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孔子說:“路上聽來便在路上傳播,這是有道德的人應該拋棄的作風。”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據說孔子的學生曾參住在鄭國的時候,一個與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跑去告訴他母親說:“可不得了啦,曾參殺人了!”曾母不信,隻管織布。一會兒,又有一個人來告訴曾母:“曾參殺人了!”曾母還是不信。可是,等到第三個人來說同樣的話時,她便立即起身而逃了。
大詩人李白為此寫詩說:“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大家熟悉的三人成虎的典故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之所以讒言三及,之所以三人成虎,都是道聽途說的人造成的。我們今天給祥和道聽途說的人送了一個很生動形象的名字——小廣播。
“你聽說了嗎?……”
這是小廣播們最常用的開場白。
“且住,且住!我早已聽說了。”
大丈夫們最好如此回答,使他(她)的廣播沒有聽眾。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孔子說:“路上聽來便在路上傳播,這是有道德的人應該拋棄的作風。”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據說孔子的學生曾參住在鄭國的時候,一個與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跑去告訴他母親說:“可不得了啦,曾參殺人了!”曾母不信,隻管織布。一會兒,又有一個人來告訴曾母:“曾參殺人了!”曾母還是不信。可是,等到第三個人來說同樣的話時,她便立即起身而逃了。
大詩人李白為此寫詩說:“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大家熟悉的三人成虎的典故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之所以讒言三及,之所以三人成虎,都是道聽途說的人造成的。我們今天給祥和道聽途說的人送了一個很生動形象的名字——小廣播。
“你聽說了嗎?……”
這是小廣播們最常用的開場白。
“且住,且住!我早已聽說了。”
大丈夫們最好如此回答,使他(她)的廣播沒有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