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貴賓、各位護法居士:
我今天要和各位談的題目是:“談迷說悟”,說這個題目的主要用意,是希望我們大家都能亮起智慧的眼光,重新發現這個如實如幻世界的真理。
什麽叫做“迷”?我們常常說:“眾生癡迷”,所謂的“迷”,就像閉著眼睛一樣;一層眼皮遮蔽了一切,使我們看不到外麵的真實世界及美麗的山川花木,而終日生活在黑暗、茫然之中。一旦我們張開了眼睛,看到光明的世界;看到山河這樣美麗,日月這樣爭輝,萬事萬物都這樣祥和,才知道以前那個黑暗、茫然的世界隻是一種假相而已,這就是“悟”!
我們要怎樣才能睜開眼睛,看清一切真實的世相、法相呢?我分四點來談這個問題。
<font color="#ff0000">一.世間迷信知多少?</font>
談到信仰的問題,我們知道世間有四種信仰:一是邪信,二是不信,三是迷信,還有就是正信。
邪信是最不好的,容易走火入魔,非常危險。第二種人是什麽都不信,這比邪信要好一點;迷信的人可能什麽都信,有時候這也比什麽信仰都沒有來得好。最理想的,當然是正信,有正確、正當的信仰,可以指引我們臻於道德圓滿至善的境界。但是,正信也必須具備正信的條件,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正信的條件至少有以下三點:
<font color="#008000">1.信實:</font>所信仰的對象是實實在在存有的。比方說我們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他有出生的地點、有生養的父母、有曆史的佐證,是個實實在在的大覺者,不同於一般的神教以天神鬼魂為崇拜對象,無法考證。
<font color="#008000">2.信德:</font>所信仰的對象具有清淨崇高的道德。若我們所信仰的對象,本身仍有貪、嗔、癡,煩惱尚未斷盡,生死尚未解脫,這樣的神祇自性都不清淨,又如何能引渡眾生呢?所以,信德是正信與否的最重要考驗。
<font color="#008000">3.信能:</font>所信仰的對象確實具有偉大的能力,能夠引渡眾生明心見性、解迷開悟,這種偉大的能力必須包括慈悲心、智慧心,及廣大神通,才可能成為我們生命的依靠,讓我們脫出三塗苦,不受五陰迷惑。
如果,我們所信仰的對象不具備以上三個條件,那麽這種信仰就容易變成邪信或迷信,徒然造成自我束縛、自欺欺人了。與正信比較起來,邪信與迷信就像一條繩索,束縛了我們開朗的人生,給我們帶來很多無意義無價值的苦惱,使我們的人生不能獲致究竟解脫,不能求得光明的世界。最嚴重的,迷信更像一付枷鎖,把自由 自在的世界都鎖住了,把清淨如滿月的人格都埋藏了。
一般民間迷信的種類,對象很多,比如:
<font color="#008000">1.迷信自然現象:</font>以為打雷有雷神、閃電是電神、刮風靠風神、下雨的是雨神……,把一切不了解的天時現象都歸之於神祇的控製,人變成了任由氣象宰割的渺小魂魄。現在科學進步到改變大氣結構的地步,人也可以製造雨、改變風向,那麽大氣科學工程師是不是也可以自封為風神雨神呢?可見信仰自然現象純粹是一種愚昧虛妄的迷信。
<font color="#008000">2.信仰動物:</font>譬如諸蛇由蛇神禦領,牛有牛神管轄,龜有龜神,連猴子都有猢仙……。到了現代,很多以前被人們熱烈膜拜的動物,都已逐漸瀕臨絕種,或者需要人類劃定特殊的動物保護區來維持它們的生存繁殖,那麽,負責這件工作的生態保育員豈不也是神中之神?所以說信仰動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種迷信也將不攻自破。
<font color="#008000">3.信仰植物:</font>花有花神,草有草神;一棵樹長得特別大,就叫大樹公;甚至於一座山特別高,也以為有山神嗬護。那麽,風吹草木折,就是風神和花神、大樹公打架,風神占了上風?水泥公司操作怪手挖掉了半座山,就是怪手大戰山神,山神铩羽?這種迷信可以休止。
<font color="#008000">4.信仰仙鬼:</font>如千歲、王爺 、娘娘等等。
<font color="#008000">5.信仰民間英雄:</font>如關公、嶽飛、鄭成功。
一般人信仰仙鬼、英雄,是把他們當作宗教神祇來膜拜,最主要的心態是自己遭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希望藉著另一種偉大的力量來化厄解困,等到困難解決了,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把信仰的對象暫時擱到一邊去。這樣的信仰,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台灣的民間神明信仰,可說是眾神濟濟,五花八門,不但人物眾多,而且各有所司所職,像現實世界的政府一樣,什麽名堂都有。比方說:
玉皇大帝是一國之君,樣樣管得著。
文昌帝君掌學務,類似現在的教育部長。
農作事務歸神農大帝管轄,像農業部長。
商務由關聖帝君主理,好比經濟部長;天公可以算財政部長。
東嶽大帝掌刑罰,是司法部長,城隍爺爺屈居為警察局長;土地公分坐各地鎮邪,是派出所的巡官;那七爺、八爺便是執勤的警察了。
專司驅邪的太子爺,有點像警備總司令;第一殿到第十殿閻羅王,是擔任第一庭到第十庭的法官。
注生娘娘綜理生男育女,好比家庭計畫處長:保生大帝如同省立醫院院長;此外還有個王爺 千歲,掌除疫疾,保你不傷風不感冒不患瘧疾,算是個衛生局長好了。
此外還有掌娛樂的田都元帥,包庇各聲色娛樂場所;掌工務的巧聖先師,維護工地安全……,大大小小林林總總不下百多位,奇名怪形不勝枚舉,可說是一種今古奇觀了。
人,在現實的生活上,需要司職的官員們給我們協助,而當現實世界的官員們無法給人們妥善的幫助時,就各依所需產生了眾多的神明,依靠祂脫困,信仰祂求安心。當然,有信仰要比沒有信仰好,但是與其苦求不可知、不可測的神明來做寄托,落得不上不下,空虛幻渺,何不把精神和力量用在改善社會狀況、促進官員與民眾的溝通上,使現實的困難獲得解決,提高社會的生活水準,使每一個人不致於遭到同樣的困境,這樣不是更好嗎?
一般的迷信裏麵充滿很多禁忌,實在不必要。比方說:本省人認為送雨傘代表“離散”,送手帕是將遇傷心事的預兆;吃梨子的時候不可以切開來吃,否則會“分離”;做什麽事情都必須先擇日期、看黃曆。蓋房子的時候也不能隨便來,要先請地理師來看風水,擇吉日吉時才能破土!地理師要是說:“不能這樣建,否則會對你的父母不好!”,誰願意觸自己父母的黴頭?好!不要這樣建改成那樣建,我們就受迷信控製了,不能解脫無法自主。要是有人再告訴你:“不能那樣建,對你的子女不好!”誰願意壞子女的福德?好!不要建房子了。這樣,我們又受堪輿風水的控製了,到最後一事無成。
大家看看台北西門町那一帶大大小小的高樓大廈、違章建築,難道都有一定的尺寸、方向嗎?那些店家沒有找風水師看地理,生意還不是一直很熱鬧、很興隆?可見事在人為,不靠迷信。
另外,看八字擇吉日來論婚嫁的,是不是一輩子都不會爭吵、離婚?依著吉時去剖腹生產的孩子,將來是不是都會成為聖賢?夫妻相處之道在婚後的相敬如賓、互相體諒,而不在於結婚的時辰好壞;養育兒女之道,也是要依靠父母細心的照顧、謹慎的教育,而不在於八字吉凶。一個按照帝王時辰剖腹生出來的小孩,如果不去照顧他、教育他,他不但不是帝王,還可能成為社會的害群之馬。所以,在佛教裏認為: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隻要你心誠意正,走遍天下都是良辰吉時、地利人和的。
另外一種迷信是對數字的迷信。有個計程車司機在街上準備載客人,車子一停下來,客人卻不要上車了,司機問他為什麽,他說:
“你這輛車子的號碼不好,四八四八,念起來像:死吧死吧!”
司機大怒:“你胡說!我的車號最好,有很多人要買我這部車我都不賣!我這個‘四八四八’用閩南語念,是賭錢的時候通通贏的意思,怎麽不好?”
一樣的數字往往有互相歧異的解釋,所以,數字本身隻是符號,並沒有什麽意義,隻是各人的想法不同而已。如果我們據以胡 亂推衍,迷信它這個不好那也不好,就是自己淆亂自己,作繭自縛了。
現在不僅民間迷信各種無稽的傳聞,連西洋的迷信也流行起來,比如說:十三是不吉利的,黑色的星期五……等。四與九這兩個數字也不受人歡迎,一般的旅館、醫院都沒有四樓。其實這個“四”是事事如意,九,也不是死的意思,是久久平安、九品蓮花的象征。
迷信雖然沒有意義,但是本省很多吃符水、香灰的迷信作法,它的功用並不是完全沒有。佛教裏有一個故事:有個老太太跟一個不識字的人學念咒語,把“唵嘛呢叭彌吽”念成“唵嘛呢叭彌牛”,每天要念一升豆子的數目。念了幾年之後,功效就來了,她每念一句,豆子不必用手撥,就會自動跳過去,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有一天一個法師雲遊到此,恰巧天色晚了,就在老太太家借宿一宵,夜晚聽到老人家在做晚課,就問她:
“你在念什麽呀?”
老太太就念“唵嘛呢叭彌牛”給他聽,法師一聽,說:
“老太太,您念錯了!是‘唵嘛呢叭彌吽’不是‘唵嘛呢叭彌牛’!”
老太太知道自己念錯了,就趕快改正過來念“唵嘛呢叭彌吽”,可是多年來念習慣了,一旦改口,起了分別心,反而詰屈贅牙,無論怎麽念都不順口,豆子再也不跳了。
這就是俗話說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集中意念,沒有分別臆度的念頭,就會達到心與物交 融合一的境界。在本省一些民間信仰裏麵,如卜卦、吃符水、跳乩……等等,有時候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功效,其實也是憑借這種至誠的意誌力量的。但是我們應該把至誠的意念放在正信上麵,才是永久恒常的信仰,迷信隻能隻能治一時不能累世,隻能短期治標,而不能成為我們治本還元的依皈。
其實迷信的心態不止在宗教裏麵才有,現在社會上有無數的人更是迷信萬端。比方說:有的人喜歡歌舞,迷信歌舞是人生唯一的快樂;喜歡賭博 、遊蕩的,迷信縱情 逞暴可以解決人生一切苦惱。此外還有很多迷信的事端,像迷戀打球,把打球當成人 生要務的球迷;喜歡看電影 ,坐在銀幕下才能安定身心的影迷;迷信金錢萬能,沒有錢就活不下去了的錢迷;以愛情為依皈,以為有了愛情就擁有一切的情迷……還有迷信戰爭的、迷信權力的……真是不勝枚舉,比宗教裏麵的種種迷信複雜多了。但是每一種迷信就如同經中所說:“積聚終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當離,有生無不死”,都是虛妄不實、短暫無常的,像沙上的城堡,如空中的樓閣,既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耐不住人事的變遷,是完全不堪一擊,隨時會崩坍潰散的。因此,沒有信仰固然不好,迷信也不完美,建立正確的信仰,人生才能圓滿究竟!
<font color="#ff0000">二.宇宙真理有幾何?</font>
我們要破除迷信的原因,是為了正信真理。說到真理,實在很可笑,這個宗教自命是真理,那個宗教也說是真理,人言言殊,各樹壁壘,究竟那一家才是真理呢?
真理,必須具備有真理的條件,不是可以隨便說的。真理至少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font color="#008000">1.普遍如此:</font>真理必須具有普遍性,不能因為少數人能夠言之鑿鑿,便自以為是真理。比方說:佛教講“諸法無常”,認為一切人為的功利都如同夢幻泡影,終會毀壞而歸於幻滅。我們翻開一部人類進化史來看,有生就有滅,有成、住就有壞、空,千百年來各朝各代的文明均無所幸免,沒有一樣能原原本本流傳不變的,可知“諸行無常”合乎普遍的特性,是確定不疑的真理。
<font color="#008000">2.必然如此:</font>佛教講“生死熾然”,有生必有死,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呢?古人有生死,今人亦有生死;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最終的歸宿都同一墳塚,可知生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font color="#008000">3.本然如此:</font>生死的本然特性,可以從生者懼怕死亡的現象上去理解,可見生與死是與生俱來的本然真理,任何時間、空間的人類、生物,都沒有辦法逃避這個問題,這就是真理。
我們用這三個條件,就可以證悟出有生有死的生死流轉確實是我們人生裏的真理,我們應該正確地信仰這個真理,把貪生怕死、畏懼疑惑等等心態都袪除掉,重新建立我們對生命的希望,把握生命做更有意義的事業。
我們現在講到宇宙裏麵的真理有幾何?其實,佛教的真理可以說充盈宇宙、布滿人心,我現在把佛教裏麵有關處世為人的四個真正道理貢獻給大家:
<font color="#ff0000">(一)廣結善緣</font>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就正等正覺,佛陀究竟覺悟了什麽?就是覺悟我們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這個緣起論,是我們佛教的真理。“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在我們的生活上,到處可以印證這個緣起緣滅的真理。凡事由眾緣和合而成,由因緣散失而滅。有了因緣,事事順遂;因緣不合,處處失利。好比一部機器裏麵少了一枚螺絲釘,無論如何努力修護,總是無法啟動一樣。所以,各位要想生活上有幸福,事業上有成就,最重要的是與人相處要和諧,處處廣結善緣,才能自求多福,美事天成。這就是所謂“業因緣在,業因緣絕;因明因顯,緣起緣滅”了。
<font color="#ff0000">我們要怎樣廣結善緣呢?</font>
<font color="#008000">1.在時間中結緣:</font>比如說,我現在點頭向你微笑,這是結“現在緣”;幾天之後,你看到我,你也向我含笑招呼,這又進一步是結“他日緣”了。說不定就從這一個微笑開始,我跟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結下了生生世世的“未來緣”。所以我們在時間中結緣,不僅要結現在之緣,也要結他日之緣、未來之緣;能夠緣緣不絕,善事自成。
<font color="#008000">2.在空間處結緣:</font>我們不僅要結“此方緣”,還要結“遠方緣”、“十方緣”。其實,現在所結的“此方緣”,也有可能成為他日“遠方緣”的因,而更一步成就了未來“十方緣”的果。所以,在佛教裏,時間空間是相續不斷、生生不息的,我們不要看輕任何一個小空間、任何一個微少時間內所做的善事,因為這一粒種子,很可能就是將來茁長的一棵大樹。
<font color="#008000">3.在人間裏結緣:</font>除了結“人緣”外,還要與眾生結下“生緣”。結了“人緣”、“生緣”還不夠,要更進一步結“佛緣”,以與佛結的千年萬世法緣,來做為我們生生世世的依皈。
<font color="#008000">4.在因緣上結緣:</font>這種緣有三種,就是“親因緣”、“改善緣”、“無緣緣”。“親因緣”是在已有的因緣上再結因緣;“改善緣”是將彼此的關係做調理、改善的努力,使這個緣更美好、更長久。一般的婆媳、妯娌之間,都是有緣才成為一家人,如果能改善原來不好的嫌隙,這個緣就會和善,家庭也更幸福。另外,我們還要結“無緣緣”,也就是要與跟我們有關係、互相認識的人結無上善緣,即使是跟我們毫無關係、形同陌路的人,我們也要主動友善地和他們結歡喜緣。比如說:你在路上看到一個人滑倒了,你立刻扶他一把,跟他點頭微笑,他也向你道謝微笑,由於你的廣結善緣,你們這兩個原本無緣的人就成為有緣人了。
至於我們要用什麽方式來結緣呢?我現在就舉出幾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來給大家參考:
<font color="#008000">1.資具結緣:</font>譬如以財物、湯藥、日用品等捐贈給他人。我們常常把錢捐給孤兒院,買日常用品給救濟院,這便是以資具和他人結緣,是一種財布施。
<font color="#008000">2.身心結緣:</font>用眼、耳、鼻、口、身、意來和人結緣。譬如我用眼睛向你行注目禮,是眼結緣;用耳朵靜靜聽你講話,是耳結緣;用嘴巴讚美你,是口結緣;在心裏歡喜你、關心你,是心結緣,人與人是連在心裏都可以與之結緣的。
<font color="#008000">3.利行結緣:</font>我們給人方便、利益、好處,做對他人有益的事,這就是利行結緣。好像我們一般人常常穿的太子龍衣服,吃的統一麵、可口奶滋等食物,這些民生用品的總負責人是吳修齊先生,他的生產事業不僅供應了全台灣百分之七十的民生衣食需要,還能運銷出國爭取外匯。有一天,我問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告訴我他的成功之道。他說:他本來在台南一個山腳下擺地攤,後來到鄉公所當小職員,有許多鄉人來辦事情,不清楚手續,他都一個一個耐心幫他們解決;後來這些人在他開始創業的時候也給他很多的方便和協助,吳先生的事業就很順利地發展起來。所以說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給自己結下了未來的利行緣,這就是佛法“他受用即是自受用”,自他不二的甚深妙義。
<font color="#008000">4.佛法結緣:</font>用真理、智識、技術、佛法與人結歡喜緣。我個人從小在佛門受人恩惠,也受十方大眾的嗬護,受國家、師長的教導,我之有今天,完全是社會大眾成就的。我無以為報,就想到用佛法來與大家結緣,所以從民國三十八年到台灣來以後,這裏的每一個鄉村,如彰化、花蓮、台中……,三十年前我都去講演過佛法,這個緣就愈結愈大愈廣,到現在聽講的人越來越多了,而這些聽講的人又會把所聽的內容向沒有聽過的人傳講。這樣我以佛法向大家結緣,大家又用佛法向更多的人結緣,我們的佛法就遍滿虛空,使十方大眾都能沾被法益了。
<font color="#ff0000">(二)自作自受</font>
佛教裏麵的第二個真理是“自作自受”,也就是說:自己的行為後果完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人在世間的幸福與否,都隨業力而定,業有善業、惡業之分,惡業就是自作自受的業。所以我們生活裏麵許多的困厄、不如意,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而不是由外在的神權來懲罰的。
<font color="#ff0000">(三)好心好報</font>
這個真理就是善業,所謂“善有善報”,你做了好事種下善業,自然幸福的果實還是由你來享,別人是無法幹預的。這種因果報應的真理也是全憑自己作主,不是神祇所能操縱左右的。
<font color="#ff0000">(四)空有不二</font>
“空有不二”是真理,因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空可以生萬有,萬有複歸於虛空。各位能夠了悟空、有之間的妙諦,在生活上切實的付諸實行,許多的計較、爭奪、猜忌都可以消失,而達到物我合一、人我兩忘的逍遙境界。這就好像佛教裏麵所流傳的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偷想偷禪師的東西,趁著三更半夜禪師在睡覺時,偷偷溜到禪師的房間裏去,找了老半天,找不到什麽值錢的東西可偷。小偷很失望,正要離開時,一直躺在床 上悶不吭聲的老禪師說話了:
“喂!順使替我把那個門關好啊!”
小偷嚇了一跳,乖乖回頭替他關好,卻忍不住抱怨說:“這種門有什麽好關的?反正又沒有東西好偷。”
禪師莞爾一笑:“是你偷不去,不是我沒有!我的東西遍布虛空、充塞宇宙,你有何德何能偷去?”
禪師已證悟真空妙有的道理,所以宇宙萬物都是他的身家資財,小偷還是執迷於世間法,以有形的物質為取舍,自然徒勞無獲了。
我們談到了佛教裏麵的四個真理:廣結善緣的真理,可以引導我們臻於世界大同的和平境地;自作自受的律則,可以約束我們貪取為惡的意念;好心好報的因果,鼓勵大家勇於為善;空有不二的妙理則開啟我們無限的豐富生活。這四個真理好比四條路,每一條都可以讓我們轉迷成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在家、出家修行的大道和妙諦。
<font color="#ff0000">三.迷悟之間差幾許?</font>
迷者自迷,悟者自悟,迷悟之間究竟相差有多少呢?
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這樣的經文:“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也聽到古德禪師說:“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即是佛法。”乍看之下,好像非常矛盾的樣子。其實“是佛法,不是佛法”與否,隻在迷悟之間而已。一念轉迷,本來是清淨的佛法的,也變成了染汙的世間法;一念覺悟,有漏的世間法都變成了無漏的佛法,所謂“心迷世間轉,心悟轉世間”,就是這個意思。而“迷”“悟”之別雖僅在一念頓超,是心地上的功夫,絕不是口舌上的逞能。
有個年輕人正在澄心靜慮打坐的時候,正好一位老禪師走了過來,年輕人也不起身相迎,禪師問他:
“你看到我來,怎麽不理我呢?這麽沒禮貌!”
年輕人學覺悟了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老禪師一聽,立刻上前啪啪給他兩個耳光。年輕人挨了打,不免捂著臉抗議:“你為什麽打我呀?”
老禪師雙掌一合,若無其事地說:“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這是說:如果還沒有達到開悟的境界,就強要摭拾開悟者的皮毛,那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迷悟之間的差別由此可見一斑了。
美國夏威夷有一位軍人因為參戰而殉難了,他的遺屬請來一位老禪師為他主持告別式。這時候一般的佛教儀式都要說一些佛法,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或者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等等。老禪師一想,這些都太老套了,我今天要用更有意義的方式來為他告別,也讓這些外國人親炙佛法。他想:這個阿兵哥是為了國家戰死在沙場上,那麽就用最能象征戰爭的槍聲來為他說法。所以禪師開示到最後,就以“碰!碰!碰!”的槍聲作結束。在座的人聽到這槍聲,想到這位朋友是為了護衛國家的安全,才奮不顧身地死於槍口之下,一時大家都聞聲痛哭流淚。在場另有一位和尚,看到這三聲效果這麽好,就依樣學了下來,在為另外一位軍人舉行兵葬儀式時,他也在說法後對空中“碰!碰!碰!”碰了三聲,參加儀式的人因為不了解這個和尚的用意,結果都哈哈哈大笑起來了,成為一場滑稽的告別式。這個和尚沒有老禪師的慈悲心和證悟力,同樣的槍聲由不同的人發出,一個能感動人,一個不能感動人,迷悟之間的不同,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了。
我們再舉個比喻來說:迷者,即是眾生;悟者,即是佛。在迷境裏麵,我們的妄心、妄識交 相爭奪;在悟的境界裏,能知道自己的真心安止何處,無著亦無係。所以迷悟之別,就是凡夫與聖者的分界線。
在我們的社會裏,凡有破壞性的是迷;凡有建設性的就是悟。
有人用造謠生非來破壞社會的和諧;有人專門從事不法勾結,破壞國家的安全;有的用寫文章來揭人陰私、損人名譽……。這些都是仍在迷境妄識裏麵的現象,所作所為、所言所語都具有破壞性,威脅到社會國家的和平安祥。像不久以前,報紙報導重大的經濟犯罪案件,這些人在國內倒閉了許多人的辛苦錢,自己潛逃到國外一了百了,罔視他人的痛苦,這就是損人不利己的執迷不悟。按照佛教的真理,他們是必然會受到因果報應的製裁的。
這種自心迷昧而不知醒悟的人,是不能了知佛法的。從前有一個人應邀去朋友家赴宴,受到主人的殷勤接待,他也老實不客氣的對著桌上的幾盤菜動起筷子,狼吞虎咽般吃了起來。吃到其中一盤,就跟主人說:
“這盤菜太淡了,沒有味道,不好吃!”
主人聽了,立刻親切而誠懇的道歉說:
“太淡了嗎?那真是對不起,請您稍等,再加一點鹽就好了。”於是主人拿了一把鹽來攪和,問:
“您再嚐嚐看,這回不淡了吧?”
那個人吃了一口,不覺拍掌而笑的稱讚起來:
“唔!好吃多了,好吃多了,加了一把鹽以後,這菜的味道果然大大不同了,真是不可思議!”
他把這件事銘記在心裏,回到家以後立刻告訴太太說:
“我今天學會了一種智慧,原來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的。稍微放一點鹽,就能使乏味的菜肴變得好吃;再多放一些鹽,味道一定會更美妙的!”
於是他得意洋洋的拿了一鹽來,大把大把撒進做好的菜肴裏,然後高高興興一口吞進嘴裏……結果呢?滿口堿味,害得他急急把剛入口的菜都吐了出來。
佛法講求覺悟的道理,就如同一種鹽──應用得好、用得妥當,人生的滋味無窮;如果矯枉過正,求悟反迷,那麽就如同笨人吃鹽一樣,貪求無益不說,到最後還可能傷到自己,不能覺照萬千妙諦。
另外一種人,他處處為你、為我、為他、為大眾謀求幸福,為人公正,肯自我犧牲,這種人哪怕他的能力很有限,隻能做很小的事,他仍然是一個有證悟的人,是我們現在社會最需要的智慧者。因此,愚癡、執著、自私的人是迷者;智慧、犧牲、公正的人是悟者。迷與悟之間的差別,隻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就可能是四萬八千裏的距離,也就是“擬心即差,動念即乖;有人解者,即在目前”。
<font color="#ff0000">四.轉迷成悟有幾人?</font>
我們如果隻知道愚昧、自私地執著於人生的一切假象,是永遠也不能解脫超生的。
五通梵誌是佛陀的弟子,有一天,當他在深山懸崖邊行走的時候,不小心腳下滑了一步,就從懸崖邊直直墜落 下去了。當他失魂落魄跌下的一瞬間,隨手抓住一棵小樹的枝幹,竟然絕處逢生,整個人中止了墜落 而懸掛在半空中搖幌不定,非常危險。梵誌眼看頭上的樹幹快要支持不住他的體重了,心裏十分恐慌,就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恰巧佛陀路過此地,聽到他的求救聲,就趕來救他。佛陀說:“我實在很想救你,可是恐怕你不會照我的話去做。”
梵誌指天誓地的說:“佛陀,我快要掉下去了,求您趕快救我,您說什麽我一定聽!”
佛陀說:“好!你把手放開!”
梵誌一聽,低頭看看萬丈深淵的懸崖絕壁,心都嚇飛了,很害怕地說:“我好不容易才抓到這一根枝幹,您怎麽反而要我放開?我一放手,就會掉下去活活摔死的啊!我怎麽能放手呢?”
佛陀搖搖頭說:“梵誌,放下!放下啊!”
梵誌仍然死命的抓著不放。
這則故事是說眾生執著癡迷,既不肯放下貪、嗔、癡,又要求得解脫,終究還是永遠困在迷境妄識裏麵,不能證悟得道、古德說:“坐破蒲團 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真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千百年來,人間真正能轉迷成悟的又有幾人呢?
佛經裏麵說:“但能識得娘生麵,草木叢林盡放光”,古來的禪師大德,一旦轉迷成悟,不僅雙手盡離貪、嗔、癡諸煩惱的枝幹荊棘,而提升至一片光明歡喜的悟者境界,就連無情的草木林石都沐著他的法喜而欣欣向榮。古往今來許多轉迷成悟的禪師事跡太多了,他們都是在這個惺惺不昧的向上一念中解脫,尋到本來麵目的。
藥山禪師悟道之後,看萬事萬物都是“榮也好,枯也好”,雖榮猶枯,雖枯猶榮,何等自由 逍遙!
靈祐禪師自稱要投生做老牯牛,超越了物我之分,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
臨濟禪師栽鬆,要為後人做標榜,更是把他悟得的古道熱腸分與眾生共享。
古賢大德的契悟,給我們現在的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樣。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一些悟得大智慧的人,把他們的精神、力量都投注在全民的福祉上,這就是我們現代的悟者。
除了有慧根的人能夠轉迷成悟以外,就是十惡不赦的人,若能及時回頭,痛改前非,他仍然可以算是一個悟者,能夠獲得寧靜、安祥的解脫。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壞人,無惡不作,有一天被警察抓到了,卻怙惡不悛不知悔改,一個失手把警察也打死了;逃亡了五、六年,在別的地方又犯下案子被逮捕起來。大家一看,他就是五、六年前在某地殺死警員的人,就把他押回原地去法辦。當他下火車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聽說犯人捉到了,都跑到火車站去等,他一下車,大家就憤怒地丟石頭,要打死他。押他的警員叫大家冷靜下來,把他押到一手抱小孩的婦人麵前,對那個五、六歲的小孩子說:
“孩子!他就是殺死你父親的人,他害你一生出來就沒有爸爸!你要不要打死他?”
小孩子沒有講話,隻拿著眼睛看那個壞人,眼淚一直流個不停。這個犯人本來是個窮凶極惡的人,此時看到這一對母女流著無辜的眼淚默默望過來,心裏不覺萬分慚愧,就朝地上一跪,痛苦的說:“我是世間上的罪人,請您原諒我,我情願被槍斃,以死來謝罪,請您原諒我!”
這時原來想打死他的老百姓看到他這樣真心懺悔,不但不打他了,還跟著他哭起來。
所以,一念之差執迷,害人害己;一念之間覺悟,大家接受他、同情他,就算他最後要接受法律的製裁,他的心境也是平坦、無憾的;大家對他原先再怎麽樣的鄙視痛恨,此時也是讚賞、感動的。在慈悲包容之前,再如何頑迷凶惡的人,也會幡然醒悟的。
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愚智貴賤,人人都可以轉迷成悟。那麽悟後的境界,又是怎麽樣的風光呢?我以無門和尚的一首詩偈來向大家說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如果我們心中能不住一法,不著萬有,不為紛擾雜染的世相所迷惑,便能享受光風霽月的悟境之樂。所謂“安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便是這個道理。
今天大家濟濟一堂,共同沾被佛陀的法喜,我祝福大家都能離迷成悟,共同創造人間的好時節!
我今天要和各位談的題目是:“談迷說悟”,說這個題目的主要用意,是希望我們大家都能亮起智慧的眼光,重新發現這個如實如幻世界的真理。
什麽叫做“迷”?我們常常說:“眾生癡迷”,所謂的“迷”,就像閉著眼睛一樣;一層眼皮遮蔽了一切,使我們看不到外麵的真實世界及美麗的山川花木,而終日生活在黑暗、茫然之中。一旦我們張開了眼睛,看到光明的世界;看到山河這樣美麗,日月這樣爭輝,萬事萬物都這樣祥和,才知道以前那個黑暗、茫然的世界隻是一種假相而已,這就是“悟”!
我們要怎樣才能睜開眼睛,看清一切真實的世相、法相呢?我分四點來談這個問題。
<font color="#ff0000">一.世間迷信知多少?</font>
談到信仰的問題,我們知道世間有四種信仰:一是邪信,二是不信,三是迷信,還有就是正信。
邪信是最不好的,容易走火入魔,非常危險。第二種人是什麽都不信,這比邪信要好一點;迷信的人可能什麽都信,有時候這也比什麽信仰都沒有來得好。最理想的,當然是正信,有正確、正當的信仰,可以指引我們臻於道德圓滿至善的境界。但是,正信也必須具備正信的條件,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正信的條件至少有以下三點:
<font color="#008000">1.信實:</font>所信仰的對象是實實在在存有的。比方說我們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他有出生的地點、有生養的父母、有曆史的佐證,是個實實在在的大覺者,不同於一般的神教以天神鬼魂為崇拜對象,無法考證。
<font color="#008000">2.信德:</font>所信仰的對象具有清淨崇高的道德。若我們所信仰的對象,本身仍有貪、嗔、癡,煩惱尚未斷盡,生死尚未解脫,這樣的神祇自性都不清淨,又如何能引渡眾生呢?所以,信德是正信與否的最重要考驗。
<font color="#008000">3.信能:</font>所信仰的對象確實具有偉大的能力,能夠引渡眾生明心見性、解迷開悟,這種偉大的能力必須包括慈悲心、智慧心,及廣大神通,才可能成為我們生命的依靠,讓我們脫出三塗苦,不受五陰迷惑。
如果,我們所信仰的對象不具備以上三個條件,那麽這種信仰就容易變成邪信或迷信,徒然造成自我束縛、自欺欺人了。與正信比較起來,邪信與迷信就像一條繩索,束縛了我們開朗的人生,給我們帶來很多無意義無價值的苦惱,使我們的人生不能獲致究竟解脫,不能求得光明的世界。最嚴重的,迷信更像一付枷鎖,把自由 自在的世界都鎖住了,把清淨如滿月的人格都埋藏了。
一般民間迷信的種類,對象很多,比如:
<font color="#008000">1.迷信自然現象:</font>以為打雷有雷神、閃電是電神、刮風靠風神、下雨的是雨神……,把一切不了解的天時現象都歸之於神祇的控製,人變成了任由氣象宰割的渺小魂魄。現在科學進步到改變大氣結構的地步,人也可以製造雨、改變風向,那麽大氣科學工程師是不是也可以自封為風神雨神呢?可見信仰自然現象純粹是一種愚昧虛妄的迷信。
<font color="#008000">2.信仰動物:</font>譬如諸蛇由蛇神禦領,牛有牛神管轄,龜有龜神,連猴子都有猢仙……。到了現代,很多以前被人們熱烈膜拜的動物,都已逐漸瀕臨絕種,或者需要人類劃定特殊的動物保護區來維持它們的生存繁殖,那麽,負責這件工作的生態保育員豈不也是神中之神?所以說信仰動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種迷信也將不攻自破。
<font color="#008000">3.信仰植物:</font>花有花神,草有草神;一棵樹長得特別大,就叫大樹公;甚至於一座山特別高,也以為有山神嗬護。那麽,風吹草木折,就是風神和花神、大樹公打架,風神占了上風?水泥公司操作怪手挖掉了半座山,就是怪手大戰山神,山神铩羽?這種迷信可以休止。
<font color="#008000">4.信仰仙鬼:</font>如千歲、王爺 、娘娘等等。
<font color="#008000">5.信仰民間英雄:</font>如關公、嶽飛、鄭成功。
一般人信仰仙鬼、英雄,是把他們當作宗教神祇來膜拜,最主要的心態是自己遭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希望藉著另一種偉大的力量來化厄解困,等到困難解決了,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把信仰的對象暫時擱到一邊去。這樣的信仰,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台灣的民間神明信仰,可說是眾神濟濟,五花八門,不但人物眾多,而且各有所司所職,像現實世界的政府一樣,什麽名堂都有。比方說:
玉皇大帝是一國之君,樣樣管得著。
文昌帝君掌學務,類似現在的教育部長。
農作事務歸神農大帝管轄,像農業部長。
商務由關聖帝君主理,好比經濟部長;天公可以算財政部長。
東嶽大帝掌刑罰,是司法部長,城隍爺爺屈居為警察局長;土地公分坐各地鎮邪,是派出所的巡官;那七爺、八爺便是執勤的警察了。
專司驅邪的太子爺,有點像警備總司令;第一殿到第十殿閻羅王,是擔任第一庭到第十庭的法官。
注生娘娘綜理生男育女,好比家庭計畫處長:保生大帝如同省立醫院院長;此外還有個王爺 千歲,掌除疫疾,保你不傷風不感冒不患瘧疾,算是個衛生局長好了。
此外還有掌娛樂的田都元帥,包庇各聲色娛樂場所;掌工務的巧聖先師,維護工地安全……,大大小小林林總總不下百多位,奇名怪形不勝枚舉,可說是一種今古奇觀了。
人,在現實的生活上,需要司職的官員們給我們協助,而當現實世界的官員們無法給人們妥善的幫助時,就各依所需產生了眾多的神明,依靠祂脫困,信仰祂求安心。當然,有信仰要比沒有信仰好,但是與其苦求不可知、不可測的神明來做寄托,落得不上不下,空虛幻渺,何不把精神和力量用在改善社會狀況、促進官員與民眾的溝通上,使現實的困難獲得解決,提高社會的生活水準,使每一個人不致於遭到同樣的困境,這樣不是更好嗎?
一般的迷信裏麵充滿很多禁忌,實在不必要。比方說:本省人認為送雨傘代表“離散”,送手帕是將遇傷心事的預兆;吃梨子的時候不可以切開來吃,否則會“分離”;做什麽事情都必須先擇日期、看黃曆。蓋房子的時候也不能隨便來,要先請地理師來看風水,擇吉日吉時才能破土!地理師要是說:“不能這樣建,否則會對你的父母不好!”,誰願意觸自己父母的黴頭?好!不要這樣建改成那樣建,我們就受迷信控製了,不能解脫無法自主。要是有人再告訴你:“不能那樣建,對你的子女不好!”誰願意壞子女的福德?好!不要建房子了。這樣,我們又受堪輿風水的控製了,到最後一事無成。
大家看看台北西門町那一帶大大小小的高樓大廈、違章建築,難道都有一定的尺寸、方向嗎?那些店家沒有找風水師看地理,生意還不是一直很熱鬧、很興隆?可見事在人為,不靠迷信。
另外,看八字擇吉日來論婚嫁的,是不是一輩子都不會爭吵、離婚?依著吉時去剖腹生產的孩子,將來是不是都會成為聖賢?夫妻相處之道在婚後的相敬如賓、互相體諒,而不在於結婚的時辰好壞;養育兒女之道,也是要依靠父母細心的照顧、謹慎的教育,而不在於八字吉凶。一個按照帝王時辰剖腹生出來的小孩,如果不去照顧他、教育他,他不但不是帝王,還可能成為社會的害群之馬。所以,在佛教裏認為: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隻要你心誠意正,走遍天下都是良辰吉時、地利人和的。
另外一種迷信是對數字的迷信。有個計程車司機在街上準備載客人,車子一停下來,客人卻不要上車了,司機問他為什麽,他說:
“你這輛車子的號碼不好,四八四八,念起來像:死吧死吧!”
司機大怒:“你胡說!我的車號最好,有很多人要買我這部車我都不賣!我這個‘四八四八’用閩南語念,是賭錢的時候通通贏的意思,怎麽不好?”
一樣的數字往往有互相歧異的解釋,所以,數字本身隻是符號,並沒有什麽意義,隻是各人的想法不同而已。如果我們據以胡 亂推衍,迷信它這個不好那也不好,就是自己淆亂自己,作繭自縛了。
現在不僅民間迷信各種無稽的傳聞,連西洋的迷信也流行起來,比如說:十三是不吉利的,黑色的星期五……等。四與九這兩個數字也不受人歡迎,一般的旅館、醫院都沒有四樓。其實這個“四”是事事如意,九,也不是死的意思,是久久平安、九品蓮花的象征。
迷信雖然沒有意義,但是本省很多吃符水、香灰的迷信作法,它的功用並不是完全沒有。佛教裏有一個故事:有個老太太跟一個不識字的人學念咒語,把“唵嘛呢叭彌吽”念成“唵嘛呢叭彌牛”,每天要念一升豆子的數目。念了幾年之後,功效就來了,她每念一句,豆子不必用手撥,就會自動跳過去,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有一天一個法師雲遊到此,恰巧天色晚了,就在老太太家借宿一宵,夜晚聽到老人家在做晚課,就問她:
“你在念什麽呀?”
老太太就念“唵嘛呢叭彌牛”給他聽,法師一聽,說:
“老太太,您念錯了!是‘唵嘛呢叭彌吽’不是‘唵嘛呢叭彌牛’!”
老太太知道自己念錯了,就趕快改正過來念“唵嘛呢叭彌吽”,可是多年來念習慣了,一旦改口,起了分別心,反而詰屈贅牙,無論怎麽念都不順口,豆子再也不跳了。
這就是俗話說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集中意念,沒有分別臆度的念頭,就會達到心與物交 融合一的境界。在本省一些民間信仰裏麵,如卜卦、吃符水、跳乩……等等,有時候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功效,其實也是憑借這種至誠的意誌力量的。但是我們應該把至誠的意念放在正信上麵,才是永久恒常的信仰,迷信隻能隻能治一時不能累世,隻能短期治標,而不能成為我們治本還元的依皈。
其實迷信的心態不止在宗教裏麵才有,現在社會上有無數的人更是迷信萬端。比方說:有的人喜歡歌舞,迷信歌舞是人生唯一的快樂;喜歡賭博 、遊蕩的,迷信縱情 逞暴可以解決人生一切苦惱。此外還有很多迷信的事端,像迷戀打球,把打球當成人 生要務的球迷;喜歡看電影 ,坐在銀幕下才能安定身心的影迷;迷信金錢萬能,沒有錢就活不下去了的錢迷;以愛情為依皈,以為有了愛情就擁有一切的情迷……還有迷信戰爭的、迷信權力的……真是不勝枚舉,比宗教裏麵的種種迷信複雜多了。但是每一種迷信就如同經中所說:“積聚終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當離,有生無不死”,都是虛妄不實、短暫無常的,像沙上的城堡,如空中的樓閣,既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耐不住人事的變遷,是完全不堪一擊,隨時會崩坍潰散的。因此,沒有信仰固然不好,迷信也不完美,建立正確的信仰,人生才能圓滿究竟!
<font color="#ff0000">二.宇宙真理有幾何?</font>
我們要破除迷信的原因,是為了正信真理。說到真理,實在很可笑,這個宗教自命是真理,那個宗教也說是真理,人言言殊,各樹壁壘,究竟那一家才是真理呢?
真理,必須具備有真理的條件,不是可以隨便說的。真理至少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font color="#008000">1.普遍如此:</font>真理必須具有普遍性,不能因為少數人能夠言之鑿鑿,便自以為是真理。比方說:佛教講“諸法無常”,認為一切人為的功利都如同夢幻泡影,終會毀壞而歸於幻滅。我們翻開一部人類進化史來看,有生就有滅,有成、住就有壞、空,千百年來各朝各代的文明均無所幸免,沒有一樣能原原本本流傳不變的,可知“諸行無常”合乎普遍的特性,是確定不疑的真理。
<font color="#008000">2.必然如此:</font>佛教講“生死熾然”,有生必有死,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呢?古人有生死,今人亦有生死;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最終的歸宿都同一墳塚,可知生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font color="#008000">3.本然如此:</font>生死的本然特性,可以從生者懼怕死亡的現象上去理解,可見生與死是與生俱來的本然真理,任何時間、空間的人類、生物,都沒有辦法逃避這個問題,這就是真理。
我們用這三個條件,就可以證悟出有生有死的生死流轉確實是我們人生裏的真理,我們應該正確地信仰這個真理,把貪生怕死、畏懼疑惑等等心態都袪除掉,重新建立我們對生命的希望,把握生命做更有意義的事業。
我們現在講到宇宙裏麵的真理有幾何?其實,佛教的真理可以說充盈宇宙、布滿人心,我現在把佛教裏麵有關處世為人的四個真正道理貢獻給大家:
<font color="#ff0000">(一)廣結善緣</font>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就正等正覺,佛陀究竟覺悟了什麽?就是覺悟我們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這個緣起論,是我們佛教的真理。“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在我們的生活上,到處可以印證這個緣起緣滅的真理。凡事由眾緣和合而成,由因緣散失而滅。有了因緣,事事順遂;因緣不合,處處失利。好比一部機器裏麵少了一枚螺絲釘,無論如何努力修護,總是無法啟動一樣。所以,各位要想生活上有幸福,事業上有成就,最重要的是與人相處要和諧,處處廣結善緣,才能自求多福,美事天成。這就是所謂“業因緣在,業因緣絕;因明因顯,緣起緣滅”了。
<font color="#ff0000">我們要怎樣廣結善緣呢?</font>
<font color="#008000">1.在時間中結緣:</font>比如說,我現在點頭向你微笑,這是結“現在緣”;幾天之後,你看到我,你也向我含笑招呼,這又進一步是結“他日緣”了。說不定就從這一個微笑開始,我跟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結下了生生世世的“未來緣”。所以我們在時間中結緣,不僅要結現在之緣,也要結他日之緣、未來之緣;能夠緣緣不絕,善事自成。
<font color="#008000">2.在空間處結緣:</font>我們不僅要結“此方緣”,還要結“遠方緣”、“十方緣”。其實,現在所結的“此方緣”,也有可能成為他日“遠方緣”的因,而更一步成就了未來“十方緣”的果。所以,在佛教裏,時間空間是相續不斷、生生不息的,我們不要看輕任何一個小空間、任何一個微少時間內所做的善事,因為這一粒種子,很可能就是將來茁長的一棵大樹。
<font color="#008000">3.在人間裏結緣:</font>除了結“人緣”外,還要與眾生結下“生緣”。結了“人緣”、“生緣”還不夠,要更進一步結“佛緣”,以與佛結的千年萬世法緣,來做為我們生生世世的依皈。
<font color="#008000">4.在因緣上結緣:</font>這種緣有三種,就是“親因緣”、“改善緣”、“無緣緣”。“親因緣”是在已有的因緣上再結因緣;“改善緣”是將彼此的關係做調理、改善的努力,使這個緣更美好、更長久。一般的婆媳、妯娌之間,都是有緣才成為一家人,如果能改善原來不好的嫌隙,這個緣就會和善,家庭也更幸福。另外,我們還要結“無緣緣”,也就是要與跟我們有關係、互相認識的人結無上善緣,即使是跟我們毫無關係、形同陌路的人,我們也要主動友善地和他們結歡喜緣。比如說:你在路上看到一個人滑倒了,你立刻扶他一把,跟他點頭微笑,他也向你道謝微笑,由於你的廣結善緣,你們這兩個原本無緣的人就成為有緣人了。
至於我們要用什麽方式來結緣呢?我現在就舉出幾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來給大家參考:
<font color="#008000">1.資具結緣:</font>譬如以財物、湯藥、日用品等捐贈給他人。我們常常把錢捐給孤兒院,買日常用品給救濟院,這便是以資具和他人結緣,是一種財布施。
<font color="#008000">2.身心結緣:</font>用眼、耳、鼻、口、身、意來和人結緣。譬如我用眼睛向你行注目禮,是眼結緣;用耳朵靜靜聽你講話,是耳結緣;用嘴巴讚美你,是口結緣;在心裏歡喜你、關心你,是心結緣,人與人是連在心裏都可以與之結緣的。
<font color="#008000">3.利行結緣:</font>我們給人方便、利益、好處,做對他人有益的事,這就是利行結緣。好像我們一般人常常穿的太子龍衣服,吃的統一麵、可口奶滋等食物,這些民生用品的總負責人是吳修齊先生,他的生產事業不僅供應了全台灣百分之七十的民生衣食需要,還能運銷出國爭取外匯。有一天,我問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告訴我他的成功之道。他說:他本來在台南一個山腳下擺地攤,後來到鄉公所當小職員,有許多鄉人來辦事情,不清楚手續,他都一個一個耐心幫他們解決;後來這些人在他開始創業的時候也給他很多的方便和協助,吳先生的事業就很順利地發展起來。所以說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給自己結下了未來的利行緣,這就是佛法“他受用即是自受用”,自他不二的甚深妙義。
<font color="#008000">4.佛法結緣:</font>用真理、智識、技術、佛法與人結歡喜緣。我個人從小在佛門受人恩惠,也受十方大眾的嗬護,受國家、師長的教導,我之有今天,完全是社會大眾成就的。我無以為報,就想到用佛法來與大家結緣,所以從民國三十八年到台灣來以後,這裏的每一個鄉村,如彰化、花蓮、台中……,三十年前我都去講演過佛法,這個緣就愈結愈大愈廣,到現在聽講的人越來越多了,而這些聽講的人又會把所聽的內容向沒有聽過的人傳講。這樣我以佛法向大家結緣,大家又用佛法向更多的人結緣,我們的佛法就遍滿虛空,使十方大眾都能沾被法益了。
<font color="#ff0000">(二)自作自受</font>
佛教裏麵的第二個真理是“自作自受”,也就是說:自己的行為後果完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人在世間的幸福與否,都隨業力而定,業有善業、惡業之分,惡業就是自作自受的業。所以我們生活裏麵許多的困厄、不如意,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而不是由外在的神權來懲罰的。
<font color="#ff0000">(三)好心好報</font>
這個真理就是善業,所謂“善有善報”,你做了好事種下善業,自然幸福的果實還是由你來享,別人是無法幹預的。這種因果報應的真理也是全憑自己作主,不是神祇所能操縱左右的。
<font color="#ff0000">(四)空有不二</font>
“空有不二”是真理,因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空可以生萬有,萬有複歸於虛空。各位能夠了悟空、有之間的妙諦,在生活上切實的付諸實行,許多的計較、爭奪、猜忌都可以消失,而達到物我合一、人我兩忘的逍遙境界。這就好像佛教裏麵所流傳的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偷想偷禪師的東西,趁著三更半夜禪師在睡覺時,偷偷溜到禪師的房間裏去,找了老半天,找不到什麽值錢的東西可偷。小偷很失望,正要離開時,一直躺在床 上悶不吭聲的老禪師說話了:
“喂!順使替我把那個門關好啊!”
小偷嚇了一跳,乖乖回頭替他關好,卻忍不住抱怨說:“這種門有什麽好關的?反正又沒有東西好偷。”
禪師莞爾一笑:“是你偷不去,不是我沒有!我的東西遍布虛空、充塞宇宙,你有何德何能偷去?”
禪師已證悟真空妙有的道理,所以宇宙萬物都是他的身家資財,小偷還是執迷於世間法,以有形的物質為取舍,自然徒勞無獲了。
我們談到了佛教裏麵的四個真理:廣結善緣的真理,可以引導我們臻於世界大同的和平境地;自作自受的律則,可以約束我們貪取為惡的意念;好心好報的因果,鼓勵大家勇於為善;空有不二的妙理則開啟我們無限的豐富生活。這四個真理好比四條路,每一條都可以讓我們轉迷成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在家、出家修行的大道和妙諦。
<font color="#ff0000">三.迷悟之間差幾許?</font>
迷者自迷,悟者自悟,迷悟之間究竟相差有多少呢?
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這樣的經文:“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也聽到古德禪師說:“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即是佛法。”乍看之下,好像非常矛盾的樣子。其實“是佛法,不是佛法”與否,隻在迷悟之間而已。一念轉迷,本來是清淨的佛法的,也變成了染汙的世間法;一念覺悟,有漏的世間法都變成了無漏的佛法,所謂“心迷世間轉,心悟轉世間”,就是這個意思。而“迷”“悟”之別雖僅在一念頓超,是心地上的功夫,絕不是口舌上的逞能。
有個年輕人正在澄心靜慮打坐的時候,正好一位老禪師走了過來,年輕人也不起身相迎,禪師問他:
“你看到我來,怎麽不理我呢?這麽沒禮貌!”
年輕人學覺悟了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老禪師一聽,立刻上前啪啪給他兩個耳光。年輕人挨了打,不免捂著臉抗議:“你為什麽打我呀?”
老禪師雙掌一合,若無其事地說:“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這是說:如果還沒有達到開悟的境界,就強要摭拾開悟者的皮毛,那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迷悟之間的差別由此可見一斑了。
美國夏威夷有一位軍人因為參戰而殉難了,他的遺屬請來一位老禪師為他主持告別式。這時候一般的佛教儀式都要說一些佛法,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或者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等等。老禪師一想,這些都太老套了,我今天要用更有意義的方式來為他告別,也讓這些外國人親炙佛法。他想:這個阿兵哥是為了國家戰死在沙場上,那麽就用最能象征戰爭的槍聲來為他說法。所以禪師開示到最後,就以“碰!碰!碰!”的槍聲作結束。在座的人聽到這槍聲,想到這位朋友是為了護衛國家的安全,才奮不顧身地死於槍口之下,一時大家都聞聲痛哭流淚。在場另有一位和尚,看到這三聲效果這麽好,就依樣學了下來,在為另外一位軍人舉行兵葬儀式時,他也在說法後對空中“碰!碰!碰!”碰了三聲,參加儀式的人因為不了解這個和尚的用意,結果都哈哈哈大笑起來了,成為一場滑稽的告別式。這個和尚沒有老禪師的慈悲心和證悟力,同樣的槍聲由不同的人發出,一個能感動人,一個不能感動人,迷悟之間的不同,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了。
我們再舉個比喻來說:迷者,即是眾生;悟者,即是佛。在迷境裏麵,我們的妄心、妄識交 相爭奪;在悟的境界裏,能知道自己的真心安止何處,無著亦無係。所以迷悟之別,就是凡夫與聖者的分界線。
在我們的社會裏,凡有破壞性的是迷;凡有建設性的就是悟。
有人用造謠生非來破壞社會的和諧;有人專門從事不法勾結,破壞國家的安全;有的用寫文章來揭人陰私、損人名譽……。這些都是仍在迷境妄識裏麵的現象,所作所為、所言所語都具有破壞性,威脅到社會國家的和平安祥。像不久以前,報紙報導重大的經濟犯罪案件,這些人在國內倒閉了許多人的辛苦錢,自己潛逃到國外一了百了,罔視他人的痛苦,這就是損人不利己的執迷不悟。按照佛教的真理,他們是必然會受到因果報應的製裁的。
這種自心迷昧而不知醒悟的人,是不能了知佛法的。從前有一個人應邀去朋友家赴宴,受到主人的殷勤接待,他也老實不客氣的對著桌上的幾盤菜動起筷子,狼吞虎咽般吃了起來。吃到其中一盤,就跟主人說:
“這盤菜太淡了,沒有味道,不好吃!”
主人聽了,立刻親切而誠懇的道歉說:
“太淡了嗎?那真是對不起,請您稍等,再加一點鹽就好了。”於是主人拿了一把鹽來攪和,問:
“您再嚐嚐看,這回不淡了吧?”
那個人吃了一口,不覺拍掌而笑的稱讚起來:
“唔!好吃多了,好吃多了,加了一把鹽以後,這菜的味道果然大大不同了,真是不可思議!”
他把這件事銘記在心裏,回到家以後立刻告訴太太說:
“我今天學會了一種智慧,原來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的。稍微放一點鹽,就能使乏味的菜肴變得好吃;再多放一些鹽,味道一定會更美妙的!”
於是他得意洋洋的拿了一鹽來,大把大把撒進做好的菜肴裏,然後高高興興一口吞進嘴裏……結果呢?滿口堿味,害得他急急把剛入口的菜都吐了出來。
佛法講求覺悟的道理,就如同一種鹽──應用得好、用得妥當,人生的滋味無窮;如果矯枉過正,求悟反迷,那麽就如同笨人吃鹽一樣,貪求無益不說,到最後還可能傷到自己,不能覺照萬千妙諦。
另外一種人,他處處為你、為我、為他、為大眾謀求幸福,為人公正,肯自我犧牲,這種人哪怕他的能力很有限,隻能做很小的事,他仍然是一個有證悟的人,是我們現在社會最需要的智慧者。因此,愚癡、執著、自私的人是迷者;智慧、犧牲、公正的人是悟者。迷與悟之間的差別,隻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就可能是四萬八千裏的距離,也就是“擬心即差,動念即乖;有人解者,即在目前”。
<font color="#ff0000">四.轉迷成悟有幾人?</font>
我們如果隻知道愚昧、自私地執著於人生的一切假象,是永遠也不能解脫超生的。
五通梵誌是佛陀的弟子,有一天,當他在深山懸崖邊行走的時候,不小心腳下滑了一步,就從懸崖邊直直墜落 下去了。當他失魂落魄跌下的一瞬間,隨手抓住一棵小樹的枝幹,竟然絕處逢生,整個人中止了墜落 而懸掛在半空中搖幌不定,非常危險。梵誌眼看頭上的樹幹快要支持不住他的體重了,心裏十分恐慌,就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恰巧佛陀路過此地,聽到他的求救聲,就趕來救他。佛陀說:“我實在很想救你,可是恐怕你不會照我的話去做。”
梵誌指天誓地的說:“佛陀,我快要掉下去了,求您趕快救我,您說什麽我一定聽!”
佛陀說:“好!你把手放開!”
梵誌一聽,低頭看看萬丈深淵的懸崖絕壁,心都嚇飛了,很害怕地說:“我好不容易才抓到這一根枝幹,您怎麽反而要我放開?我一放手,就會掉下去活活摔死的啊!我怎麽能放手呢?”
佛陀搖搖頭說:“梵誌,放下!放下啊!”
梵誌仍然死命的抓著不放。
這則故事是說眾生執著癡迷,既不肯放下貪、嗔、癡,又要求得解脫,終究還是永遠困在迷境妄識裏麵,不能證悟得道、古德說:“坐破蒲團 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真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千百年來,人間真正能轉迷成悟的又有幾人呢?
佛經裏麵說:“但能識得娘生麵,草木叢林盡放光”,古來的禪師大德,一旦轉迷成悟,不僅雙手盡離貪、嗔、癡諸煩惱的枝幹荊棘,而提升至一片光明歡喜的悟者境界,就連無情的草木林石都沐著他的法喜而欣欣向榮。古往今來許多轉迷成悟的禪師事跡太多了,他們都是在這個惺惺不昧的向上一念中解脫,尋到本來麵目的。
藥山禪師悟道之後,看萬事萬物都是“榮也好,枯也好”,雖榮猶枯,雖枯猶榮,何等自由 逍遙!
靈祐禪師自稱要投生做老牯牛,超越了物我之分,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
臨濟禪師栽鬆,要為後人做標榜,更是把他悟得的古道熱腸分與眾生共享。
古賢大德的契悟,給我們現在的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樣。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一些悟得大智慧的人,把他們的精神、力量都投注在全民的福祉上,這就是我們現代的悟者。
除了有慧根的人能夠轉迷成悟以外,就是十惡不赦的人,若能及時回頭,痛改前非,他仍然可以算是一個悟者,能夠獲得寧靜、安祥的解脫。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壞人,無惡不作,有一天被警察抓到了,卻怙惡不悛不知悔改,一個失手把警察也打死了;逃亡了五、六年,在別的地方又犯下案子被逮捕起來。大家一看,他就是五、六年前在某地殺死警員的人,就把他押回原地去法辦。當他下火車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聽說犯人捉到了,都跑到火車站去等,他一下車,大家就憤怒地丟石頭,要打死他。押他的警員叫大家冷靜下來,把他押到一手抱小孩的婦人麵前,對那個五、六歲的小孩子說:
“孩子!他就是殺死你父親的人,他害你一生出來就沒有爸爸!你要不要打死他?”
小孩子沒有講話,隻拿著眼睛看那個壞人,眼淚一直流個不停。這個犯人本來是個窮凶極惡的人,此時看到這一對母女流著無辜的眼淚默默望過來,心裏不覺萬分慚愧,就朝地上一跪,痛苦的說:“我是世間上的罪人,請您原諒我,我情願被槍斃,以死來謝罪,請您原諒我!”
這時原來想打死他的老百姓看到他這樣真心懺悔,不但不打他了,還跟著他哭起來。
所以,一念之差執迷,害人害己;一念之間覺悟,大家接受他、同情他,就算他最後要接受法律的製裁,他的心境也是平坦、無憾的;大家對他原先再怎麽樣的鄙視痛恨,此時也是讚賞、感動的。在慈悲包容之前,再如何頑迷凶惡的人,也會幡然醒悟的。
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愚智貴賤,人人都可以轉迷成悟。那麽悟後的境界,又是怎麽樣的風光呢?我以無門和尚的一首詩偈來向大家說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如果我們心中能不住一法,不著萬有,不為紛擾雜染的世相所迷惑,便能享受光風霽月的悟境之樂。所謂“安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便是這個道理。
今天大家濟濟一堂,共同沾被佛陀的法喜,我祝福大家都能離迷成悟,共同創造人間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