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佛說十善業道經第12集</strong>


    請掀開經本,《十善業道經》經文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這是一小段。世尊在此地明白的告訴我們,六道輪回是怎麽來的,這一句話就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了,正是大乘經裏麵我們常常讀到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此地講的「心想」,由於心想不同,造業就不一樣。業雖然有三大類:身業、語業、意業,這三大類總是以意業為主宰,也就是念頭,身、口之所造作都是隨著念頭走的。念善,這個人造的是善業;念惡,這個人造的是惡業。世出世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心想生,這是事實真相,世間人所講的真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對於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旺、世界的和平與否,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從哪裏看起?看一切眾生的心想,他想什麽。


    世尊在經典裏麵告訴我們,十法界的眾生,最高的是佛法界,最下麵的是地獄法界,心想固然是非常的繁雜,但是無量無邊的妄想、念頭,哪一個最重要?在一切妄念當中,我們要找到第一個妄念。第一個因素,佛告訴我們,我們從下麵說起。地獄第一個業因是瞋恚、嫉妒,嫉妒、瞋恚心重,決定破壞別人的善事,自私自利的念頭非常堅固,這種心想就造成地獄這個境界。地獄從哪裏來的?從心想生。誰的心想生?自己的心想生,與別人不相幹。個人造業,個人受報,任何人都不能夠代替,這個大道理我們學佛總得要首先搞清楚,我們才知道自己決定可以得救。為什麽?我不造這個惡業,我不起這個念頭。


    餓鬼道第一個業因是貪心,貪而無厭。其實哪一道十惡業都具足,但是十惡裏頭偏重在哪一條,佛就用這個來說第一個業因,所以貪心變餓鬼。有人學佛,世間法放下了,貪愛佛法,他到哪裏去?還是墮餓鬼道。貪心墮餓鬼,決定不是說我把貪的對象換一換,我不貪世法了,我貪佛法,不管你世法佛法,你的貪心沒有變。所以佛在《金剛經》上勸導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都不可以貪。佛法是教我們明理、教我們覺悟就好,不能在佛法裏起貪心,世出世間法起貪心都是在餓鬼道,這個要懂得。畜生道是愚癡。什麽叫愚癡?沒有智慧,顛倒黑白,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假,甚至於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是非、利害,極容易聽信謠言,心裏猶豫不決,這是畜生道,畜生愚癡。這是三惡道。


    三惡道上來還有一個阿修羅道。其實阿修羅《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除了地獄裏頭沒有阿修羅,其它的四道裏頭都有,餓鬼、畜生、人道、天道,這裏頭都有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隨這一道的名稱,就不再建立,於是經上常講「五趣輪回」,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把阿修羅算一道,通常都把天阿修羅算一道,這就在人的上麵。人道第一個業因是什麽?佛跟我們講的五戒十善,人能修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所以佛常講「人身難得而易失」,這個話我們聽聽想想也不無道理,我們現在人身得到了,可是下一生能不能得人身?仔細去想想看,我們五戒做得怎麽樣?十善修得怎麽樣?如果五戒十善自己想想,不及格、不夠水平,來生人身就得不到。想想自己貪瞋癡慢跟五戒十善對比一下,如果我們五戒十善確實超過貪瞋癡的念頭,那恭喜你,來生還能得人身。假如你五戒十善跟貪瞋癡一比是不及貪瞋癡,貪瞋癡的意念很重,五戒十善很薄弱,來生決定墮惡道,這是佛給我們的警告:「人身難得而易失」。


    天道要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舍」,我們想想有沒有?然後想想天上我有沒有分?新加坡的許哲居士常說,她非常有自信,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看看她的信心,「老天爺會保佑我」,死了以後決定生天,前途一片光明,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現在她念阿彌陀佛,她求生淨土,我們知道她決定往生。怎麽知道?她貪瞋癡確實沒有了、斷掉了,五戒十善、四無量心她具足,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人家何以做得到,我們為什麽做不到?我們的障礙究竟在什麽地方,要把障礙找出來,把這些障礙消除,我們也能做到。


    天道再往上麵去,這當中修羅道也說一說,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也修四無量心,為什麽會變成修羅?好勝的心沒放下,樣樣都是要走在別人前麵,佛門上一炷香,也決定他要上頭一炷香,第二炷香他都不甘心,這叫阿修羅,果報在阿修羅,做好事也都好勝,這是阿修羅道的業因。所以阿修羅好勝、好鬥,好跟別人爭勝,在天上常常跟天帝鬥爭,在人間也喜歡跟別人鬥爭,在哪一道他都喜歡鬥爭。他有福報,福報是過去持戒、修善、積德。如果他能夠謙虛、能夠退讓,這個人決定是生天道,就不是阿修羅道了。


    六道概略的介紹一下,心想不同。往上去,聲聞是四諦心,辟支佛是十二因緣心,菩薩是六度心,諸佛如來是平等心。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個因素告訴我們,我們一天到晚想什麽?所以自己冷靜思惟,就知道自己要往哪一道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事情哪裏需要問人?真正明白之後,古大德勸導我們「自求多福」,這是任何人都幫不上忙的,諸佛菩薩怎麽慈悲都幫不上忙,菩薩的慈悲隻能把這些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至於受什麽樣的果報,都是自己去抉擇。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世界,世界之構成,我們也應當記住佛陀所講的話:「依報隨著正報轉」,這一句話是真理、實話。依報是什麽?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生活環境裏麵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隨著我們念頭轉的。許哲居士跟我們見過麵,你想想看她的談話,她心目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她心目當中這個世界的眾生都是善良的,所以她生活在善良、美好的世界。而我們的生活環境是五濁惡世,原因在哪裏?『心想異故』。她看到一切人都是善人,她專看別人的好處,專憶念別人的善處。李木源居士問她:「你看到那些不善的人、不善的事,惡人惡事你怎麽看法?」她舉的比喻很好:「就像我上街,看到街上來來往往的那些陌生人一樣。」有沒有看到?看到了。有沒有印象?不落印象。試問問你們從街上來的時候,你們看到哪些人,你還記得嗎?你聽到街上的人在說話,你記得他說什麽?不落印象,所落的印象全是好的印象,這不是心想異故嗎?「一切法從心想生」,物質環境裏麵她也記得好的環境,絕對沒有看到惡劣的環境。她這種理念、見解、行為,豈不是蕅益大師所講的「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事跟外麵物質,說實在話沒有好壞,沒有善惡,也沒有是非;所有一切是非、善惡、好壞,是從自己心裏頭生起來的。自己心是純善,我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自己心不善,極樂世界也是濁惡世界。所以佛這一句話我們要牢牢記住,『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果報就不同。


    諸佛菩薩這是真正大修行人,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他的境界是美好的。美好的境界要自己去求、自己去修,不是別人給你的,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今天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個世間芸芸眾生,眾生心想不善。怎麽不善?專門看別人的缺點,專門記別人的過失,這個糟糕了,「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世間沒有一樁是好事」,墮落在這個裏麵,人間的惡道。


    為什麽今天離婚率這麽高?諸位要曉得離婚率高,社會就動亂。整個社會的結構是什麽?家庭。你看看儒家講的,儒家講的是大道理,不能變更的,是真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得到公平、得到和平,是這個意思。「平天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世界和平。世界和平寄托在哪裏?寄托在國家的興旺,每一個國家都興旺,世界和平。國家興旺寄托在家庭,家庭寄托在夫婦,修身!這兩個人兩情相悅才結婚,結婚之後,彼此都看不順眼,都看對方的缺點,好了,沒有幾天離婚了,家破了,家不齊,國就不能治,天下就亂了。所以男女結婚不是他兩個人的事情,他兩個人是小事,他害了整體。一個世界就好像我們這一個身體一樣,家庭是我們身體上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壞了,就會影響整個身體健康。這個道理幾個人懂?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專看他的好處,專記他的優點,他怎麽會破裂?不會!就在一念之差,把自己的前途整個毀掉了,這是真正愚癡到極處。


    為什麽會這個現象?沒人教。《無量壽經》上,佛很慈悲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可憐!所以世界的安定、和平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上,頭一個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是四大支柱。如果教育崩潰,眾生決定要過很痛苦的生活,社會不安定,世界不和平。所以古時候男女結婚是一樁最大的事業,禮節非常隆重,那是告訴你:你兩個人結合,不是你兩個人的事情,是國家、天下的大事。就是希望這整個身體,你這個細胞健康健全,你不是壞細胞,這個大道理我們要懂。所以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就曉得六道輪回是怎麽來的,社會的安危、世界和平是從什麽地方建立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善業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十善業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