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潘楊的地方就有麻煩。”
正如後世軍史學者們總結的那樣――――永遠不要讓他指揮超過一個師的兵力;永遠不要讓他脫離你的視線;永遠不要讓他自己作主。否則的話,他馬上就會毫不猶豫的顛覆上級的戰略企圖,雖然每一次都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沒有一個將軍願意有這樣一個不聽命令的屬下,正如他不能保證每一次冒險都是正確的一樣!
俞濟時穿著筆挺的軍裝,戴著白手套,踏著高統馬靴,手中還不停的擺弄著一根小馬鞭,在兩個少將的陪同下走了進來,仔細的打量了一下,潘楊在心目中暗自做了一番評價,這俞濟時說是個軍人,倒不如說他更像是個文人。那頂軍帽下麵的一副鍍金眼鏡,配上白晰的膚色,加上不時冒出的溫軟吳語,常常讓人覺得他更像是一個大學的教授,反倒是他身邊的王耀武更像一個標準的軍人。不過潘楊已經不是第一次和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打交道了,這個時候倒也沒有初到貴境的那種惶恐和激動。要知道,在其他人的眼裏,其實他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了。
此時,俞濟時已經升任第十集團軍總司令兼七十四軍軍長,晉上將軍銜,領子上閃閃發光的三顆金星耀眼無比,身邊的沈全方和齊宇二人雖然還是那種不卑不亢的表情,但是很明顯。還是有些局促不安,見此情況,潘楊跨前一步,一個立正,準備報名晉見的時候,俞濟時卻先行一個箭步踏上前來。
“潘將軍好氣度啊!聞名多時,今日我七十四軍能與將軍麾下210師並肩作戰。痛殲倭寇。真是濟時之幸也。如今兩軍會師,正是一鼓作氣揮師西進。會殲南昌附近日軍之地機,下一步的作戰行動,濟時正想聽聽潘將軍的高見哪!”
潘楊聞言,隻能一邊打著哈哈,一邊感慨,誰說現代人回到過去就一定能隻占便宜不吃虧?
從他自己的經曆就能得出結論――――
這些能在曆史上留下名號的人物無一不是有著過人之處的家夥,就像這俞濟時。一上來就將了自己一軍。
這位國民黨軍中的“小字輩”雖然沒有顯赫地戰功和耀眼的政績,但絕對不是無能之輩,一下就打中了自己地七寸……
潘楊之所以留在這裏,並和張靈甫等人需與委蛇,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胡謅一個理由,盡快的和七十四軍脫離接觸,然後悄然轉頭向東,按照原定計劃攻擊杭州,並在浙東南加入新四軍序列。在當地建立根據地。
可聽俞濟時的口氣,先將自己捧得高高的,好讓自己無從推托,明裏是問自己的意見,暗地裏分明是想要自己和七十四軍合兵一處,參與南昌地區圍攻日軍主力的戰役。
這當然不是什麽好主意。要知道,現如今南昌周邊國軍可謂是主力雲集,自己這一個師投入到這種大規模地會戰中,真是當鹽放都不鹹。稍不留神,被人當作炮灰給犧牲了,那可就是終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珠,圖落得他人笑話了,更何況這和中央當初給自己的任務是完全不相符合的。
可不答應的話,現如今210師兩個主力團和七十四軍已經合兵一處,說得好聽點是互為犄角。可是明眼人隻要從地圖上看上一眼。就會明白,這七十四軍三個主力旅已經從三個方向對210師形成了夾擊之勢。而從指揮序列上第三戰區還是潘楊的上級,不管是從軍銜上,還是從職務上,都應該服從眼前這位領子上有著三顆金星的上將。
要知道,即便是大敵當前,將“不服從軍令,臨陣脫逃”的共產黨部隊繳械,仍舊是這些個國軍將領的拿手好戲,到時候潘楊和210師還會被扣上一頂擅自行動,不服從命令地大帽子。
到底該怎樣抉擇呢?
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陝北的夏季,酷熱無比,在破舊的窯洞裏,主席身披著灰布單衣,手夾香煙,邊踱步邊沉思。過了好一會,他快步的走到掛在牆上的軍用地圖前,手指不時的在地圖上指指點點,這一刻,他雖然身處在陝北地窯洞之中,但思緒卻早已飛到了南中國的江西古城上饒。
自210師東進以來,國民黨軍在那位蔣委員長的命令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攻勢,將本來一頭壓在敵後各個根據地身上的日偽軍的注意力吸引了大半。一直消極避戰的蔣委員長在美援的支撐下,在大國領袖的光環下,在收複南昌的刺激下,終於半推半就地又按照自己地“指揮”,和日本人大打出手了。
雖然華北日軍在崗村寧次的堅持下,仍舊對各根據地發動了夏季掃蕩,但是這樣地進攻無疑被打上了無功而返的烙印,事實證明,日軍如不能以強大的駐守兵力維持占領區的“治安”,很快的這樣的占領區就會被卷土而來的敵後武裝所赤化。
但促成這一絕妙局麵的210師現在的情況卻絕不樂觀,大東嶺戰役之前,保持著無線電靜默的210師,在國軍和日軍勢力都出現真空的贛東南地區自由行動,試圖突進到蘇滬杭三角地帶,實現與新四軍合流的戰略目的。但是一場大戰之後,雖然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卻將戰場的戰略主動權給丟失了,這絕對是智者所不為的。
“……潘楊,210師就是一個火種,你可千萬不能讓它熄滅了啊!”
戰爭的發展趨勢表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及抗日戰爭都將要迎來一個偉大的轉折,能否在這一關鍵時刻,奠定戰略上的優勢地位呢?
南嶽衡山,蔣委員長臨時官邸
對於這一次的夏季攻勢,這位在世界舞台上剛剛嶄露頭角的“領袖”,無疑抱了極大的期望,雖然在全國各大戰區,都在“捷報頻傳”,但是這段時間已經見慣了殲滅、擊潰數千日軍的委員長,無疑對那種殲敵數百,破壞交通數日的“大捷”有些不大感冒。更何況他還有更大範圍的考量,緬甸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一旦緬甸被日軍占據,那麽能在東南沿海取得一個或者數個出海口,無疑會讓日本試圖切斷盟國向中國輸血的大動脈的計劃全盤落空,緬甸的戰事將會變得無足輕重……
“還是210師,還是這個潘楊,每一次他都會在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又總是作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但又驚天動地的事情。上一次是南昌,這一次又是大東嶺,下一次會是什麽地方呢?不行,不能讓他繼續這樣下去,共產黨最會搶地盤,拉隊伍,一旦這樣的部隊有了一塊立足之地,這種能征慣戰的將領,會成為黨國的心腹大患,至於潘楊和210師,如能為我所用便罷,如不能為我所用,那麽必須盡快的下定決心,當斷則斷!”
皇家近衛第五師團在日本國內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隊,但是不幸出師不利,當初中日開戰,剛剛踏進平型關就被那個後來更不走運的林b狠狠的打了一個伏擊,損失一千多人。
雖然在後來的曆次戰役中,被中國方麵稱之為阪垣師團的近衛第五師團都無往不利,但是不管怎麽說,中日戰爭日方首敗之師的帽子已經牢牢的戴上了。
第九旅團是一支裝備精良的快速機械化部隊,在大量精銳部隊被源源不斷的調往南洋和太平洋諸島的時候,這樣的甲種挽馬製師團的加強旅團無疑被中國派遣軍看成了寶貝中的寶貝,擁有坦克、裝甲車、運兵車和各種口徑的重炮若幹的第九旅團,在村上部隊全軍覆沒的第二天,就被派出加入浙東攻擊部隊序列,試圖以他強有力的突擊力,在東線頑強防禦的中國軍防線上,鑿開一個突破口!
如此一來,負責杭州地區守備任務的,就變成了另一個在整個戰爭中“聲名赫赫”的甲種師團――――被稱之為“澱師團”的第四師團。
這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名氣不小”。
開戰時候屬於關東軍――――精銳;
仗打起來在十一軍――――還是精銳;
最後十一軍裝不下這些家夥了,改由大本營來直轄,長期駐防上海……
前線的戰事日益緊張,駐防杭州的第五師團奉命開拔,這第四師團就被十分無奈的派上了戰陣。
說起這個第四師團,可謂是日軍當中的絕對異類,戰後美軍對其的評價很值得考究,那就是該師團“愛好和平”……
不過杭州現在是日軍的大後方,唯一的威脅恐怕就是城郊新四軍遊擊隊的騷擾罷了,不過第四師團和新四軍關係一向良好(第四師團在上海曾經大肆的向新四軍倒賣藥品),如果不外出掃蕩,隻是擔任防禦任務,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ps:稍後還有一章
另:廣告《抗日之虎膽威龍》
正如後世軍史學者們總結的那樣――――永遠不要讓他指揮超過一個師的兵力;永遠不要讓他脫離你的視線;永遠不要讓他自己作主。否則的話,他馬上就會毫不猶豫的顛覆上級的戰略企圖,雖然每一次都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沒有一個將軍願意有這樣一個不聽命令的屬下,正如他不能保證每一次冒險都是正確的一樣!
俞濟時穿著筆挺的軍裝,戴著白手套,踏著高統馬靴,手中還不停的擺弄著一根小馬鞭,在兩個少將的陪同下走了進來,仔細的打量了一下,潘楊在心目中暗自做了一番評價,這俞濟時說是個軍人,倒不如說他更像是個文人。那頂軍帽下麵的一副鍍金眼鏡,配上白晰的膚色,加上不時冒出的溫軟吳語,常常讓人覺得他更像是一個大學的教授,反倒是他身邊的王耀武更像一個標準的軍人。不過潘楊已經不是第一次和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打交道了,這個時候倒也沒有初到貴境的那種惶恐和激動。要知道,在其他人的眼裏,其實他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了。
此時,俞濟時已經升任第十集團軍總司令兼七十四軍軍長,晉上將軍銜,領子上閃閃發光的三顆金星耀眼無比,身邊的沈全方和齊宇二人雖然還是那種不卑不亢的表情,但是很明顯。還是有些局促不安,見此情況,潘楊跨前一步,一個立正,準備報名晉見的時候,俞濟時卻先行一個箭步踏上前來。
“潘將軍好氣度啊!聞名多時,今日我七十四軍能與將軍麾下210師並肩作戰。痛殲倭寇。真是濟時之幸也。如今兩軍會師,正是一鼓作氣揮師西進。會殲南昌附近日軍之地機,下一步的作戰行動,濟時正想聽聽潘將軍的高見哪!”
潘楊聞言,隻能一邊打著哈哈,一邊感慨,誰說現代人回到過去就一定能隻占便宜不吃虧?
從他自己的經曆就能得出結論――――
這些能在曆史上留下名號的人物無一不是有著過人之處的家夥,就像這俞濟時。一上來就將了自己一軍。
這位國民黨軍中的“小字輩”雖然沒有顯赫地戰功和耀眼的政績,但絕對不是無能之輩,一下就打中了自己地七寸……
潘楊之所以留在這裏,並和張靈甫等人需與委蛇,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胡謅一個理由,盡快的和七十四軍脫離接觸,然後悄然轉頭向東,按照原定計劃攻擊杭州,並在浙東南加入新四軍序列。在當地建立根據地。
可聽俞濟時的口氣,先將自己捧得高高的,好讓自己無從推托,明裏是問自己的意見,暗地裏分明是想要自己和七十四軍合兵一處,參與南昌地區圍攻日軍主力的戰役。
這當然不是什麽好主意。要知道,現如今南昌周邊國軍可謂是主力雲集,自己這一個師投入到這種大規模地會戰中,真是當鹽放都不鹹。稍不留神,被人當作炮灰給犧牲了,那可就是終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珠,圖落得他人笑話了,更何況這和中央當初給自己的任務是完全不相符合的。
可不答應的話,現如今210師兩個主力團和七十四軍已經合兵一處,說得好聽點是互為犄角。可是明眼人隻要從地圖上看上一眼。就會明白,這七十四軍三個主力旅已經從三個方向對210師形成了夾擊之勢。而從指揮序列上第三戰區還是潘楊的上級,不管是從軍銜上,還是從職務上,都應該服從眼前這位領子上有著三顆金星的上將。
要知道,即便是大敵當前,將“不服從軍令,臨陣脫逃”的共產黨部隊繳械,仍舊是這些個國軍將領的拿手好戲,到時候潘楊和210師還會被扣上一頂擅自行動,不服從命令地大帽子。
到底該怎樣抉擇呢?
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陝北的夏季,酷熱無比,在破舊的窯洞裏,主席身披著灰布單衣,手夾香煙,邊踱步邊沉思。過了好一會,他快步的走到掛在牆上的軍用地圖前,手指不時的在地圖上指指點點,這一刻,他雖然身處在陝北地窯洞之中,但思緒卻早已飛到了南中國的江西古城上饒。
自210師東進以來,國民黨軍在那位蔣委員長的命令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攻勢,將本來一頭壓在敵後各個根據地身上的日偽軍的注意力吸引了大半。一直消極避戰的蔣委員長在美援的支撐下,在大國領袖的光環下,在收複南昌的刺激下,終於半推半就地又按照自己地“指揮”,和日本人大打出手了。
雖然華北日軍在崗村寧次的堅持下,仍舊對各根據地發動了夏季掃蕩,但是這樣地進攻無疑被打上了無功而返的烙印,事實證明,日軍如不能以強大的駐守兵力維持占領區的“治安”,很快的這樣的占領區就會被卷土而來的敵後武裝所赤化。
但促成這一絕妙局麵的210師現在的情況卻絕不樂觀,大東嶺戰役之前,保持著無線電靜默的210師,在國軍和日軍勢力都出現真空的贛東南地區自由行動,試圖突進到蘇滬杭三角地帶,實現與新四軍合流的戰略目的。但是一場大戰之後,雖然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卻將戰場的戰略主動權給丟失了,這絕對是智者所不為的。
“……潘楊,210師就是一個火種,你可千萬不能讓它熄滅了啊!”
戰爭的發展趨勢表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及抗日戰爭都將要迎來一個偉大的轉折,能否在這一關鍵時刻,奠定戰略上的優勢地位呢?
南嶽衡山,蔣委員長臨時官邸
對於這一次的夏季攻勢,這位在世界舞台上剛剛嶄露頭角的“領袖”,無疑抱了極大的期望,雖然在全國各大戰區,都在“捷報頻傳”,但是這段時間已經見慣了殲滅、擊潰數千日軍的委員長,無疑對那種殲敵數百,破壞交通數日的“大捷”有些不大感冒。更何況他還有更大範圍的考量,緬甸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一旦緬甸被日軍占據,那麽能在東南沿海取得一個或者數個出海口,無疑會讓日本試圖切斷盟國向中國輸血的大動脈的計劃全盤落空,緬甸的戰事將會變得無足輕重……
“還是210師,還是這個潘楊,每一次他都會在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又總是作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但又驚天動地的事情。上一次是南昌,這一次又是大東嶺,下一次會是什麽地方呢?不行,不能讓他繼續這樣下去,共產黨最會搶地盤,拉隊伍,一旦這樣的部隊有了一塊立足之地,這種能征慣戰的將領,會成為黨國的心腹大患,至於潘楊和210師,如能為我所用便罷,如不能為我所用,那麽必須盡快的下定決心,當斷則斷!”
皇家近衛第五師團在日本國內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隊,但是不幸出師不利,當初中日開戰,剛剛踏進平型關就被那個後來更不走運的林b狠狠的打了一個伏擊,損失一千多人。
雖然在後來的曆次戰役中,被中國方麵稱之為阪垣師團的近衛第五師團都無往不利,但是不管怎麽說,中日戰爭日方首敗之師的帽子已經牢牢的戴上了。
第九旅團是一支裝備精良的快速機械化部隊,在大量精銳部隊被源源不斷的調往南洋和太平洋諸島的時候,這樣的甲種挽馬製師團的加強旅團無疑被中國派遣軍看成了寶貝中的寶貝,擁有坦克、裝甲車、運兵車和各種口徑的重炮若幹的第九旅團,在村上部隊全軍覆沒的第二天,就被派出加入浙東攻擊部隊序列,試圖以他強有力的突擊力,在東線頑強防禦的中國軍防線上,鑿開一個突破口!
如此一來,負責杭州地區守備任務的,就變成了另一個在整個戰爭中“聲名赫赫”的甲種師團――――被稱之為“澱師團”的第四師團。
這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名氣不小”。
開戰時候屬於關東軍――――精銳;
仗打起來在十一軍――――還是精銳;
最後十一軍裝不下這些家夥了,改由大本營來直轄,長期駐防上海……
前線的戰事日益緊張,駐防杭州的第五師團奉命開拔,這第四師團就被十分無奈的派上了戰陣。
說起這個第四師團,可謂是日軍當中的絕對異類,戰後美軍對其的評價很值得考究,那就是該師團“愛好和平”……
不過杭州現在是日軍的大後方,唯一的威脅恐怕就是城郊新四軍遊擊隊的騷擾罷了,不過第四師團和新四軍關係一向良好(第四師團在上海曾經大肆的向新四軍倒賣藥品),如果不外出掃蕩,隻是擔任防禦任務,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ps:稍後還有一章
另:廣告《抗日之虎膽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