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戰鬥足足持續了一夜,敵我雙方幾乎都圍繞著奪取建築物而展開戰鬥。
安家軍一個個戰鬥小組,仿效特種大隊官兵的做法,把日軍的75mm、88mm高射炮當成主要打擊目標,利用靈活多變的戰術,主動繞開日軍正麵的火力點,選擇從兩翼或者後方發起進攻。
若是遇到日軍四處都布置得好像刺蝟球一樣的防禦陣地,官兵們則從那些小街小巷一路爆破前進,在殘垣斷壁之間用炸藥活生生地開辟出一條前進的通道,以避開日軍的主要防禦方向,突入日軍內部,逐屋消滅敵人。
為了挽回頹勢,鬼子也開始拚命了,再次派出了自殺性肉彈。
不同於以往,這一次日軍指揮官學聰明了,強製要求那些鬼子肉彈不準袒胸露乳,而是必須穿戴整齊,把炸藥包綁在腰間,隱藏在軍服下,看起來人顯得心寬體胖,實則暗藏殺機。
每當安家軍發起進攻的時候,這些鬼子肉彈便躲藏在地下或者是殘垣斷壁的角落處,不輕易暴露目標,當安家軍防守嚴密的攻擊箭頭,從建築物外衝了過去,後續部隊逐屋清查廢墟情況時,他們才猛然衝出去,又或者幹脆從樓上被炮彈炸塌的豁口處,跳入我官兵群中,猛然引爆炸藥。
不得不說,日軍的戰鬥意誌,不管是在同盟國還是軸心國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們不畏懼生死,隻在乎結果,這種情況就導致不斷有肉彈在我軍進攻部隊中爆炸,帶來可怕的傷亡。
孫德勝接到前線報告後,迅速和參謀們在微縮沙盤上做了戰術推演,隨後下達命令:
攻城部隊官兵盡量分散開來,應充分利用特種大隊官兵敏銳的嗅覺和對環境的判斷,盡力尋找敵人的藏身之地,清除這些肉彈的威脅。狙擊手應控製城中各個要點,尤其是那些建築物的高處,利用配備微光瞄準鏡和紅外夜視瞄準鏡的狙擊步槍,把同樣化整為零的鬼子肉彈逐步清除。
在這場攻防大戰中,日軍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肉彈攻勢,迅速失去效力,大部分敢死隊員,不是被比日軍肉彈隱藏得更深的特種官兵捅破喉嚨或者扭斷脖子,就是在夜色裏被狙擊手一槍爆頭,死不瞑目。
到第二天清晨,日軍已經被壓縮到最後一個街區。
早上九點一刻,在坦克的掩護下,安家軍官兵們一步步靠近敵人,用迫擊炮、無坐力炮、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一個個摧毀日軍的火力點,最後把敵人逼進了一幢大樓裏。
一夜的激戰,有生力量消耗殆盡,已失去對城市控製的日軍,沒有辦法再進行還擊。日軍也夠狠,地下指揮部裏,少佐以上軍官,均麵向東北方向,統一剖腹自盡,頭顱被侍衛砍下,殘餘的日軍引爆炸藥,全部埋葬到了地下。
這一場極有可能是東印度地區收官戰的大戰,僅僅隻持續了十八個小時,便以日軍的全線失利告終。
整場戰役,日軍被殲滅一萬九千餘人,沒有發現日印軍和土著武裝暴民的蹤跡,而安家軍也付出了戰死一千七百餘人,輕重傷兩千六百多人的代價
戰場上的硝煙尚未散開,《解放日報》戰地記者梁麗少尉,已經帶著人展開了調查取證工作。
位於新京、西貢、京南等市的歐美媒體記者,聞訊蜂擁而至,在空軍和總政治部的大力配合下,全程參與梁麗少尉指定的、可能填埋有大量屍體的土坑的發掘工作,截止十一月十五日,已經發現五十一個大坑,幾乎每一個坑都填埋著上萬還未腐爛的土著平民屍體。
這些屍體,從五六十歲的花甲老人,到尚在哺乳的嬰幼兒,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以其中一個萬人坑為例:該坑埋葬兒童屍體四千多具,老年人屍體一千多具,其餘近萬具屍體為成年人,其中女性成人屍體近三千具,占總比例的百分之二十。
幾乎大多數屍體,除了留在身體裏的子彈外,還留下了死者生前為日軍所欺壓蹂躪的證據,比如大多數女性成人屍體,基本上都是下體**,血汙布滿大腿內側,顯然死前遭受了可怕的強奸和虐待。她們的肢體和女性器官,留有被刺刀和銳器刺入的痕跡,有數十名頗具姿色的年輕女人,臉上滿是痛苦的神情,在她們的大腿腿骨、髖骨、肋骨、脊柱和頭部顱骨內,發現有鐵釘釘入,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大屠殺的報道,在此後一個月內,頻頻見諸報端,翔實地記錄了印度人悲慘遭遇的照片,讓大多數國人出了一身冷汗。
很難想象,若不是安家軍取得第二次淞滬會戰的決定性勝利,在浙東和上海堅決地頂住了日軍的進攻,現在的中國究竟會是個什麽樣的境況?
大和民族是一個欺軟怕惡的族群,由於在戰場上無法取得對安家軍的優勢,同時由於日本本土距離中國國土太近,擔心安家軍占有優勢的空軍隨時空襲日本,一旦在東京扔上那麽幾千枚凝固汽油彈,以日本木製結構的房屋,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因此在對待華人問題上,石原莞爾始終堅持必須保持克製的態度,不能做得太過分,否則出了問題,天皇究責,必讓當事人剖腹謝罪。
在這種情況下,在華日軍的態度,變得前所未有的軟弱,不僅有意減少了駐軍數量,以緩和矛盾,還要求駐紮在邊境地區的將佐,不得發起任何形式的軍事摩擦,並以“睦鄰友好”、“經濟提攜”等名義,扶持了一些漢奸企業,從事一些溝通南北的商貿往來,並注意減輕占領地民眾的負擔,原本是強拉壯丁采用無本買賣運營的礦山開采等工作,竟然也向礦工支付工資,以減緩矛盾,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第五戰區發起還擊作戰後,日軍針鋒相對地調整了兵力部署,兵力迅速膨脹,現在在山東地區的戰爭,變成了持久的拉鋸戰,戰線連續數月維持在魯南、魯西地區,這對日軍來說,不過是多增添了個戰場,而且這個戰場距離日本本土僅僅隔著個黃海,消耗得起,而對於**而言,卻意味著一個吞噬資金和作戰物資的怪獸,進退兩難。
在石原莞爾的主張下,日軍把在華北和山東地區的損失,嫁接在了東南亞和次大陸等國的民眾上,日軍雖然打著民族獨立的幌子,但實行的卻是殖民主義的那一套,而且手段超乎尋常的殘忍。
不僅在朗布爾城有著重大發現,其後幾個月,安家軍又陸續在比哈爾、阿姆焦爾、伯德伯勒比爾、貝拉迪拉、果阿等鐵礦區,以及伯爾瓦和蘭契的鋁土礦區、戈德爾馬和赫紮裏巴克雲母礦區,發現大量填滿屍體的萬人坑。
就以比哈爾邦為例,在這個邦上百個礦區周邊,共發現萬人坑一百二十七個,大多埋葬的是出入沒有自由、成天采礦的印度平民的屍體。
根據一些僥幸幸存下來的土著礦工講述,他們被從附近的農村抓來,在日本鬼子的刺刀和棍棒威逼下,每天都進行奴隸般的勞動,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受盡非人的折磨,累死、病死、打死和被各種慘無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的土著壯年勞力,不計其數。
在東印度的大多數煤礦裏,日軍根本不顧土著人的死活,礦井裏沒有添加任何安全設施,野蠻開采,“以人換煤”,造成煤礦冒頂、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接連不斷,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
尤其讓人覺得聳人聽聞的是,日軍為了讓醫院保持足夠的血漿,每過幾個月就會組織土著勞工抽血,血漿送入凍庫冷藏,又或者直接輸給傷兵,還在勞工身上進行細菌實驗,對在實驗中發病的勞工均被列入“瘟疫”之列,統統被活活燒死,有許多勞工隻是身體衰弱,勞動時精神不濟,就被當做疫病患者直接活埋。
隨著關於日軍大屠殺的報道甚囂塵上,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和英國政府,以及兩國民眾的情緒。他們發現原來自己是在和這麽邪惡的敵人作戰,民眾的憤怒與恐懼,演變為堅持到底的決心,報紙上共和黨和民主黨要員,紛紛發誓要與日本作戰到底。
十月底,流亡美國的挪威諾貝爾基金會在紐約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把今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發現大屠殺真相的南華《解放日報》記者梁麗,以表彰她在揭露日本法西斯殘酷屠殺這一真相上的巨大貢獻。
可惜澳大利亞戰事已經塵埃落定,否則真難預料麥克阿瑟會不會在國內外巨大的壓力下,冒險出戰
印度東北部戰事,於十二月初塵埃落定。
十一月上旬,緬北方麵軍第三山地集群,由印度東西鐵路幹線城市迪馬希爾出擊,向那加丘陵地區進發。
十一月六日,經過連續兩晝夜激戰,我軍順利占領緬印鐵路重要城市科希馬,並於次日順著鐵路高速南下,於十一日攻破因帕爾城,十五日占領緬印邊境城市吉靈廟,與同一方麵軍的第五集團軍十四坦克師會師,徹底打通了中亞、西亞與南華本土的陸上交通線路。
在占領朗布爾城後,印度方麵軍北方集群抽調兩個集團軍,在洪泛區上遊,渡過已經正式更名為雅魯藏布江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利用英國人修建的公路,快速占領梅加拉亞、特裏普拉、米佐拉姆等山地地區,於十二月四日進逼並占領緬甸實兌港,並於十二月九日與緬北方麵軍會師於卑謬,再次打通另一條大陸鐵路運輸線路。
不過,整個印度戰事,直到一年後的四一年底才算全部結束。
日軍對恒河上的兩座大壩、雅魯藏布江下遊一座大壩的爆破,導致東印度最精華的地區,全部被洪水淹沒,對工業和農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幾乎全部的鐵路和公路,都被泥沙掩埋到了地下,僅僅疏通修複,便花費了半年時間。
在恢複洪泛區工農業生產的同時,安家軍與日軍在印度中部和南部的山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最後一支日軍的覆滅,是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印度南部納蒂克海拔2695米的阿奈穆迪蜂激戰過後,但那時距離安家軍發起的強渡錫蘭島的作戰,已經為期不遠。
~~~~~~~~~~~~~~
安家軍一個個戰鬥小組,仿效特種大隊官兵的做法,把日軍的75mm、88mm高射炮當成主要打擊目標,利用靈活多變的戰術,主動繞開日軍正麵的火力點,選擇從兩翼或者後方發起進攻。
若是遇到日軍四處都布置得好像刺蝟球一樣的防禦陣地,官兵們則從那些小街小巷一路爆破前進,在殘垣斷壁之間用炸藥活生生地開辟出一條前進的通道,以避開日軍的主要防禦方向,突入日軍內部,逐屋消滅敵人。
為了挽回頹勢,鬼子也開始拚命了,再次派出了自殺性肉彈。
不同於以往,這一次日軍指揮官學聰明了,強製要求那些鬼子肉彈不準袒胸露乳,而是必須穿戴整齊,把炸藥包綁在腰間,隱藏在軍服下,看起來人顯得心寬體胖,實則暗藏殺機。
每當安家軍發起進攻的時候,這些鬼子肉彈便躲藏在地下或者是殘垣斷壁的角落處,不輕易暴露目標,當安家軍防守嚴密的攻擊箭頭,從建築物外衝了過去,後續部隊逐屋清查廢墟情況時,他們才猛然衝出去,又或者幹脆從樓上被炮彈炸塌的豁口處,跳入我官兵群中,猛然引爆炸藥。
不得不說,日軍的戰鬥意誌,不管是在同盟國還是軸心國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們不畏懼生死,隻在乎結果,這種情況就導致不斷有肉彈在我軍進攻部隊中爆炸,帶來可怕的傷亡。
孫德勝接到前線報告後,迅速和參謀們在微縮沙盤上做了戰術推演,隨後下達命令:
攻城部隊官兵盡量分散開來,應充分利用特種大隊官兵敏銳的嗅覺和對環境的判斷,盡力尋找敵人的藏身之地,清除這些肉彈的威脅。狙擊手應控製城中各個要點,尤其是那些建築物的高處,利用配備微光瞄準鏡和紅外夜視瞄準鏡的狙擊步槍,把同樣化整為零的鬼子肉彈逐步清除。
在這場攻防大戰中,日軍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肉彈攻勢,迅速失去效力,大部分敢死隊員,不是被比日軍肉彈隱藏得更深的特種官兵捅破喉嚨或者扭斷脖子,就是在夜色裏被狙擊手一槍爆頭,死不瞑目。
到第二天清晨,日軍已經被壓縮到最後一個街區。
早上九點一刻,在坦克的掩護下,安家軍官兵們一步步靠近敵人,用迫擊炮、無坐力炮、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一個個摧毀日軍的火力點,最後把敵人逼進了一幢大樓裏。
一夜的激戰,有生力量消耗殆盡,已失去對城市控製的日軍,沒有辦法再進行還擊。日軍也夠狠,地下指揮部裏,少佐以上軍官,均麵向東北方向,統一剖腹自盡,頭顱被侍衛砍下,殘餘的日軍引爆炸藥,全部埋葬到了地下。
這一場極有可能是東印度地區收官戰的大戰,僅僅隻持續了十八個小時,便以日軍的全線失利告終。
整場戰役,日軍被殲滅一萬九千餘人,沒有發現日印軍和土著武裝暴民的蹤跡,而安家軍也付出了戰死一千七百餘人,輕重傷兩千六百多人的代價
戰場上的硝煙尚未散開,《解放日報》戰地記者梁麗少尉,已經帶著人展開了調查取證工作。
位於新京、西貢、京南等市的歐美媒體記者,聞訊蜂擁而至,在空軍和總政治部的大力配合下,全程參與梁麗少尉指定的、可能填埋有大量屍體的土坑的發掘工作,截止十一月十五日,已經發現五十一個大坑,幾乎每一個坑都填埋著上萬還未腐爛的土著平民屍體。
這些屍體,從五六十歲的花甲老人,到尚在哺乳的嬰幼兒,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以其中一個萬人坑為例:該坑埋葬兒童屍體四千多具,老年人屍體一千多具,其餘近萬具屍體為成年人,其中女性成人屍體近三千具,占總比例的百分之二十。
幾乎大多數屍體,除了留在身體裏的子彈外,還留下了死者生前為日軍所欺壓蹂躪的證據,比如大多數女性成人屍體,基本上都是下體**,血汙布滿大腿內側,顯然死前遭受了可怕的強奸和虐待。她們的肢體和女性器官,留有被刺刀和銳器刺入的痕跡,有數十名頗具姿色的年輕女人,臉上滿是痛苦的神情,在她們的大腿腿骨、髖骨、肋骨、脊柱和頭部顱骨內,發現有鐵釘釘入,讓人看了不寒而栗。
大屠殺的報道,在此後一個月內,頻頻見諸報端,翔實地記錄了印度人悲慘遭遇的照片,讓大多數國人出了一身冷汗。
很難想象,若不是安家軍取得第二次淞滬會戰的決定性勝利,在浙東和上海堅決地頂住了日軍的進攻,現在的中國究竟會是個什麽樣的境況?
大和民族是一個欺軟怕惡的族群,由於在戰場上無法取得對安家軍的優勢,同時由於日本本土距離中國國土太近,擔心安家軍占有優勢的空軍隨時空襲日本,一旦在東京扔上那麽幾千枚凝固汽油彈,以日本木製結構的房屋,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因此在對待華人問題上,石原莞爾始終堅持必須保持克製的態度,不能做得太過分,否則出了問題,天皇究責,必讓當事人剖腹謝罪。
在這種情況下,在華日軍的態度,變得前所未有的軟弱,不僅有意減少了駐軍數量,以緩和矛盾,還要求駐紮在邊境地區的將佐,不得發起任何形式的軍事摩擦,並以“睦鄰友好”、“經濟提攜”等名義,扶持了一些漢奸企業,從事一些溝通南北的商貿往來,並注意減輕占領地民眾的負擔,原本是強拉壯丁采用無本買賣運營的礦山開采等工作,竟然也向礦工支付工資,以減緩矛盾,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第五戰區發起還擊作戰後,日軍針鋒相對地調整了兵力部署,兵力迅速膨脹,現在在山東地區的戰爭,變成了持久的拉鋸戰,戰線連續數月維持在魯南、魯西地區,這對日軍來說,不過是多增添了個戰場,而且這個戰場距離日本本土僅僅隔著個黃海,消耗得起,而對於**而言,卻意味著一個吞噬資金和作戰物資的怪獸,進退兩難。
在石原莞爾的主張下,日軍把在華北和山東地區的損失,嫁接在了東南亞和次大陸等國的民眾上,日軍雖然打著民族獨立的幌子,但實行的卻是殖民主義的那一套,而且手段超乎尋常的殘忍。
不僅在朗布爾城有著重大發現,其後幾個月,安家軍又陸續在比哈爾、阿姆焦爾、伯德伯勒比爾、貝拉迪拉、果阿等鐵礦區,以及伯爾瓦和蘭契的鋁土礦區、戈德爾馬和赫紮裏巴克雲母礦區,發現大量填滿屍體的萬人坑。
就以比哈爾邦為例,在這個邦上百個礦區周邊,共發現萬人坑一百二十七個,大多埋葬的是出入沒有自由、成天采礦的印度平民的屍體。
根據一些僥幸幸存下來的土著礦工講述,他們被從附近的農村抓來,在日本鬼子的刺刀和棍棒威逼下,每天都進行奴隸般的勞動,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受盡非人的折磨,累死、病死、打死和被各種慘無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的土著壯年勞力,不計其數。
在東印度的大多數煤礦裏,日軍根本不顧土著人的死活,礦井裏沒有添加任何安全設施,野蠻開采,“以人換煤”,造成煤礦冒頂、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接連不斷,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
尤其讓人覺得聳人聽聞的是,日軍為了讓醫院保持足夠的血漿,每過幾個月就會組織土著勞工抽血,血漿送入凍庫冷藏,又或者直接輸給傷兵,還在勞工身上進行細菌實驗,對在實驗中發病的勞工均被列入“瘟疫”之列,統統被活活燒死,有許多勞工隻是身體衰弱,勞動時精神不濟,就被當做疫病患者直接活埋。
隨著關於日軍大屠殺的報道甚囂塵上,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和英國政府,以及兩國民眾的情緒。他們發現原來自己是在和這麽邪惡的敵人作戰,民眾的憤怒與恐懼,演變為堅持到底的決心,報紙上共和黨和民主黨要員,紛紛發誓要與日本作戰到底。
十月底,流亡美國的挪威諾貝爾基金會在紐約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把今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發現大屠殺真相的南華《解放日報》記者梁麗,以表彰她在揭露日本法西斯殘酷屠殺這一真相上的巨大貢獻。
可惜澳大利亞戰事已經塵埃落定,否則真難預料麥克阿瑟會不會在國內外巨大的壓力下,冒險出戰
印度東北部戰事,於十二月初塵埃落定。
十一月上旬,緬北方麵軍第三山地集群,由印度東西鐵路幹線城市迪馬希爾出擊,向那加丘陵地區進發。
十一月六日,經過連續兩晝夜激戰,我軍順利占領緬印鐵路重要城市科希馬,並於次日順著鐵路高速南下,於十一日攻破因帕爾城,十五日占領緬印邊境城市吉靈廟,與同一方麵軍的第五集團軍十四坦克師會師,徹底打通了中亞、西亞與南華本土的陸上交通線路。
在占領朗布爾城後,印度方麵軍北方集群抽調兩個集團軍,在洪泛區上遊,渡過已經正式更名為雅魯藏布江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利用英國人修建的公路,快速占領梅加拉亞、特裏普拉、米佐拉姆等山地地區,於十二月四日進逼並占領緬甸實兌港,並於十二月九日與緬北方麵軍會師於卑謬,再次打通另一條大陸鐵路運輸線路。
不過,整個印度戰事,直到一年後的四一年底才算全部結束。
日軍對恒河上的兩座大壩、雅魯藏布江下遊一座大壩的爆破,導致東印度最精華的地區,全部被洪水淹沒,對工業和農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幾乎全部的鐵路和公路,都被泥沙掩埋到了地下,僅僅疏通修複,便花費了半年時間。
在恢複洪泛區工農業生產的同時,安家軍與日軍在印度中部和南部的山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最後一支日軍的覆滅,是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印度南部納蒂克海拔2695米的阿奈穆迪蜂激戰過後,但那時距離安家軍發起的強渡錫蘭島的作戰,已經為期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