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心裏的大善事就是要沒有愚癡心,要明信因果,把善惡因果能掌握清楚,如果你不認識這個因果,不信因果,誹謗因果就是惡事,現在能清楚地掌握因果關係,按照這些因果關係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這是最根本的一種善事。所以十善就有這十善。這些業是一種行為。起心動念是一種行為,開言吐語也是一種行為。有這樣的行為了,把道送到一個地方,善業送到善的地方去,惡業送到苦的地方去。業有這種通力,能朝至果報。那就是道,能通達,使我們的果報,經就是不變,四方三世一切諸佛覺悟的道理是經。就是不變的道理。過去佛覺悟的是這樣的道理,現在佛覺悟的也是這樣的道理,將來佛覺悟的還是這種道理。今天我們在坐的屬於未來佛,你要現在能覺悟你就是現在佛。我們要增加自己的覺性,就在十善業道經上覺悟,哪些是十善,哪些是業?這些行為怎樣表現,能有什麽結果,不變的道理因果關係怎樣呢?十善業道經的經名就給我們講這樣的道理。經名解釋了,你把這道經的內涵能了解清楚了,所以一個經名其給我們說這道經的宗旨給我們表明十善業的功德,十善業的好處。
業是一種行為,十善呢是十種善的行為。善的行為有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通達四深六曲生死輪回。也可以使我們通達聲聞圓覺的佛法,菩薩道的佛法。乃至通過十善業到最後成就十善業,圓滿十善業了,就能究竟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的大覺悟。這個經題目簡單說就是這樣的。簡單地說是翻譯的大唐三藏,新疆和田一帶是餘顛國。三藏經律論,釋南陀這個法師是新疆來的,經精通經律論,在武則天的時候,是武則天下詔請他來翻譯華嚴經。六世華嚴是最初的。在武則天的時候還有。請他到我們國家翻譯八世華嚴。如是我聞,佛在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集,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一故,造業於一,又是故有輪轉,龍王見此會大海中,形色各類個別所有,如是一切不由心,朝善不善,身業語業所致,虛妄諸法,無主無我我所,雖各所限不同,而是一種無有著者,故一切皆不思義,自信如患,智者知也,應修善業。端正見者無厭,這些經文。如是我聞,就是一切經的開頭,這部經我親自從釋迦牟尼佛那裏聽說的,是借經典的安在經頭的語言。佛是在龍宮中說的這部經。就是現在的含海龍宮。海裏有龍,天上有龍,地下有龍。海裏的龍王,佛在龍宮中給龍王說這個經典,所以叫海龍王經。
十善業道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十善業道經是海龍王經中的一部分。以前有些專門求雨的,五穀不豐收的時候,天氣不順當的時候,幹旱,下大雨等等的一切。那些天氣不順的時候,念海龍王經就可以求雨。十善業道經就是海龍王經中的一部分。在古時候這個龍宮大家都能看到有這樣那樣的龍宮。現在的龍宮我們就看不到了。由於福報的原因,世界變遷的原因。龍都看不到了。大家對龍有這樣那樣的懷疑。現在不管是從佛經中的考證還是曆史的記載都說明龍宮是實在的。曆史考古出最早龍在世界上是非常普遍的。自貢你能看到恐龍的化石,給我們證明龍是實實在在有的。
十善業道經就是在索界羅龍宮中講的。當時有八千人大比丘眾菩薩摩訶薩有三萬二千人,這些人都在一些聽經聞法。這麽多人在一起聽經聞法,比丘呢,我們現在都知道出家的和尚,受了三大戒了,男的比丘眾出家眾受了三大戒就叫比丘。女的通常說的尼姑,比丘尼要莊重一些。比丘什麽意思?就是出家人他出了家了收懾身心,專門修行,從自我的內心開發智慧。耕種自己的心田,讓所有的道德在自心的身口意能落實下來。給世間人作一個道德典範。從佛那裏祈求佛法。從佛那裏聽聞學習實踐。培養自己的覺悟,培養自己的智慧。從四方善男信女來祈求這些飲食衣服。行動坐臥,物質上的所需。這種祈求的方式來謀求物質上的生活用具。謀求佛法上的法身會命。他為什麽非要祈求呢?你有一分恭敬則獲一分利益。你要是功高我漫佛法與我們無緣。漫如高山,法水難入。一旦我們的功高我漫心起來了。佛法就與自己沒有緣分,我們自己內心有功高我漫心,佛法就像水一樣地流走了。在我們身口意善業裏麵就安住不下來。所以現在不祈求了。但我們寺廟裏還是靠四方善男信女大家的布施,捐贈來生活。和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有點差異,但差異也不多,隻是形式更集中,更隱蔽。
我們現在想出去托缽化緣還是有障礙。在我們國家很多看不起討口要飯的。在印度不一樣。他們非常珍重這些出家人。知道供養布施這些出家人是自己分內的事情。在我們國家對這些修行人大家感覺跟自己好像沒有什麽關係。不知道這個世間上有一個修行人世間上的道德就會變化,人心社會都要變得純善得多,就是因為有這些修行人,社會更純潔,國家更安寧,大家就比較和暮。有出家人給我們回想,有比丘出世給大家宣講經法,那就不一樣了。業的力量,有一個人發心就有一個人發心的好處。十個人發心就有十個人發心的好處。所以在佛法中經常舉這樣一個比方。他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就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世界係於我們每個人的當前心念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整個世界發心修行,整個世界都可以得到這種益處的。發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異。在一本佛教的小冊子上給我們舉了這樣一個比方。你一個人可以攪動四大海洋的水。這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你把這個道理要想透,對自己起心動念才能比較珍惜如法。所以我們往往是看不清自己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忽略了自己的行為對眾生的影響。
一個人是怎樣攪動四大海洋的水的呢?你到海邊上去,你一攪水,周圍的水是不是動了?他一波一波地向外浪。他轂擊得就很遠了。在你周圍就比較明顯,越遠影響的力量就越微校隻要你一個影響一個,四大海洋的水都要動。你認清這種道理之後,就相當於我們起心動念一樣的。在家裏,你兩夫妻互相煩惱了,或者是高興了。就因為你們兩個的關係好與不好,可能會影響整個世界。丈夫帶到單位上去了,就會影響整個單位上的人。他麵上帶到單位上,人家好一點他會問一句,不好的隻是看你說這個人今天倒黴了,離他遠一點。周圍的人就受你的影響。一個影響一個,影響的麵就非常大。所以常常我們要能警覺這層意思。我們如果不警覺,對自己的行為就沒有覺性。往往是善他就不知道善的影響。惡的影響。所以我告誡大家要注意自己的開言吐語。
有些在聖水寺聽到是非,他一出門就一傳,說不定一下子全市人都知道了聖水寺今天下午發生的事情。實際的事情發生的威力並沒有這麽大。而是眾人你傳一下我傳一下,這個力量特別大。兩個同修起了煩惱了,影響力並不一定有好大,兩個人當下就放下了,但這場是非在眾人的心中會引起巨大的波浪,這個人這樣說,那個人那樣說,每個人他都會去安慰一下。會安慰的就會把這些煩惱給安慰得下來,不會安慰的呢,或者對這個人說這個人好,那個人壞。這樣的安慰就越安慰越遭糕,是非就解決不了。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就能影響整個社會。在這一點上一旦認識了這個道理,這個事實。我們對自己一定要小心。這些世間有修行人他們能發心,能依照佛法努力修行。自己修好了。他的言語行為能影響一大片。
業是一種行為,十善呢是十種善的行為。善的行為有一種力量。能使我們通達四深六曲生死輪回。也可以使我們通達聲聞圓覺的佛法,菩薩道的佛法。乃至通過十善業到最後成就十善業,圓滿十善業了,就能究竟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的大覺悟。這個經題目簡單說就是這樣的。簡單地說是翻譯的大唐三藏,新疆和田一帶是餘顛國。三藏經律論,釋南陀這個法師是新疆來的,經精通經律論,在武則天的時候,是武則天下詔請他來翻譯華嚴經。六世華嚴是最初的。在武則天的時候還有。請他到我們國家翻譯八世華嚴。如是我聞,佛在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集,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一故,造業於一,又是故有輪轉,龍王見此會大海中,形色各類個別所有,如是一切不由心,朝善不善,身業語業所致,虛妄諸法,無主無我我所,雖各所限不同,而是一種無有著者,故一切皆不思義,自信如患,智者知也,應修善業。端正見者無厭,這些經文。如是我聞,就是一切經的開頭,這部經我親自從釋迦牟尼佛那裏聽說的,是借經典的安在經頭的語言。佛是在龍宮中說的這部經。就是現在的含海龍宮。海裏有龍,天上有龍,地下有龍。海裏的龍王,佛在龍宮中給龍王說這個經典,所以叫海龍王經。
十善業道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十善業道經是海龍王經中的一部分。以前有些專門求雨的,五穀不豐收的時候,天氣不順當的時候,幹旱,下大雨等等的一切。那些天氣不順的時候,念海龍王經就可以求雨。十善業道經就是海龍王經中的一部分。在古時候這個龍宮大家都能看到有這樣那樣的龍宮。現在的龍宮我們就看不到了。由於福報的原因,世界變遷的原因。龍都看不到了。大家對龍有這樣那樣的懷疑。現在不管是從佛經中的考證還是曆史的記載都說明龍宮是實在的。曆史考古出最早龍在世界上是非常普遍的。自貢你能看到恐龍的化石,給我們證明龍是實實在在有的。
十善業道經就是在索界羅龍宮中講的。當時有八千人大比丘眾菩薩摩訶薩有三萬二千人,這些人都在一些聽經聞法。這麽多人在一起聽經聞法,比丘呢,我們現在都知道出家的和尚,受了三大戒了,男的比丘眾出家眾受了三大戒就叫比丘。女的通常說的尼姑,比丘尼要莊重一些。比丘什麽意思?就是出家人他出了家了收懾身心,專門修行,從自我的內心開發智慧。耕種自己的心田,讓所有的道德在自心的身口意能落實下來。給世間人作一個道德典範。從佛那裏祈求佛法。從佛那裏聽聞學習實踐。培養自己的覺悟,培養自己的智慧。從四方善男信女來祈求這些飲食衣服。行動坐臥,物質上的所需。這種祈求的方式來謀求物質上的生活用具。謀求佛法上的法身會命。他為什麽非要祈求呢?你有一分恭敬則獲一分利益。你要是功高我漫佛法與我們無緣。漫如高山,法水難入。一旦我們的功高我漫心起來了。佛法就與自己沒有緣分,我們自己內心有功高我漫心,佛法就像水一樣地流走了。在我們身口意善業裏麵就安住不下來。所以現在不祈求了。但我們寺廟裏還是靠四方善男信女大家的布施,捐贈來生活。和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有點差異,但差異也不多,隻是形式更集中,更隱蔽。
我們現在想出去托缽化緣還是有障礙。在我們國家很多看不起討口要飯的。在印度不一樣。他們非常珍重這些出家人。知道供養布施這些出家人是自己分內的事情。在我們國家對這些修行人大家感覺跟自己好像沒有什麽關係。不知道這個世間上有一個修行人世間上的道德就會變化,人心社會都要變得純善得多,就是因為有這些修行人,社會更純潔,國家更安寧,大家就比較和暮。有出家人給我們回想,有比丘出世給大家宣講經法,那就不一樣了。業的力量,有一個人發心就有一個人發心的好處。十個人發心就有十個人發心的好處。所以在佛法中經常舉這樣一個比方。他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就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世界係於我們每個人的當前心念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整個世界發心修行,整個世界都可以得到這種益處的。發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異。在一本佛教的小冊子上給我們舉了這樣一個比方。你一個人可以攪動四大海洋的水。這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你把這個道理要想透,對自己起心動念才能比較珍惜如法。所以我們往往是看不清自己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忽略了自己的行為對眾生的影響。
一個人是怎樣攪動四大海洋的水的呢?你到海邊上去,你一攪水,周圍的水是不是動了?他一波一波地向外浪。他轂擊得就很遠了。在你周圍就比較明顯,越遠影響的力量就越微校隻要你一個影響一個,四大海洋的水都要動。你認清這種道理之後,就相當於我們起心動念一樣的。在家裏,你兩夫妻互相煩惱了,或者是高興了。就因為你們兩個的關係好與不好,可能會影響整個世界。丈夫帶到單位上去了,就會影響整個單位上的人。他麵上帶到單位上,人家好一點他會問一句,不好的隻是看你說這個人今天倒黴了,離他遠一點。周圍的人就受你的影響。一個影響一個,影響的麵就非常大。所以常常我們要能警覺這層意思。我們如果不警覺,對自己的行為就沒有覺性。往往是善他就不知道善的影響。惡的影響。所以我告誡大家要注意自己的開言吐語。
有些在聖水寺聽到是非,他一出門就一傳,說不定一下子全市人都知道了聖水寺今天下午發生的事情。實際的事情發生的威力並沒有這麽大。而是眾人你傳一下我傳一下,這個力量特別大。兩個同修起了煩惱了,影響力並不一定有好大,兩個人當下就放下了,但這場是非在眾人的心中會引起巨大的波浪,這個人這樣說,那個人那樣說,每個人他都會去安慰一下。會安慰的就會把這些煩惱給安慰得下來,不會安慰的呢,或者對這個人說這個人好,那個人壞。這樣的安慰就越安慰越遭糕,是非就解決不了。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就能影響整個社會。在這一點上一旦認識了這個道理,這個事實。我們對自己一定要小心。這些世間有修行人他們能發心,能依照佛法努力修行。自己修好了。他的言語行為能影響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