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篤、王隆、夏恭、傅毅、黃香、劉毅、李尤、蘇順、劉珍、葛龔、王逸、崔琦、邊韶)


    ◆杜篤傳,杜篤字季雅,京兆杜陵人。高祖為杜延年,宣帝時做禦史大夫。杜篤年輕時博學多聞,不修小節,鄉裏人對他不怎麽好。居住美陽,與美陽令往來相好,多次請他為自己謀事,美陽令沒有為他辦,恨了他。美陽令一怒之下,收捕了杜篤送京師。正值大司馬吳漢逝世,光武詔令諸儒生為文吊唁,杜篤在獄中做了一篇誄文,辭旨高雅,光武稱讚寫得好,賜帛並免了他的處分。杜篤認為關中內山外河,是先帝的舊京,不應當改建洛邑,於是做了一篇《論都賦》,上奏皇上。杜篤後來出仕郡文學掾,因有眼病,二十多年沒有去京師。杜篤的外高祖破羌將軍辛武賢,以有軍事謀略著名。杜篤常歎息道“:杜氏文明善於政治,而杜篤不被任為吏,辛氏秉義有武,而篤又膽小怕事。外內五代,到了我篤這一代衰微了啊!”杜篤的妹妹嫁給扶風馬氏。建新三年,車騎將軍馬防攻擊西羌,請杜篤做從事中郎,在射姑山戰死。杜篤著有賦、誄、吊、書、訁讚、《七言》、《女誡》及雜文,共十八篇。又著《明世論》十五篇。兒子杜顧,豪俠,以經商著名。


    ◆王隆傳,王隆字文山,馮翊雲陽人。王莽時,因父親的關係被任為郎,後來逃難河西,任竇融的左護軍。建武中,做新汲縣令。能文章,所著詩、賦、銘、書共二十六篇。先時,王莽末年,沛國史岑子孝也以文章著名,王莽任為謁者,著頌、誄、《複神》、《說疾》共四篇。


    夏恭傳夏恭字敬公,梁國蒙人。學《韓詩》、《孟氏易》,門徒常千多人。王莽末年,盜賊蜂起,攻陷郡縣,夏恭因為恩信素著,為大眾所附,擁兵固守,獨得安全。光武即位,表揚他忠義果敢,召授郎中,再升太山都尉。安集百姓,很得百姓的歡心。夏恭擅長寫文章,著賦、頌、詩、《勵學》共二十篇。年四十九,死在任上,諸儒生共同為他起個諡號曰“宣明君”。兒子夏牙,年輕時學家業,著賦、頌、訁讚、誄共四十篇。舉孝廉,死得早,鄉人號曰“文德先生”。


    ◆傅毅傳,傅毅字武仲,扶風茂陵人。年輕時就博聞強記。永平中,在平陵學章句,曾作《迪誌詩》。傅毅認為顯宗求賢不認真,沒有真心實意,有才能、有學問的人,大多隱居不出,因此寫了一篇《七激》諷諫顯宗。建初中,肅宗廣泛地羅致文學之士,任傅毅為蘭台令史,授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同掌管校正群書。傅毅認為孝明皇帝功德最高,但是廟頌沒有,於是仿效《清廟》作《顯宗頌》十篇上奏皇帝,由是他的文雅在朝廷顯彰著名。車騎將軍馬防,作為外戚,極為尊重,請傅毅任軍司馬,以師友的禮對待他。馬氏敗,被免官回鄉裏。永元元年(89),車騎將軍竇憲又請傅毅為主記室,崔駰為主簿。竇憲升大將軍,再以傅毅為司馬,班固為中護軍、竇憲大將軍府掾,文章之盛,當時第一。傅毅死得早,著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共二十八篇。


    ◆黃香傳,黃香字文強,江夏郡安陸縣人。九歲失母,思念至極,形容憔悴,幾乎死掉。鄉人稱讚他是個孝子。十二歲時,太守劉護聽說了,召他去,叫“門下孝子”,十分喜歡他,敬重他。黃香家境清貧,家裏沒有仆妾,自己操勞,盡心奉養,並且廣泛地誦習經典,研究道術,文章也寫得好。京師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最初任郎中,元和元年(84),肅宗詔命黃香到東觀,黃香讀了未曾見過的書。黃香後來請假,回京師時,千乘王行加冠禮,皇帝在中山府第,召黃香至殿下,回顧諸王說“:這就是‘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啊。”左右的人沒有不為之另眼相看。後來又召到安福殿談政事,授尚書郎,多次陳述朝廷得失,賞賜增加。曾經一個人宿於台上,白天黑夜不離宮門。皇帝聽說了,表揚他。永元四年(92),授左丞,功滿應當升遷,和帝留他,增加了俸祿。六年(94),升到尚書令。後來任為東郡太守,黃香上疏辭讓說“:我是江淮地方一個孤苦微賤、愚蔽無知的小人,經學品行能力,沒有可以稱說的。遭遇太平盛世,得了先人的餘福,因此能夠在弱冠之時特蒙皇上征用,連續升遷,以至尚書。至今沒有纖微的功勞可以稱述,應該報恩效死,不料又出於意外,命為京師近郡太守,位尊千裏。我聽說根據人的能力授官,工作就做得好,按功勞封爵,賢愚就各得其所。我黃香是個無名小卒,出身諸生,守郡從政,本不勝任。真恐因為糊塗,辜負皇上的恩德。又想尚書令職務最為機密尊貴,也不是我黃香所應當長期擔任的。接了皇上的詔書,誠惶誠恐,不知怎麽辦才好。我黃香年紀輕,正好驅使。願乞施恩,留作冗官,督責小職,在宮廷裏作上些雜事,實現我黃香的螻蟻一樣的小誌,這是我至死的大願,死後極大的光榮。”皇帝也很愛黃香能幹,又長時間研習曆史舊事,仍然留任尚書令,增加俸祿二千石,賜錢三十萬,從這以後掌管機要,極為親信他,重用他。黃香也勤勤懇懇工作,操心國事和操心家事一樣。十二年(100),東平、清河報告朝廷卿仲遼等人謠言惑眾,牽連近千人。黃香分別據實上奏,救活了不少人。郡國疑案,往往從輕處理,愛惜人命,隻恐做不到。又通曉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都很適當。皇帝知道他勤勞為國,多次賞賜,有病慰問,賜醫藥。在位推薦頗多,皇帝對他十分寵信,輿論譏他親幸得過了頭。延平元年(106),升魏郡太守。郡裏原有內外園田,常與人分種,一年收穀幾千斛。黃香說:“《田令》‘商人不務農’,《王製》‘做官的不耕田’,做官拿工資的人,不與百姓爭利。”一進郡就把內外園田出租給人耕種。這年遭了水災,百姓饑荒,他於是把工資及所得的賞賜,分給貧者,豐富戶也各出義穀,補公家貸放的不足,饑民獲得保全。後來因水潦免官,幾個月後,卒於家。所著賦、箋、奏、書、令共五篇。兒子黃瓊另有傳。


    ◆劉毅傳,劉毅,北海敬王的兒子。先封平望侯,永元中,獲罪罷了他的封爵。劉毅年輕時以有文學辯論之才著名。元初元年,上《漢德論》及《憲論》十二篇。當時劉珍、鄧耽、尹兌、馬融共同上書稱劉毅寫得好,安帝嘉獎他,賜錢三萬,授議郎。


    ◆李尤傳,李尤字伯仁,廣漢雒縣人。年輕時以文章著名。和帝時,侍中賈逵薦李尤有司馬相如、揚雄的風格,召到東觀,受詔命作賦,授蘭台令史。稍稍升遷,至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仆射劉珍等共著《漢記》。後來安帝廢太子為濟陰王,李尤上書勸諫。順帝立,升樂安相。年八十三歲逝世,所著詩、賦、銘、誄、頌、《七歎》、《哀典》共二十八篇。李尤同郡人李勝,也有文才,任東觀郎,著賦、誄、頌、論數十篇。


    ◆蘇順傳,蘇順字孝山,京兆霸陵人。和帝安帝時,以才學著名。喜養生之術,隱居求道。到了晚年才出仕,授郎中,死在任上。所著賦、論、誄、哀辭、雜文共十六篇。當時三輔人才很盛,扶風曹眾、伯師也有才學,著誄、書、論四篇。又有曹朔,不知是什麽地方的人,作《漢頌》四篇。


    ◆劉珍傳,劉珍字秋孫(一作秘孫),名寶,南陰郡蔡陽縣人。年輕時好學。永初中,為謁者仆射。鄧太後詔使與校書劉..馬餘、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理脫落、錯誤,改正文字。永寧元年(120),太後又令劉珍與劉..馬餘作建武以來名臣傳記,升侍中、越騎校尉。延光四年(125),授宗正。第二年,調衛尉,死在任上。著誄、頌、連珠共七篇。又撰《釋名》三十篇,以弄清萬物的名稱。


    ◆葛龔傳,葛龔字元甫,梁國寧陵人。和帝時,以擅長文章、書記著名。性情慷慨壯烈,勇力過人。安帝永初中,舉孝廉,為太官丞,上對國家有利應做的事四條,授蕩陰令。征召太尉府,因病不去。州舉茂才,任臨汾令。在所任的蕩陰、臨汾兩縣,都有政績,為人稱讚。著文、賦、碑、誄、書記共十二篇。


    ◆王逸傳,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元初中,舉上計吏,為校書郎。順帝時,為侍中。著《楚辭章句》行於世。其賦、誄、書、論及雜文共二十一篇。又作《漢詩》一百二十三篇。兒子王延壽,字文考,有美才。年輕時遊魯國,作《靈光殿賦》。後來蔡邕也作此賦,未作成,及見延壽作的,非常讚賞,於是自己就不作了。曾經作了個奇怪的夢,很不快意,就作了一篇《夢賦》來勉勵自己。後來落水溺死,時年才二十幾歲。


    ◆崔琦傳,崔琦字子瑋,涿郡安平人,濟北相崔瑗的先人。年輕時在京師遊學,以文章博通著名。先舉孝廉,為郎。河南尹梁冀聽說崔琦有才華,要求與他交為朋友。梁冀多行不法,崔琦多次引用古今成敗事勸戒他,梁冀不能接受,於是作《外戚箴》。崔琦因為自己的話不被梁冀采納,很失意,又作《白鵠賦》勸他。梁冀看了,叫了崔琦問道:“百官內外,各人有各人所管的事,天下這麽廣闊,難道隻有我們特別壞嗎?你未免刺激得太過了一點吧!”崔琦回答道“:以前管仲做齊國的宰相,願聽勸諫的話;蕭何輔佐漢高祖,設立了書記過失的官吏。現在將軍是幾代的宰相,任比伊尹、周公,但是德政不顯著,老百姓困苦不堪,你不能結納貞良之士,挽救禍敗,反而想不讓人說話,杜蔽主上的耳朵,莫是要使玄黃改色,馬鹿變形嗎?”梁冀沒有話回答,就打發崔琦回去了。後來被任為臨濟長,不敢去任職,解印綬走了。梁冀令刺客暗暗地把他殺掉。刺客看見崔琦在陌上耕田,懷裏裝著一冊書,休息時就臥在壟上吟詠。刺客可憐他,用實話告訴崔琦,說“:梁將軍要我把你殺了,你是一個賢人,我不忍下手,你應趕快逃走,我也從此跑了算了。”崔琦得以脫走,梁冀後來終於還是把他逮捕殺了。所著賦、頌、銘、誄、箴、吊、論、《九谘》、《七言》,共十五篇。


    ◆邊韶傳,邊韶字孝先,陳留郡浚儀縣人。以寫文章著名,教授學生幾百人。邊韶有口才,曾經白天假臥,學生們暗暗地嘲笑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隻想眠。”邊韶悄悄地聽了,應時回答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隻想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笑他的學生,慚愧無地自容。邊韶的才華敏捷,大多如此。桓帝時,任臨潁侯相,征授大中大夫,在東觀從事著作。再升北地太守,入朝授尚書令。後來做陳相,死在任上。著詩、頌、碑、銘、書、策共十五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漢書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後漢書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