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戰役的快速結束,不但出乎日軍的預料,同樣也出乎了坐鎮第十八集團軍總部的彭、林二人的預料。偽軍暫且不說,可在此次戰鬥中駐守唐山的日軍所表現出的脆弱的戰鬥力,讓彭、林二人都有些怦然心動了。
快速的崩潰加上成建製的投降,這是不是意味著日軍已經江河日下了呢?
不經意之間,一股速勝的思潮縈繞在了王家裕這個小山村裏。
“在交通線上已經無戰機可尋,而日軍均龜縮於大城市之際,我之行動方針,應是乘勝開展攻擊深入各根據地的大城市,去收複那些日寇占據的名城要塞,縮小敵占區,擴大戰果。”彭z和林b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戰機稍縱即逝,能夠更快一點的將日本鬼子趕出華北,趕出中國,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種情緒的鼓舞下,各部都有一種早打早勝的心理,認為隻要敢打敢拚,鬼子的碉堡工事沒什麽大不了的。紛紛向總部機關請戰。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就開始議論了:
“潘楊的計劃是不是太“獨”了?這風頭都讓他的部隊出盡了……”
“整個八路軍都在為九縱和新編師作陪襯?難道就這些部隊能打仗?”
“戰役第一階段各部隊也攻占了不少的縣城,並不是隻有北進集團才有攻堅地能力啊!”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在有心的眼中,潘楊戰役的整體思路就好像確實有那麽點私心雜念了,在那個年代,在抵禦外侮的戰場上,犧牲算得了什麽?犧牲是軍人最大的榮譽?軍人追求的不過是榮譽罷了,哪能把榮譽都叫你一個人占盡了呢?
這個首先由林b提議,彭z讚成而形成地決議。很快就準備在6月24日以《關於準備開展大城市攻堅作戰之戰役部署》這樣一個形式向各作戰區發布,在這項命令當中。北進集團圍點攻堅,其他部隊打援這個思路被徹底給放棄了。交給北進集團的任務變成了牽製關東軍南下,監視平津地區日軍,待機打援。
在此基礎上,林b還考慮到日軍很可能已經從第一次打擊中清醒過來,可能會派出兵力回援華北,因此。第二天,也就是6月25日,又以彭、林、潘地名義下發了《令繼續擴大戰果》的電報。
林b電報中說:
“戰役的發展對整個戰局改變敵我形勢均有極大意義,我軍在兩個方向的佯動已經逼使日軍改變其兵力部署,在日軍尚未從其他方麵抽調兵力來援之時,我軍應當看到這個時間差,主動尋求戰機!”
“此次戰役勝利中已暴露敵之嚴重弱點,是兵力不夠分配。華北戰場上之兵力缺乏,兼調出兵力均為精銳,留守兵力大部為老弱。因此,引起我們考慮以下問題,提前進行戰役之第二階段,各作戰區應編組攻堅兵團。攻擊日軍設防之大城市,如能達到目的,可使戰役進程進一步縮短,在任何方麵與我有利,並引起全國戰局某些變化,你們認為可能時請電告並同時準備繼續擴大之。”
“在攻擊點的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合我軍打援的攻擊點,但有鑒於敵軍可能不援,各部隊應將重心放在攻堅上。”
但很明顯,“攻擊日軍堅固設防之大城市”地戰役企圖已經遠遠超出了除北進集團外的其他八路軍的力量。缺乏重武器的其他作戰區根本就無力進行這樣的作戰。不能拿戰士們的鮮血去爭取榮譽啊!
經曆過這麽多年戰爭洗禮的潘楊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著於傷亡數字。但這絕不代表潘楊會漠視無謂的犧牲。因此,潘楊不會讚成這樣地行動。
彭z是個直性子。總是有什麽說什麽,常常是把自己的意見先拿出來,讓大家討論,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見,但你得說出理由來。
這個特點在他的一生中時時處處都表現得很突出,下到對一個普通戰士,上到對主席都是如此。著有《西行漫記》的斯諾在書中就曾描寫道:“彭z說話習慣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從不拐彎抹角。”
而林b卻是一個有些執拗的人,在某些他認定地事情上,是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的,特別是下屬的意見,尤其是他最為得意的軍事方麵,要想說服他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作為集團軍副總參謀長,命令在發出之前按照彭z的意思,將電報首先發到潘楊的手中,意思當然是要他聯署,最後以彭、林、潘的名義發出,這也是體現對老潘這個副總參謀長的尊重和重視。
收到電報地時候老潘正著手準備平津塘(北平、天津、塘沽)戰役,計劃中,將以攻擊北平這個華北方麵軍司令部駐地為誘餌,從而在廣大作戰區域調動日軍來援,執行原定之攻敵必救,引敵出援地計劃,這是在霹靂行動製定之初就定下來了的事情。
潘楊很了解彭z地性格,當然也很了解林副總的性格。
雖然按照這份命令執行,華北最後的戰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仍舊是以我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終,但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將付出更多的犧牲,因此,他毫不客氣的在回電中談了自己的想法。
潘楊耐著性子這樣分析道:
“這個計劃如果能夠實現,那當然好,不過,我們要想在多點進行突破,恐怕難以實現,首先當然是我軍自身攻堅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沒有足夠重武器壓製日軍炮火的情況下,即便是戰士勇猛,戰術精良,也會在敵人的火力下付出相當且無謂的犧牲,而且有的時候武器上的優勢是很難用其他方麵的因素來抵消的。”
“其次應當考慮日軍方麵的反應:華北方麵軍主力現階段沒有大舉回援,主要考量應當時其認為我軍攻堅能力不足,僅有我九縱具備有限的攻堅能力。如果一旦我軍複出相當犧牲之後攻克日軍數座城市,那麽日軍將發現我軍各部均有足夠威脅其堅固設防大城市的能力。那麽將迫使其不得不把注意力從‘正麵戰場’轉往敵後,從而破壞整個戰局。”
“……另外從敵人具備的技術能力上看,破壞的交通線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修複,所以僅僅依靠破壞交通線來遲滯日軍是不現實的。”
“日本侵略軍一直以來視華北為其大後方,為了鞏固其後方,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們必定會瘋狂報複,隻有讓其主力進一步陷入豫湘桂作戰的泥潭當中,讓其與國民黨部隊進一步糾纏,從而無暇北返,這個時候下一步的作戰才具有現實意義……”
“……在此基礎上,不應放鬆對日軍各部的分割,提防其在可能情況下狗急跳牆,現階段一般日軍之戰鬥力仍強於我一般之主力部隊,尤其在天氣情況好轉的情況下,其可能依靠空中優勢對我進行反撲。”
“需警惕敵互相靠攏成團,按照以往經驗,大隊級別的日軍我軍有能力在野戰條件下集中五到六個團的兵力予以殲滅,而聯隊級別的則需集結十五到十六個團之兵力且需依靠相當地理條件才可,一旦日軍集結成旅團乃至師團以上集群,動用未整訓之部隊將其殲滅的可能性將幾乎不存在……”
“由北進集團攻擊北平一點,而其他各部在運動中殲敵,可以有效減少傷亡,在野戰狀態下與日軍糾纏,可更大程度抵消日軍的火力優勢及空中優勢……”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總部6月25日電中存在輕敵冒進的苗頭,應按原計劃實施為妥。”
潘楊拒絕了孫波和北進集團其他領導的勸阻,最後又拒絕了這些人要求聯名的請求。堅持將這封措詞生硬的電報以他個人的名義發往了集團軍總部。然後,在幾人的注視下,施施然走進那間屬於他的小臥室,在眾目睽睽之下呼呼大睡了起來。
在後來的日子裏,很少有人提起總部的那封未來得及發出的命令和潘楊那封措詞強硬的電報,可能是因為還沒來得及討論和實施情況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吧。
僅過了兩天,6月27日,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就發出了《敵華北兵力意圖集結我執行第二步方針》的電報,這封電報使尚未開始執行的6月24日、25日電報的中的命令成為曆史。
聶、賀、羅、關、劉、鄧並報軍委:
1、連日敵有再度放棄中小城市,集中兵力打通交通線,向數個主要之中心城市聚集之動向。山西日軍向太原集結,河北日軍向石家莊、保定、平津集結,山東日軍亦有集結往濟南、德州及周邊城市之跡象。
2、破襲戰役已取得偉大成績,在上述情況下,特別是各作戰區方麵擴大戰果的行動應集中到進一步分割包圍日軍,阻止日軍集結上來。力求在我北進集團對平津發動攻擊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彭、林、潘
ps:這章算14號的帳,15號還是有滴……
快速的崩潰加上成建製的投降,這是不是意味著日軍已經江河日下了呢?
不經意之間,一股速勝的思潮縈繞在了王家裕這個小山村裏。
“在交通線上已經無戰機可尋,而日軍均龜縮於大城市之際,我之行動方針,應是乘勝開展攻擊深入各根據地的大城市,去收複那些日寇占據的名城要塞,縮小敵占區,擴大戰果。”彭z和林b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戰機稍縱即逝,能夠更快一點的將日本鬼子趕出華北,趕出中國,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種情緒的鼓舞下,各部都有一種早打早勝的心理,認為隻要敢打敢拚,鬼子的碉堡工事沒什麽大不了的。紛紛向總部機關請戰。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就開始議論了:
“潘楊的計劃是不是太“獨”了?這風頭都讓他的部隊出盡了……”
“整個八路軍都在為九縱和新編師作陪襯?難道就這些部隊能打仗?”
“戰役第一階段各部隊也攻占了不少的縣城,並不是隻有北進集團才有攻堅地能力啊!”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在有心的眼中,潘楊戰役的整體思路就好像確實有那麽點私心雜念了,在那個年代,在抵禦外侮的戰場上,犧牲算得了什麽?犧牲是軍人最大的榮譽?軍人追求的不過是榮譽罷了,哪能把榮譽都叫你一個人占盡了呢?
這個首先由林b提議,彭z讚成而形成地決議。很快就準備在6月24日以《關於準備開展大城市攻堅作戰之戰役部署》這樣一個形式向各作戰區發布,在這項命令當中。北進集團圍點攻堅,其他部隊打援這個思路被徹底給放棄了。交給北進集團的任務變成了牽製關東軍南下,監視平津地區日軍,待機打援。
在此基礎上,林b還考慮到日軍很可能已經從第一次打擊中清醒過來,可能會派出兵力回援華北,因此。第二天,也就是6月25日,又以彭、林、潘地名義下發了《令繼續擴大戰果》的電報。
林b電報中說:
“戰役的發展對整個戰局改變敵我形勢均有極大意義,我軍在兩個方向的佯動已經逼使日軍改變其兵力部署,在日軍尚未從其他方麵抽調兵力來援之時,我軍應當看到這個時間差,主動尋求戰機!”
“此次戰役勝利中已暴露敵之嚴重弱點,是兵力不夠分配。華北戰場上之兵力缺乏,兼調出兵力均為精銳,留守兵力大部為老弱。因此,引起我們考慮以下問題,提前進行戰役之第二階段,各作戰區應編組攻堅兵團。攻擊日軍設防之大城市,如能達到目的,可使戰役進程進一步縮短,在任何方麵與我有利,並引起全國戰局某些變化,你們認為可能時請電告並同時準備繼續擴大之。”
“在攻擊點的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合我軍打援的攻擊點,但有鑒於敵軍可能不援,各部隊應將重心放在攻堅上。”
但很明顯,“攻擊日軍堅固設防之大城市”地戰役企圖已經遠遠超出了除北進集團外的其他八路軍的力量。缺乏重武器的其他作戰區根本就無力進行這樣的作戰。不能拿戰士們的鮮血去爭取榮譽啊!
經曆過這麽多年戰爭洗禮的潘楊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著於傷亡數字。但這絕不代表潘楊會漠視無謂的犧牲。因此,潘楊不會讚成這樣地行動。
彭z是個直性子。總是有什麽說什麽,常常是把自己的意見先拿出來,讓大家討論,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見,但你得說出理由來。
這個特點在他的一生中時時處處都表現得很突出,下到對一個普通戰士,上到對主席都是如此。著有《西行漫記》的斯諾在書中就曾描寫道:“彭z說話習慣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從不拐彎抹角。”
而林b卻是一個有些執拗的人,在某些他認定地事情上,是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的,特別是下屬的意見,尤其是他最為得意的軍事方麵,要想說服他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作為集團軍副總參謀長,命令在發出之前按照彭z的意思,將電報首先發到潘楊的手中,意思當然是要他聯署,最後以彭、林、潘的名義發出,這也是體現對老潘這個副總參謀長的尊重和重視。
收到電報地時候老潘正著手準備平津塘(北平、天津、塘沽)戰役,計劃中,將以攻擊北平這個華北方麵軍司令部駐地為誘餌,從而在廣大作戰區域調動日軍來援,執行原定之攻敵必救,引敵出援地計劃,這是在霹靂行動製定之初就定下來了的事情。
潘楊很了解彭z地性格,當然也很了解林副總的性格。
雖然按照這份命令執行,華北最後的戰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仍舊是以我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終,但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將付出更多的犧牲,因此,他毫不客氣的在回電中談了自己的想法。
潘楊耐著性子這樣分析道:
“這個計劃如果能夠實現,那當然好,不過,我們要想在多點進行突破,恐怕難以實現,首先當然是我軍自身攻堅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沒有足夠重武器壓製日軍炮火的情況下,即便是戰士勇猛,戰術精良,也會在敵人的火力下付出相當且無謂的犧牲,而且有的時候武器上的優勢是很難用其他方麵的因素來抵消的。”
“其次應當考慮日軍方麵的反應:華北方麵軍主力現階段沒有大舉回援,主要考量應當時其認為我軍攻堅能力不足,僅有我九縱具備有限的攻堅能力。如果一旦我軍複出相當犧牲之後攻克日軍數座城市,那麽日軍將發現我軍各部均有足夠威脅其堅固設防大城市的能力。那麽將迫使其不得不把注意力從‘正麵戰場’轉往敵後,從而破壞整個戰局。”
“……另外從敵人具備的技術能力上看,破壞的交通線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修複,所以僅僅依靠破壞交通線來遲滯日軍是不現實的。”
“日本侵略軍一直以來視華北為其大後方,為了鞏固其後方,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們必定會瘋狂報複,隻有讓其主力進一步陷入豫湘桂作戰的泥潭當中,讓其與國民黨部隊進一步糾纏,從而無暇北返,這個時候下一步的作戰才具有現實意義……”
“……在此基礎上,不應放鬆對日軍各部的分割,提防其在可能情況下狗急跳牆,現階段一般日軍之戰鬥力仍強於我一般之主力部隊,尤其在天氣情況好轉的情況下,其可能依靠空中優勢對我進行反撲。”
“需警惕敵互相靠攏成團,按照以往經驗,大隊級別的日軍我軍有能力在野戰條件下集中五到六個團的兵力予以殲滅,而聯隊級別的則需集結十五到十六個團之兵力且需依靠相當地理條件才可,一旦日軍集結成旅團乃至師團以上集群,動用未整訓之部隊將其殲滅的可能性將幾乎不存在……”
“由北進集團攻擊北平一點,而其他各部在運動中殲敵,可以有效減少傷亡,在野戰狀態下與日軍糾纏,可更大程度抵消日軍的火力優勢及空中優勢……”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總部6月25日電中存在輕敵冒進的苗頭,應按原計劃實施為妥。”
潘楊拒絕了孫波和北進集團其他領導的勸阻,最後又拒絕了這些人要求聯名的請求。堅持將這封措詞生硬的電報以他個人的名義發往了集團軍總部。然後,在幾人的注視下,施施然走進那間屬於他的小臥室,在眾目睽睽之下呼呼大睡了起來。
在後來的日子裏,很少有人提起總部的那封未來得及發出的命令和潘楊那封措詞強硬的電報,可能是因為還沒來得及討論和實施情況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吧。
僅過了兩天,6月27日,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就發出了《敵華北兵力意圖集結我執行第二步方針》的電報,這封電報使尚未開始執行的6月24日、25日電報的中的命令成為曆史。
聶、賀、羅、關、劉、鄧並報軍委:
1、連日敵有再度放棄中小城市,集中兵力打通交通線,向數個主要之中心城市聚集之動向。山西日軍向太原集結,河北日軍向石家莊、保定、平津集結,山東日軍亦有集結往濟南、德州及周邊城市之跡象。
2、破襲戰役已取得偉大成績,在上述情況下,特別是各作戰區方麵擴大戰果的行動應集中到進一步分割包圍日軍,阻止日軍集結上來。力求在我北進集團對平津發動攻擊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彭、林、潘
ps:這章算14號的帳,15號還是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