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由於缺乏科學的口腔保健知識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潔不夠徹底,有時腸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個方子,就是口銜“雞舌香”。
因為“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如雞舌”而得名的“雞舌香”,便是丁香。這味因為花筒細長、形狀像釘子(古時亦將“釘”寫作“丁”)、有著濃鬱香氣而得名的古老草藥,是化解口臭尷尬的良藥。它健胃消脹、促進排氣的功效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疾病引發的呃逆、反胃與口氣不佳,抑製細菌及微生物滋長,還能減輕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增加身體的抗菌能力。
相傳東漢恒帝年間,有個老臣子叫刁存,口臭很厲害。每當他向皇帝奏事,皇帝都皺著眉頭,直至忍無可忍,便賜了一樣東西給他,命他含到嘴裏。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隻好遵命,入口後又覺得味辛刺口,以為是皇帝賜死的毒藥,不敢下咽。退朝後,匆忙回家與家人訣別,恰好有同僚來訪,感覺此事稀奇,便讓刁存把“毒物”吐出。吐出之後,便聞到一股濃鬱芳香,口臭已然不覺。原來所謂“毒藥”,乃名貴的“雞舌香”。而後,朝廷官員麵見皇帝時口含丁香便成為一時風氣。
所以,大約也是從中國漢代開始,百官在皇帝麵前奏事或回答問題,嘴裏都含嚼丁香,以免給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仕途。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奏其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可見,含丁香治口臭,不僅源遠流長,而且方法極類似於現在的嚼口香糖。
相傳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期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武則天卻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道,宋卿哪方麵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得知後羞愧無比。從那以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
想那古代官員們,一邊畢恭畢敬地上朝奏事或聽差,一邊勤勤懇懇地含嚼丁香,也真是一道有趣的風景。而“口銜丁香”,也慢慢演變成在朝為官的意思。
收錄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陳思王曹植三人文章選集的《三曹集》裏就有曹操曾借贈送丁香給諸葛亮,表達想與其共事之意的記載。他曾給諸葛亮寫過“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的信。雖然據說諸葛亮也有口臭,但曹操此舉絕不是想諷刺諸葛亮,而是想籠絡他為己所用。
唐代劉禹錫在被貶為郎州司馬後曾作詩《早春對雪奉澧州元郎中》,其中有句“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更是明明白白地用口銜丁香一事表達共事於朝廷的意思。
到明清之後,口含丁香避口氣、增芳香,已成為朝臣和士大夫們的日常之事。文人雅士以丁香贈友,也成為常見禮節。
因為“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如雞舌”而得名的“雞舌香”,便是丁香。這味因為花筒細長、形狀像釘子(古時亦將“釘”寫作“丁”)、有著濃鬱香氣而得名的古老草藥,是化解口臭尷尬的良藥。它健胃消脹、促進排氣的功效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疾病引發的呃逆、反胃與口氣不佳,抑製細菌及微生物滋長,還能減輕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增加身體的抗菌能力。
相傳東漢恒帝年間,有個老臣子叫刁存,口臭很厲害。每當他向皇帝奏事,皇帝都皺著眉頭,直至忍無可忍,便賜了一樣東西給他,命他含到嘴裏。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隻好遵命,入口後又覺得味辛刺口,以為是皇帝賜死的毒藥,不敢下咽。退朝後,匆忙回家與家人訣別,恰好有同僚來訪,感覺此事稀奇,便讓刁存把“毒物”吐出。吐出之後,便聞到一股濃鬱芳香,口臭已然不覺。原來所謂“毒藥”,乃名貴的“雞舌香”。而後,朝廷官員麵見皇帝時口含丁香便成為一時風氣。
所以,大約也是從中國漢代開始,百官在皇帝麵前奏事或回答問題,嘴裏都含嚼丁香,以免給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仕途。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奏其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可見,含丁香治口臭,不僅源遠流長,而且方法極類似於現在的嚼口香糖。
相傳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期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武則天卻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道,宋卿哪方麵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得知後羞愧無比。從那以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
想那古代官員們,一邊畢恭畢敬地上朝奏事或聽差,一邊勤勤懇懇地含嚼丁香,也真是一道有趣的風景。而“口銜丁香”,也慢慢演變成在朝為官的意思。
收錄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陳思王曹植三人文章選集的《三曹集》裏就有曹操曾借贈送丁香給諸葛亮,表達想與其共事之意的記載。他曾給諸葛亮寫過“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的信。雖然據說諸葛亮也有口臭,但曹操此舉絕不是想諷刺諸葛亮,而是想籠絡他為己所用。
唐代劉禹錫在被貶為郎州司馬後曾作詩《早春對雪奉澧州元郎中》,其中有句“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更是明明白白地用口銜丁香一事表達共事於朝廷的意思。
到明清之後,口含丁香避口氣、增芳香,已成為朝臣和士大夫們的日常之事。文人雅士以丁香贈友,也成為常見禮節。