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到清遠的流民有千人之眾,為了安置這些流民,縣衙後街到文廟前的整塊空地都被開辟了出來,用磚頭和木板等統一搭建了簡單的棚子,供流民們居住。
棚子的條件自然不好,但總算能夠遮擋寒風,讓這些背井離鄉的災民可以有片瓦安身。
街上的行人不多,偶爾有人見到紀家的馬車過來,也都很恭敬地讓到了路邊。紀家在清遠本就有仁厚之名,如今遇上天災,清遠縣內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受過紀家的接濟、恩澤,紀家在清遠的聲望到了空前的高度。
馬車很快就到了縣衙後街的棚戶區。紀曉棠坐在馬上上,輕輕地將車簾子掀開一腳。棚戶區的災民早已經得到了消息,都整整齊齊地站在棚戶區的入口。有些人遠遠地看見紀家的馬車來了,就已經開始衝著馬車行禮了。
清遠縣施粥施藥,接濟災民的並不是隻有紀家一戶,然而紀家不僅出的物資最多,也最肯為這些災民著想,就是其他的大戶,很多也是在紀家的督促和帶領下,才出的米糧。
若是沒有紀家,這些災民中很多人根本就活不過這個冬天。
馬車到了棚戶區前停下,紀曉棠扶著小丫頭的手下了馬車,就走到紀二老爺身邊。
這個時候,災民中領頭的兩個中年漢子並一名老者忙都走上前來,給紀二老爺見禮。
兩個中年漢子,就是紀家在災民中選出的領頭人,一個叫做張明,一個叫做王丁,至於那位老者。則被災民們稱作沈老,他是一位久試不第的秀才,原在本鄉教授幾個蒙童,而且頗通醫藥,災民們有什麽疑難的事或者頭疼腦熱都會找他幫忙,在災民中很有威望。
紀二老爺就伸出手來,先將沈老扶起。又讓張明和王丁都起身。
“外麵寒冷。何必都到外麵來迎,何況還有老弱。我本是來探望探望,卻成了驚擾。實在難安。”紀二老爺說話極為客氣。
“二老爺不要怪罪,我們兄弟原也說不用,隻是大家一心要這樣,我們也沒法子。”張明和王丁都忙就說道。
“是大家夥的一片心意。”沈老也跟著說道。
紀二老爺也就沒再說什麽。而是微微側身,讓紀曉棠上前來。
“這是小女。名字喚做曉棠的,一定要跟著我來,給大家夥拜個早年。”紀二老爺就道。
紀曉棠就微微屈膝,福了一福。
沈老、張明和王丁哪裏敢受紀曉棠的禮。忙就讓到一邊紛紛還禮。
“原來是紀姑娘,卻與紀二老爺一樣是菩薩心腸。隻是這裏混亂醃臢,如何使得呢。”沈老忙就說道。
沈老、張明和王丁就都有些戰戰兢兢。一麵陪著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到了眾人跟前,眾人忙又都過來行禮。嘴裏說什麽的都有,什麽菩薩心腸、再生父母……
即將過年,且又知道紀二老爺會來,災民們大概都穿上了他們最好的衣服,顯示出了他們最好的狀態。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數人還是衣衫襤褸,麵黃肌肉。
在這樣的天災麵前,即便是盡紀家之力,也隻能保證這些人不會凍餓而死。
紀二老爺這個時候已經發了話下去,眾災民不在棚戶區前站著,而是各自回了自己的住處。上千的人紛紛向裏走,然而卻極有秩序。紀曉棠跟在紀二老爺身邊也往裏走,就看見前麵災民中很多年輕的姑娘和小孩子都頻頻回頭。
這些人看的不是紀二老爺,而是她。
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先到沈老的棚子裏坐了。沈老住的是棚戶區最大且最潔淨的棚子,這是災民們一致同意的。沈老不僅是災民們的郎中,他還將災民中適齡的幼童集合到一起,每天教授兩個時辰的功課。
紀二老爺有一次回家跟紀曉棠提起來,說沈老的來曆以及為人如何,紀曉棠想到災民中必定有不少幼童,所以跟紀二老爺建議的。
紀二老爺是讀書人,對這個提議就極為讚成,他立刻找了沈老商量,沈老也願意。如今這些幼童所用桌椅,以及一應筆墨紙硯等物,都是紀曉棠贈送的。
“……老朽還沒有替這些蒙童謝過紀姑娘。請紀姑娘受老朽一拜。”到了棚子裏坐下,沈老就說起蒙童的事,然後就特意要給紀曉棠行禮。
紀曉棠忙起身,不肯受沈老的禮。隻是沈老實在堅持,紀曉棠隻得受了半禮,大家這才能夠重新入座說話。
這會工夫,就有一個媳婦帶著個*歲的小姑娘出來給大家倒茶。沈老介紹說,那是他的小兒媳婦和小孫女。沈老的媳婦倒了茶,就轉身往裏頭去了。小姑娘卻慢吞吞地,且頻頻回頭,隻看紀曉棠。
紀曉棠就瞧見了,她微微一笑,朝小姑娘招了招手。小姑娘的眼睛立刻就亮了,就要往紀曉棠身邊來,似乎還忌諱著沈老,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地,就往沈老那邊瞟去。
沈老眼觀六路,早將小孫女的舉動看在眼睛裏,見紀曉棠並不反感,就朝小姑娘輕輕點了點頭。
小姑娘這才敢到紀曉棠身邊來。
紀曉棠坐在幼童用的小凳子上,小姑娘沒的坐,幹脆抱著膝蓋蹲在了紀曉棠身邊。她也不說話,隻一眼一眼地瞟紀曉棠,似乎怎麽也看不夠,一邊還抿著嘴笑,露出臉頰上兩個深深的酒窩。
方才小姑娘給紀曉棠倒茶,就一直笑,紀曉棠就注意到了她的酒窩,在看小姑娘一雙大眼睛清澈靈活,心裏就有些喜歡這小姑娘。
“叫什麽名字,多大了?”紀曉棠就問小姑娘。
“叫沈瑤,今年十歲了。”小姑娘的聲音清脆,別看她剛才的舉動似乎有些大膽,跟紀曉棠說起話來,卻又有些害羞了。
“十歲啊。”紀曉棠又將小姑娘打量了一遍。對於十歲的年紀來說。小姑娘的身量有些瘦小,想來是正在發育,卻遇到災荒,一家子人口多,到小姑娘嘴裏的糧食能有多少呢。
紀曉棠就想到了自己,對沈瑤更加憐惜。她對旁邊的丫頭使了個眼色,錦兒立刻就捧出個攢盒來。
紀曉棠看了一眼。並沒有接。錦兒會意,就又捧了個攢盒出來。
過小年,紀二老爺是來送些額外的米糧。讓災民們過的好一些。紀曉棠則是帶著一府的女眷們,準備了另外一些東西。
一個四格的攢盒,每個格子都放的滿滿的,有過小年必吃的糖瓜、鬆子糖。還有炒花生、瓜子、風幹栗子、棗泥糕,一共六樣。代表六六大順。這是紀曉棠給災民中的小孩子準備的。
沈瑤顯然是很長時間都沒見過這樣的零嘴,眼睛就是一亮。不過她卻不敢接,眼睛又看向沈老。
紀曉棠就將自己的意思說了。來的時候,她已經讓人統計過人頭。
“有小孩子的人家都有。”紀曉棠笑著說道。
沈老就笑了。對沈瑤點了點頭。
方才倒茶的媳婦就出來,身邊還帶了兩個男孩子,一個七八歲。另一個隻有三四歲的樣子。*歲的那個孩子規規矩矩地垂著手,三四歲的小娃卻抓著媳婦的裙角。等看見了攢盒中的零嘴,小嘴巴就蠕動了兩下,卻並不伸手,隻是抬起頭,眼巴巴地看著他娘。
沈瑤機靈,就拿了個笸籮過來,那邊錦兒和繡兒幫著將兩個攢盒裏的東西都收拾進笸籮裏。
媳婦就帶著沈瑤和兩個小男孩又給紀曉棠行禮,說了許多感激的話。
“我弟弟比他還小呢。”紀曉棠摸了摸小男孩的包子臉。沈家的孩子都長的一雙好眼睛,又大又清亮。
紀曉棠這麽說著,就又讓程嬤嬤取出一塊紅綢子來。
“或是做帕子,或是紮頭發,過年了,添些喜氣也好。”紀曉棠就道,一麵將紅綢子給了沈瑤。“有小姑娘的人家都有的。”
沈瑤接了紅綢子,珍惜地捧在手裏,一雙眼睛亮閃閃地看著紀曉棠。
“紀姑娘,你是菩薩轉世嗎?我再沒見過比你更好看,更好心腸的姑娘了。”沈瑤輕聲道。
“你這個小丫頭,怎麽看著機靈,說話卻呆呆的。”紀曉棠忍笑,心中卻有些不是滋味。
她哪裏是什麽菩薩轉世,恰恰相反,她是從地獄裏爬出來的。因為曾經經曆過苦難,所以更加懂得和慈悲。
在沈老的棚子裏坐了一會,紀二老爺就跟沈老、張明和王丁商量事情,紀曉棠則站起身,她要每個棚子裏都走一走,將東西親自送過去。
“這怎麽使得呢。”沈老等人都道。
“這也是她的心意,讓她去就是了。”紀二老爺就笑道。
眾人隻得應承,一麵就由更為老成的張明帶人陪著紀曉棠,沈瑤自發地要跟著紀曉棠,沈老的媳婦也出來,兩個小男娃就也跟在他們娘身邊出來,不住地偷看紀曉棠。
就這麽一眾人簇簇擁擁地,紀曉棠將棚戶區的每個棚子都走到了。每個有孩子的人家,都得了一攢盒的零嘴,有小姑娘和年輕媳婦的人家,又額外得了一塊紅綢子。
大多數災民都是合家出來討生活的,紀曉棠在每一個棚子裏都留下了零嘴和綢子。
“紀姑娘想的周到,菩薩心腸,最難能可貴的是,將我們這些災民也當人看待。”最後,沈老在送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出來的時候,動情地說道。
紀曉棠今天已經聽過太過感激的話,見過太多的感動的淚水了。
“沈老不要這樣說。我和爹爹隻是恨自己力量微薄,不能為大家做的更多。”紀曉棠說道。
“這裏的事,還請大家多多維持。”紀二老爺則是囑咐沈老、張明和王丁。
沈瑤也跟著來送紀曉棠,她身後還拖著她的兩個弟弟。
“你帶你弟弟到我家來找我。”紀曉棠上馬車之前,看見沈瑤眼巴巴的表情,就說了一句。
沈瑤立刻羞的紅了臉,一雙眼睛卻更加熱切地看著紀曉棠。
……
從災民處回來,紀曉棠心中感觸良多,臉上就帶出來了。紀二老爺在一邊瞧見,就趁機教導了紀曉棠幾句。
“你雖自幼聰慧,熟讀詩書,我也並不禁著你去了解外麵的事。隻是,若沒有今天,你也並不能真正懂得,什麽叫做民間疾苦。”
“爹爹說的是。”紀曉棠點頭。
“民生多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曉棠,你們姊妹生在錦繡堆中,比這天下大多數人都要幸運的多,更應該以仁為念,不要忘記同一片天下,還有千千萬萬受苦的人。若能出手襄助,切不可坐視不理。”紀二老爺又教導紀曉棠。
紀二老爺是心懷天下的,這件事紀曉棠在隨著他在任上,看他如何勤政,如何愛民,就已經知道了。那個時候,紀二老爺最常對紀曉棠說的話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這樣的紀二老爺,本應該盡力尋求起複,去造福一方百姓的。然而,自從出了紀老太爺的孝期,紀家接連發生的事情,紀二老爺從來沒提過這件事,還漸漸地露出要終老田園的意思來。
有些事在紀二老爺心中,即便親近信任如紀曉棠,他也不肯說出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爹爹的意思,我都明白。”紀曉棠慢慢地說道。
紀二老爺的身子微微一震,眼神先是驚訝隨即便是了然和釋然。
“這就好,這就好。”
紀二老爺要在書房處理些來往書信等事務,就讓紀曉棠回後院去見紀老太太和紀二太太。
紀曉棠就將在災民處的所見所聞,都將給了紀老太太、紀二太太和紀曉芸聽。這幾個人,素來都是軟心腸,聽著聽著眼圈就都紅了。
“罷了,罷了,可憐見兒的,我的吃穿用度儉省些,多幫一幫他們吧。”紀老太太就道。
紀二太太和紀曉芸也都是這般說。
紀曉棠和紀二太太的吃穿用度上是已經裁了的,隻是沒動紀老太太和紀曉芸的。紀曉棠因此也就漫應下了。
轉天,沈瑤就來到了紀家大門首。
是沈老親自送了沈瑤來。(未完待續)
棚子的條件自然不好,但總算能夠遮擋寒風,讓這些背井離鄉的災民可以有片瓦安身。
街上的行人不多,偶爾有人見到紀家的馬車過來,也都很恭敬地讓到了路邊。紀家在清遠本就有仁厚之名,如今遇上天災,清遠縣內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受過紀家的接濟、恩澤,紀家在清遠的聲望到了空前的高度。
馬車很快就到了縣衙後街的棚戶區。紀曉棠坐在馬上上,輕輕地將車簾子掀開一腳。棚戶區的災民早已經得到了消息,都整整齊齊地站在棚戶區的入口。有些人遠遠地看見紀家的馬車來了,就已經開始衝著馬車行禮了。
清遠縣施粥施藥,接濟災民的並不是隻有紀家一戶,然而紀家不僅出的物資最多,也最肯為這些災民著想,就是其他的大戶,很多也是在紀家的督促和帶領下,才出的米糧。
若是沒有紀家,這些災民中很多人根本就活不過這個冬天。
馬車到了棚戶區前停下,紀曉棠扶著小丫頭的手下了馬車,就走到紀二老爺身邊。
這個時候,災民中領頭的兩個中年漢子並一名老者忙都走上前來,給紀二老爺見禮。
兩個中年漢子,就是紀家在災民中選出的領頭人,一個叫做張明,一個叫做王丁,至於那位老者。則被災民們稱作沈老,他是一位久試不第的秀才,原在本鄉教授幾個蒙童,而且頗通醫藥,災民們有什麽疑難的事或者頭疼腦熱都會找他幫忙,在災民中很有威望。
紀二老爺就伸出手來,先將沈老扶起。又讓張明和王丁都起身。
“外麵寒冷。何必都到外麵來迎,何況還有老弱。我本是來探望探望,卻成了驚擾。實在難安。”紀二老爺說話極為客氣。
“二老爺不要怪罪,我們兄弟原也說不用,隻是大家一心要這樣,我們也沒法子。”張明和王丁都忙就說道。
“是大家夥的一片心意。”沈老也跟著說道。
紀二老爺也就沒再說什麽。而是微微側身,讓紀曉棠上前來。
“這是小女。名字喚做曉棠的,一定要跟著我來,給大家夥拜個早年。”紀二老爺就道。
紀曉棠就微微屈膝,福了一福。
沈老、張明和王丁哪裏敢受紀曉棠的禮。忙就讓到一邊紛紛還禮。
“原來是紀姑娘,卻與紀二老爺一樣是菩薩心腸。隻是這裏混亂醃臢,如何使得呢。”沈老忙就說道。
沈老、張明和王丁就都有些戰戰兢兢。一麵陪著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到了眾人跟前,眾人忙又都過來行禮。嘴裏說什麽的都有,什麽菩薩心腸、再生父母……
即將過年,且又知道紀二老爺會來,災民們大概都穿上了他們最好的衣服,顯示出了他們最好的狀態。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數人還是衣衫襤褸,麵黃肌肉。
在這樣的天災麵前,即便是盡紀家之力,也隻能保證這些人不會凍餓而死。
紀二老爺這個時候已經發了話下去,眾災民不在棚戶區前站著,而是各自回了自己的住處。上千的人紛紛向裏走,然而卻極有秩序。紀曉棠跟在紀二老爺身邊也往裏走,就看見前麵災民中很多年輕的姑娘和小孩子都頻頻回頭。
這些人看的不是紀二老爺,而是她。
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先到沈老的棚子裏坐了。沈老住的是棚戶區最大且最潔淨的棚子,這是災民們一致同意的。沈老不僅是災民們的郎中,他還將災民中適齡的幼童集合到一起,每天教授兩個時辰的功課。
紀二老爺有一次回家跟紀曉棠提起來,說沈老的來曆以及為人如何,紀曉棠想到災民中必定有不少幼童,所以跟紀二老爺建議的。
紀二老爺是讀書人,對這個提議就極為讚成,他立刻找了沈老商量,沈老也願意。如今這些幼童所用桌椅,以及一應筆墨紙硯等物,都是紀曉棠贈送的。
“……老朽還沒有替這些蒙童謝過紀姑娘。請紀姑娘受老朽一拜。”到了棚子裏坐下,沈老就說起蒙童的事,然後就特意要給紀曉棠行禮。
紀曉棠忙起身,不肯受沈老的禮。隻是沈老實在堅持,紀曉棠隻得受了半禮,大家這才能夠重新入座說話。
這會工夫,就有一個媳婦帶著個*歲的小姑娘出來給大家倒茶。沈老介紹說,那是他的小兒媳婦和小孫女。沈老的媳婦倒了茶,就轉身往裏頭去了。小姑娘卻慢吞吞地,且頻頻回頭,隻看紀曉棠。
紀曉棠就瞧見了,她微微一笑,朝小姑娘招了招手。小姑娘的眼睛立刻就亮了,就要往紀曉棠身邊來,似乎還忌諱著沈老,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地,就往沈老那邊瞟去。
沈老眼觀六路,早將小孫女的舉動看在眼睛裏,見紀曉棠並不反感,就朝小姑娘輕輕點了點頭。
小姑娘這才敢到紀曉棠身邊來。
紀曉棠坐在幼童用的小凳子上,小姑娘沒的坐,幹脆抱著膝蓋蹲在了紀曉棠身邊。她也不說話,隻一眼一眼地瞟紀曉棠,似乎怎麽也看不夠,一邊還抿著嘴笑,露出臉頰上兩個深深的酒窩。
方才小姑娘給紀曉棠倒茶,就一直笑,紀曉棠就注意到了她的酒窩,在看小姑娘一雙大眼睛清澈靈活,心裏就有些喜歡這小姑娘。
“叫什麽名字,多大了?”紀曉棠就問小姑娘。
“叫沈瑤,今年十歲了。”小姑娘的聲音清脆,別看她剛才的舉動似乎有些大膽,跟紀曉棠說起話來,卻又有些害羞了。
“十歲啊。”紀曉棠又將小姑娘打量了一遍。對於十歲的年紀來說。小姑娘的身量有些瘦小,想來是正在發育,卻遇到災荒,一家子人口多,到小姑娘嘴裏的糧食能有多少呢。
紀曉棠就想到了自己,對沈瑤更加憐惜。她對旁邊的丫頭使了個眼色,錦兒立刻就捧出個攢盒來。
紀曉棠看了一眼。並沒有接。錦兒會意,就又捧了個攢盒出來。
過小年,紀二老爺是來送些額外的米糧。讓災民們過的好一些。紀曉棠則是帶著一府的女眷們,準備了另外一些東西。
一個四格的攢盒,每個格子都放的滿滿的,有過小年必吃的糖瓜、鬆子糖。還有炒花生、瓜子、風幹栗子、棗泥糕,一共六樣。代表六六大順。這是紀曉棠給災民中的小孩子準備的。
沈瑤顯然是很長時間都沒見過這樣的零嘴,眼睛就是一亮。不過她卻不敢接,眼睛又看向沈老。
紀曉棠就將自己的意思說了。來的時候,她已經讓人統計過人頭。
“有小孩子的人家都有。”紀曉棠笑著說道。
沈老就笑了。對沈瑤點了點頭。
方才倒茶的媳婦就出來,身邊還帶了兩個男孩子,一個七八歲。另一個隻有三四歲的樣子。*歲的那個孩子規規矩矩地垂著手,三四歲的小娃卻抓著媳婦的裙角。等看見了攢盒中的零嘴,小嘴巴就蠕動了兩下,卻並不伸手,隻是抬起頭,眼巴巴地看著他娘。
沈瑤機靈,就拿了個笸籮過來,那邊錦兒和繡兒幫著將兩個攢盒裏的東西都收拾進笸籮裏。
媳婦就帶著沈瑤和兩個小男孩又給紀曉棠行禮,說了許多感激的話。
“我弟弟比他還小呢。”紀曉棠摸了摸小男孩的包子臉。沈家的孩子都長的一雙好眼睛,又大又清亮。
紀曉棠這麽說著,就又讓程嬤嬤取出一塊紅綢子來。
“或是做帕子,或是紮頭發,過年了,添些喜氣也好。”紀曉棠就道,一麵將紅綢子給了沈瑤。“有小姑娘的人家都有的。”
沈瑤接了紅綢子,珍惜地捧在手裏,一雙眼睛亮閃閃地看著紀曉棠。
“紀姑娘,你是菩薩轉世嗎?我再沒見過比你更好看,更好心腸的姑娘了。”沈瑤輕聲道。
“你這個小丫頭,怎麽看著機靈,說話卻呆呆的。”紀曉棠忍笑,心中卻有些不是滋味。
她哪裏是什麽菩薩轉世,恰恰相反,她是從地獄裏爬出來的。因為曾經經曆過苦難,所以更加懂得和慈悲。
在沈老的棚子裏坐了一會,紀二老爺就跟沈老、張明和王丁商量事情,紀曉棠則站起身,她要每個棚子裏都走一走,將東西親自送過去。
“這怎麽使得呢。”沈老等人都道。
“這也是她的心意,讓她去就是了。”紀二老爺就笑道。
眾人隻得應承,一麵就由更為老成的張明帶人陪著紀曉棠,沈瑤自發地要跟著紀曉棠,沈老的媳婦也出來,兩個小男娃就也跟在他們娘身邊出來,不住地偷看紀曉棠。
就這麽一眾人簇簇擁擁地,紀曉棠將棚戶區的每個棚子都走到了。每個有孩子的人家,都得了一攢盒的零嘴,有小姑娘和年輕媳婦的人家,又額外得了一塊紅綢子。
大多數災民都是合家出來討生活的,紀曉棠在每一個棚子裏都留下了零嘴和綢子。
“紀姑娘想的周到,菩薩心腸,最難能可貴的是,將我們這些災民也當人看待。”最後,沈老在送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出來的時候,動情地說道。
紀曉棠今天已經聽過太過感激的話,見過太多的感動的淚水了。
“沈老不要這樣說。我和爹爹隻是恨自己力量微薄,不能為大家做的更多。”紀曉棠說道。
“這裏的事,還請大家多多維持。”紀二老爺則是囑咐沈老、張明和王丁。
沈瑤也跟著來送紀曉棠,她身後還拖著她的兩個弟弟。
“你帶你弟弟到我家來找我。”紀曉棠上馬車之前,看見沈瑤眼巴巴的表情,就說了一句。
沈瑤立刻羞的紅了臉,一雙眼睛卻更加熱切地看著紀曉棠。
……
從災民處回來,紀曉棠心中感觸良多,臉上就帶出來了。紀二老爺在一邊瞧見,就趁機教導了紀曉棠幾句。
“你雖自幼聰慧,熟讀詩書,我也並不禁著你去了解外麵的事。隻是,若沒有今天,你也並不能真正懂得,什麽叫做民間疾苦。”
“爹爹說的是。”紀曉棠點頭。
“民生多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曉棠,你們姊妹生在錦繡堆中,比這天下大多數人都要幸運的多,更應該以仁為念,不要忘記同一片天下,還有千千萬萬受苦的人。若能出手襄助,切不可坐視不理。”紀二老爺又教導紀曉棠。
紀二老爺是心懷天下的,這件事紀曉棠在隨著他在任上,看他如何勤政,如何愛民,就已經知道了。那個時候,紀二老爺最常對紀曉棠說的話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這樣的紀二老爺,本應該盡力尋求起複,去造福一方百姓的。然而,自從出了紀老太爺的孝期,紀家接連發生的事情,紀二老爺從來沒提過這件事,還漸漸地露出要終老田園的意思來。
有些事在紀二老爺心中,即便親近信任如紀曉棠,他也不肯說出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爹爹的意思,我都明白。”紀曉棠慢慢地說道。
紀二老爺的身子微微一震,眼神先是驚訝隨即便是了然和釋然。
“這就好,這就好。”
紀二老爺要在書房處理些來往書信等事務,就讓紀曉棠回後院去見紀老太太和紀二太太。
紀曉棠就將在災民處的所見所聞,都將給了紀老太太、紀二太太和紀曉芸聽。這幾個人,素來都是軟心腸,聽著聽著眼圈就都紅了。
“罷了,罷了,可憐見兒的,我的吃穿用度儉省些,多幫一幫他們吧。”紀老太太就道。
紀二太太和紀曉芸也都是這般說。
紀曉棠和紀二太太的吃穿用度上是已經裁了的,隻是沒動紀老太太和紀曉芸的。紀曉棠因此也就漫應下了。
轉天,沈瑤就來到了紀家大門首。
是沈老親自送了沈瑤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