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解釋】


    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常用手指著太陽、月亮、星星,用眼睛久視著太陽和月亮。


    【分析】


    星辰在天,過宮纏度,不時的流移,又沒幹預到世人,而人為什麽卻向流星吐口水呢?沒有智慧的愚人,妄指流星以為是妖怪,認為向流星吐口水就能勝過它,這種荒謬的說法,事實上是來自於鄉野上的傳說。實際而言,是因為百姓的言行失德,因此天象才會顯示現出變化來,以警惕世人;所以慧星的飛流,實在是人民失德所招感而來的啊!這時候正應該要戒慎恐懼加強反省,積德行善以解除災殃,怎麽可以向慧星吐口水呢?


    赤白色的為虹,青白色的為霓,這是天地陰陽交 接的時候所產生的氣。詩經上說:‘出現在東方的彩虹,沒有人敢用手去指啊!’春秋運鬥樞說:‘星散為虹。’因此虹霓就是鬥星的餘氣,所現出來的形狀顏色啊!


    太陽、月亮、星星,稱作三光,又叫做三辰;是上天所布用以照察於天下,而垂示法則的啊!太上說:‘若是見到了太陽、月亮、北鬥、南鬥,則要鄭重的叩頭,請求保祐,赦免寬恕過失,不可以態度輕慢,以免招致災禍啊!’所以說太陽月亮星星,可以用手常常的去指,用眼睛去久久的注視嗎?


    【故事】


    宋朝的宰相蔡京,能夠久視太陽而不會眼花,有人就說:‘這是顯貴的象征啊!’然而蔡京依恃自己的眼力,敢與太陽相抗,明白道理的人就知道,他的心中已經沒有君王了啊!最後蔡京果然以擅權誤國被貶而死。


    春月燎獵。


    【解釋】


    春天的時候,焚燒山林而打獵。


    【分析】


    ‘射殺飛禽,逐捕走獸’,太上尚且有明文的禁戒,況且是焚燒山林而打獵,所殺死的生命,就無窮無盡了啊!然而太上在這裏說到了春天,是因為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育的時期,而竟然在春天焚燒山林打獵,簡直就是上逆天行,下殺物命,殘忍到了極點啊!而不是說其餘的季節裏就不必戒的意思。


    對北惡罵。


    【解釋】


    對著北方惡罵。


    【分析】


    吐口水、擤鼻涕,隻是小小的事情而已;但是對著北方吐口水、擤鼻涕,尚且猶有罪過,況且是對著北方惡罵呢?沒有智慧的愚人,因為被自己的忿怒之心所驅使,而不暇應該要有所顧忌;卻沒有想到我要發泄忿怒,那麽神的忿怒,又要如何的發泄呢?世人的口業有四種,其中以惡罵為最嚴重了。佛經上說:‘凡夫貪嗔癡的三毒,非常的熾盛,嗔恚之火,常常會被燃起;隻要接觸到境界,就生起了嗔恨,遇到了惡緣,就生起了障礙;所以說話的時候,一旦發怒,就會衝口而出,灼傷了別人的心,使別人感到痛如刀割,因此而無量苦惱!身體雖然是沒有犯過失,但是若不謹慎自己的口業,也是會墮入惡道的啊!’


    無故殺龜打蛇。


    【解釋】


    無緣無故的殺烏龜打死蛇。


    【分析】


    應世真人說:‘一切的物命,都不可以殺,而龜蛇陰精;與北方的真武星宿相應,尤其是不可以殺的啊!若是無緣無故的殺死它們,必定會遭到慘酷的報應。’所以有仁慈心的人,常常會懇切的救護它們啊!


    【故事】


    有一位富翁,他住的房子旁邊,有一棵枯萎的大樹,富翁就準備要把枯樹砍掉。晚上睡覺的時候,夢到一個人帶領了許多人來向他請求,要富翁寬限一些時間,等他們搬遷完畢之後再砍掉枯樹;富翁醒了之後,就派人爬到枯樹上麵查看;見到了枯樹之中,有許多的蛇在裏麵蟠結在一起;於是富翁就命人放火把蛇燒死。沒多久,富翁的家中,每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經常就會看見有飛火飛入了房裏;起來救火的時候,則是什麽也沒有,像這種的情形,連續發生了許多次,大家也就不以為怪了。有一天晚上,富翁家中的一位婢女,不小心用火燒到了木柴,於是火就燒了起來;富翁的家人以為,又是和以前的情形一樣,就繼續的呼呼大睡;等到發覺不對勁的時候,想要逃也來不及逃了,一家人都被火燒死了。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解釋】


    如前麵所說種種的罪過,司命之神就會隨著這個人所犯罪業的輕重,而奪除他的壽命;罪重的奪除壽命十二年,罪輕的奪除壽命一百天,一個人壽算若是奪除盡了,那麽他的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餘辜的話,就要殃及子孫了啊!


    【分析】


    如是等罪,是總結上文的用詞;也就是指從‘非義而動’,一直到‘殺龜打蛇’等罪;而司命之神以下的文句,正是說明了隨著所造的罪業,而受到果報的事實。至於說道殃及子孫,也是通說三世而論的啊!總之遠在兒孫,近在本身,乃是報應昭昭不爽的事實;因為自從世人的心行變得奸詐,累積了太多的惡業,而傷害了上帝的好生之心,違背了祖宗的保護之意,於是就導致了子孫艱難,宗祀斷絕的果報。有的人就把它歸咎於命數,有的人則把它推托給氣稟。唉!天地的大德叫做生,連草木飛禽魚類,天地尚且不忍心見到它們絕滅;況且是人為萬物之靈,天地怎麽會忍心傷害人們的子孫呢?所以人若不是造下了極重的罪惡,子孫是不會滅絕的啊!然而惡報不盡而波及到子孫,則又是永遠不變的事實和道理啊!


    【故事】


    隋朝的大臣楊素,極力的勸隋文帝廢除太子楊勇,而改立楊廣為太子,也就是隋煬帝,使得隋朝的國祚產生了危機;而楊素的兒子楊元感,全家竟然被隋煬帝殺光。唐朝的開國功臣徐世績(賜姓李),因為唐高宗想要廢王皇後,改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後;遭到群臣反對,就問徐世績的意見;徐世績因曾被唐太宗貶謫流放而懷恨在心,就回答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請陛下自行做主。’因此而促成了高宗立武後的這件事情,以革掉唐朝皇室的命脈;而他的孫子徐敬業,則被武則天所殺。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解釋】


    還有許多利用自己的威勢而橫取他人錢財的,也多是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計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計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報應他的貪惡,使得罪報能夠相當。若是漸漸到了惡貫滿盈壽命盡了的時候,自身也就不免死喪;若是幸而罪惡稍輕,尚不至於死喪,就會有水災火災、盜賊偷搶、遺失器物、疾病醫藥、口舌官司等等許多的禍事發生,以當原來妄取他人錢財的總數。


    【分析】


    上文已經說明了隨事受報,而本節又再次的說明橫取之禍,主要是為有權有勢的人而說的啊!因為這一項的罪惡,最是不仁不義,而且又是人所最不能夠避免的,所以才特別的再提出來,以警惕世人啊!


    要知道橫取他人的錢財,目的也多是為了要使自己的妻子家人,能夠過好的生活;卻不知道司命之神也正在計算他的妻子家人,以報應他的貪惡,這豈不是利之適足以害之嗎?以有情的骨肉,換取了無情的金錢,這樣豈不是太可惜了嗎?而且自己惡貫滿盈壽命被奪盡了,死期一到,則要這些的金錢,又有什麽用處呢?若是想要用錢在陰間打通關節,隻怕在陰間未必能夠行得通啊!到了這個時候,又有誰不肯看空呢?但是總是嫌遲了一些;何不在未到此刻的時候,早早的為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若是罪惡稍輕不至於死的,則會遇到許多的災禍,或是不肖的子孫,以破散他橫取別人的財物。須知橫取他人錢財的人,冥冥之中,定然會有奪取他橫財的力量;所以錢財到了最後,終究還是一無所有啊!而遭遇到水火盜賊的驚嚇恐懼,遺失東西的懊惱悔恨,疾病纏身的痛苦憂愁,口舌官司的忿怒羞辱,子孫不肖的蒙羞恥辱,自己則是白白的吃虧,卻沒有取償的方法;而且還欠著多少的罪孽,不能得到自在,而且填還不盡,終究無可奈何;所以橫取他人錢財的人,一想到此,不但會寒心,而且也會灰心啊!


    【故事】


    宋朝的奸臣丁謂,被朝廷貶官流放到朱崖,遇到強盜打劫,財產全都光了;沒多久,丁謂也就死了。馬襄的貪心很重,擔任西川漕司,正碰到劉盱作亂,馬襄就把金子藏在井中,劉盰作亂平定之後,馬襄就到井裏藏金的地方取回金子,卻怎麽找都找不到原先所藏的金子啊!而他所有的錢財,也全都沒有了。胡 應桂、陸一奇兩人,共同串通誘惑 一位官宦之家的兒子賭博 ,以謀取他家的財產,忽然胡 應桂的一隻眼睛瞎了,陸一奇的一隻腳跛了,兩人都變成了殘廢,貧困潦倒了一生啊!強懷仁用貪婪橫取方法而致富,然而他的兒子不肖,喜好賭博 嫖蕩,胡 作非為,每天都有口舌是非,與人爭訟打官司的事情發生;不到十年,家中的財產就用光了;從此以後,生活潦倒困苦,子孫一蹶不振。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解釋】


    又有冤枉而殺人的,就像換刀相殺一樣啊!


    【分析】


    上麵說到橫取他人錢財,而這裏接著又說到冤枉殺人;就是因為冤枉殺人的事情,總是由於貪愛錢財舍不得錢財而引起的禍啊!而冤枉殺人的事情,大概有七種。


    第一是法官判決:法官因為接受了賄賂,竟然狠心的冤枉了人犯。


    第二是帶兵打仗:將領縱容軍隊的士兵屠殺 擄掠,冒領戰功。


    第三是醫生用藥:醫生為了貪財以假藥賣人,或開錯了藥,醫死了人,卻又強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第四是破壞身孕:為了節省費用而將女嬰不養溺死,放縱婬欲而懷有身孕,卻將胎兒墮掉。


    第五是衙門惡吏:欺騙長官,利用職權蠻橫肆虐,詐騙錢財,陷害他人。


    第六是風水害人:收買風水專家,遷移破壞別人祖墓的風水,以陷害他人產生災禍。


    第七是庸師誤人:庸師不善教學害人子弟,而誤了人家子弟的一生。


    以上七種冤枉殺人的方法,雖然都不一樣;然而冤枉的殺死人,則是一樣的啊!像這種的罪過,是不為天律所赦免的;不是發生人禍,必定會遭天譴;雖然說是殺人,但其實就是自殺啊!


    【故事】


    宋朝有位禪師,年輕的時候喝醉了酒,在與人爭奪錢財的時候,奮力的重擊對方;而那位被他打到的人,立刻就死了。他因為畏罪而逃到遠方,後來因為懺悔而出家勤苦修行,於是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為大禪師;並且還升座說法,學生有好幾百人。在他七十幾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早晨,他沐浴之後就升座,告訴大眾說道:‘你們不要動,不要說話,看老僧了卻四十年前的一樁公案。’坐到中午的時候,有一位士兵突然的來到禪寺,扳起了弓箭,想要射殺禪師。老禪師就向士兵合掌說道:‘老僧在此等待您已經很久了啊!’士兵驚奇的說道:‘我與和尚素不相識,可是為什麽一見麵就想殺你呢?我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緣故啊!’老禪師說:‘欠債還錢,公平交 易,但請下手,不必遲疑!’並且回頭對大眾說道:‘我死了以後,你們請這位居士吃飯,飯後送他回家。如果你們有半句責怪他的話,就是違逆了上天,背叛了師道,不是我的弟子啊!’士兵聽了禪師的話,就更加的疑惑;於是一定要禪師說個明白。禪師說:‘你因為已經隔世又輪回投胎,所以你才會忘記了啊!而我仍然在世,所以沒有忘記。’因此就把從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士兵;而士兵本來不識字,忽然就大聲的唱道:‘怨怨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說完之後,手持著弓箭,就站著往生了。禪師於是下座,為他落發,取了法名,更換衣服之後,就將他放入了龕中;自己也跏跌而坐,向大家道別之後,就坐化了。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解釋】


    凡是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鴆鳥毛浸過的酒一樣;這種的漏脯鴆酒都是含有劇毒,不但不能夠獲得暫時的醉飽,而且死期也馬上就到了啊!


    【分析】


    本節又申明貪利的害處,因為世人好利的心很重,所以太上才會婆心殷切,反覆的叮嚀,再三的提醒。而世人所犯婬殺凶逆等等的罪行,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夠造作的,而且造作這些罪業的人,也是不多見啊!惟有在獲取錢財這方麵,則是千變萬化,而又很難加以查問的。因為天下沒有不用錢財的一天,所以天下也就沒有不取錢財的人啊!既然天下沒有不取錢財的人,但是世人取財的方法,合乎義的很少,而不合乎義的則很多,這也是不用問就可以知道的事實啊!


    太上對於此事卻是諄諄的訓戒,就是知道世上有非義取財的人,也就有了非義失財的人;因為一個人若是快意,另外一個人就會傷心;或是一個人快意,而卻使得十個人,百個人,乃至千萬個人傷心啊!


    須知天道好還的道理,上天是大公無私的,怎麽可能會特別厚愛非義取財的人呢?然則在冥冥之中所積累的不幸,神明就會想要使這些事情得到公平的處理,因此,必定都會積極的加以處置了。太上知道其中的緣故,而用正大的言詞警戒人說:‘不要取。’可是人們卻不聽;於是就婉言的曉諭世人說:‘不可得。’可是人們不相信,於是就用警惕的言詞來勸人說:‘得到不義之財,不吉祥啊!’而世人也是隻圖目前,不想以後;因此就不如喚醒世人說道:‘得與不得,都是相同的啊!’這樣世人的貪財之心,或許會因此而減少啊!所以就以漏脯鴆酒來作譬喻。因為漏脯鴆酒,都是非常的毒,隻要入到口中,馬上就死,人就是再怎麽的狂妄愚笨,也沒有明明知道是漏脯鴆酒,而卻大吃大喝的啊!知道了非義之財,就是漏脯鴆酒,則雖然有千萬的不義之財垂手可取,也必將會堅持的拒絕而不肯接納啊!這不就是得與不得相同了嗎?所以得到之後而不用,豈不是天下無益的棄物嗎?而人們卻為什麽要壞盡了心術,使盡了機謀,以求取天下無益的棄物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解釋】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善行圓滿而多方的賜福;或是心中起了惡念,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凶神,跟隨著監察,等待他惡貫滿盈而多方的降禍。


    【分析】


    這裏拈出了心字,就是在告訴世人:禍福之機,全在一心;希望世人在源頭處,就知道必須要謹慎啊!我們仔細的推敲這個‘夫’字與‘或’字,有不是出於善就是入於惡的意思,所以應當與孟子盡心篇的‘雞鳴而起章’一同的參看。


    而所謂心起者,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念雖然非常的微細,但是卻能夠感動天地鬼神;人若是能夠起了一念的善心,隻此一個善念,就是破除地獄的靈符,斬斷群邪的慧劍,渡過苦海的慈航,照破黑暗的明燈。若是起了一念的惡心,則畜牲、餓鬼、地獄三途的惡道就會現前,而沉淪 其中永無止息啊!所以吉神與凶神,都是隨著人心善惡的念頭招感,而立即的就跟隨著到來,並不須要一絲毫的等待啊!


    【故事】


    從前元自實,痛恨繆某忘恩負義,就在早晨四點鍾左右時候,帶著刀前往繆家準備殺掉繆某;路上經過了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軒轅翁,很早就起來誦經;見到有幾百位奇形怪狀的鬼,跟隨著元自實;而且每個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來勢洶洶,臉上都露出凶惡的樣子。沒過多久,元自實就回來了,軒轅翁這時候卻看到跟隨他的人,都是頭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佩,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擁著,十分的莊嚴,臉上都露出和祥喜悅的樣子。軒轅翁因此就召請元自實進入堂庵問他原因?元自實於是說道:‘姓繆的忘恩負義,我剛才正要前往殺他;但是到了他家的門口,我就想到繆某雖然對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卻是無辜的啊!況且他還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殺了他,就等於是殺了他一家人啊!因而於心不忍,於是念頭一轉,就回來了!’軒轅翁就將剛才所見到的情形告訴他,而且向他道賀說:‘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經知道了,你將來必定會享有很厚的官祿啊!’元自實聽了軒轅翁的話,於是就勇猛精進認真的行善,後來果然考取了功名,官做到了宰相。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解釋】


    若是有人曾經做過惡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並且必須要斷除一切的惡事,奉行一切的善事,這樣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夠獲得吉祥喜慶,也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分析】


    這一節特別提出了改悔兩個字,告示人們改過遷善的方法,也就是轉禍為福的契機啊!改就是改過,悔就是懺悔,天下純善無惡的人非常的少;而曾經作過惡事的人,則是相當的多啊!然而惡人可以再轉變成為善人,所以太上才苦口婆心一再的說,在篇尾結出了改過懺悔的本來宗旨,目的就是要喝破迷關,使人回頭是岸啊!又恐怕世人錯認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妄想以一杯的水,就奢望能夠滅掉一車子木材燃燒的火;所以說:‘諸惡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夠將惡業刮磨淨盡。又說:‘眾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夠將善行積累的圓滿。這樣的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夠將從前所造的罪業漸漸的消釋去,因此它的禍害方能夠全部的消除;而後來的行持,則一天一天漸行的圓滿;新增的福報,自然也就會到來了啊!


    【故事】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世中,原本是一位盜賊;有一天夜裏,他到佛寺中行竊,見到佛燈快要息滅,就拔出箭來,用箭挑起了燈心,油燈忽然大放光明,而且光明非常的耀眼奪目;阿那律心中感到非常的害怕驚恐,就即時的舍惡從善,以往所造的惡業,就漸漸的消除,而所做的善業,就逐漸的圓滿,於是就證得了聖人的果位。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 不勉而行之!


    【解釋】


    所以勉勵力行眾善的吉人,因為他的語言善,視善,行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滿了,他的善行也就圓滿了;上天必定會賜福給他,增長他的壽命;而常做諸惡的凶人,因為他的語言惡、視惡,行為惡;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惡行;等到三年滿了,他所造的惡也到了惡貫滿盈的時候,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減除他的壽命啊!所以人為什麽不肯勉勵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分析】


    這一節總結了全篇,是切切實實教人行善去惡的路啊!“故”字在這裏是承上啟下。“吉人”就是善人,因為他行善就能得福,所以是吉人。凶人就是惡人,因為他行惡即將就要得禍,所以是凶人。而諸惡與眾善,都是不勝枚舉;大約來說,是指語善、視善、行善這三種,正是我們切實下手用功的地方啊!語善,例如非禮不言,樂道別人的善行,勸人做好事等等。視善,例如非禮勿視,樂於見到善人,喜歡看善書,常常見到自己的惡行,而不去見別人的惡事。行善,例如非禮勿動,非法的事情絕不去做,勇猛的行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提倡引導於一方,乃至於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的來行善;惡則恰好與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圓滿之期,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善積而惡盈了啊!


    人心至為靈活,而且變化不常;若是一個人在三年那麽久的時間,而心卻沒有改變的話,則他所造的善或惡,也就到了純熟的地步啊!在這裏指出了‘天’字,就是因為上天為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華關鍵所在啊!


    這裏提到的兩個‘必’字,並不是必之於蒼蒼冥冥無聲無臭的天,乃是必之於我心所發的三年語視行的善惡啊!所謂無論什麽都是自己求來的,就是這個道理。高明的人樂心向道,原本不是為了求福;若是為了求福才為善,那麽心就已經是涉於私了啊!所以惟有應當盡其在己,順受於天,而不可以有一絲毫的覬望希求將迎的心啊!


    所謂的降福,例如是親身享有福祿,子孫都很善良,家道興隆,壽命延長,萬事和順;甚至為聖為賢,成仙成佛,徹悟了自性,直接的證得了無生法忍,度人度物,立極萬世,這些都是降福啊!


    所謂的降禍,例如親身遭受大禍,子孫都很險惡,淩替衰敗而亡;或是壽命短促,家道淪喪,凡事多遇挫折;甚至死了之後,墮入了無間地獄,或輪回投生為異類,永劫遭受罪苦,惡業殃及到後代的子孫,萬年都遭受到世人的唾罵啊!


    【故事】


    宋朝的範儼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壯年的時候就考取了進士,擔任郡縣的地方官,後來升到了卿佐的官位;他每天都必定會想到,要如何才能夠忠於君王?怎樣才能夠福澤百姓?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點都不敢苟且;雖然是在闇室屋漏沒人見到獨處的時候,也都保持著戰戰兢兢自我惕勵的景象。等到兒子長大之後,他便辭官歸隱,布衣蔬食,不再涉入世緣,靜心入道;每天都念誦法華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並且依教奉行;有空的時候,則禪定觀想,一切世俗的雜事,絲毫都不沾染,本身修行的道業,也都是順乎自然。到了大觀年間,已經九十多歲;忽然就開悟了,於是便囑咐身旁的侍者說道:‘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像是一場戲劇一樣;當鑼鼓響起的時候,劇中的生旦醜末各種角色,各自表現各人的演技;可是等到了蠟燭燒盡燈火熄滅的時候,又有什麽樂趣呢?就像我來到這世間,一幌眼就已經九十年了;實在就像作夢一樣的幻化,有如朝露和閃電一樣的迅速啊!’幸而我悟得了這個佛性,這個佛性沒有邊際,也沒有方圓大小,也不是赤白青黃,也沒有長短上下,沒有嗔、沒有喜、沒有是、沒有非、沒有善、沒有惡;所謂一物都沒有,但卻萬象都包羅啊!這就是最真最上無往無來奧妙的真理啊!而它的關鍵,隻在人能不能夠至誠精進、心心相續、念念不間斷罷了。三世諸佛都是從這裏而出現的,這種的道理,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真實而不虛妄的道理,你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勉而行之啊!’說完之後,他就靜坐合掌而化了。一時之間,異香充滿室內,祥雲□滿空中,種種的光明,照耀著世界,這些的瑞相好幾天都不散去;附近的百姓聽到之後,都前來瞻仰他往生的瑞相。


    【結語】


    從前的古聖先賢和經典書籍的傳世,也都是這一個大事因緣啊!而本篇就是太上度化世人玄妙的真理,諸佛救護眾生秘密的真諦;真是慈悲到了極處,奧妙到了極點,必將永遠傳世,照耀天地之間;凡是讀誦本篇,遵行本篇,刊載本篇,流傳本篇的人,也都是有一大事因緣存在的啊!因此而能夠覺悟這個世間,誘導教化人民,培養社會元氣,創造人類福祉;與人共同為善,天地清淨安寧;而且心之所量,能夠包含太虛,並且億劫常圓,實在是不可思議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上感應篇匯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太上感應篇匯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