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strong ss=''red''>【注釋】</strong>


    1弘毅:弘,大;毅,堅毅、弘毅指誌向遠大,意誌堅毅。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不誌向遠大,意誌堅毅,因為他任務艱巨而路途遙遠。以實行仁德為己任,不是很艱巨嗎?直到死才罷休.不是很遙遠嗎?”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曾子所要求於讀書人的,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精神。


    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識,壯懷激烈的悲劇心態,將曆史扛在自己肩頭的英雄形象.


    這一切,似乎都隻有在傳統的文學作品和曆史的教科書中去尋找了。


    他們是屈原、荊柯、楚霸王、嶽飛、陸遊、文天祥,或者是哈姆雷特、浮士德,而絕不是“第二十二條軍規”下的尤索林、“等待戈多”的流浪漢.更不是金庸筆下的韋小寶,王朔筆下“過把癮就死”的人。


    說到底,這便是所謂“古典精神”與“現代意識”的分野。


    今天,當我們在呼喚崇高,呼喚英雄,呼喚悲劇意識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回到儒學中去,回到曾子所呼喚的精神中去,做一個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的讀書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語解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論語解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