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86集</strong>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三麵,倒數第二行: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這是十善意三善的頭一條:不貪。『離貪求心』,貪求是一切眾生的根本煩惱,三毒裏麵最嚴重的。瞋恚,貪不到才瞋恚;要貪,一切都能貪得,他怎麽會瞋恚?所以歸根結柢就是這一個字。佛教菩薩第一條是布施;布施度慳貪。布施能舍,能把煩惱的根斷掉,這個根斷不掉,永遠不能入佛門,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楚。所以我們想契入佛陀的境界,慳貪不能不舍。慳貪的範圍非常廣,學佛了,世間法舍掉了,貪佛法;貪心沒有舍,換個對象而已。能不能入佛門?還是不能入佛門;佛是教我們舍慳貪的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貪圖佛法,果報還是福報,三界有漏福報。「漏」是什麽?煩惱是漏,你煩惱不斷就是有漏的。佛法是善法,所以他得福,能成就你的福德,與功德毫不相幹。功德是舍貪瞋癡才叫功德;舍貪瞋癡,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叫真實功德,貪瞋癡不舍不行。
我們仔細觀察別人,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自己看自己的毛病很難發現,縱然發現也不能夠微密觀察,粗心大意;微密觀照不容易做到。會修行的人沒有別的,他就是能夠看到別人立刻就照見自己,這種人進步就快,成就也就大。愚癡的人隻看別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起心動念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別人的利益那是第二、第三、第四。覺悟的人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決不想自己的利益,這是菩薩,這個才能夠入得了門。貪求的範圍太廣太廣,總而言之起心動念這個念頭有為自己,這裏頭就有貪求。所以貪求涵蓋了一切的惡業,它是一切惡業的根本,根源在此地。
佛在此地頭一個教我們離,離開。沒有貪求心而行布施,這是諸佛菩薩做的;一絲毫貪求心都沒有,念念為眾生,決定不是為自己。有一絲毫貪求的心,跟諸位說,決定不生智慧,煩惱斷掉才生智慧;有貪求心,學得再多,佛家講「世智辯聰」,這個不生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裏麵生出來的,清淨心裏麵決定沒有貪瞋癡慢,我們求智慧的人要懂,我們不舍,清淨心決定得不到。沒有清淨心,你就沒有平等心,也沒有慈悲心,佛家講的這些名詞、好聽的名詞,你可以掛在口頭上,你的境界決定是凡夫境界,你決定不能夠契入。換句話說,你幫助別人有限,為什麽?幫助自己都幫不了,念佛都不能往生。
為什麽念佛都不能往生?「三輩往生品」裏麵你們大家看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裏麵沒有貪瞋癡,有一絲毫貪瞋癡的念頭就不是菩提心,你還是輪回心,你還是凡夫心。輪回心就造輪回業,輪回心修積一切善法,三界六道裏麵享福,得福報,那真的是上則為天王,下則是人間豪貴,你隻能得這個福報。可是我們在佛法熏修這麽久,深深的明了這個事實真相,三界縱然做到摩酰首羅天王,依舊不能超越輪回;換句話說,這不是究竟辦法。佛法之殊勝就是究竟圓滿,但是佛陀隻能夠教導我們,沒有辦法代我們修行,佛陀加被眾生、保佑眾生,就是在教學。
昨天有同學問我「懺悔」:「我們做錯事情,在佛菩薩麵前至心懺悔,能不能消除業障?」我老實告訴他:「不能,那是形式。你做多少錯事情,在佛菩薩麵前發露懺悔沒有用。」怎麽樣懺悔才有用?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後不再造」,這就管用。你知道這次錯了,我下一次再不犯同樣的過失,這叫真正懺悔。佛家講的「懺悔」,跟儒家講的「不貳過」是一個意思,過失隻能有一次,不能有重複,重複就是佛家講的「不通懺悔」。懺悔,在佛菩薩麵前發願懺悔,自己以後再造,那豈不是欺騙佛菩薩?罪加一等。你說的話不算數,說完之後你還犯,泥塑木雕的菩薩你都忍心去欺騙他,你就想想你存的是什麽心,你怎麽能得到佛菩薩保佑?不可能的事情。佛法裏麵絲毫迷信都沒有,句句跟你講的是真話,我們要懂得。所以一定要知道改過自新,永遠不犯同樣的過失。如果一天能夠改一樣過失,認真努力去改,三年這個人就是聖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為什麽能成聖成賢、作英雄豪傑?沒有別的,知道改過而已。改過從根本上改,就是從貪求心上改,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貪求。你要做到這個樣子,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圓滿得到。奇怪了,圓圓滿滿得到了,為什麽?你的妄心盡了,真心圓滿現前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真心所現,世出世間一切法哪一法你不通達?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你想貪,你永遠貪不到的,你所得到的很有限;你把貪一放下,什麽都得到了。「舍得」這個名詞是佛教的,舍就得了,你舍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舍就一無所得。你能把虛空法界統統舍掉,虛空法界圓滿得到了。他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證圓滿佛果?沒有別的,舍得而已。佛的話講得很簡單、很明顯、很清楚,真正是簡要詳明,問題就是我們聽了會不會?有沒有懂這個意思?
前麵兩句是總說,『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下麵這四句是別報,專講不貪而行布施。『一切所有,悉以慧舍』,「舍」就是放下,真實智慧。為什麽世間人不肯放下?沒有智慧。依舊是自私自利,所以他不能放下。真實智慧是從清淨心得的,智慧開了,世出世間法一切圓滿通達。你們看《影塵回憶錄》,倓虛法師講曬蠟燭的法師。這個法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在寺廟裏麵作香燈,人老實,常常受人愚弄。同參道友捉弄他,跟他講:「香燈師,六月間你看大家都曬衣服,你那個蠟燭也拿去曬曬,不曬就發黴了。」他就那麽愚癡,就把蠟燭統統搬到外麵去曬,結果一曬之下,化為蠟油。維那師知道之後,便想遷他的單,於是對他說:「像你這樣有智慧的人應該去學法,將來做大法師,我再為你當維那、敲引磬。」他信以為真,便去向諦閑法師學法。因為學不懂,諦閑法師便叫他行堂、背經。經過十幾年的工夫,他果然開悟了。
他沒有學過,他為什麽能?智慧開了,跟惠能大師一樣。所以他不是記問之學,他不是別人教他的;這個時候學東西就快了,障礙沒有了。我們現在學東西這麽困難,重重障礙,智能不開,心不清淨,就這麽個道理。他這個老實人心清淨,他的困難我們現在明了,他沒有一般人的煩惱,他是無明蓋覆自己。一旦開悟,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所以慧才能舍,沒有慧就不肯舍。智慧愈大你就舍得愈多,不肯舍的決定沒有智慧。
底下說『信解堅固,具大威力。』信與解都是對佛法;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諸大菩薩所說的,他有堅固的信心,他明白理解。「大威力」就是如來果地上十八不共法、四無所畏,他雖然不是佛果地上這個境界,他是菩薩,菩薩也有十八不共法跟四無所畏,不過沒有如來果地上那麽圓滿。就像月亮的光一樣,如來的光是滿月,菩薩的光從初二、初三到十四,真實的光明,那個不是假的,是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是真正的大威力,可以自度,自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可以度他,有能力教化一切眾生。
古時候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持律法師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人,距離我們現在還不到一個世紀,也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能不能相信?這在佛法裏麵叫「作證轉」,他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在今天最重要的是要能舍,舍十惡業,放下殺盜婬妄、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癡慢,統統要放下。這是舍,你舍十惡就得十善。十善用在菩薩道裏麵,你是真實的菩薩,你不是假的,你所修學的都是堅固圓滿的德行,這是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的。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三麵,倒數第二行: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這是十善意三善的頭一條:不貪。『離貪求心』,貪求是一切眾生的根本煩惱,三毒裏麵最嚴重的。瞋恚,貪不到才瞋恚;要貪,一切都能貪得,他怎麽會瞋恚?所以歸根結柢就是這一個字。佛教菩薩第一條是布施;布施度慳貪。布施能舍,能把煩惱的根斷掉,這個根斷不掉,永遠不能入佛門,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楚。所以我們想契入佛陀的境界,慳貪不能不舍。慳貪的範圍非常廣,學佛了,世間法舍掉了,貪佛法;貪心沒有舍,換個對象而已。能不能入佛門?還是不能入佛門;佛是教我們舍慳貪的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貪圖佛法,果報還是福報,三界有漏福報。「漏」是什麽?煩惱是漏,你煩惱不斷就是有漏的。佛法是善法,所以他得福,能成就你的福德,與功德毫不相幹。功德是舍貪瞋癡才叫功德;舍貪瞋癡,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叫真實功德,貪瞋癡不舍不行。
我們仔細觀察別人,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自己看自己的毛病很難發現,縱然發現也不能夠微密觀察,粗心大意;微密觀照不容易做到。會修行的人沒有別的,他就是能夠看到別人立刻就照見自己,這種人進步就快,成就也就大。愚癡的人隻看別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起心動念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別人的利益那是第二、第三、第四。覺悟的人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決不想自己的利益,這是菩薩,這個才能夠入得了門。貪求的範圍太廣太廣,總而言之起心動念這個念頭有為自己,這裏頭就有貪求。所以貪求涵蓋了一切的惡業,它是一切惡業的根本,根源在此地。
佛在此地頭一個教我們離,離開。沒有貪求心而行布施,這是諸佛菩薩做的;一絲毫貪求心都沒有,念念為眾生,決定不是為自己。有一絲毫貪求的心,跟諸位說,決定不生智慧,煩惱斷掉才生智慧;有貪求心,學得再多,佛家講「世智辯聰」,這個不生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裏麵生出來的,清淨心裏麵決定沒有貪瞋癡慢,我們求智慧的人要懂,我們不舍,清淨心決定得不到。沒有清淨心,你就沒有平等心,也沒有慈悲心,佛家講的這些名詞、好聽的名詞,你可以掛在口頭上,你的境界決定是凡夫境界,你決定不能夠契入。換句話說,你幫助別人有限,為什麽?幫助自己都幫不了,念佛都不能往生。
為什麽念佛都不能往生?「三輩往生品」裏麵你們大家看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裏麵沒有貪瞋癡,有一絲毫貪瞋癡的念頭就不是菩提心,你還是輪回心,你還是凡夫心。輪回心就造輪回業,輪回心修積一切善法,三界六道裏麵享福,得福報,那真的是上則為天王,下則是人間豪貴,你隻能得這個福報。可是我們在佛法熏修這麽久,深深的明了這個事實真相,三界縱然做到摩酰首羅天王,依舊不能超越輪回;換句話說,這不是究竟辦法。佛法之殊勝就是究竟圓滿,但是佛陀隻能夠教導我們,沒有辦法代我們修行,佛陀加被眾生、保佑眾生,就是在教學。
昨天有同學問我「懺悔」:「我們做錯事情,在佛菩薩麵前至心懺悔,能不能消除業障?」我老實告訴他:「不能,那是形式。你做多少錯事情,在佛菩薩麵前發露懺悔沒有用。」怎麽樣懺悔才有用?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後不再造」,這就管用。你知道這次錯了,我下一次再不犯同樣的過失,這叫真正懺悔。佛家講的「懺悔」,跟儒家講的「不貳過」是一個意思,過失隻能有一次,不能有重複,重複就是佛家講的「不通懺悔」。懺悔,在佛菩薩麵前發願懺悔,自己以後再造,那豈不是欺騙佛菩薩?罪加一等。你說的話不算數,說完之後你還犯,泥塑木雕的菩薩你都忍心去欺騙他,你就想想你存的是什麽心,你怎麽能得到佛菩薩保佑?不可能的事情。佛法裏麵絲毫迷信都沒有,句句跟你講的是真話,我們要懂得。所以一定要知道改過自新,永遠不犯同樣的過失。如果一天能夠改一樣過失,認真努力去改,三年這個人就是聖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為什麽能成聖成賢、作英雄豪傑?沒有別的,知道改過而已。改過從根本上改,就是從貪求心上改,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貪求。你要做到這個樣子,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圓滿得到。奇怪了,圓圓滿滿得到了,為什麽?你的妄心盡了,真心圓滿現前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真心所現,世出世間一切法哪一法你不通達?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你想貪,你永遠貪不到的,你所得到的很有限;你把貪一放下,什麽都得到了。「舍得」這個名詞是佛教的,舍就得了,你舍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舍就一無所得。你能把虛空法界統統舍掉,虛空法界圓滿得到了。他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證圓滿佛果?沒有別的,舍得而已。佛的話講得很簡單、很明顯、很清楚,真正是簡要詳明,問題就是我們聽了會不會?有沒有懂這個意思?
前麵兩句是總說,『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下麵這四句是別報,專講不貪而行布施。『一切所有,悉以慧舍』,「舍」就是放下,真實智慧。為什麽世間人不肯放下?沒有智慧。依舊是自私自利,所以他不能放下。真實智慧是從清淨心得的,智慧開了,世出世間法一切圓滿通達。你們看《影塵回憶錄》,倓虛法師講曬蠟燭的法師。這個法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在寺廟裏麵作香燈,人老實,常常受人愚弄。同參道友捉弄他,跟他講:「香燈師,六月間你看大家都曬衣服,你那個蠟燭也拿去曬曬,不曬就發黴了。」他就那麽愚癡,就把蠟燭統統搬到外麵去曬,結果一曬之下,化為蠟油。維那師知道之後,便想遷他的單,於是對他說:「像你這樣有智慧的人應該去學法,將來做大法師,我再為你當維那、敲引磬。」他信以為真,便去向諦閑法師學法。因為學不懂,諦閑法師便叫他行堂、背經。經過十幾年的工夫,他果然開悟了。
他沒有學過,他為什麽能?智慧開了,跟惠能大師一樣。所以他不是記問之學,他不是別人教他的;這個時候學東西就快了,障礙沒有了。我們現在學東西這麽困難,重重障礙,智能不開,心不清淨,就這麽個道理。他這個老實人心清淨,他的困難我們現在明了,他沒有一般人的煩惱,他是無明蓋覆自己。一旦開悟,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所以慧才能舍,沒有慧就不肯舍。智慧愈大你就舍得愈多,不肯舍的決定沒有智慧。
底下說『信解堅固,具大威力。』信與解都是對佛法;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諸大菩薩所說的,他有堅固的信心,他明白理解。「大威力」就是如來果地上十八不共法、四無所畏,他雖然不是佛果地上這個境界,他是菩薩,菩薩也有十八不共法跟四無所畏,不過沒有如來果地上那麽圓滿。就像月亮的光一樣,如來的光是滿月,菩薩的光從初二、初三到十四,真實的光明,那個不是假的,是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是真正的大威力,可以自度,自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可以度他,有能力教化一切眾生。
古時候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持律法師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人,距離我們現在還不到一個世紀,也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能不能相信?這在佛法裏麵叫「作證轉」,他來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在今天最重要的是要能舍,舍十惡業,放下殺盜婬妄、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癡慢,統統要放下。這是舍,你舍十惡就得十善。十善用在菩薩道裏麵,你是真實的菩薩,你不是假的,你所修學的都是堅固圓滿的德行,這是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的。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