閣三位相公都在翰林院多年,才得以拔升,入六部議政。更不用提滿朝文武,諸位先進。
隻不過,對兩人來說,掌管武學,同武臣子弟打交道,終究心中沒底。
按照後世的話講,專業不對口,被天子強行分配,實是喜憂參半,不知說什麽才好。
該慶幸,武學到底是“學”,不至過於離譜。被天子“升”到五軍都督府,或軍衛指揮使司,才當真該哭。
“咱家恭喜謝郎中,顧司業高升。”
丘聚袖著手,道喜之後,向兩人告辭,返回乾清宮。
捧著聖旨,謝丕和顧晣臣互看一眼,都是心有愁意,不敢訴之於口。
恭賀?
道喜?
顧榜眼家在外縣,尚有緩和餘地。
謝狀元望著屋頂,長歎一聲,頓生蒼涼之感。
日前苦讀兵書,手不釋卷,以致染上風寒,告假數日,便引堂上側目。今遭升調兵部,掌事武學,等著他的,必會是一番“懇談”。
想起每次同謝遷“對坐長談”的情形,謝狀元當真是頭皮發麻,不想回家。
與之相比,揍一頓反倒更容易接受。
真心實意,沒有半字虛言。
與謝丕和顧晣臣不同,楊瓚的心情很是不錯。有謝丕和顧晣臣作伴,分散可能到來的“火力”,走路都輕快許多。
早朝之後,入弘文館為天子講習。
民政一向枯燥,朱厚照卻也聽得認真,時而就流民等事發問爭論。凡楊瓚不能當場解答,自可向內閣和六部尋求答案。
一個時辰之後,民政講完,楊瓚輕咳兩聲,請穀大用和張永取來海圖,朱厚照立時腰背挺直,雙眼發亮,精神百倍。
因福船被拆,至今仍有幾個零件裝不上去。尋不到匠人重新組裝,楊瓚隻能研究海圖,為天子講解海外方物。
憑著記憶,楊瓚在海圖上點出爪哇,占城,暹羅幾地,就氣候和地形稍作講解。餘下多是古名,疆域分界亦有些模糊,同後世地圖大有區別,隻能作罷。
與其連猜帶蒙亂說一通,不如什麽都不說,免得留下錯誤印象,給日後造成麻煩。
自永樂朝至,已達百年。宣宗之後,再無天子遣船隊出海。
海圖深藏在內庫多年,得以重見天日,已是萬幸。真被朝官藏起或是一把火燒了,才是神仙難救,哭都沒地方哭去。
“臣才蔽識淺,不能識得全部海圖。”楊瓚道,“內閣三位相公博學多識,廣見洽聞,必能為陛下解惑。”
“閣老?”
朱厚照蹲在地上,袍角掖入腰帶,手指擦過真臘等地。聽到楊瓚之言,頭也沒抬,直接道:“朕不能問。”
為何不能?
不過是一張海圖,幾個地名,滿足一下天子好奇心,舉手之勞。劉健謝遷不理解,李東陽總不會如此死腦筋吧?
“楊先生不知道。”
收回手,朱厚照坐到地上,悶聲道:“上月,占城王子沙古卜洛遣使朝貢,言有紅發夷人乘船入港,攜金銀火器期望通貨。”
紅發夷人?
楊瓚腦海裏乍然閃過一個念頭,西方大航海,美洲新大陸!
“外夷船能至,我朝亦可遣人出海。朕就此事詢問內閣,話剛提起,不光是劉先生,李先生和謝先生都是搖頭。”
朱厚照托著下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聲音愈發沉悶。
“劉先生說,據永樂朝記載,朝廷每遣船出海,均耗費巨繁。官員、船匠、役夫,少則千餘,多則幾萬。衣食補給耗費極多。單是準備馬船,足要用上整年。”
“現下,庫銀多充為軍餉,賑濟災民。內庫亦是入不敷出。休要說出海,便是試造一艘福船,都未必可行。”
嘴上說說,尚不會怎麽樣。
真下令造船出海,滿朝文武的口水能淹沒奉天殿。
“劉先生所言確有道理,朕隻是不甘心。”
不知道太宗皇帝的輝煌,倒還罷了。
知道明朝船隊下西洋的壯舉,看到當年留下的海圖,清點過內庫留下的珍寶,朱厚照滿心火熱。
不隻想派遣船隊,若是條件允許,自己都想楊帆出海。
“這些話,朕隻同楊先生說。”朱厚照盤著腿,笑容裏是超出年紀的苦澀,“也隻能說說。”
“陛下……”
曆史上,正德帝的確在京城待不住,三天兩頭想往外跑。
幾次嚐試未果,總結經驗,終於成功跑到北疆,和小王子打了一仗,取得應州大劫,成為永樂帝之後,唯一一位親上戰場殺敵的天子。
此戰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韃靼不敢大舉犯邊。北疆重鎮難得有幾年安穩。
對於史書中的“戰況”和“死傷”,楊瓚能送出的隻有兩個字:荒謬!
打了幾天仗,就死幾十個人?
開什麽春秋玩笑。
不提刀槍砍殺,便是火炮射出的鐵球,砸也能砸死百八十個。退一萬步說,韃靼遊騎犯邊,不到百人的隊伍,遇到敢戰的邊軍,總也要留下幾具屍首。
十萬軍隊都是舉刀虛晃,友誼第一,殺敵第二?
天大的笑話。
朱厚照為出海一事鬱悶,楊瓚也沒太好的辦法。隻能提起武學之事,轉移天子的注意力。
“陛下,殺敵有賞,蓋能激勵軍民。今京軍操練無法,學中無才可舉,當行賞賜之法,以勵武臣子弟。”
“賞賜?”
“武學年終一操,可改為三月一考。請鈔為獎,優者按季行賞。當日於學中鳴鼓,以彰其能。”
沒有激勵,如何能大踏步前進。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凡武臣子弟,再是紈絝,也要爭幾分麵子。
天子行賞,鳴鼓學中,既得實惠,又有麵子。
再榆木腦袋,不求上進,麵對這種情況,也該仔細想想,別人三月領賞,榮耀學中,老子出門抬頭挺胸,倍有麵子。自己月月落後,回到家中,不是竹筍炒肉,就是木棍加身。
老子一樣是紈絝,憑什麽抽孩子?
好的不學壞的學,必將抽得更狠。
論起抽人的技術,實乃武將家學淵源。楊探花欲有所長,還當勤學苦練。
想了想,朱厚照點頭。
“此事可行。需令兵部先議,方可定為條格。賞賜的金銀,”朱厚照咂咂嘴,“朕自內庫出便是。”
因操演之事,天子盛怒,兵部尚書劉大夏在雪中長跪,羞愧氣怒交加,病在府中,早朝都未能上。部中上下戰戰兢兢,對天子的命令,凡是合理,必不敢駁斥。
相比之下,戶部卻是老大難。
除軍餉和災銀,韓尚書簡直一毛不拔。
朱厚照無法,幾番從內庫搬錢,承運庫太監連連上奏,就差抱著天子的大腿哭:陛下,庫房將要見底,天子家也沒有餘糧,慎搬啊!
內庫之事,楊瓚不好插嘴。
隻不過,錦衣衛收繳的番僧賞賜,囚犯贓銀,均未送入順天府,而是運送到承運庫,他卻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通過慶雲侯世子一案,楊瓚還得知,功臣不納稅,宗室不交錢,絕屬謬誤。
洪武帝定下規矩,賞賜給皇親、功臣、內官及寺觀的莊田,不能白得,全部都要交稅。不收麥稻,隻征銀兩,按每畝三分收取。
盤點南北兩京,雜七雜八算起來,每年可得銀二十餘萬。
聖祖高皇帝在位時,敢拖欠一分銀子,必讓你好看!自宣宗皇帝之後,減免成為常例,拖欠也沒關係。
朱厚照繼位至今,弘治十六年的賞田稅銀仍在拖欠,弘治十七年更是想都不要想。
不能說老爹過於仁厚,隻能是皇親功臣不體皇恩,膽大妄為。
“有幸”翻閱慶雲侯世子的供詞,楊瓚發現,周家已有三年不交稅銀,借口五花八門,簡直匪夷所思。偏弘治帝不追求,任由其拖欠。
今番周瑛被下詔獄,前事都被翻了出來。
想救兒子?
先把積欠的稅銀補全,再論其他。
慶雲侯在詔獄外守了兩日,求不得宮中開恩,隻能想法籌錢。補交之後,是否釋放周瑛,還要看顧千戶的心情。
以楊瓚的觀察,可能性實在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楊瓚正琢磨庫銀,朱厚照已擬定條章,行賞之外,添加罰規。
“有賞當有罰。”
朱厚照放下筆,吹幹紙上墨跡,道:“朕聞秀才不第,考核不過,達一定年限,即要奪其祿米。朕不欲罷黜學中子弟,懲治懈怠庸碌者實是必須。”
“陛下英明!”
楊瓚拱手。
“楊先生必早已想到,故意不說,是想考朕?”
“陛下,臣不敢。”
真心冤枉!
隻言賞不說罰,絕非考驗天子,實是不想再得罪人。
先同文官集團保持距離,後同勳貴功臣扯開臉皮,再同武臣子弟各種不對付,事情傳出去,即便是鋼筋鐵骨,也會被敲得粉碎。
楊瓚惜命,總要為自己留條退路。
從楊瓚的建議中得到啟發,朱厚照先定京城衛學條規,又鋪開紙,敕令在外衛所,指揮以下,百戶以上,凡年不滿二十五歲,均要入衛學,熟讀《大誥武臣》,勤學武經七書。
“提學官嚴行其責,督其學習,舉能才,備來年武選。”
武選是由各衛學推舉?
楊瓚詫異。
朱厚照更詫異。
“楊先生不知道?”
楊瓚老實搖頭。
“長安伯是武選魁首,府門前的匾額是父皇所提,前廳還懸有欽賜寶劍,楊先生沒看到過?”
楊瓚抿了抿嘴唇,承認自己眼大漏神,孤陋寡聞。
天子為何知道他仍住在顧卿府上……楊侍讀拒絕去想。
“今年會試,明年即是武選。自永樂年起,俱行此例。”
楊瓚汗顏。
楊小舉人一心讀聖賢書,不知此事,不足為奇。他入朝半年,常在翰林院抄錄文卷,日前更翻閱武學卷宗,仍不知此事,實是疏忽大意,粗心太甚。
說話間,滴漏輕響。
午時已過,弘文館講習結束。
按原定計劃,楊瓚留膳宮中,未時中,將隨聖駕前往東城外一座武學,觀學中演武。
楊瓚真心不想去。
奈何天子有令,不去也得去。
禦膳撤下,稍歇片刻,中官奉上清茶。
朱厚照端起茶盞,忽然又放下。
“穀伴伴。”
“奴婢在。”
“傳朕旨意,今日武學觀操,謝丕、顧晣臣隨駕。”
“是。”
穀大用退出偏殿,往兩人處傳旨。朱厚照又讓張永準備常服皮靴。難得出宮一次,沒有內閣三位相公和六部九卿看著,也沒有言官在一旁諷諫,他要騎馬。
“陛下,昨日剛下過雪,路滑。”
“無礙,朕的騎術乃武定侯親授,張伴伴吩咐下去便是。”
張永勸不住,連連向楊瓚使著眼色,期望後者能幫忙。
懷揣對謝狀元和顧榜眼的“歉意”,楊侍讀一心飲茶,愣是沒收到張公公的求救信號。
無奈,張永隻能出殿,取來牙牌,傳人牽馬。
張公公真該慶幸,弘治帝十八年不出京城,象房正空。不然的話,好奇心極盛的少年天子,要騎的不會是馬,而是大象。
真到那時,才正該頭疼。
謝丕和顧晣臣領旨,至乾清門候駕。
小半個時辰後,一身明黃色盤龍常服,頭戴翼善冠的少年天子出現在兩人眼前。
楊瓚落後一步,行在朱厚照身側。離得近了,看到滿臉肅然的顧晣臣和月朗風清的謝丕,心中愧疚更甚。
坑是他挖的,也是他拉著兩人跳的,可起跳之前,著實沒能想到,坑下有坑,還是天子親挖。想爬出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臣兵部武庫司郎中謝丕,拜見陛下。”
“臣國子監司業顧晣臣,拜見陛下。”
“起來。”
能騎馬出宮,朱厚照心情大好,麵上帶著笑容,同謝顧二人的緊繃形成鮮明對比。
楊瓚上前,三人行禮。
很快,禁衛牽來駿馬。
朱厚照揮退中官,手握韁繩,腳踩馬鐙,一躍飛上馬背。
坐穩之後,興衝衝揮下馬背馬鞭,駿馬揚起四蹄,飛馳出宮門。
前馬的禁軍和中官撲倒在地,半晌沒能反應過來,天子竟然招呼不打一聲,跑了!
在場眾人都是手腳冰涼,受驚不小。
數名禁衛急追而出,唯恐天子出現閃失。
謝丕反應相當快,飛身上馬,雙腿一夾馬腹,半身前傾,瞬息追了上去。
顧晣臣和楊瓚幾乎同時上馬,前者緊隨謝丕,縱馬飛奔。後者拉著韁繩,眼一閉牙一咬,抱住馬脖子,速度竟然也不慢。
聽著眾人的呼聲,感受到耳邊的風聲,楊瓚切切實實上演一出“淚奔”。
果然,坑不能輕易挖。
出來混,總是要還。
朱厚照一馬當先,馳出奉天門。
起初,守門的衛軍以為是自己眼花。看清馬上的龍袍,立即汗如雨下。
“陛下!”
“萬歲!”
禁衛追得急,來不及出示腰牌,拉緊韁繩,從城門衛身側急衝而過。
穀大用和張永十分生猛,兩條腿追四條腿,硬是不落多少。上氣不接下氣之時,猶能從城門衛處“搶”下馬匹,追逐聖駕。
謝丕、顧晣臣和楊瓚落後,隻能揮舞馬鞭,腳踢馬腹,拚命追趕。
三人飛馳而過時,城門衛眼睛都要揉瞎。
騎術精湛,堪比邊軍那位,是謝狀元?
鞭舞成風,滿麵凶狠之人,是顧榜眼?
抱著馬頸,看不清臉的那個,大概、也許是楊探花?
雪渣飛濺,冷風撲麵。
奉天門前一片寂靜。
做夢,必定是腦袋被馬蹄踹到,正在做夢!
文淵閣內,聽文吏回報,三位閣老麵麵相顧,久久無言。
劉健捏著額頭,眉間擰出川字。
曆經四朝,經曆過天順和成化年間的風風雨雨,都未曾這般累,心累。
謝遷愣愣的出神。
自己六個兒子,二兒子向來最省心。之前二十多年,也證明了這一想法。可自從兒子金榜登科,入翰林院,講習弘文館,一切都開始轉變。
先是捧著兵書,日夜揣摩。後是升入兵部,同武人打起交道,距離謝閣老的期望越來越遠。
現下,又縱馬馳出宮門。
這是要鬧哪樣?
左思右想,謝閣老委實想不明白,頭疼之際,猛然生出揍孩子的**。
李東陽看看劉健,再看看謝丕,端起茶盞,吹吹浮在水麵的茶葉,輕飲一口,悠然得令人生憤。
“賓之兄好生自在。”謝遷很不平衡。
李東陽八風不動,放下茶盞,示意謝遷稍安勿躁。
“天子既已出宮,再急也是無用。有禁衛在側,靜候其音便是。”
謝丕三人之舉,雖有些出格,實際而言,算不上什麽。
說不得,還是件好事。
李閣老成竹在胸,拂過長須,再不多言。
。
層雲散去,晴空萬裏,北風卻是更冷。
早朝之上,天子敕諭翰林院,命學士劉機為總裁,重校《大誥武臣》一書,翻刻頒賜京城武學及在外各衛,令武臣子弟熟讀。
“勉善戒惡,勤操練,熟讀兵法,以待武選。”
同日,升謝丕為兵部郎中,顧晣臣為國子監司業的敕令頒至翰林院。
謝狀元和顧榜眼在值房接旨。謝恩當時,心有五味,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難言喜憂。
升官是喜事。
半年不到即品級躍升,青袍白鷳位列朝堂,實是少有。
楊瓚是個例,大可不提。內閣三位相公都在翰林院多年,才得以拔升,入六部議政。更不用提滿朝文武,諸位先進。
隻不過,對兩人來說,掌管武學,同武臣子弟打交道,終究心中沒底。
按照後世的話講,專業不對口,被天子強行分配,實是喜憂參半,不知說什麽才好。
該慶幸,武學到底是“學”,不至過於離譜。被天子“升”到五軍都督府,或軍衛指揮使司,才當真該哭。
“咱家恭喜謝郎中,顧司業高升。”
丘聚袖著手,道喜之後,向兩人告辭,返回乾清宮。
捧著聖旨,謝丕和顧晣臣互看一眼,都是心有愁意,不敢訴之於口。
恭賀?
道喜?
顧榜眼家在外縣,尚有緩和餘地。
謝狀元望著屋頂,長歎一聲,頓生蒼涼之感。
日前苦讀兵書,手不釋卷,以致染上風寒,告假數日,便引堂上側目。今遭升調兵部,掌事武學,等著他的,必會是一番“懇談”。
想起每次同謝遷“對坐長談”的情形,謝狀元當真是頭皮發麻,不想回家。
與之相比,揍一頓反倒更容易接受。
真心實意,沒有半字虛言。
與謝丕和顧晣臣不同,楊瓚的心情很是不錯。有謝丕和顧晣臣作伴,分散可能到來的“火力”,走路都輕快許多。
早朝之後,入弘文館為天子講習。
民政一向枯燥,朱厚照卻也聽得認真,時而就流民等事發問爭論。凡楊瓚不能當場解答,自可向內閣和六部尋求答案。
一個時辰之後,民政講完,楊瓚輕咳兩聲,請穀大用和張永取來海圖,朱厚照立時腰背挺直,雙眼發亮,精神百倍。
因福船被拆,至今仍有幾個零件裝不上去。尋不到匠人重新組裝,楊瓚隻能研究海圖,為天子講解海外方物。
憑著記憶,楊瓚在海圖上點出爪哇,占城,暹羅幾地,就氣候和地形稍作講解。餘下多是古名,疆域分界亦有些模糊,同後世地圖大有區別,隻能作罷。
與其連猜帶蒙亂說一通,不如什麽都不說,免得留下錯誤印象,給日後造成麻煩。
自永樂朝至,已達百年。宣宗之後,再無天子遣船隊出海。
海圖深藏在內庫多年,得以重見天日,已是萬幸。真被朝官藏起或是一把火燒了,才是神仙難救,哭都沒地方哭去。
“臣才蔽識淺,不能識得全部海圖。”楊瓚道,“內閣三位相公博學多識,廣見洽聞,必能為陛下解惑。”
“閣老?”
朱厚照蹲在地上,袍角掖入腰帶,手指擦過真臘等地。聽到楊瓚之言,頭也沒抬,直接道:“朕不能問。”
為何不能?
不過是一張海圖,幾個地名,滿足一下天子好奇心,舉手之勞。劉健謝遷不理解,李東陽總不會如此死腦筋吧?
“楊先生不知道。”
收回手,朱厚照坐到地上,悶聲道:“上月,占城王子沙古卜洛遣使朝貢,言有紅發夷人乘船入港,攜金銀火器期望通貨。”
紅發夷人?
楊瓚腦海裏乍然閃過一個念頭,西方大航海,美洲新大陸!
“外夷船能至,我朝亦可遣人出海。朕就此事詢問內閣,話剛提起,不光是劉先生,李先生和謝先生都是搖頭。”
朱厚照托著下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聲音愈發沉悶。
“劉先生說,據永樂朝記載,朝廷每遣船出海,均耗費巨繁。官員、船匠、役夫,少則千餘,多則幾萬。衣食補給耗費極多。單是準備馬船,足要用上整年。”
“現下,庫銀多充為軍餉,賑濟災民。內庫亦是入不敷出。休要說出海,便是試造一艘福船,都未必可行。”
嘴上說說,尚不會怎麽樣。
真下令造船出海,滿朝文武的口水能淹沒奉天殿。
“劉先生所言確有道理,朕隻是不甘心。”
不知道太宗皇帝的輝煌,倒還罷了。
知道明朝船隊下西洋的壯舉,看到當年留下的海圖,清點過內庫留下的珍寶,朱厚照滿心火熱。
不隻想派遣船隊,若是條件允許,自己都想楊帆出海。
“這些話,朕隻同楊先生說。”朱厚照盤著腿,笑容裏是超出年紀的苦澀,“也隻能說說。”
“陛下……”
曆史上,正德帝的確在京城待不住,三天兩頭想往外跑。
幾次嚐試未果,總結經驗,終於成功跑到北疆,和小王子打了一仗,取得應州大劫,成為永樂帝之後,唯一一位親上戰場殺敵的天子。
此戰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韃靼不敢大舉犯邊。北疆重鎮難得有幾年安穩。
對於史書中的“戰況”和“死傷”,楊瓚能送出的隻有兩個字:荒謬!
打了幾天仗,就死幾十個人?
開什麽春秋玩笑。
不提刀槍砍殺,便是火炮射出的鐵球,砸也能砸死百八十個。退一萬步說,韃靼遊騎犯邊,不到百人的隊伍,遇到敢戰的邊軍,總也要留下幾具屍首。
十萬軍隊都是舉刀虛晃,友誼第一,殺敵第二?
天大的笑話。
朱厚照為出海一事鬱悶,楊瓚也沒太好的辦法。隻能提起武學之事,轉移天子的注意力。
“陛下,殺敵有賞,蓋能激勵軍民。今京軍操練無法,學中無才可舉,當行賞賜之法,以勵武臣子弟。”
“賞賜?”
“武學年終一操,可改為三月一考。請鈔為獎,優者按季行賞。當日於學中鳴鼓,以彰其能。”
沒有激勵,如何能大踏步前進。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凡武臣子弟,再是紈絝,也要爭幾分麵子。
天子行賞,鳴鼓學中,既得實惠,又有麵子。
再榆木腦袋,不求上進,麵對這種情況,也該仔細想想,別人三月領賞,榮耀學中,老子出門抬頭挺胸,倍有麵子。自己月月落後,回到家中,不是竹筍炒肉,就是木棍加身。
老子一樣是紈絝,憑什麽抽孩子?
好的不學壞的學,必將抽得更狠。
論起抽人的技術,實乃武將家學淵源。楊探花欲有所長,還當勤學苦練。
想了想,朱厚照點頭。
“此事可行。需令兵部先議,方可定為條格。賞賜的金銀,”朱厚照咂咂嘴,“朕自內庫出便是。”
因操演之事,天子盛怒,兵部尚書劉大夏在雪中長跪,羞愧氣怒交加,病在府中,早朝都未能上。部中上下戰戰兢兢,對天子的命令,凡是合理,必不敢駁斥。
相比之下,戶部卻是老大難。
除軍餉和災銀,韓尚書簡直一毛不拔。
朱厚照無法,幾番從內庫搬錢,承運庫太監連連上奏,就差抱著天子的大腿哭:陛下,庫房將要見底,天子家也沒有餘糧,慎搬啊!
內庫之事,楊瓚不好插嘴。
隻不過,錦衣衛收繳的番僧賞賜,囚犯贓銀,均未送入順天府,而是運送到承運庫,他卻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通過慶雲侯世子一案,楊瓚還得知,功臣不納稅,宗室不交錢,絕屬謬誤。
洪武帝定下規矩,賞賜給皇親、功臣、內官及寺觀的莊田,不能白得,全部都要交稅。不收麥稻,隻征銀兩,按每畝三分收取。
盤點南北兩京,雜七雜八算起來,每年可得銀二十餘萬。
聖祖高皇帝在位時,敢拖欠一分銀子,必讓你好看!自宣宗皇帝之後,減免成為常例,拖欠也沒關係。
朱厚照繼位至今,弘治十六年的賞田稅銀仍在拖欠,弘治十七年更是想都不要想。
不能說老爹過於仁厚,隻能是皇親功臣不體皇恩,膽大妄為。
“有幸”翻閱慶雲侯世子的供詞,楊瓚發現,周家已有三年不交稅銀,借口五花八門,簡直匪夷所思。偏弘治帝不追求,任由其拖欠。
今番周瑛被下詔獄,前事都被翻了出來。
想救兒子?
先把積欠的稅銀補全,再論其他。
慶雲侯在詔獄外守了兩日,求不得宮中開恩,隻能想法籌錢。補交之後,是否釋放周瑛,還要看顧千戶的心情。
以楊瓚的觀察,可能性實在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楊瓚正琢磨庫銀,朱厚照已擬定條章,行賞之外,添加罰規。
“有賞當有罰。”
朱厚照放下筆,吹幹紙上墨跡,道:“朕聞秀才不第,考核不過,達一定年限,即要奪其祿米。朕不欲罷黜學中子弟,懲治懈怠庸碌者實是必須。”
“陛下英明!”
楊瓚拱手。
“楊先生必早已想到,故意不說,是想考朕?”
“陛下,臣不敢。”
真心冤枉!
隻言賞不說罰,絕非考驗天子,實是不想再得罪人。
先同文官集團保持距離,後同勳貴功臣扯開臉皮,再同武臣子弟各種不對付,事情傳出去,即便是鋼筋鐵骨,也會被敲得粉碎。
楊瓚惜命,總要為自己留條退路。
從楊瓚的建議中得到啟發,朱厚照先定京城衛學條規,又鋪開紙,敕令在外衛所,指揮以下,百戶以上,凡年不滿二十五歲,均要入衛學,熟讀《大誥武臣》,勤學武經七書。
“提學官嚴行其責,督其學習,舉能才,備來年武選。”
武選是由各衛學推舉?
楊瓚詫異。
朱厚照更詫異。
“楊先生不知道?”
楊瓚老實搖頭。
“長安伯是武選魁首,府門前的匾額是父皇所提,前廳還懸有欽賜寶劍,楊先生沒看到過?”
楊瓚抿了抿嘴唇,承認自己眼大漏神,孤陋寡聞。
天子為何知道他仍住在顧卿府上……楊侍讀拒絕去想。
“今年會試,明年即是武選。自永樂年起,俱行此例。”
楊瓚汗顏。
楊小舉人一心讀聖賢書,不知此事,不足為奇。他入朝半年,常在翰林院抄錄文卷,日前更翻閱武學卷宗,仍不知此事,實是疏忽大意,粗心太甚。
說話間,滴漏輕響。
午時已過,弘文館講習結束。
按原定計劃,楊瓚留膳宮中,未時中,將隨聖駕前往東城外一座武學,觀學中演武。
楊瓚真心不想去。
奈何天子有令,不去也得去。
禦膳撤下,稍歇片刻,中官奉上清茶。
朱厚照端起茶盞,忽然又放下。
“穀伴伴。”
“奴婢在。”
“傳朕旨意,今日武學觀操,謝丕、顧晣臣隨駕。”
“是。”
穀大用退出偏殿,往兩人處傳旨。朱厚照又讓張永準備常服皮靴。難得出宮一次,沒有內閣三位相公和六部九卿看著,也沒有言官在一旁諷諫,他要騎馬。
“陛下,昨日剛下過雪,路滑。”
“無礙,朕的騎術乃武定侯親授,張伴伴吩咐下去便是。”
張永勸不住,連連向楊瓚使著眼色,期望後者能幫忙。
懷揣對謝狀元和顧榜眼的“歉意”,楊侍讀一心飲茶,愣是沒收到張公公的求救信號。
無奈,張永隻能出殿,取來牙牌,傳人牽馬。
張公公真該慶幸,弘治帝十八年不出京城,象房正空。不然的話,好奇心極盛的少年天子,要騎的不會是馬,而是大象。
真到那時,才正該頭疼。
謝丕和顧晣臣領旨,至乾清門候駕。
小半個時辰後,一身明黃色盤龍常服,頭戴翼善冠的少年天子出現在兩人眼前。
楊瓚落後一步,行在朱厚照身側。離得近了,看到滿臉肅然的顧晣臣和月朗風清的謝丕,心中愧疚更甚。
坑是他挖的,也是他拉著兩人跳的,可起跳之前,著實沒能想到,坑下有坑,還是天子親挖。想爬出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臣兵部武庫司郎中謝丕,拜見陛下。”
“臣國子監司業顧晣臣,拜見陛下。”
“起來。”
能騎馬出宮,朱厚照心情大好,麵上帶著笑容,同謝顧二人的緊繃形成鮮明對比。
楊瓚上前,三人行禮。
很快,禁衛牽來駿馬。
朱厚照揮退中官,手握韁繩,腳踩馬鐙,一躍飛上馬背。
坐穩之後,興衝衝揮下馬背馬鞭,駿馬揚起四蹄,飛馳出宮門。
前馬的禁軍和中官撲倒在地,半晌沒能反應過來,天子竟然招呼不打一聲,跑了!
在場眾人都是手腳冰涼,受驚不小。
數名禁衛急追而出,唯恐天子出現閃失。
謝丕反應相當快,飛身上馬,雙腿一夾馬腹,半身前傾,瞬息追了上去。
顧晣臣和楊瓚幾乎同時上馬,前者緊隨謝丕,縱馬飛奔。後者拉著韁繩,眼一閉牙一咬,抱住馬脖子,速度竟然也不慢。
聽著眾人的呼聲,感受到耳邊的風聲,楊瓚切切實實上演一出“淚奔”。
果然,坑不能輕易挖。
出來混,總是要還。
朱厚照一馬當先,馳出奉天門。
起初,守門的衛軍以為是自己眼花。看清馬上的龍袍,立即汗如雨下。
“陛下!”
“萬歲!”
禁衛追得急,來不及出示腰牌,拉緊韁繩,從城門衛身側急衝而過。
穀大用和張永十分生猛,兩條腿追四條腿,硬是不落多少。上氣不接下氣之時,猶能從城門衛處“搶”下馬匹,追逐聖駕。
謝丕、顧晣臣和楊瓚落後,隻能揮舞馬鞭,腳踢馬腹,拚命追趕。
三人飛馳而過時,城門衛眼睛都要揉瞎。
騎術精湛,堪比邊軍那位,是謝狀元?
鞭舞成風,滿麵凶狠之人,是顧榜眼?
抱著馬頸,看不清臉的那個,大概、也許是楊探花?
雪渣飛濺,冷風撲麵。
奉天門前一片寂靜。
做夢,必定是腦袋被馬蹄踹到,正在做夢!
文淵閣內,聽文吏回報,三位閣老麵麵相顧,久久無言。
劉健捏著額頭,眉間擰出川字。
曆經四朝,經曆過天順和成化年間的風風雨雨,都未曾這般累,心累。
謝遷愣愣的出神。
自己六個兒子,二兒子向來最省心。之前二十多年,也證明了這一想法。可自從兒子金榜登科,入翰林院,講習弘文館,一切都開始轉變。
先是捧著兵書,日夜揣摩。後是升入兵部,同武人打起交道,距離謝閣老的期望越來越遠。
現下,又縱馬馳出宮門。
這是要鬧哪樣?
左思右想,謝閣老委實想不明白,頭疼之際,猛然生出揍孩子的**。
李東陽看看劉健,再看看謝丕,端起茶盞,吹吹浮在水麵的茶葉,輕飲一口,悠然得令人生憤。
“賓之兄好生自在。”謝遷很不平衡。
李東陽八風不動,放下茶盞,示意謝遷稍安勿躁。
“天子既已出宮,再急也是無用。有禁衛在側,靜候其音便是。”
謝丕三人之舉,雖有些出格,實際而言,算不上什麽。
說不得,還是件好事。
李閣老成竹在胸,拂過長須,再不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