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52集</strong>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九麵第一行: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


    經文很明顯,意思無盡的深遠。佛在這裏麵告訴我們怎麽樣成就淨業,特別是對念佛法門而言。我們念佛法門,大家都知道是修淨業。淨業從哪裏修?先淨其口。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的,佛教我們修行的基本法是善護三業。善護三業裏麵一開頭就教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就是此地說的。由此可知,修淨土從哪裏開始?我們知道了,也明了這一段教誨的重要性。


    什麽叫「惡口」?這兩個字的意義一定要搞清楚。惡口是說話粗魯,音聲、態度、詞句都教人家難以入耳,現在所謂是命令的句子。縱然是你的下屬,不得不服從你,充其量也是表麵不得已不服從,心裏頭不服,這是失敗。往往在某一種關頭的時候,下屬背叛了。為什麽會叛離?必有原因,而因素裏頭決定少不了平時言語不當,造成的後果,這是世出世間一切事業成敗的關鍵。人與人相處,人之待人,言語占的分量太重太重了。所以儒家教學,言語列在重要的科目上。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由此可知,他把言語看得多麽重。言語是德行的表現,看你的言語、看你的表態、看你的動作,你德行的高低就一目了然。我們要怎樣修德、累德積功?這是佛菩薩在經論裏麵常常囑咐教導我們的,教誨裏頭說得很多,諸佛菩薩又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柔和愛語,這是濟眾。


    我們親近善知識,我過去親近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們站在旁邊觀察他接待賓客、接待來學,我們看了深受感動,在這裏麵學習。親近他的學生,對學生跟對大眾不一樣,嚴厲的教訓,對學生有,常常有,但是對大眾沒有。學生,老師有責任幫助他、成就他,看到他有過失決定要說。所以從前老師對我們講,說過失的人,誰願意說人過失?誰願意跟人家做冤家對頭?聰明人、有學問的人絕不幹這個事情,跟人結善緣,絕不跟人結惡緣。你有過失不會有人說的。說你過失隻有兩種人:一個是你的父母,一個是你的老師。朋友、同學說過失也是一而再,頂多講兩次,不會講第三次了,兩次你不改,第三次也不說了,為什麽?說了就變成冤家了。那怎麽對你?敬而遠之。什麽叫「遠之」?不與你共事。你在社會上做任何事業得不到別人幫助,你所得到的,是與你有利害關係的,道義的朋友你一個都沒有。所以德行、言語不能不學。


    德行的落實,就是世尊在這一部經上所講的十善業道。口業重要!你能夠離惡口,你就得到八種淨業。第一種『言不乖度』,這個「度」,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分寸,你的言語恰到好處,一般說的如理如法、合情合理,不過分,也不會不及,這是第一種淨業。言語過分,顯得巴結人、討好人;言詞不及,顯得傲慢、瞧不起人。言詞要能夠做到恰到好處,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常常練習,養成習慣。


    【二、言皆利益。】


    這個很重要。無益之言,在佛法裏麵稱作「戲論」,我們世間人講的開玩笑。諸佛菩薩、修道之人沒有戲論。戲論跟幽默不一樣。世間人的幽默,不見得是對對方、對社會大眾有利益;而聖賢、君子所謂是「出言成則」,說出來的話都可以做為社會大眾的準則,這就是利益。由此可知,淨業是有利益的,如果於社會大眾沒有利益的,這不是淨業。利益使我們能夠想到,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得清淨心,幫助我們斷煩惱、長智慧,這是真實利益。


    【三、言必契理。】


    『理』是真理,決定不會違背真理。悖理之言聖賢君子決定沒有,為什麽?他見到真理了。佛家常講「明心見性」,所以他的行為、他的言語決定與性德相應,言行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十二部經教,都是從性德流露出來的,契理。


    【四、言詞美妙。】


    這是契機,讓人家聽到歡喜接受。契機契理的言語,才能廣化眾生。《壇經》上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契入境界,那不是凡夫。他為什麽不見世間過?我們用相宗的話來說大家好懂,他已經轉識成智了。相宗修行的綱領,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識是分別,沒有分別了,一切不分別了,這個觀是妙觀,智慧現前了。我們今天對於世間人分別,他不分別了。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末那識是執著,他不執著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諸位想想,離開分別執著,你要找過失,了不可得,世出世法都沒有過失。


    《楞嚴經》、《圓覺經》、《法華經》、《華嚴經》,佛都說貪瞋癡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即是貪瞋癡。這話什麽意思?平等觀。貪瞋癡跟戒定慧是極不平等。他平等,他怎麽平等的?貪瞋癡跟戒定慧是一個性,法性。覺悟了叫戒定慧,迷了叫貪瞋癡,迷悟不二;迷的是法性,悟的還是法性,法性沒有迷悟。迷的時候變的相,是貪瞋癡的相;覺悟變的相是戒定慧的相。但是你要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相不是真的,是妄相。他心平了,理得了,於是清淨心現前。心清淨,我們常講身清淨,境界清淨,貪瞋癡跟戒定慧都清淨了。這是什麽人?法身大士。


    法身大士應化到六道裏麵來,他怎麽做?他還是嚴持戒律。為什麽?六道眾生在迷,他要做一個好樣子給人看。去表演,上舞台表演;表演一定要顧及到大眾,要顧及到當前社會,利益眾生:我這個表演於眾生不利、於社會不利的,不可以做。譬如今天的社會,今天社會大家都不懂得孝道,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一定示現孝順父母,奉事師長。現在這個社會大眾,不懂得尊師重道,忘恩負義,背師叛道;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示現,一定是特別示現孝親尊師,一定是這個作法。為什麽這麽做?挽救世道人心。諸佛菩薩在哪個地方示現、哪個時候示現,一定要觀察這一個時節因緣,就是此時此處眾生犯了哪些毛玻佛法是教育,如何能夠糾正他,幫他改過來,這叫善知識。


    今天這個世界上,已經不懂得尊師重道,我們還要毀謗老師,還要批判他,還要去鬥爭他;這是教社會大眾不孝父母,不重師長,果報在三途。這個教育、這種表演示現,是把眾生往三途惡道裏頭帶。這個人是什麽人?惡魔,這不是菩薩。菩薩作法跟這個恰恰相反,菩薩決定順性德,所以菩薩決定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教化眾生要懂得整體的利益,可以犧牲個人成全大眾。對於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格外敬重,這個敬重不是裝的,是出自於真誠。感化惡人,勸化社會,這是菩薩。


    『言詞美妙』,不是音聲說得好聽;音聲好聽固然在其中,「美妙」的意思更深更遠,是讓別人聽到歡喜接受。你這個言是金玉良言,這叫美妙;我們現在講,是合情、合理、合法,真正是從仁慈博愛裏麵流露出來的。這是屬於淨業,決定是從清淨心裏麵流出來的,亦能夠淨化人心、淨化三業,這是真正契理,真正美妙。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善業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十善業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