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發了一個月的工錢,住在洋涇浜鴿子籠裏的三個紡織工家庭都縫製了新裝,這是一種注重對外形象的群體習俗。
那怕她們並沒有熨燙衣服的工具,也會把搪瓷的飯盒裝了滾燙的水,再包裹了濕毛巾來熨燙衣衫,那怕他們沒有晾曬的地方,也會架起一隻木頭梯子,把衣服高高掛在鴿子籠的天窗上。
筷子放在火爐上,燒的發燙了,就可以用來做手工的卷發。擦亮一支火柴,讓它認真的燃燒,火光過後留下的黑色碳灰,就可以用來描摹眉毛。
不管家中是如何的局促狹窄,等出了門,她們都是衣衫幹淨、板正。說話利落,反應機敏的人。
當人的運氣變好了以後,經常會引來更多的運氣。三戶人家燕子銜泥一樣辛苦搭建出來的郊外棚戶,因為要上班速度快一些,所以依舊是住在鴿子籠裏。
就有熟悉的鄉親過來說話:
“郊外的那三間棚戶,你們也可以轉讓出去啊,現在的價錢可是不少,三間三十塊!”
鄉親伸出粗壯的手掌來,擺出三個手指。
三戶人家商量了一下,終於點了頭。
他們依舊是很需要錢,阿巧要送去讀書,阿芬和阿巧的表姐白天要上工,晚上也要讀夜校,認了字,會算賬,工錢是會大漲的。阿巧的弟弟太幼小,也不能放他一個人在家裏,所以還得托人照顧。
三間棚戶出手很快,三五天就賣掉了,幾個鄉親過來交接,又給他們帶來一個口信。阿巧的爺爺要來上海看孫子,已經出發了。
阿巧全家都很高興:
“阿爺身體蠻好的,來了正好可以照看小毛頭。”
又是隻過了幾天時間,阿巧的爺爺到了上海,他是和幾個老討生活的老鄉同來的,步行。肩膀上扛著一根樺木杆子,挑著兩個大包裹。
老爺子醬色的臉膛上是深深的皺紋,瘦的腮幫子侵蝕進去兩個大坑。
阿巧的爸爸去接人,叫了一輛黃包車。
老爺子很不高興:
“這樣太過福了。要折壽的。”
阿巧的爸爸就寬慰他說:
“並花不了幾個錢,這個咱們家現在都有。”
老爺子眨巴著眼睛看兒子:
“那你發達了,做了大買賣,當了官兒?”
阿巧的爸爸抹汗:
“隻是做工的。”
隻是做工的,工錢比自家的老婆還要少一點兒。上海的男人曆來都容得下大女人。並不認為這是丟人的事。
老爺子教育他兒子:
“我能走,咱們不花這個冤枉錢。”
等在一邊的車夫倒是並不惱怒,隻是站在那裏,陪著一點笑的臉有些戲弄。
阿巧的爸爸勸:
“您趕緊的吧,咱們錢依舊付了的。”
初來乍到的,還不熟悉情況,阿巧的爺爺隻好聽他兒子的,坐了黃包車,兩隻手緊緊地抓著大包裹,他的挑行禮的樺木杆子挺長。在黃包車上,橫放也不是,豎放也不是。
阿巧的爸爸想要扔掉,被老爺子虛虛的做了一個披頭打臉的動作。
黃包車車夫低著頭拉車,偶爾要被樺木杆子打一下腰,一路的艱難。
好不容易到了家裏,一看鴿子籠這種促狹的居住條件,老爺子反倒是舒緩了一口氣,仿佛唯有這樣,才是他熟悉並且預料之中的。
“窮苦人那。多少輩子都是這樣過的。”
老爺子過來,阿巧爸爸的意思,是要帶出去吃打鹵麵的。然後又差一點被打了臉。
“說的啥,外麵吃。下館子,你是官老太爺啊?小心點,這人是不能過福的。”
阿巧媽媽隻好親自動手做飯,加了一道菜,隻是炒蔥白而已,但是菜油放的足足的。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加了一口人,照樣睡得下,鴿子籠裏安置了架子床,能睡下三層人。隻不過老爺子還是受了點委屈,他睡覺非要抱著兩隻大包裹,雙層的架子床,三層的空間,都不太能塞得下那兩隻包裹。
阿芬的媽媽和阿巧的舅媽說悄悄話:
“好大的兩個包裹,是什麽?”
阿巧的舅媽用很小的聲音來笑:
“這個我可是知道的,是我們家小毛頭的老婆本兒。”
老婆本兒,中國的男人,娶老婆曆來是要蓋房修屋,出聘禮的,如果父母出息,就可以替他預備上了,如果父母不巧是手裏空空的,就要靠自己辛苦抗活來積攢了。國人曆來的認識裏,積攢老婆本兒是要省吃儉用很長時間的。
勉強湊合著住了一夜,老太爺對於兒子家的情況也盤問的差不多了,聽他們的意思,三家住在一起是不方便的,所以得再找一處住處。
阿巧的媽說:
“現在頂好的辦法,就是能找一處石庫門,問了人家租下來,在轉手做二房東,分租出去,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一份房錢省下了,隻不過找一處石庫門的房子是需要花大錢的。”
老太爺說:
“我依然是投奔了你們來,以後自然要想辦法幫襯著你們過日子。這個租子錢,我也給你們想點辦法!”
阿巧爸爸擺手說:
“那裏要您老人家費這樣大心。我們也太不孝順了。”
老太爺拍了拍兩個大包裹說:
“並不是費很大的心,早二十年,我也是來過上海做工的。這兩個包裹,就暫時借給你們用吧。”
阿巧爸爸皺眉:
“小毛頭的老婆本兒。”
他們夫妻兩個互相看看,臉上帶了些尷尬的笑。
“這個,您還是留著吧。”
老太爺說:
“我們現在也是用不著,先拿去當鋪做了當,把錢先使喚一個月,等你們收了租子,再把包裹贖回來。”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千百年來,借貸和當鋪都是人人熟悉的。
阿巧的爸爸搖頭:
“這個真是不用您費心,我們再想辦法,如今工友十分多,隻要預先找好十多家,就能把房子定下來。”
看見兒子不要自己幫忙,老太爺非常有一種失去了權力和權威的落魄感覺。又想著自己的親兒子,有什麽好計較的。隻要兒孫過的好了,能省儉出錢來,他再怎麽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所以第二天,老太爺又拿了樺木杆子,挑了兩個大包裹出門找當鋪。
……
(下章修改中,明天再看啊。)(未完待續。)
那怕她們並沒有熨燙衣服的工具,也會把搪瓷的飯盒裝了滾燙的水,再包裹了濕毛巾來熨燙衣衫,那怕他們沒有晾曬的地方,也會架起一隻木頭梯子,把衣服高高掛在鴿子籠的天窗上。
筷子放在火爐上,燒的發燙了,就可以用來做手工的卷發。擦亮一支火柴,讓它認真的燃燒,火光過後留下的黑色碳灰,就可以用來描摹眉毛。
不管家中是如何的局促狹窄,等出了門,她們都是衣衫幹淨、板正。說話利落,反應機敏的人。
當人的運氣變好了以後,經常會引來更多的運氣。三戶人家燕子銜泥一樣辛苦搭建出來的郊外棚戶,因為要上班速度快一些,所以依舊是住在鴿子籠裏。
就有熟悉的鄉親過來說話:
“郊外的那三間棚戶,你們也可以轉讓出去啊,現在的價錢可是不少,三間三十塊!”
鄉親伸出粗壯的手掌來,擺出三個手指。
三戶人家商量了一下,終於點了頭。
他們依舊是很需要錢,阿巧要送去讀書,阿芬和阿巧的表姐白天要上工,晚上也要讀夜校,認了字,會算賬,工錢是會大漲的。阿巧的弟弟太幼小,也不能放他一個人在家裏,所以還得托人照顧。
三間棚戶出手很快,三五天就賣掉了,幾個鄉親過來交接,又給他們帶來一個口信。阿巧的爺爺要來上海看孫子,已經出發了。
阿巧全家都很高興:
“阿爺身體蠻好的,來了正好可以照看小毛頭。”
又是隻過了幾天時間,阿巧的爺爺到了上海,他是和幾個老討生活的老鄉同來的,步行。肩膀上扛著一根樺木杆子,挑著兩個大包裹。
老爺子醬色的臉膛上是深深的皺紋,瘦的腮幫子侵蝕進去兩個大坑。
阿巧的爸爸去接人,叫了一輛黃包車。
老爺子很不高興:
“這樣太過福了。要折壽的。”
阿巧的爸爸就寬慰他說:
“並花不了幾個錢,這個咱們家現在都有。”
老爺子眨巴著眼睛看兒子:
“那你發達了,做了大買賣,當了官兒?”
阿巧的爸爸抹汗:
“隻是做工的。”
隻是做工的,工錢比自家的老婆還要少一點兒。上海的男人曆來都容得下大女人。並不認為這是丟人的事。
老爺子教育他兒子:
“我能走,咱們不花這個冤枉錢。”
等在一邊的車夫倒是並不惱怒,隻是站在那裏,陪著一點笑的臉有些戲弄。
阿巧的爸爸勸:
“您趕緊的吧,咱們錢依舊付了的。”
初來乍到的,還不熟悉情況,阿巧的爺爺隻好聽他兒子的,坐了黃包車,兩隻手緊緊地抓著大包裹,他的挑行禮的樺木杆子挺長。在黃包車上,橫放也不是,豎放也不是。
阿巧的爸爸想要扔掉,被老爺子虛虛的做了一個披頭打臉的動作。
黃包車車夫低著頭拉車,偶爾要被樺木杆子打一下腰,一路的艱難。
好不容易到了家裏,一看鴿子籠這種促狹的居住條件,老爺子反倒是舒緩了一口氣,仿佛唯有這樣,才是他熟悉並且預料之中的。
“窮苦人那。多少輩子都是這樣過的。”
老爺子過來,阿巧爸爸的意思,是要帶出去吃打鹵麵的。然後又差一點被打了臉。
“說的啥,外麵吃。下館子,你是官老太爺啊?小心點,這人是不能過福的。”
阿巧媽媽隻好親自動手做飯,加了一道菜,隻是炒蔥白而已,但是菜油放的足足的。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加了一口人,照樣睡得下,鴿子籠裏安置了架子床,能睡下三層人。隻不過老爺子還是受了點委屈,他睡覺非要抱著兩隻大包裹,雙層的架子床,三層的空間,都不太能塞得下那兩隻包裹。
阿芬的媽媽和阿巧的舅媽說悄悄話:
“好大的兩個包裹,是什麽?”
阿巧的舅媽用很小的聲音來笑:
“這個我可是知道的,是我們家小毛頭的老婆本兒。”
老婆本兒,中國的男人,娶老婆曆來是要蓋房修屋,出聘禮的,如果父母出息,就可以替他預備上了,如果父母不巧是手裏空空的,就要靠自己辛苦抗活來積攢了。國人曆來的認識裏,積攢老婆本兒是要省吃儉用很長時間的。
勉強湊合著住了一夜,老太爺對於兒子家的情況也盤問的差不多了,聽他們的意思,三家住在一起是不方便的,所以得再找一處住處。
阿巧的媽說:
“現在頂好的辦法,就是能找一處石庫門,問了人家租下來,在轉手做二房東,分租出去,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一份房錢省下了,隻不過找一處石庫門的房子是需要花大錢的。”
老太爺說:
“我依然是投奔了你們來,以後自然要想辦法幫襯著你們過日子。這個租子錢,我也給你們想點辦法!”
阿巧爸爸擺手說:
“那裏要您老人家費這樣大心。我們也太不孝順了。”
老太爺拍了拍兩個大包裹說:
“並不是費很大的心,早二十年,我也是來過上海做工的。這兩個包裹,就暫時借給你們用吧。”
阿巧爸爸皺眉:
“小毛頭的老婆本兒。”
他們夫妻兩個互相看看,臉上帶了些尷尬的笑。
“這個,您還是留著吧。”
老太爺說:
“我們現在也是用不著,先拿去當鋪做了當,把錢先使喚一個月,等你們收了租子,再把包裹贖回來。”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千百年來,借貸和當鋪都是人人熟悉的。
阿巧的爸爸搖頭:
“這個真是不用您費心,我們再想辦法,如今工友十分多,隻要預先找好十多家,就能把房子定下來。”
看見兒子不要自己幫忙,老太爺非常有一種失去了權力和權威的落魄感覺。又想著自己的親兒子,有什麽好計較的。隻要兒孫過的好了,能省儉出錢來,他再怎麽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所以第二天,老太爺又拿了樺木杆子,挑了兩個大包裹出門找當鋪。
……
(下章修改中,明天再看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