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原文】


    時甲子昧爽2,王朝至於商郊牧野3,乃誓。王左杖黃鉞(4),右秉白族以麾(5),曰:“逖矣(6),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塚君 禦事(7),司徒、司馬、司空(8),亞旅、師氏(9),千夫長、百夫長(10),及庸(11)。蜀(12)、羌(13)、髦(14)、微(15)、盧(16)、彭(17)、濮人(18)。稱爾戈(19),比爾 幹(20),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21);牝雞之晨,惟家之索(22)。’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23),昏棄厥肆把弗答(24),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 迪(25),乃惟四方之多罪道逃(26),是崇是長(27),是信是使(28),是以為大 夫卿土。俾暴虐於百姓(29),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30)。 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31),乃止齊焉(32)。夫子勖哉(33)!不愆於 四伐、五伐、六伐、七伐(34),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35),如虎如貔(36),如熊如羆(37),於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38),勖哉夫子! 爾所弗勖(39),其於爾躬有戮(40)!”


    【注釋】


    1《牧誓》是公元前1066年2月周武王伐紂、在與紂王決戰前的誓師辭。 牧指牧野,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縣)以南七十裏。這次決戰以周武王 大勝、殷王朝覆滅告終。在這篇誓辭中,周武王勉勵軍土和助戰的諸侯勇往直前。2甲子:甲子日。按周曆計算,這一天是周武王即位後第十三年 的二月五日。昧爽:太陽沒有出來的時候。3王:指周武王。朝:早晨。 商郊:商朝都城朝歌的遠郊。4杖:拿著。黃鉞(yue):銅製大斧。 5秉:持。麾(mao):裝飾著牛尾的旗。麾:指揮。(6)逖(ti):遠。 (7)塚(zong):大。塚君:對邦國君主的尊稱。禦事:邦國的治事大臣。 (8)司徒、司馬、司空:古代官名。司徒管理臣民,司馬管理軍隊,司空 管理國土。(9)亞旅:官名,上大夫。師氏:官名,中大夫。(10)千夫 長:官名,師帥。百夫長:官名,旅帥。@庸:西南方諸侯國,在今天 湖北房縣境內。(12)蜀:西南方諸侯國,在今天四川西部。(13)羌:西 南方諸侯國,在今天甘肅東南。(14)髦(mao):西南方諸侯國,在今天四 川、甘肅交界地區。(15)微:西南方諸侯國,在今天陝西郿縣境內。 (16)盧:西南方諸俟國,在今天湖北南彰境內。(17)彭:西南方諸侯國,在 今天甘肅鎮原東。(18)濮:西南方諸侯國,在今天湖北鄖縣與河南鄧縣之 間。(19)稱:舉起。爾:你們。(20)比:排列。幹:盾牌。(21)牝(pin) 雞:母雞。晨:這裏指早晨鳴叫。(22)索:盡,空,衰落。(23) 婦:指妲己。(24)昏棄:輕蔑,輕視。肆:祭祀祖先的祭名。答:問。 (25)迪:用,進用。(26)通逃:逃亡。(27)崇:尊重。長:恭敬。 (28)信:信任。使:使用。(29)俾:使。(30)發:周武王的名字,武王姓 姬。(31)愆(qian):超過。(32)止齊:意思是整頓隊伍。(33)夫子:對 人的尊稱,這裏指將土。勖(xv):勉力,努力。(34)伐:刺殺,一擊一刺 叫做一伐。(35)恒恒:威武的樣子。(36)貔:豹一類的猛獸。 (37)羆(pi):一種大熊。(38)迓(ya):禦,意思是禁止。役:幫助。西土: 指周國。(39)所:如果。(40)躬:自身。戮:殺。


    【譯文】


    在甲子日的黎明時分,周武王率領大軍來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在這裏舉行誓師。武王左手拿著銅製大斧,右手拿著白色 的指揮旗,說道:“辛苦了,遠道而來的西方將士們!”


    武王說:“啊!我們尊敬的友邦國君和執事大臣,各位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還有庸、蜀、羌、髦、 微、盧、彭、濮諸邦的將士們,舉起你們的戈,排列好你們的盾,用豎起你們的矛,我要發布誓師令了。”


    武王說:“古人說過:‘母雞在早晨不打鳴;如果誰家母雞早 晨打鳴,這個家就要衰落了。’現在商紂王隻是聽信婦人的話,輕副蔑地拋棄了對祖先的祭祖而不聞不問,拋棄他的先王的後裔,不任用同宗的長輩和兄弟,卻對四方八麵的罪人逃犯十分崇敬、信任、提拔、任用,讓他們當上大夫、卿士,使他們殘暴虐待老百 姓,在商國都城胡作非為。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按上天的意誌來 討伐商紂。今天這場戰鬥,行進中不超過六步、七步,就要停下 來整頓隊伍。努力吧,將士們!作戰中刺殺不超過四次、五次、六 次、七次,然後停下來整頓。努力吧,將士們!你們要威武雄壯,像虎、豹、熊、羆一樣勇猛,在商都郊外大戰一常不要迎擊向我們投降的人,以便讓他們為我們服務。努力吧,將士們!如果 你們不努力,你們自身就會遭到殺戮!”


    【讀解】


    戰爭中最使人惴惴不安、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在一場生死攸關地大決戰即將開始地時候,而不是在戰鬥的進行過程中或結束之後。當你意識到戰鬥的決定性意義,在內心推測可能出現的 任何情況以及最後的勝負之時,總會有千思萬緒湧上心頭,閃過 各種吉祥的和不祥的念頭。 的確,這就像偵探,j、說一開頭就設置的大懸念,讓你作出種種猜測,思路一下子被懸念緊緊牽引著。


    當周武王率領數萬大軍在牧野誓師之時,萬眾的心情大概就 是這樣: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就在此時此刻此地;結果馬上將由拚殺來決定,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曆史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曆史轉折的關頭,從此曆史將翻開新的一頁。


    不過,這並不是一場飽城掠地的單純的決鬥,而有一個道義問題。周武王列舉了商紂王的三條罪狀:聽信婦人的讒言(實指妞己);不祭祀祖宗和上天;任用四方逃亡的罪犯而不用同宗兄弟。 這在當時足以稱為彌天大罪,不容寬赦,單是其中一條就當誅伐。 正因為如此,周武王才會得到那麽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連遙遠的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也前來助戰。他們擁護和支持的不一定是周武王,而是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的道義:婦人的話與小人的話一 樣不可信,祖宗和上天神聖不可褻溪,逃犯絕不能取代同宗兄弟。 與其說他們是為周武王而戰,倒不如說是為道義而戰。這就體現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從力量對比上看,周武王統率的五、六萬軍隊顯然不是西紂 王七十萬大軍的對手。但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仁義之師不可戰勝,所向無敵。因而,力量對比在冷兵器時代不一定是戰爭取勝的絕對因素,完全可以利用其它條件變不利為有利,變弱小為強大。


    曆史的經驗的確值得注意。人心的向背是個永遠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專製暴君絕對不相信這一點,隻相信高壓和暴力可以 消滅一切異己因素。這是導致他們覆滅的根本原因。搞政治要記取這一曆史教訓,為人處世同樣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當一個人把自己搞到孤家寡人的地步時,恐怕就走入了絕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尚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尚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