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雲天王狩於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
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僕曰:「禮,凶事不豫,此何謂也?」夫子曰:「既死而議謚,謚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廟,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屬也,況自為之哉.」南宮敬叔以富得罪於定公,奔衛,衛侯請復之,載其寶以朝.夫子聞之曰:「若是其貨也,喪不若速貧之愈.」子遊侍曰:「敢問何謂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將有後患也.」敬叔聞之,驟如孔氏,而後循禮施散焉.
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景公問於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祈以幣玉,祭祀不懸,祀以下牲,此賢君自貶以救民之禮也.」
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諸疾,禮與?」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處於內,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於內,雖問其疾,可也.」
孔子為大司寇,國廄焚,子退朝而之火所,鄉人有自為火來者,則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貢曰:「敢問何也?」孔子曰:「其來者亦相弔之道也.吾為有司,故拜之.」
子貢問曰:「管仲失於奢,晏子失於儉,與其俱失矣,二者孰賢?」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一狐裘三十年,賢大夫也,而難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
冉求曰:「昔文仲知魯國之政,立言垂法,於今不亡,可謂知禮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於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婦之所祭,盛於甕,尊於瓶,非所柴也.故曰禮也者,由體也,體不備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於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孔子曰:「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
晉將伐宋,使人覘之,宋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哭之哀.覘之反言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鹹悅宋,殆未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雲:『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子罕有焉,雖非晉國,其天下孰能當之.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悅其愛者,弗可敵也.』」
楚伐吳,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棄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陽手弓.棄疾曰:「子射諸.」射之,弊一人,韔其弓.又及,棄疾謂之,又及,棄疾復謂之,斃二人,每斃一人,輒掩其目,止其禦曰:「吾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聞之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子路怫然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
孔子在衛,司徒敬之卒,夫子弔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璩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辱相焉.」孔子許之,掘中霤而浴,毀灶而綴,足襲於床,及葬,毀宗而<足葛>行也,出於大門,及墓,男子西麵,婦人東麵,既封而歸,殷道也.孔子行之.子遊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已矣.」
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於太廟,而東門襄仲卒,壬午猶繹,子遊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子遊問於孔子曰:「既服練,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者,不以見賓,何以除焉?」
邾人以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將為之服,因顏克而問禮於孔子.子曰:「繼父同居者,則異父昆弟,從為之服;不同居,繼父且猶不服,況其子乎.」
齊師侵魯,公叔務人,遇人入保,負杖而息.務人泣曰:「使之雖病,任之雖重,君子弗能謀,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則既言之矣,敢不勉乎.」與其鄰嬖童汪錡,乘徃奔敵死焉,皆殯,魯人欲勿殤童汪錡,問於孔子曰:「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乎?」魯昭公夫人吳孟子卒,不赴於諸侯,孔子既致仕,而徃弔焉,適於季氏,季氏不絰,孔子投絰而不拜.子遊問曰:「禮與?」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則吊者不絰焉,禮也.」
公父穆伯之喪,敬薑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上下有章.」
南宮縚之妻,孔子兄之女,喪其姑而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毋扈扈爾.」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
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問啟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啟顙,頹乎其順,啟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也.」孔子在衛,衛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也,小子識之.」子貢問曰:「夫子何善爾,其徃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返而虞哉.」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識之,我未之能也.」
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而變除有期.」
孟獻子禫懸而不樂,可禦而處內.子遊問於孔子曰:「若是則過禮也?」孔子曰:「獻子可謂加於人一等矣.」
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傷哉貧也,生而無以供養,死則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也,斯為之孝乎.斂手足形,旋葬而無槨,稱其財,為之禮,貧何傷乎.」
吳延陵季子聘於上國,適齊,於其返也,其長子死於嬴博之間.孔子聞之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徃而觀其葬焉.」其歛,以時服而已;其壙,掩坎深不至於泉;其葬,無盟器之贈.既葬,其封廣輪揜坎,其高可時隱也;既封,則季子乃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所不之,則無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禮其合矣.」
子遊問喪之具.孔子曰:「稱家之有亡焉.」子遊曰:「有亡惡於齊?」孔子曰:「有也,則無過禮.苟亡矣,則歛手足形,還葬懸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故夫喪亡,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祀,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之寢,朋友吾哭之寢門之外,所知吾哭之諸野,今於野則已疏,於寖則已重,夫由賜也而見我吾哭於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汝拜之.知伯高而來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張往弔焉,未至,冉求在衛,攝束帛乘馬而以將之.孔子聞之曰:「異哉!徒使我不成禮於伯高者,是冉求也.」
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製禮,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聞之,遂除之.
伯魚之喪母也,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也?」門人曰:「鯉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禮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衛公使其大夫求婚於季氏,桓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故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魯衛之先雖寡兄弟,今已絕遠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禮也,夫上治祖禰以尊尊之,下治子孫以親親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
有若問於孔子曰:「國君之於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雖國君之尊,猶百姓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雖以族人之親,而不敢戚君,所以謙也.」
【譯文】
子貢問孔子說:“晉文公在溫地的會盟,實際召請來周天子,而讓諸侯來朝見。老師您編寫《春秋》時寫道:‘天王在河陽打獵。’這是為什麽呢?”孔子說:“以臣下的身份召請君主,這不可以效法。所以我如此寫,就是要寫成晉文公率諸侯來朝見天子。”
孔子在宋國,看見桓魋為自己預做石槨,做了三年還沒有完工,工匠都為此感到憂慮。孔子麵有憂色,說:“像這樣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朽的好。”冉有跟隨侍奉孔子,說:“《禮》書說,凶事不可能預先就料到。這是指的什麽呢?”
孔子說:“人死了以後再議定諡號,諡號定了以後再選擇下葬地點日期,安葬完畢再建立宗廟,這些事都應該由屬下的臣子來辦,並非是預先就操辦好,更何況是自己為自己操辦呢?”
南公敬叔因富有而得罪了魯定公,逃到了衛國。衛侯請求魯定公恢複敬叔的官位。敬叔就載著他的寶物來朝見魯定公。孔子聽到這件事,說:“像這樣使用財貨進行賄賂,丟了官位還不如迅速貧窮的好呢!”子遊正侍奉孔子,說:“請問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孔子說:“富而不好禮,必定會招致災禍。南宮敬叔因富有而喪失官位,卻仍不知改悔,我恐怕他將來還會有禍患啊!”南宮敬叔聽到孔子的話,馬上去見孔子,從此以後他做事遵循禮節,還把自己的財產施舍給百姓。
孔子在齊國的時候,齊國大旱,春季出現了饑荒。齊景公問孔子說:“怎麽辦呢?”孔子說:“遇到災荒年景,出門乘坐要用劣馬,不興勞役,不修馳道,國君有所祈禱,用幣和玉,不用牲畜,祭祀不奏樂,祭祀用的牲畜也用次等的。這是賢明君主自己降低等級以拯救民眾的禮啊!”
【評析】
曲禮所記多為禮之細目。在此篇中,孔子以評說手法來解說五禮之事。第一篇“子貢問”就寫了孔子自述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尊嚴,不惜用曲筆改寫史實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孔子在宋”章,孔子反對桓魋自為石槨,體現了孔子喪事從儉的思想。“南宮敬叔以富得罪”章,孔子特別反感南宮敬叔借助金錢來恢複官職,認為如此利用財物還不如迅速貧窮的好。這看出孔子依禮行事的主張。“孔子在齊”章,齊國出現了饑荒,孔子勸齊景公節約減役,“自貶以救民”,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雲天王狩於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
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僕曰:「禮,凶事不豫,此何謂也?」夫子曰:「既死而議謚,謚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廟,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屬也,況自為之哉.」南宮敬叔以富得罪於定公,奔衛,衛侯請復之,載其寶以朝.夫子聞之曰:「若是其貨也,喪不若速貧之愈.」子遊侍曰:「敢問何謂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將有後患也.」敬叔聞之,驟如孔氏,而後循禮施散焉.
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景公問於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祈以幣玉,祭祀不懸,祀以下牲,此賢君自貶以救民之禮也.」
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諸疾,禮與?」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處於內,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於內,雖問其疾,可也.」
孔子為大司寇,國廄焚,子退朝而之火所,鄉人有自為火來者,則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貢曰:「敢問何也?」孔子曰:「其來者亦相弔之道也.吾為有司,故拜之.」
子貢問曰:「管仲失於奢,晏子失於儉,與其俱失矣,二者孰賢?」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一狐裘三十年,賢大夫也,而難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
冉求曰:「昔文仲知魯國之政,立言垂法,於今不亡,可謂知禮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於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婦之所祭,盛於甕,尊於瓶,非所柴也.故曰禮也者,由體也,體不備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於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孔子曰:「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
晉將伐宋,使人覘之,宋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哭之哀.覘之反言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鹹悅宋,殆未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雲:『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子罕有焉,雖非晉國,其天下孰能當之.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悅其愛者,弗可敵也.』」
楚伐吳,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棄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陽手弓.棄疾曰:「子射諸.」射之,弊一人,韔其弓.又及,棄疾謂之,又及,棄疾復謂之,斃二人,每斃一人,輒掩其目,止其禦曰:「吾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聞之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子路怫然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
孔子在衛,司徒敬之卒,夫子弔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璩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辱相焉.」孔子許之,掘中霤而浴,毀灶而綴,足襲於床,及葬,毀宗而<足葛>行也,出於大門,及墓,男子西麵,婦人東麵,既封而歸,殷道也.孔子行之.子遊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已矣.」
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於太廟,而東門襄仲卒,壬午猶繹,子遊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子遊問於孔子曰:「既服練,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者,不以見賓,何以除焉?」
邾人以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將為之服,因顏克而問禮於孔子.子曰:「繼父同居者,則異父昆弟,從為之服;不同居,繼父且猶不服,況其子乎.」
齊師侵魯,公叔務人,遇人入保,負杖而息.務人泣曰:「使之雖病,任之雖重,君子弗能謀,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則既言之矣,敢不勉乎.」與其鄰嬖童汪錡,乘徃奔敵死焉,皆殯,魯人欲勿殤童汪錡,問於孔子曰:「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乎?」魯昭公夫人吳孟子卒,不赴於諸侯,孔子既致仕,而徃弔焉,適於季氏,季氏不絰,孔子投絰而不拜.子遊問曰:「禮與?」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則吊者不絰焉,禮也.」
公父穆伯之喪,敬薑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上下有章.」
南宮縚之妻,孔子兄之女,喪其姑而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毋扈扈爾.」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
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問啟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啟顙,頹乎其順,啟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也.」孔子在衛,衛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也,小子識之.」子貢問曰:「夫子何善爾,其徃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返而虞哉.」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識之,我未之能也.」
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而變除有期.」
孟獻子禫懸而不樂,可禦而處內.子遊問於孔子曰:「若是則過禮也?」孔子曰:「獻子可謂加於人一等矣.」
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傷哉貧也,生而無以供養,死則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也,斯為之孝乎.斂手足形,旋葬而無槨,稱其財,為之禮,貧何傷乎.」
吳延陵季子聘於上國,適齊,於其返也,其長子死於嬴博之間.孔子聞之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徃而觀其葬焉.」其歛,以時服而已;其壙,掩坎深不至於泉;其葬,無盟器之贈.既葬,其封廣輪揜坎,其高可時隱也;既封,則季子乃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所不之,則無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禮其合矣.」
子遊問喪之具.孔子曰:「稱家之有亡焉.」子遊曰:「有亡惡於齊?」孔子曰:「有也,則無過禮.苟亡矣,則歛手足形,還葬懸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故夫喪亡,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祀,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之寢,朋友吾哭之寢門之外,所知吾哭之諸野,今於野則已疏,於寖則已重,夫由賜也而見我吾哭於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汝拜之.知伯高而來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張往弔焉,未至,冉求在衛,攝束帛乘馬而以將之.孔子聞之曰:「異哉!徒使我不成禮於伯高者,是冉求也.」
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製禮,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聞之,遂除之.
伯魚之喪母也,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也?」門人曰:「鯉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禮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衛公使其大夫求婚於季氏,桓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故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魯衛之先雖寡兄弟,今已絕遠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禮也,夫上治祖禰以尊尊之,下治子孫以親親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
有若問於孔子曰:「國君之於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雖國君之尊,猶百姓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雖以族人之親,而不敢戚君,所以謙也.」
【譯文】
子貢問孔子說:“晉文公在溫地的會盟,實際召請來周天子,而讓諸侯來朝見。老師您編寫《春秋》時寫道:‘天王在河陽打獵。’這是為什麽呢?”孔子說:“以臣下的身份召請君主,這不可以效法。所以我如此寫,就是要寫成晉文公率諸侯來朝見天子。”
孔子在宋國,看見桓魋為自己預做石槨,做了三年還沒有完工,工匠都為此感到憂慮。孔子麵有憂色,說:“像這樣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朽的好。”冉有跟隨侍奉孔子,說:“《禮》書說,凶事不可能預先就料到。這是指的什麽呢?”
孔子說:“人死了以後再議定諡號,諡號定了以後再選擇下葬地點日期,安葬完畢再建立宗廟,這些事都應該由屬下的臣子來辦,並非是預先就操辦好,更何況是自己為自己操辦呢?”
南公敬叔因富有而得罪了魯定公,逃到了衛國。衛侯請求魯定公恢複敬叔的官位。敬叔就載著他的寶物來朝見魯定公。孔子聽到這件事,說:“像這樣使用財貨進行賄賂,丟了官位還不如迅速貧窮的好呢!”子遊正侍奉孔子,說:“請問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孔子說:“富而不好禮,必定會招致災禍。南宮敬叔因富有而喪失官位,卻仍不知改悔,我恐怕他將來還會有禍患啊!”南宮敬叔聽到孔子的話,馬上去見孔子,從此以後他做事遵循禮節,還把自己的財產施舍給百姓。
孔子在齊國的時候,齊國大旱,春季出現了饑荒。齊景公問孔子說:“怎麽辦呢?”孔子說:“遇到災荒年景,出門乘坐要用劣馬,不興勞役,不修馳道,國君有所祈禱,用幣和玉,不用牲畜,祭祀不奏樂,祭祀用的牲畜也用次等的。這是賢明君主自己降低等級以拯救民眾的禮啊!”
【評析】
曲禮所記多為禮之細目。在此篇中,孔子以評說手法來解說五禮之事。第一篇“子貢問”就寫了孔子自述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尊嚴,不惜用曲筆改寫史實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孔子在宋”章,孔子反對桓魋自為石槨,體現了孔子喪事從儉的思想。“南宮敬叔以富得罪”章,孔子特別反感南宮敬叔借助金錢來恢複官職,認為如此利用財物還不如迅速貧窮的好。這看出孔子依禮行事的主張。“孔子在齊”章,齊國出現了饑荒,孔子勸齊景公節約減役,“自貶以救民”,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